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年级上册教案平行边形的面积
第一篇: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设计提要:本设计巧妙地利用学生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经验设置悬念,整个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了类推(负迁移)→试误→验证→寻求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广应用→拓展等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全新教学理念。全程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流畅又不失创新特色。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23--2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学具:自制长方形框架、方格纸、PPT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铺垫导入师:(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教具,如下图)这是一个长方形框架,它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所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师:如果捏住这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这样拉,(教师演示,如下图)同学们看看,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师:这样一拉,形状变了,面积变了吗?应变预设: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前的长方形和变化后的平行四边形,可能有的学生认为面积不变,也是40平方厘米,有的认为面积变小了,教师暂时不予评价。师:(对认为面积不变的同学质疑)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师:究竟这个猜想是否正确,下面我们一齐来验证一下就知道了。请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把拉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放在方格纸上,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如下图)数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cm2,不满一格的当半格计算。(通过学生数一数,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cm2,使学生明确.拉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少了,相邻两条边的乘积不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师:看起来,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不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吧。(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析:利用长方形框架巧设情境,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作铺垫,然后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向学生提问:面积变了吗?引起学生的好奇与争议,以此为契机,再用数方格的方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是错误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求知欲望。]二、合作探索,迁移创造1、图形转换师:(教师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卡片)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不知道它的面积如何计算,能不能把它转换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能)可以转换成什么图形?(长方形)应变预设: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种剪拼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剪拼,并把有代表性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如下图师:四人小组合作,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卡片和剪刀,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学生动手操作)2、探讨联系师:同学们真能干,很快就把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了长方形,请大家认真观察,转换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分别与转换后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和宽有怎样的联系?(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观察,从中得出转换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分别与转换后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和宽相等。)师:(结合黑板上的图形说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这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3、推导公式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公式?(引导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公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S=ah)4、验证公式师:究竟这个公式是否正确?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把导入时拉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放在方格纸上,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推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来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框架的面积。(先让学生明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再列式计算。)师:计算出来的结果和我们数方格得出的结果一样吗?(一样)师:这证明我们所推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正确的。5、提问质疑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23—24页,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学生阅读课本和质疑)[评析: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验证公式,这一过程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1、算一算师:(课件出示如下图)算一算停车场里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面积各是多少。(学生动手算一算,再让学生汇报。)2、选一选师:(课件出示,如下图)要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几个选择,你选哪个?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3、画一画师: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面积是24cm2的平行四边形,看谁画得又对又快。(先向学生说明这个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cm,要求学生想清楚该怎样画,再动手画一画。)4、想一想师:(课件出示如下图)学校里有一块草地,想在草地的一边修一条小路通向另一边,下面的有三种设计方案,你认为哪种设计方案的面积最小?为什么?(先小组讨论,再让学生自由地发言,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思考问题。)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评析: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扣课题,不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而且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创新素质得到锤炼。]四、总结全课,提高认识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本设计巧妙地利用学生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经验设置悬念,整个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了类推(负迁移)→试误→验证→寻求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广应用→拓展等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全新教学理念。全程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流畅又不失创新特色。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1、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利用长方形框架巧设情境,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作铺垫,然后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向学生提问:面积变了吗?引起学生的好奇与争议,以此为契机,再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是错误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求知欲望。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公式出来以后,让学生再一次验证公式,这一过程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合作探索,迁移创造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过程中,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全新教学理念,同时,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贯穿始终的。本册教材则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行、三角行、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而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践探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及多种感官并用的综合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公式推导,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处处有数学的认识。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三、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个性。同时,我将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使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教学设计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特结合本班学习特点,设计如下环节。(一)巧设情景铺垫导入(二)组织动手实践多维尝试探究依据创设的情景,提出问题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何计算吗?,进一步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想办法。我利用从小组汇报中得来的信息,引导学生确定办法的可行性。学生或许会想出很多办法,如:数格子(学生有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能力)、重叠卡片对比法,剪割拼补法等等。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宝贵的,因为,这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研究讨论的结果,是课堂中生成的收获。接着,学生分组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展示割补的几种方法,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探究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学生在认真、细致的操作中会认知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并得出面积相同的答案。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分组实践操作,是组织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与高相同的内在联系。为下一步推导平行四边面积计算公式做好充分的准备。(三)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知道:两个卡片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和平行四边形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但这三个结论之间并没有在学生思维中产生联系。我抓住这个重点,组织学生深入推导。我是这样做的:利用实践割补法小组的汇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怎样求呢?顺势学生就梳理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文字公式字母公式。公式的顺利推导,都源于上一环节学生的实践操作。这样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到此,我并没停住,而是让学生利用公式回过头来验证开课时我们数格子求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发现结果相同。在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四)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1、基础练习: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图在课件中)出示的几个图形底和高的数值都很简单,但图形位置各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底和高。2、提升练习: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并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图在课件中)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的要求。使这两道题也体现了“重实践”这一理念。3、展练习:下图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在这条平行线之间,还可以画出几种形状不一样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图在课件中)此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与相邻的两边组成的角度大小无关。4、拓展创新接上题再问: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而且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效果预测本节课利用情景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可以使学生互相督促,全员参与,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可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学生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练习题,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二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章节名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划学时1学习内容分析学生已经了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而本节课开始怎样计算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既是对之前学过的知识的延续又是对接下来学习梯形等面积的铺垫。因此,学好它既能对旧知识的迁移又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习者分析根据心理学知识该阶段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体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过程和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还未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但已经学习了三角形,长方形面积公式让同学先自己试图转化计算,然后在ppt展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转换过程在ppt展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转换过程使得同学更形象生动了解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转换,有利于同学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课后练习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还未实践应用在ppt展示练习题在ppt展示练习题同学更形象生动了解平行四边形公式,有利于同学的学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出长方形问同学这样拉回变成生命形状,生命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为平行四边形的讲解和本节课的内容铺垫5分钟展示出长方形并通过拉其一端展示出平行四边形,同时扔出疑问给同学解决,为本节课做铺垫学生通过想象观察配合课堂进行由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积极性,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情感铺垫让同学们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学们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运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计算,巩固旧知识12分钟教师下去巡视同学做的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再在ppt展示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在小组讨论下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探索时间和空间,鼓励创新、发现;放手让他们去操作、去探索,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做完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题,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通过ppt的转换总结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15分钟教师在ppt展示各种转换方法也把长方形转换平行四边形展示出来引导同学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对刚刚的学习进行总结,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再一次演示其中一种方法的验证过程.并介绍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让学生体验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转化的理解,并在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对平行四边形公式进行巩固练习同学已经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公式但还未实际应用8分钟教师根据学生所学情况在ppt展示所对应练习题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做练习巩固知识点通过总结,疏理知识,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掌握,进一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堂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北师大版(2014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探究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3、
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发现、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4、
引领学生回顾反思,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学具准备平行四边形若干,直尺、剪刀、透明方格纸、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聪聪星期天和爸爸乘车到超市购物,(课件呈现:实际场景)聪聪看着停车位,小脑筋就转了起来,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生:这个停车位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生:这个停车位的周长是多少米?生:这个停车位的面积是多少?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会解决吗?说说自己的想法。生: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周长。生:量出一组邻边的长度,再乘以2就是周长。【评价:这种方法巧,少量两次。数学就是这样,越简捷明了越值得提倡。】师: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会计算了,那面积问题会解决吗?生:不会。(也有的同学说会)师:看来大多数同学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揭示课题)【设计意图:创设现实的、生动的生活情境,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有价值的,从而诱发学习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数学品质。】二、
组织探究,推导公式。1、联系旧知,做出猜想。师: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经验,大胆猜想一下,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认为要用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条件算,怎么算?生:邻边相乘。生:底边和高相乘。师:为了研究的方便,老师为同学们都准备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拿出1号具)先用直尺量出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边的长度,然后算一算面积。生:底边是7厘米,邻边是5厘米,面积是7乘
5得35平方厘米。生:底边是7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7乘4得28平方厘米。师:同学们做出了两种猜想,并算出了面积,到底哪种方法是对的,我们还需要验证。【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提供材料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计算面积,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两种猜测形成矛盾冲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得到了有机的渗透。】2、选择工具,进行验证。师:每个同学都有直尺和透明方格纸,(方格纸里的每个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请选择合适的工具验证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生:(选择工具进行测量)【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工具进行验证,加深了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区别和测量对象的认识。不给出“不满1格按半格算”,使问题解决更具有挑战性,转化成整格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转化就成为学生的一种必然需求,对于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起了重要的刺激作用。】3、反馈交流,感悟方法。生1:老师我把方格纸套在平行四边形上,数出了整格的,还有半格的怎么办?师:想办法把半格转化成整格呀!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办法来。生2:我有办法,先用方格纸套在平行四边形上,发现左边的半格和右边的半格能拼成整格,正好是28整格,面积是28平方厘米。师:上来指一指(课件出示:用方格图测量平行四边形面积)【评价:你通过割补的方法把半格转化成了整格,解决了问题,真会思考。】生3:一个一个割补太麻烦,(指图解释)把平行四边形高的左边这部分剪下来,移到右边,就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用方格纸测量,正好都成了整格,共有28个整格,面积就是28平方厘米。生4:老师,把右边的移到左边,也能变成长方形。生5:只要按着高剪下来,往左或往右移一块都能变成长方形。【评价:你们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剪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再去度量,解决了问题。这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学好数学具有很重要的帮助。】师:我们就按同学们的想法试一试,看是不是可行。(课件演示:动态演示这几种剪拼过程)怎么样,确实可行。【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转化方法,并通过课件演示各种转化过程,给学生深深地烙下了“转化”的数学印,感悟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上的价值和作用。】4、剪拼转化,发现规律。师:要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剪拼的方法很关键,谁知道怎么剪,怎么拼就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生1:沿高剪开,向右平移。生2:沿高剪开,向左平移。生3:沿高剪开,向右、向左平移都行。师:看来我们只要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向左或向右平移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我们动手剪一剪,拼一拼,亲自体验一下好吗?生:(动手剪拼)师:剪拼好后,用方格纸测量,看看面积是多少?生:28平方厘米。师:有没有不同的结果,看来意见是一致的。现在你觉得哪种猜测可能是对的。生:底和高相乘就是面积。【设计意图: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剪、拼的方法是关键,通过剪、拼方法的交流,凸显了剪、拼方法的本质,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动手剪拼,进一步强化了对转化过程的认识与理解,初步感受到底和高相乘就是面积,为下一步教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师:只凭一次验证就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请同学们拿出2号图形,你能得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再分别量出它的底和高,看有什么发现。生:(剪拼,套方格纸测量)生1: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底是6厘米。生2:面积是18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底是6厘米。生3:面积是35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底是7厘米。生4:面积是21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底是7厘米。生5:面积是30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底是6厘米。生6:面积是10平方厘米,高是2厘米,底是5厘米。生:......。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统计数据)观察这些数据,有什么发现?面积(平方厘米)
底(厘米)
高(厘米)24
4
618
3
635
5
721
3
730
5
610
2
5……
……
……生:面积都等于底乘高。师:通过对形状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测量,我们再次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能转化成长方形,它的面积都等于它的底乘高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现在沿它的高剪开,向某个方向平移,变成长方形的同学睁开眼睛站起来。师:借助手中的平行四边形验证一下自己的想象。【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再次剪、拼、转化,测量(面积、底、高)观察、发现、想象等数学活动,进一步验证了底和高相乘等于面积的猜测的正确性。把学生测量的不同数据列表统计,呈现了丰富的观察材料,便于发现本质规律。让学生想象转化、验证过程,发展了空间观念。与此同时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由个别到普遍的推理方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5、观察比较,推导公式。师:认真观察比较转化前、后的两个图形,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先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然后全班交流。生1:形状变了,面积没变。生2: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生3:长方形面积=长x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演示课件,让学生确信自己的发现是真实可信的。)谁能整理一下我们发现的信息,用简练的语言把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过程完整的叙述出来。生:把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向左或向右平移都能转化成一个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变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分别是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师:(在学生表达的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和评价。)“任何”这个词用的好,代表了所有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平移”说明了剪拼的方法。长=底,宽=高,说清了转化前、后图形的联系。因为……所以......。讲明了推理的过程。师:自己先默默地叙述一下。看谁能叙述的更条理,更流畅一些。生:(有条理地叙述推导过程)师:(适时完成板书内容)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S=ah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能写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字母公式吗?生:s=ah(补充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找共同点,自主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表达推导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了学生抓住关键有序表达的数学能力,有效的突出了教学重点。】6、回顾反思,总结经验。师:回顾我们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我们是怎样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从中可以获得哪些经验。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师:(板书)(1)剪拼——转化生:然后找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师(板书)(2)寻找——联系生: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师:(板书)(3)推导——公式师:我们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实现了图形的转化,通过联系对比找到了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相等关系,从而推导出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些经验对于今后解决数学问题大有帮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活动经验,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7、追根问底,去伪存真。师:我们通过验证证明了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X高,那么邻边相乘等于面积的猜测肯定是不对的,错误的原因你能解释清楚吗?请拿出资料袋里的平行四边形框架,小组合作,拉一拉,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每拉一次看看面积、邻边、高会不会发生变化,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种变化是由什么的变化引起的。有了答案我们交流。生:(合作探究)组1:(边演示边解释)我们拉了几次,发现面积变小了,邻边的长短没变,高也变短了。说明面积变小是和高变短有关系。组2:(边演示边解释)我们往下拉,面积就变小了,高也变短了,邻边长短没变。往上拉,面积就变大了,高也长了,邻边还一样。说明底边不变,高长面积就大,高短面积就小。组3:(边演示边解释)不管咋拉,虽然邻边的位置在变,但它的长短一直没变,说明面积的大小和邻边相乘没有关系。【评价:你们不仅知道邻边相乘不等于面积,而且找到了不对的原因,并能解释清楚,具有了一定的研究能力,真是小小科学家!】【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邻边相乘不等于面积的原因,发展了学生图形方位运动变化的空间观念,渗透了初步的函数思想。通过证伪更加印证了底乘高的正确结论,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角度。】三、
实践应用,解决问题1、解决实际问题师:我们应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课件出示:停车位的底边是4.2米,高是1.8米)这个停车位的面积是多少?2、看图求面积3、比较图中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设计意图: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突出对应,明确计算面积的关键所在,感悟对应思想的价值和作用。面积大小的比较,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表达想法,解释现象,阐明道理的能力。】四、
总结全课,拓展延伸。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下课以后,把自己的收获用日记记录下来,主动地到生活中去发现和解决一些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设计意图:试图把学生带入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五、
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S
=ah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北师大版(2014秋)(1)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界首市实验学校刘振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剪拼等活动,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明白图形间的相互联系,并会正确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操作、分析、交流中获得成功体验,丰富学习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公式推导过程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一、问题导入,启发联想1.出示例题:如图,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上草坪。如何求这块空地的面积?5cm3cm6cm观察题目,你得到哪些信息?这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根据已有条件解决?2.回顾旧知,寻求灵感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有哪些?长方形面积怎么求?正方形呢?(动画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间的关系)你知道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吗?既然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吗?3.小魔术师:(出示教具:一个长方形框架。)它是怎样的形状?师: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师: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它所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师:如果捏住这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这样拉,(教师演示)同学们看看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拉,形状变了,面积变了吗?变大还是变小了?高呢?四条边变了吗?你有什么想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有关,拉动过程中,高变小时面积也同时变小了)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的面积)二、自主探究,学习新课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师:这是长6cm,邻边5cm,高3cm的平行四边形,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没拉动前的长方形吗,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师: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吗?你能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不满格的当半格计算)?通过数方格,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根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原有条件(底6cm,高3cm),你有什么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我们再来验证一下这个猜想,请你在方格纸上再任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数出面积,然后看看是否符合猜想。这样我们就把这个猜想命名为**猜想。师: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法验证,你有什么想法?生:能不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然后再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师:这个主意不错,现在就请同桌同学相互合作,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卡片、尺子和剪刀,把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师:完成了没有。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学生展示)想一想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变了没有?(板书:平行四边形底高)生: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相等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形的面积也相等。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现在还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吗?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低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宽,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师: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方便一些?(生:略)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通过拼、比较我们知道了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需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生: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就可以了。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形的面积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生:S=ah师: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解决例1的问题。(课件出示例1)我们根据什么公式来列式计算,学生试做,并说说解题方法,指名板书。S=ah6×4=24(㎡)师:既然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那么我们用5×3行不行呢?5也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啊。为什么不行?(板书:对应的高)三、巩固练习,深化知识。1.一个平行四边形广告牌的面积是12.8m,高是0.8m,这条高对应的底边长是多少米?(学生动手一算,再让学生汇报。)追问:你根据什么做的?2.分别计算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请学生先观察后再计算,再交流讨论。四、总结全课,提高认识师: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五年级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五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P79-81教学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教学难点: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启发、演示等教学方法。教学准备:1.平行四边形卡纸要求: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最小的内角为45度,形状为:;2.剪刀、三角尺、文具(铅笔、橡皮等)3.板贴文字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邻两边的乘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及教师语言学生活动及学生语言课件设计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小结师: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又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了!那么今天聪聪将带我们去什么地方探讨怎样的数学问题呢?(课件:出示课本P79主题图)师:仔细观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师:好,下面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学过的图形?(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相应的画面)师:你们知道这两个花坛中哪个面积大吗?师:那么,谁的想法正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好吗?请大家看屏幕。(点击课件,边点击边说)师:我们把这两个花坛画到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数数看。注意:这里的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数一数,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先独立思考并数一数,然后再和同桌互相交流。师:好,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师随生说点击课件)师:哦,你们数的结果是都是24平方米,说明也就是(一生举手,老师示意其发言)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两个图形,并完成课本第80页下方的表格。完成后想一想,除了面积相等外,它们还有什么关系呢?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结果?(师随学生汇报点击课件,补充表格)师:通过这个表格,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师:大家同意吗?那谁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大胆地猜测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板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邻两边的乘积)师:那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请大家想办法验证验证。师:验证完了吗?师:这个猜想对吗?师:那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验证的?师:哦,我听明白了。你是这样验证的。(点击课件,演示过程)你画了这样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底边相等,与底边相邻的边也相等。那大家看它们的面积相等吗?(点击课件)那这样呢,它们的面积相等吗?(点击课件)这样呢?师:同学们,你们也是这样验证的吗?师:看来,这个猜想(指黑板)不正确(在板贴公式的等号上画上斜杠)。那谁还有不同的猜想呢?(教师板贴)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师在刚才贴的上面贴上长方形面积公式)师:那这个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等号上方画上问号)?请大家借助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等学具想办法验证验证。师:验证完了吗?师:谁愿意把你的验证方法说给大家听听?师:你为什么想到这样转化?师:那你接着说说是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师:哦,这位同学是这样(点击课件)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那谁能说说,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师:非常正确!转化后,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师随生回答在黑板上的公式间标上对等关系。)师:那现在你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师:不错,这样我们就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指黑板,擦去等号上的?号)师:刚才这位同学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验证的。不错,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师随生说点击课件,依次呈现转化图中右侧的转化过程)师:大家听明白了吗?师:他们都把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高剪开(点击课件),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再进行验证的。师:(小结)(点击课件)看来,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刚才大家不仅验证了前面提出的猜想,还继续应用了转化的思想,大家都值得表扬。师: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呢?(师出示板贴S=ah)师: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方便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出示例1)这道题是书上81页的例1,请大家做一做。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师:通过这道题,请大家想一想,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师:不错,只要知道它的一组底和高就能求面积了。师:那我们接着再来看一道题(点击课件)你能求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这就是课本第82页的第2题。请大家在书上完成。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求的?(师随生说点击课件。)师:大家同意吗?师:下面我们继续看这两个平行四边形,(出示书P83(5)题目),仔细观察,想一想它们的面积相等吗?算一算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这就是书上83页的第5题,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两人一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讨论完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师:真不错!老师也是这么想的!可以说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师:运用这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屏幕。(点击课件)这是我们书上82页的第4题,请同学们一起完成吧。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师:你完成得很好,在解决问题时也注意了面积单位的变化!师: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只要大家勤动手,勤思考,就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生(齐):老师好!学生观察、思考。生1:斑马线上有长方形,地砖上有正方形。生2:房顶上有三角形,左边的花坛是长方形的,右边的花坛是平行四边形的。生3:车窗是梯形的。生4:车轮是圆形的。生1抢先站起来:长方形的面积大;生2起来反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生3:我认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大。学生独立思考后,互相交流。生1:长方形每行有6格,一共有4行,面积就是64=24(平方米);生2:平行四边形整格的有20个,半格的有8个。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82=24(平方米)。生(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大。生(齐):两个花坛的面积同样大。生2:我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不用这样数。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只要数出长和宽,直接计算就可以了。生3(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计算公式呢,如果有就方便了。学生填写表格,并思考。生1: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都是6米;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都是4米,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24平方米。生2: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它们的面积也是相等的。生(齐):同意!生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宽,也就是相邻两边的乘积,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也应该是相邻两边的乘积。生集体验证。生(齐):验证完了。生(齐):不对。生1(举起练习本):我画了这样两个平行四边形(如右图),它们的底边相等,与底边相邻的边也相等。如果面积公式是相邻两边相乘,面积应该是相等的,但是一眼就能看出它们的面积并不相等。所以这个猜想不对。生(齐):不相等。生(齐):不相等。生(齐):不相等。生(齐):是的。生2: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应该等于它的底乘高。生2:因为我们刚才填表格时,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又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而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我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生(齐):验证完了。生1:因为我们刚才发现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我就想到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生1(从投影仪演示):我先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画了一条高,这样剪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生2:形状变了,面积没有变。生3:转化后的长方形,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生1:知道。因为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而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生2:我也同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生1(投影以上演示):我的方法和同学的差不多。但我是这样验证的:我画出了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沿这条高把它剪成两个直角梯形,把一个直角梯形移到另一边,正好拼成一个长方形。生(齐):听明白了。生(齐):S等于ah。生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乘高,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米,高是4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64=24平方米。生1: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底和高。学生独立完成。生1:我先画出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高,再量出底和高的长度,最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结果是平方厘米和平方厘米。生(齐):同意!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课堂练习本上计算,再两人一组讨论、交流。生1: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高也相等,因此它们的面积肯定相等。算式是1.4乘2.5等于3.5平方厘米。生(齐):同意!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练习。生1:我先求出麦田的面积为25084=21000(平方米)=2.1(公顷),再求14.72.1=7(吨)生1: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生2:我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S=ah。生3:我会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生4:我知道了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生(齐):再见!点击出示课本P79主题图,(要求:图中文字部分不要,聪聪是活动的)并说:同学们,在这个街区图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点击斑马线上的长方形,其中的一个长方形闪烁变红;点击花纹地砖,其中一个正方形闪烁变红;点击房顶上的三角形,其中的一个三角形闪烁变红;点击左边花坛,长方形闪烁变红;点击右边花坛,平行四边形闪烁变红;点击车窗,其中的一个梯形闪烁变红。点击车轮,其中的一个圆闪烁变红。点击,小精灵说:同学们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发现了这么多学过的图形。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两个花坛中哪个面积大吗?小精灵说完,手一挥。点击:原来的两个花坛变成书P80带有方格的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图(如:)点击:图下方出现文字并留住。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点击长方形长的6个格一格一格闪烁变红,最后一格出现文字6格并留住;点击,宽一行一行闪烁变红,最后一行出现文字4行。点击,长方形下方呈现文字64=24(平方米)并留住。点击该平行四边形的整方格处,则红色显示平行四边形中的20个整方格;点击该平行四边形的半方格处,则蓝色显示平行四边形中的8个半方格。点击,平行四边形下方呈现文字20+82=24(平方米)并留住。点击:在这两个图形下出现书P80下面的表格。点击,底和长同时出现数字6并留住;点击,高和宽处同时出现数字4并留住;点击,面积处同时出现数字24并留住;点击,数字6变为红色同时加粗;点击,数字4变为蓝色同时加粗;点击,数字24变为绿色同时加粗。点击,出现上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点击,共同的底边闪烁两次变红并留住;点击,高的平行四边形左侧邻边闪烁1次变蓝后移动并与低的平行四边形的左侧邻边重合;点击,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闪烁2次,点击,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闪烁2次;点击,低的平行四边形消失;高平行四边形左侧边转动成与底边夹角更小的侧边,底边上移画出更矮的平行四边形。点击,像上面一样,继续变化成更矮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点击,依次演示左侧平行四边形的转化过程。如书P80图:(注:此图居中。)点击,上图中的第三行图形闪烁两次。点击,上图中的第四行图形闪烁两次。点击,上图中第二行左侧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第四行左侧长方形的面积同时闪烁变红;然后上图第二行右侧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第四行右侧的长方形面积闪烁变红。点击出示:书P81例1的图文。点击出示:64=24(m2)点击课件出示:课本P82第2题点击课件,显示答案。点击出示:书P83(5)图文点击,图中高平移到左边平行四边高的位置,如图:点击在该图的下面出现:1.42.5=3.5(cm2)点击出示:书P82(4)图文点击出示:25084=21000(平方米)=2.1(公顷)14.72.1=7(吨)答:这块麦田有2.1公顷,平均每公顷小麦7吨。
第一篇: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教案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笔算小数乘法。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信心,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能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教学准备:不同的笔及简单的生活用品(一)超市购物1、呈现各种物品,让学生了解其中的事物和价格的信息。2、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说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答案教师讲竖式及算理。(二)探究计算方法1、观察竖式,学生讨论比较与整数乘法的计算的异同。2、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三)尝试运用1﹑客厅沙发长1.8米,宽0.85米,占地多少平方米?(学生自己是作后全班交流)2茶几的长0.9米,宽0.45米,茶几的面大约多少平方米?(学生先判断积有几位小数,再试着用竖式计算。重点交流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四)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后反思:
第二篇:冀教版五年级上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小数乘小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聪聪搬到新家了。大家想要跟着老师一起去参观吗?但是我们要帮聪聪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大家有信心帮助聪聪吗?我们先来看聪聪家客厅长4.8米,宽3.6米。(出示情境图)板书:长4.8米,宽3.6米师:要求“客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生:4.8×3.6=师:观察这个算式中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问题一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聪聪家客厅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学生思考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可能有5×4=20不到20平方米,5×3=15大于15平方米师:我们通过估算知道了客厅面积在15到20平方米之间,那么到底是多少平方米谁有方法能算出来吗?如果没有提示单位换算4.8米=48分米3.6米=36分米48×36=1728平方分米=17.28平方米师:非常好!现在我们用竖式来计算。教师板书竖式:师:同学们,大家已经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了,这个算式中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生:4.8扩大10倍是48,3.6扩大10倍是36,先算48×36。生:把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变成48×36。师:把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变成48和36。教师板书: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乘36的积以后怎么办?学生可能出现不同意见。如:生:把积缩小100倍。生:把积缩小10倍。师: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就等于这两个因数的积扩大10×10=100倍。即:4.8×10×3.6×10=4.8×3.6×100师:谁来说一说,4.8×3.6怎样用竖式计算?生:把4.8看作48,把3.6看作36,用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算出48乘36的积,再把积缩小100倍。师:好!请同学们说,我来写,我们共同完成竖式计算。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师:按整数相乘得出1728后,怎么办?生:把1728缩小100倍。生:从1728右边开始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教师完成板书:并完成横式计算:4.8×3.6=17.28问题二师:通过探究我们算出了客厅的面积,下面我们再试着一起算一算茶几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师板书竖式:生1:0.45扩大100倍是45,0.9扩大10倍是9,先算出45乘9的积,再把这个积缩小1000倍。生2:先按整数相乘的方法计算45×9,再把积缩小1000倍。学生说的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师:好!就按大家说的方法,我们一起算一算。大家说,我来写。学生说,教师板书。师:按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后,怎么办?生1:把405缩小1000倍生2: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在前面点上小数点……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也要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但是405正好是三位,位数不够了,就在4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0。完成横式:0.45×0.9=0.405(平方米)总结做法师:观察两个竖式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它们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生: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生: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小数位数的和。……师: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知道了两个因数和积中小数位数的这种关系,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直接判断积的小数位数。谁能说一说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生: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点。师: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所有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特别的,积的位数不够的用零补齐)问题解决师:学会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那么我们试着独立算一算客厅的沙发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吧。写出算式,先判断一下0.85×1.8的积有几位小数?为什么呢?生:三位。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有三位小数。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学生自主笔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一名好学生板演。师:现在我们来看结果,有同学算的是1.53,有同学算的是1.530。大家认为末尾的零可以去掉吗?这个积比较特殊,小数的末位是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横式写得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写。完成横式:0.85×1.8=1.53(平方米)课堂练习:1、先判断积有几位小数3.7×0.90.86×0.1212.5×0.82、根据126×12=15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2.6×1.21.26×1.212.6×0.123、聪聪的卧室长长4.85米,宽3.34米,卧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探究了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谁来说说该怎么算呢?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另外我们计算中有两个特别注意的问题,1: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用0补齐。2:如果小数积的末尾是0,可以省去。
第三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教案小数乘小数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上)P86~87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使学生经历估算、猜想、推理、验证的探索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引新:1、同学们,跟学校一样,朱老师也搬进了自己的新家。出示:这是老师新家的部分平面图。观察一下,你能求出每个房间的面积吗?2、书房面积怎么求?口答:2.12×3=6.36(平方米);客厅面积:4.1×5=20.5(平方米)这两道都是怎样的乘法?(板: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3、你还会求哪几个房间的面积?口答:卧室面积、阳台面积。怎么列式?板书:3.6×2.8=2.8×1.15=这是怎样的乘法?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一起读。(揭题:小数乘小数)二、估算推理,探索方法,:1、你能先估计一下,卧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生:把3.6看成4,2.8看成3,4×3=12平方米。有道理,那卧室的面积是比12平方米多,还是比12平方米少?为什么?3.6比4小,2.8比3小,那它们的面积肯定比12平方米要小,出示:比12平方米少。把两个因数看成4和3这两个整数,我们可以估计出它的面积比12平方米少,那把它们想成哪两个整数,我们就可以估计出它的面积至少比几平方米要多?3×2=6卧室的面积比6平方米多。卧室的面积一定在多少到多少平方米之间?也来估一下,阳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2、这两个房间的面积到底是多少,选择其中的一个自己列竖式来试着算一下。生独立试算,指名板演。3、交流:①观察:在列竖式的时候,他们都注意了把什么对齐?(数的末尾对齐)②展示:在计算3.6×2.8时,我看到了这样几种不同的做法。比较一:两种做法有什么不同?(一个过程是小数,一个过程是整数)你认同哪一种?为什么?是的,与我们计算小数乘整数一样,都是先按整数乘法来算。(板书)比较二:都是按整数乘法来算,一个是100.8,一个是10.08,哪个得数是对的?生:根据估算结果。是的,用估算的结果来检验,100.8肯定不对。那得数为什么就是10.08?指名说。③虽然是算3.6×2.8时,其实我们算的是哪道乘法?(36×28)出示两道竖式:想一想,按整数乘法来算,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指名说,依次呈现过程)谁能把我们推算的过程再完整地说一说。(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也乘10,积就被扩大了100倍,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1008除以100,所以是10.08)④像这样来推算一下1.15×2.8得数应该是多少?自己说一说。指名说。指板书:他的得数是3.22,你有什么想说的?(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是先点小数点,还是先去0?(演示)指黑板的板书,这样我们就算出了卧室的面积是10.08平方米,阳台的面积是3.22平方米。算对的请举手。⑤看来,用推算的方法,能帮我们找到小数乘小数的结果。用这样的方法,请你来想一想,填一填,给这两道小数乘小数的积点上小数点。4、对比猜想,总结方法:①你觉得小数点点在哪里,跟什么有关系?出示四道竖式: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对照竖式:3.6×2.8=10.08几位小数,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1.15×2.8几位小数,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8.7×0.9因数中一共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72.9×0.14积是几位小数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②讨论: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指名若干说。小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哪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三、巩固深化,理解方法:1、带着我们所总结的方法来判断一下:下面每题积的小数位数是否正确?3.46×1.2=4.15216.4×4.7=770.82.5×1.24=3.192、根据148×23=3404,填一填:14.8×23=()()×2.3=34.04()×()=3.404独立填一填,交流:14.8×23=340.4,为什么?14.8×2.3=34.04你是怎样想出这个14.8的?1.48×2.3=3.404,0.148×23,14.8×2.3不同的填法,共同的地方在哪里?四、总结回顾,沟通方法。展示四道竖式:我们的学习,从整数乘整数开始,到小数乘整数,再到今天的小数乘小数,它们的计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都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来计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小数点的位置)虽然小数点的位置不同,但在点小数点的时候,都要去看什么?(因数中的小数位数)计算教学融情入理——对评老师的《小数乘小数》的分析刚才朱霞老师上的是一节计算课《小数乘小数》。朱老师在本节课中很好的结合了计算课“情与理”,使枯燥单一的计算课上得丰满而富有内蕴。一、现实“情境”的导入体现重情为理。学生对计算学习感觉枯燥,往往是因为所计算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对计算内容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今天朱老师巧妙利用我校新校区学生这两个月经历的最深刻的新校区搬迁的现实情境,过渡到出老师搬新家的情境,从而出示新家平面图,学生的情感牵引自然,促进学生产生计算的现实需求和计算意义,富有思维含量。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情趣化、主体化、生活化的情趣,情多情重,而如此精心的预设是为后面数学化、问题化、有效化的理性复习打下伏笔。情境为纽带以认知为主线,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得情境创设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让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学习数学。二、在引入中进行复习引情入理。本课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有: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积的变化规律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其中小数乘整数是其中的重点。所以朱老师有意修改例题时,加入了书房和客厅面积,学生一方面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另一方面通过列竖式计算面积的思考过程,复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探究提供了知识的铺垫。这里旧知的迁移激发了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回忆,,并大胆猜测出小数乘小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引入至此,学生熟悉的旧知情感中蕴藏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经验将小数乘小数算法之理呼之欲出。三、在推理中实现转化,理重情牵。(一)大胆估算,确定范围估算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计算技能,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这一技能的培养。特别是本课中,学生对小数乘小数还未掌握,我们就可以通过估算,确定各个房间的面积的范围。一方面再一次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技能,同时为接下来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了一个判断依据。朱老师此处的处理合情合理。(二)尝试计算,引导推理。通过对小数乘整数的回顾,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小数乘小数或许也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再确定小数点”这一方法。教师及时启发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证明。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算理推导,此处,如果我们认为“理”就是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而“情”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教师此处重理,带着孩子们一步一步清晰的推理,让学生清楚的看到:“两个因数同时扩大了10倍,积就会扩大100倍,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得到的整数积除以100。此处的慢,就是顾及学生理解上慢慢吸收,顾及学生推理情感的自然顺滑。再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加上教师适当的追问和点拨,学生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并对计算中的注意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三)独立推理,实现转化在学生利用猜测的方法计算卧室面积并得到正确结果后,朱老师及时引导学生继续利用这种方法计算进行尝试,同时提高难度,让学生在计算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在计算时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活动中,探索并感受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同时感悟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即转化策略———“将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同时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体验。此处的算理的吸纳理解是教师顺应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的心理发展规律来教学的,照顾学生的学习情绪,是为加深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四、联系中呈现情的生动和理的严谨”虽然本节课练习时间并不多,但朱老师仍然精心的设计了练习,生动多样的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练习的趣味,环环相扣的推导又让学生灵活的运用了本节课多种知识,推理分析体现了数学的严谨之美。如果说“理”需要我们尊重数学的学科特质,挖掘数学的育人价值;“情”则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没有情趣的理性是枯燥的、缺少人文关怀的;而没有理趣的感性是肤浅的、缺乏数学品位的。只有情理相融,方能触及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激起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欲望,师生共享数学理性的诗意。
第四篇: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乘法》教案《认识乘法》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6页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2、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过程和方法:通过前面学过的连加知识学习新知识,并通过练习会把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认识乘法)二、新授1、教学例1。出示例1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生:去过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幅游乐场的画,同学们观察一下,他们在玩什么呢?生:玩坐小火车、跳绳和碰碰车。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有6个人在跳绳,有8个人在玩碰碰车,有20个人在坐小火车。师:你们观察的真细心,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小组内讨论并汇报:(1)一共有多少人跳绳?3+3=6(人)(2)一共有多少人玩碰碰车?2+2+2+2=8(人)(3)一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20(人)(老师随机板书算式)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数的特点师:现在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好吗?生: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师生共同总结:每个算式中所有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师: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生:5+5+5=156+6+6+6=24……师:像这样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还可以写出很多很多,有的加数的个数实在太多,比如15个4,写起来,计算起来都很麻烦,所以我们今天就来学一种简便的方法——乘法。3、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算式(1)如:一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20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2)老师说明:5个4相加得20,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5×4=20,像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5和4都叫做乘数,20叫做积。(板书)(3)5个4相加得20,不仅可以写成5×4=20,还可以写成4×5=20。(4)5×4=20读作:5乘4等于20,4×5=20读作:4乘5等于20。(板书)(5)师:你们能试着把其他两个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学生互相讨论并汇报。师:写一个连加算式,并改写成乘法算式。4、引导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哪种方法简便呢?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3年付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资金筹措计划书
- 2024年xx村集体资金使用用途四议两公开专题会议记录
-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课件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2024年专业泥工承揽协议模板
- 2024人力资源管理优化项目协议
- 2024砂石料订货与分销协议细则
- 2024年度企业债券投资与合作协议
-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2024年消防月全员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附20起典型火灾案例
- 恒牙临床解剖-上颌中切牙(牙体解剖学课件)
- GB/T 44592-2024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技术规程
- GB/T 44413-2024城市轨道交通分类
-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完整版).ppt
- A760(761)E自动变速器ppt课件
- 防呆法(防错法)Poka-Yoke
- 超星尔雅学习通《国际金融》章节测试答案
- 田径运动会径赛裁判法PPT课件
- 新教科版(2017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卷
- 新高考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的六条建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