年级下册语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_第1页
年级下册语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_第2页
年级下册语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_第3页
年级下册语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_第4页
年级下册语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下册语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也许”、“似乎”造句。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资料、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3、教学“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范读:学生认真听,思考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方面。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尝试着自行解决。3、检查:a学生接读文章。b看意思写词语“虎视眈眈、久经沙场、栩栩如生、浩浩荡荡”。(课件出示)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三、再读课文,内容归纳。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2、小结。(课件出示)试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a、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b、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c、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史上的地位。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和兵马俑的()与(),指出()。四、学习资料,帮助理解。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一共有三个大坑,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现已挖出两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马三十多匹,战车八乘。二号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战车八十九乘,骑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号坑面积较小,仅五百二十平方米,内有驷马战车一乘,卫士俑六十八件,估计为这支地下大军的军帅指挥部。秦始皇陵兵马俑生动地反映了秦朝兵强马壮的阵容,可以说是一幅威武雄壮的古代军事画卷。可能由于当时战事分工的不同和军阶的高低,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穿销甲,有的骑在马上,有的站立马前,有的伫立攀弓,有的单腿跪射。他们的面部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头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则忧心忡忡,凝视空茫,反映了远征将士思乡的心情。3、谈谈学习资料后的收获。第二课时一、谈话读文,提炼主线。1、请同学们再一次自读课文,最吸引你的地方,可以美美的多读几遍。2、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建筑、兵俑、军阵、地位。)二、欣赏课件,引出专题。1、让我们与兵马俑的距离再近些,请看大屏幕。(欣赏课件)你能用自已喜欢的词来赞赞秦始皇兵马俑吗?(栩栩如生、雄壮、美丽……)2、秦始皇兵马俑:伟大、神奇……因此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之无愧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前,我们来研究什么?(奇在何处?)三、选择研读,交流成果。1、确定研读内容。那么我们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奇在何处?”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逐一回答,板书。(建筑、军阵、兵俑、历史、地位)2、商讨研读方式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研究?(读、看、划、写……)3、随机交流。a、建筑:极为壮观(场面)找出描写建筑极为壮观的句子读一读,感受场面的壮观,秦俑的多。(补充:一号坑230*62武士俑7000战车100战马100)b、军阵:威武雄壮军阵怎么个威武雄壮?用什么形式告诉大家?1、说:a概括说怎么说。(威武雄壮、严整……)b具体说怎么说。(前锋、侧翼、后卫……)2、读:a自读。b学生个别配乐读。c集体配乐读。感悟“军阵”的威武雄壮。3、画:画军阵草图。4、介绍:看军阵图介绍。c、兵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1、感受“栩栩如生”a读描写“老战士、新兵”的句子。b看图对比着读(出示老战士、新兵秦俑图片)2、体味“神态各异”a提供资料看图选择写。(秦俑群体近像)b交流读。c选择三位同学连续组段读。d改:用上“似乎、仿佛、可能”读。e请同学加总起句读。d、历史:年代久远e、地位:最重大之一四、课后延伸,展示个性。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基辛格1、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2、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课件出示)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萧克(先人:古代劳动人民。来者:炎黄子孙,包括在座的每一位。)板书设计:秦始皇兵马俑建筑极为壮观军阵威武雄壮兵俑世界第八奇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历史年代久远地位重大之一今天上午二三两节课,给501班同学上了一堂完整的《秦始皇兵马俑》。应该说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讲这是第一次以这种崭新形式来上语文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很新奇,也很投,当然也很紧张。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教学难点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6.练习背诵。(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3)师生共同评析。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六)拓展活动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第二课时(一)乐调情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4.介绍辛弃疾生平。(二)读入情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亡赖、剥)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三)品悟情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四)议深情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2.总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五)布置作业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而宋词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现的是美好的童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2.交流反馈。学习《牧童》(1)理解字词(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一个“横”、“弄”、

“卧”,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从而更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学习《舟过安仁》(1)理解字词(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学了这两首诗,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美美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默写《牧童》。(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学生兴趣浓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内涵,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结合图画,说说感受。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配乐朗读或背诵。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1.背诵这首词。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三)一、教学设计: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二、教学重点: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三、教学难点: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人导入,整体感知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板书课题)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2)、都是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印象中的牧童是怎样的?2、让我们认真地读,没读懂,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预设一]: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2)这样的生活真是——?(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3)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自在)(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铺”:着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六七里”:眼前是无限宽阔的原野。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弄”:逗弄的意思。快乐的牧童吹着悠扬的笛声。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张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有远的牧童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或许……4、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友,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在这样的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7、总结:生于兵荒马乱的吕洞宾更渴望能过上这样安悠、快乐的生活。谁能读出这种渴望。(三)、从场景入手,学习《舟过安仁》1、牧童在清风明月下安然入睡,让我们目光跟随杨万里。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路过安仁,看到了什么?(课件: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你看到了什么)2、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3、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大白天撑着一把雨伞,撑篙、船桨叶放在船上。忽然,他明白了,他——(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你是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怪生(理解“怪生”)来,谁能读出这样的恍然大悟?(知道朗读)4、请同学们想象:假如是你,假如你便是杨万里,恍然大悟,你会是怎样的表情?(体验诗人情绪——〉引出童趣)5、小结:一个“怪生”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还让我们看到两个有趣的孩童,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之情。6、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谁能用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呢?7、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再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未泯的童心)8、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诗人。杨万里还写了许多其他的田园杂诗,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四、诗人结尾,两手整合。1、现在我们在读这两首诗(老师范读),你发现他们还有什么共同点?2、陌生的诗人:吕岩,其实我们早已认识,今天更让我们看到了吕岩对悠闲、安定生活的向往。熟悉的诗人:杨万里,之前我们并没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今天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未泯的童心。千百年前的诗人,今天依然呈现他们那么美好的心,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崇敬,齐读一遍,老师引读。你们愿意了解更多的诗人吗?那就去读更多的诗,是个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走进诗人内心的路。第二课时清平乐·村居课前预热1同学们,你在农村生活过吗?2和城里相比,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一、导入1、时光如水,岁月如流,今天让我们一起慢慢回头,走进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田园,去品味那个时代的乡村生活------一起读:《清平乐·村居》。2自己读一读这首词,看看和我们平时所学的诗有什么不一样?(读)交流:(词牌名上下片押韵长短句)二、初读1、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争取读得有感情。2、谁来读一读。(1-2人)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再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哪些词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1)学生自由读。(2)交流:我们来交流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A翁媪:根据字形就能猜测它的意思。在这首词里,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一对年老的夫妻)相媚好:你认为呢?吴音:吴的地方话!醉:知道意思吗?可能是谁喝醉了?你们认为呢?无赖:调皮的样子。卧剥:谁知道?(躺、趴)词语的意思你们都读懂了,这首词你们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三、品读。过渡: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相媚好”,老师还有更深的思考:词中说到“茅檐低小”,足以看出生活的清贫,可为什么他们还这么“相媚好”呢?(一)自由读:自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二)交流:(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这个问题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1、学生发言:我觉得儿子勤劳孝顺,他们才相媚好。2、你是从哪儿读懂的?出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3、你是怎么理解的?大儿子正在锄草,他觉得父母年纪大了,想尽孝心,体谅父母。(谁来补充的?你认为呢?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理解的呢?)二儿子正在织鸡笼虽然没有哥哥力气大,能干,但也很尽力。4、小结:夫妻俩看着勤劳能干的大儿、中儿,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那么年幼的小儿也让他们喜欢吗?(三)感悟小儿调皮可爱。1、你是从哪儿读懂的?点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2、为什么喜欢?(小儿子调皮可爱)3、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哪些地方写出了小儿的调皮可爱?无赖:a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蛮不讲理游手好闲)b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C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老夫妇对小儿特别喜欢,是对小儿的爱称)卧(点击图)a“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b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可爱调皮可爱)C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好可以同桌讨论讨论。4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1)听老师读一读?(2)你觉得老师哪些词读得好呢?(好在哪儿)(3)谁能读出小儿的顽皮?小结过渡:大儿、中儿勤劳孝顺,小儿调皮可爱,难怪他们“醉里吴音相媚好”过渡:还有什么原因让他们相媚好呢?(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四)感悟景美1、生回答: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这儿的景色很美。2、你从哪儿读懂的?3、谁来读读这句话:[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4、从青青草你读懂了什么?(草青草茂盛生机勃勃)5、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A自由练说B指名说6、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指名读。(草真青啊!)7、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五)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1、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仿佛听到老两口在说什么?2、自己说一说,然后同桌讨论讨论,3、交流:(假如你是老爷爷、老奶奶,你会说什么?)4、小结:乡村的景色如此优美,农家的生活如此幸福,真令人陶醉呀!5、指导朗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四、感情朗读全文。1、喜欢这首词吗?自己练习读一读,注意把感情读出来。2、老师读上阕,谁来读下阕。3、还有谁愿意读的?你读上阕,老师读下阕。4、回过头来,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生平:出示: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任地方官期间,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可是却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1)这样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经历了风风雨雨,饱受了打击,而如今还要面对晚年的凄凉和寂寞。当他看到眼前这一农家的生活时,他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向往之情油然而生)(2)羡慕有多深,忧愁就有多深,面对如此美景,诗人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让我们在静静地聆听中走进他的忧愁,读懂他的向往。5、配乐吟唱。五、拓展积累1、像这样清新的诗,辛弃疾还写过不少。辛弃疾一生写过600多首词。你读过他的哪些词?2、学生推荐宋词历来和唐诗并称双绝。每首宋词都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课后,找来宋词读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文字、积累语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切入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阅读切入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课时安排:1板书设计:24、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过程: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1、师:在1996年8月的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有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这个男孩名叫雷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2、板书课题:24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3、齐读课题,质疑: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他是怎样做的?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3、默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4、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条理。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1)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理解词语:“凯旋”、“覆盖着国旗的遗体”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3)读句子,体会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我大声呼喊……仿佛在呼唤着什么”(这段话,把一个年仅11岁就失去父亲的小雷棣趴在父亲遗体上泪流满面地大声呼喊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4)指导感情朗读。2、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1)默读,思考:雷棣是怎样做的?用横线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雷棣的情感,作好批注。(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学生读文字说体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雷棣的变化。体会雷棣化悲痛为力量,将对父亲的爱和怀念深藏心中,并为实现父亲遗志而发奋努力的心情。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3)抓住事例中雷棣说的话来体会他的品质。(4)划出句子,指名朗读,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抓住“一定”“会去”“凭自己的努力”等词来体会。(5)教师小结:同学们,面对如此盛情而真诚的邀请和诱惑,雷棣牢记父亲的教导,不为所动,这对于还在读书的学生来说,是那么不容易啊!他平静的话语后面,是一颗坚定的决心,是一种自强自立,发奋学习的可贵精神。难怪教授会激动地称赞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来,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雷棣吧。(6)齐读:“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见到你。”3、讲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1)指名朗读,思考: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是怎样做的?(2)理解:“未竟的事业”。(3)指导有感情朗读。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小结: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2、拓展:你想对雷棣说些什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作者在阔别母校十多年后回到母校,触景生情,勾起了作者对自己童年学习生活的甜蜜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母校无比热爱之情。课文以作者行进的地点:进校门--到操场--出校门为线索分为三大段。第二段为重点内容,第一段与第三段前后呼应为点题之笔。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即作者回到母校时的所见所闻及由此引起的回忆与感想,随着所见所闻的变化,作者产生多种感情,先是兴奋,后是喜悦,最后是留恋。感情逐步加深又互相交织在一起。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即将告别的五年级学生的共鸣。二、语句简析1.“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涌向宽阔的操场。”把学生们欢笑着走向操场的场面生动地比喻成开闸时的潮水,且把喻体置前,强调学生们走向操场时的热闹场面。2.“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在操场上,作者由所见所闻把自然联想到的五年小学生活感受生动地比喻成天鹅扇动着双翼翩翩飞来。使上下文连接自然。教学目标:1、按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2、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动词并体会准确用动词的重要性,积累有关的语句。3、能根据语言环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写比喻句。4、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1、读准下列黑体字的音,读通课文。弧度()石砌()甬道()迤俪()()松柏()2、词语积累①写出带有“情”字的成语,并理解词语、、、②表示心理十分依恋不舍的词语、、、3、读课文,口头填上恰当的动词,把句子熟读通顺①大门,石砌的甬道,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花园,宽宽的石阶,了宽阔的操场。②我在操场上,着花木,着幼苗,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4、熟读全文,写出课文按地点的转换进行描写的不同地点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题1、时间过得真快,再过一个月,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升入中学,用几句话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理感受。2、是呀,母校是你成长的摇篮。当你第一次迈进校门时,你还是个充满稚气的顽童,当你迈出校门时,你已经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