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33_第1页
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33_第2页
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33_第3页
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33_第4页
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3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图片可根据实际调整大小)题型12345总分得分一.综合题(共50题)1.多选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可以(

)。

问题1选项

A.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认同感

B.降低政府治理成本

C.扩大政府管理权限

D.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建设的内容。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社会组织具有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可以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认同感,降低政府治理成本,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但不是为了扩大政府管理权限。故本题选ABD。

2.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公平正义是(

)。

问题1选项

A.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B.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C.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D.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3.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

问题1选项

A.实行差额选举

B.按党派分配名额

C.按单位分配名额

D.实行等额选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新发展: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常务委员会并赋予其相应职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立法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等。A正确,D错误。我国人大代表名额的分配,不是按党派、单位进行的,主要是以行政区为单位,按人口数同时考虑到城乡、地区、民族等因素进行分配的。如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第一次实现了城乡同比选举,即按城乡约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名额,实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987名,分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所以,B、C也是错误选项。故本题选A。

4.多选题

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及阶级关系调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为缓和劳资关系所采取的激励制度有(

)。

问题1选项

A.职工参与决策制度

B.职工终身雇佣制度

C.职工选举管理者制度

D.职工持股制度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的内容,考点是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新变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从进入生产过程开始已经隶属于资本,在表面平等的交换关系的背后,是资本对劳动的实际支配和控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指挥下的劳动只是形式上隶属于资本,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生产工具使用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劳动者个人的技能不再对生产过程和结果具有决定意义,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就成为实质上的隶属。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更加严格,剥削方式也更加巧妙和残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普及化、全民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A、B、D为正确答案。资本主义企业普遍采用的是聘用管理者制度,不存在“职工选举管理者制度”,C错误。故本题选ABD。

5.多选题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有(

)。

问题1选项

A.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B.在中国设立银行

C.控制中国的关税和盐税

D.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宣传西学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有: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的。这两项收人,是中国政府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外国列强直接控制了这两项税收,就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中国自由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获取超额利润,压制中国微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总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人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A、B、C正确。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宣传西学,是文化方面的渗透,不是经济方面,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本题选A、B、C。

【点拨】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大纲解析中没有具体阐述的,但在20!5年版本科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里有详细的阐述。这就告诉我们,不一定是大纲解析里有的才能考,本科政治教材里有的也是可以考的。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这一命题特点,不要轻易地断定为"超纲"。

6.多选题

2014年11月5日至11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开创性的历史盛会,硕果累累,其中,《北京反腐败宣言》的通过尤为引人注目。该《宣言》通过的意义在于,各成员国(

)。

问题1选项

A.杜绝了跨国腐败行为的发生

B.将形成携手打击跨境腐败的网络

C.达成了就追逃、追赃开展执法合作的重要共识

D.加强了涉腐、涉案赃款跨境流动的信息共享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的《北京反腐败宣言》的意义。2014年11月10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北京反腐败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一致认识到,腐败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阻碍经济健康发展,是必须治理的社会“毒瘤”。《宣言》高度赞赏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经济体在维护本地区清正廉洁、提高透明度、鼓励社会参与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呼吁成员经济体齐心协力,遵照本经济体法律和政策规定,通过8项行动,加强亚太地区反腐败合作,其中包括:承诺通过引渡、司法协助、追回腐败所得等手段,消除腐败避风港;根据各自法律,加强与腐败官员及其非法所得跨境活动相关的信息共享,以最大限度地打击腐败、贿赂与非法资金流动;建立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设立秘书处以负责网络的日常运行,并期待这一网络早日建设成为亚太地区反腐败与执法机构间分享信息与交流经验、技术的非正式合作机制,从而为侦测、调查并起诉腐败、贿赂、洗钱与非法贸易提供便利。B、C、D正确。但反腐败的国际合作,并不能杜绝跨国腐败行为的发生,A明显错误。故本题选BCD。

7.多选题

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103天就夭折丁。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

)。

问题1选项

A.他们提倡全面学习“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B.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

C.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D.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具体为: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其次,维新派的局限性: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皇帝,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让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代表参加政权,逐步实现君主立宪,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在经济上,他们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回天之力”存在于亿万民众之中,这是维新派的志士们所没有认识到的。B、C、D正确。维新派在思想上没有彻底否定“中学”,他们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并没有同封建主义的思想决裂。A错误。故本题选BCD。

8.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标志是(

)。

问题1选项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科学概括

B.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完整论述

D.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的系统提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为了将丰富的中国革命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以便更好地指导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系统阐明。首先,毛泽东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而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民主革命,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其次,毛泽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最后,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華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B正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A、C、D都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2017年大纲的新增考点。与前几年相比,这两年的命题强化了对大纲新增考点的考查,应重视这一命题动向。

9.多选题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国同沿线3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截至2016年7月,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累计已达511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与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25万份,累计合同额2790亿美元。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旨在(

)。

问题1选项

A.探索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新模式

B.促进沿线各国共同繁荣

C.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D.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30多年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国内经济形势出现何种变化,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对外开放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战略。实施互利共赢战略,要着力建构互利共赢格局。中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文明互鉴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和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髙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故本题选A、B、C、D。

【点拨】为了更好凝聚共识、推进合作,我国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论坛主题设定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议题总体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支撑、人文交流、生态环保和海洋合作等重要领域进行讨论。各国领导人参加的圆桌峰会是高峰论坛的重点,主要讨论两个议题:一是加强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二是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实现联动发展。

10.多选题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毛泽东曾称赞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革命性、民主性”主要体现在(

)。

问题1选项

A.它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B.它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C.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这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它不仅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在中国宪政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B、C、D正确。但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规定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事实上,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友邦书》中,还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这是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所在。A错误。故本题选BCD。

11.单选题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残酷的大屠杀。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改变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格局,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战使中国的先进分子(

)。

问题1选项

A.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

B.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

C.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

D.认识到必须优先改造国民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李大钊讲道:“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中国人是否应当对欧美文明亦步亦趋,当然成为问题了。这里的“欧洲文明”就包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B正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和“认识到必须优先改造国民性问题”,都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而是伴随着中国人学习西方,伴随着新文化运动而产生的。中国的先进分子真正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是在五四运动期间(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2.案例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计划经济时期全靠国家管理市场,市场边角被忽略,很多小商品没人去生产,有些新的市场需求也没人去注意。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是只要市场有需求,它就会去满足。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就需要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经济学家成思危讲过这样一则寓言:著名科学家牛顿养了两只猫,一只大猫一只小猫,他在墙上开了两个洞,一个大洞,一个小洞。有人笑话他说,你还是大科学家呢,开一个洞就够了,小猫也可以走大洞嘛。牛顿说不对,如果两个猫同时要出去,那大洞肯定被大猫占住了,小猫就无路可走。要真正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就要建立真正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型银行,让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因为从商业角度说,大银行本身就嫌贫爱富、嫌小爱大。小微企业市场风险很大,交易成本也高。跟大企业签一个1亿元的合同,相当于跟小企业签20个500万元的合同。现在居民和企业手中有大量存款,而小微企业却贷不到款,这就需要有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就是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发展民营的、小型的金融机构有利于解决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大企业是我国经济的脊梁,小微企业是血肉。没有大企业国民经济站不起来,但小微企业垮了,那国民经济不就成了骨头架子吗?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多项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减负添力。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考察时再次对民营银行长期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给予了充分肯定。为小微企业打开直接融资大门,是开创性的制度安排。一大批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小微企业将会成长为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参天大树。

摘编自光明网(2013年11月15日)、新华网(2014年11月21曰)

(1)现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应坚持“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6分)

(2)如何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分)

【答案】(1)①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必须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充分施展的空间。

②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解析】(1)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第一点2分,第二点2分,第三点2分。第一问审题时只要搞清楚大猫小猫的含义(即大猫指公有制经济,小猫指非公有制经济),

就能知道题目的考点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为什么要坚持以及如何坚持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问审题时要注意提问中规定的答题角度(这是有些考生可能会忽视的),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回答为什么应坚持“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而不是泛泛地讲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就是说,必须回答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本题考查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第一点2分,第二点2分。第二问“如何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考生很容易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提出的包括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等具体措施的角度去回答,当然,这样回答也是对的。但与上述【答案】相比,其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归纳。因为这些具体的措施,归纳起来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充分施展的空间(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另一个就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13.多选题

长江的年龄有多大?这里说“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人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

问题1选项

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因此B、D正确。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时间和空间则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所以,A不准确。时空具有客观性,不是什么主观的“观念形式”,C错误。故本题选BD。

14.单选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

问题1选项

A.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与必然。学上的自由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指的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必然性即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宿命论完全抹杀人类自由的可能性,这是完全错误的;唯意志论把自由理解为人的意志或某种精神力量的绝对自由,即所谓毫无限制、为所欲为,也是根本错误的。任性不是自由,无知不能获得自由。自由是有条件的:一是认识条件,二是实践条件。不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就得不到自由。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所以,题干所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是恩格斯的话)。在4个选项中,只有D项认为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其他选项A、B、C皆说的是别的理论的观点,D正确,A、B、C错误。认为"‘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是唯意志论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人的自由(这种观点在题干中没有出现)。故本题选D。

15.单选题

近年来,从“彭宇案”掀起的轩然大波,到“扶老被诬伤老,好人败诉赔钱”等事件的一再发生,使历来推崇“助人为乐”的国人遭遇了严重的道德考验。2013年8月1日,《深圳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的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公民救助行为立法的空白。为此,有媒体撰文《“好人法”释放道德正能量》,认为该规定无疑会释放出挺好人、做好人的正能量,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不无益处。法律之所以能释放道德正能量,是因为(

)。

问题1选项

A.法律是道德的归宿

B.法律是道德的基础

C.法律是道德的前提

D.法律是道德的支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调整的范围和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法律中包含有道德,道德规范中也具有法律内容;道德作用的发挥需要法律支撑,法律作用的实现需要道德基础。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D正确,A、B、C提法错误。故本题选D。

16.多选题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人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成为除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外“人篮”的第五种货币,世界货币秩序16年来第一次发生改变。人民币“人篮”对世界经济的重大意义主要在于(

)。

问题1选项

A.有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B.中国的经济地位得到国际认可,全球经济格局发生积极变化

C.人民币短期内将成为在全球金融市场上使用水平最高的货币

D.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批准人民币加人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新的货币篮子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IMF认为,人民币纳人SDR货币篮子将使货币篮子多元化和更能代表全球主要货币,从而有助于提高SDR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IMF总裁拉加德称,人民币纳入SDR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对中国改革进程的认可。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12月1日凌晨在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人民币加入SDR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和世界是双赢的结果。人民币加入SDR也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有更多期许,中方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积极贡献。”人民币“人篮”,让人民币成为首个被纳入SDR货币篮子的新兴经济体货币。这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体现了轉起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话语权的上升,是对国际社会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回应。A、B、D正确。人民币“人篮”不会使人民币在短期内成为在全球金融市场上使用水平最髙的货币,C错误。故本题选ABD。

17.单选题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

问题1选项

A.劳动补偿

B.价值补偿

C.实物补偿

D.增殖补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实现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即生产的商品卖得出去,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和实物补偿(即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题干中提到的企业因产品积压而被迫倒闭,说明企业生产的商品没有卖出去,使用价值没有实现转让,企业没有得到价值补偿,所以B是正确答案。由于企业是因产品积压而倒闭,企业仍然拥有产品,使用价值没有实现转让,所以,不涉及实物补偿问题,C不符合题意。A项的劳动补偿是指在市场上能否购买到劳动力商品,D项的增殖补偿是指产品中可能包含的剩余价值的市场实现问题,这两项提法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选B。

18.单选题

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

)。

问题1选项

A.社会影响

B.社会价值

C.社会地位

D.社会理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的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A、C内容错误,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9.单选题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

问题1选项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认识的发展过程还表现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上。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是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是两千步的实践历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步,因此B是正确答案。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无限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们的每一次实践活动都能产生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失败虽然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失败与成功处于对立统一关系之中,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失败与成功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失败不能说是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也不能把不成功的每一次实验看作相对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所以A和C是错误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失败”为后面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D项表述本身就是错误的,不选。故本题选B。

【点拨】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相对真理理解为不完全正确、甚至有些错误的真理。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它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失败与成功、谬误与真理,尽管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不能把不成功的实验看作"相对真理"。

20.单选题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欺凌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形势也日益严峻,中国“睡狮”在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中逐渐苏醒。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

)。

问题1选项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意识的觉醒。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故本题选B。

21.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人类解放包括(

)。

问题1选项

A.从自然界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B.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

C.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D.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八章的内容,考点是人类解放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那时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恩格斯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也就是说,人类解放包括:一是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二是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三是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A、C、D三项分别讲人类从自然界、旧的社会关系、旧的传统观念下解放出来,是对人类解放三个层次和三个方面完整的回答,都是人类解放的体现,是正确选项。但是,人类永远不能够摆脱客观规律的制约。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自由不是在幻想中摆脱必然、摆脱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必然,认识客观规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B错误。故本题选ACD。

22.多选题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

问题1选项

A.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B.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D.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故本题选A、B、C、D。

23.单选题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反抗外敌人侵的正义战争。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是(

)。

问题1选项

A.台儿庄战役

B.长城抗战

C.平津会战

D.忻口会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本题的四个选项反映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进行的反抗日本侵略的战役、会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开始了局部抗战与救亡。1933年1月,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随后侵占了热河,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华北广大地区,。平津危机、华北危机,局势顿时紧张。3月上旬长城抗战打响。3月至5月,中国国民政府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等),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抗击侵华日军的进攻。在这次战役中,广大爱国官兵顽强抵抗、浴血奋战,给骄横一时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军队在华北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战役。B不符合题意。平津会战是指1937年7月,中国第29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地区对日军中国驻屯军一部的防御战斗以及随后在平(今北京)、津地区与日军的作战。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政府一方面标榜“不扩大”事态的方针,一方面向华北派兵。7月26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抗战。29日,北平沦陷,随之天津沦陷。平津作战结束。C不符合题意。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平津失陷后,华北日军进犯晋、察、绥,并把战略进攻的重点指向山西。1937年9月25日,由林彪、聂荣臻指挥的115师配合国民党军队,在平型关对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发起攻击。这场战斗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并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日军再次调集兵力,突破了平型关,继续南侵,直指忻口。忻口是阻止日军南下攻取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保卫太原,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忻口会战。在忻口会战中,中央军、晋绥军与八路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歼灭日军2万余人,创华北战场歼敌之最新纪录。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贵部林师及张旅,屡建奇功,强寇迭遭重创,深堪嘉慰。”忻口会战是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D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指1938年3月,由李宗仁等抗日将领指挥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在山东枣庄台儿庄为中心的鲁南区域进行的战役。1937年12月日军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1938年3月24日,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总指挥李宗仁将军指挥的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中国军队英勇抗击,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A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4.案例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武义县后陈村是全县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但由于财务使用不透明,村民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连续向县纪委、街道反映村里的问题,却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任村支书因经济问题被查处。2004年初,村里有1000多亩土地被征用,获补偿1900多万元。在人均发放7000元后,还剩1000多万元。如何处理这些集体资产成为村内一个难题。为帮助村民寻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县纪委牵头组建的村务监督改革指导小组进驻后陈村。指导组在大量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组建一个相对独立于村委会及村党支部的监督委员会,真正能从根本上让村民有效制约村干部的权力。6月,后陈村在海选村委会基础上由群众选举产生了全国第一个村级民主监督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党支部、村委会一起称为“三委会”。

监督会成立不久,即对村里两口池塘的承包进行了全程监督,结果每口池塘三年的承包价从2.8万元升至5.8万元。2005年,后陈村举行垃圾清运投标会。村委会主任主持会议,监委会主任到场监督,不到5分钟结果就出来了。没有人对投标公正性表示质疑。

监委会成立后,后陈村每年的创收情况,包括出租土地给广告公司做广告牌、旧粮站出租、经营沙场、村留地上的杉树出售,以及向上级部门申请到的资金补助等,每一笔都经过监委会审核后公布。2004年当年的招待开支是23909元,比前些年下降近一半,村干部再不能拿着发票随便报销了。在村财务公开栏前,村民告诉记者:“过去简直是胡来,集体的钱像是干部自己的,现在不一样了。”监委会主任说:“我的职责就是看他们有没有按程序办事,有没有搞暗箱操作。”

监委会成立以来,后陈村的固定收入逐年增加,村干部连续8年实现零违纪,村民连续8年实现零上访。村两委已顺利完成了3次换届。最近的一次换届,村两委成员一个没动,全部高票当选,一次通过。

目前,浙江省3万多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了村级监督组织全覆盖。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有效而不需要太大监督成本的权力制衡制度,对建立乡村“阳光权力体系”,共建和谐社会带来重要启迪。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制度创新已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在全国推行。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5月14日)等

(1)后陈村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S分)

(2)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对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有何启示?(5分)

【答案】(1)①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中一项创新性举措。监委会是村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常设机构,按照相关程序依法监督本村选举、决策、财务等事关村民利益的一切事务。

②通过监委会职能的发挥,扩大村民有序参与、推进村务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有效防止了村委会、村党支部的不作为或乱作为,实现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①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拓宽了基层民主的范围和途径,丰富了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为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益启示。

②首先,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地推进;其次,制度创新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只有尊重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发展和完善;第三,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解析】(1)本题考查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第一点3分,第二点2分。第一个问题“后陈村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保证权利是在阳光下运行的”;第二个问题是“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对于推进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的启示”。题目问的都比较具体,只要认真阅读材料,不难作出回答。第一个问题只要抓住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加以发挥就可以了。

(2)本题考查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第二问的启示,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回答:一是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地推进;二是制度创新要尊重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三是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要不断探索。应当指出,这道题并不难,它的答案虽然与教材中相关问题的知识点没有太直接的联系,但考生只要了解十八大报告的相关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再认真提取材料提供的信息,这道题拿到高分是没有问题的。

25.多选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指出,目前,西藏共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余处,僧尼约4.6万人,藏传佛教特有的活佛转世的传承方式得到充分尊重,寺庙学经、辩经、受戒、灌顶、修行等传统宗教活动和寺庙学经考核晋升学位活动正常进行,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上述事实表明,我国的宗教政策得到了充分贯彻。我国宗教政策主要有(

)。

问题1选项

A.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B.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C.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D.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的内容,考点是党的宗教政策。宗教是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将长期存在。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关键是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这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坚决反对和取缔邪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故本题选ABCD。

26.单选题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是(

)。

问题1选项

A.私人资本所有制

B.法人资本所有制

C.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D.垄断资本私人所有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变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手中,法人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另一种是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仍体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正确答案为B。私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这种占有关系反映了个体资本家同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和对立关系,A错误。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是一种私人资本家联合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后,随着股份公司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私人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C错误。垄断资本私人所有制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是不存在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只是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这是因为就法人资本所有制的性质而言,它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故本题选B。

27.案例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4年10月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党在中央全会上第一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体现了对法治的高度重视。会议结束后,微博上的各种评论,满是对法治进步的渴望:“想要法治的果实,就要给它阳光雨露”“期待法治进入与人民互动的2.0时代”“法治不仅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它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

《韩非子》中有句名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尊奉法律,需要执政者、治理者发力,引导之、提倡之;遵守法律,需要全体公民给力,用法律要定分止争,维护之、践行之。网络上,已经有人以普通人“小明”为例,演绎“四中全会与你我有啥关系”。有人说,法治于人就如同空气,你可能不会时时刻刻意识到它的存在,可一旦缺少就立刻窒息。的确,从出生到成长,从成家到立业,无不需要法治的护航;加强对财产权的保护,完善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坏境污染的违法成本……四中全会催动“法治的春天”,有着温暖人心的春意。当越来越多人在法治的护佑下感受着畅快的呼吸,法治才能成为内心时时格守的律令。.

也不用回避,中国的法治还有很多问题,从“暂行50多年”的高温条例,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尚无完善法律,中国的法治进程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四中全会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开出了药方,但最根本的,还是提升全社会对法治的信心与信任。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所说,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这才是法治的力量所在、尊严所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4曰)

材料2

法治是人类为了征服自己,由人类自己立法进行自我管理,这远比征服自然困难得多。特别是约束公权力,非有高度的觉悟、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难以成其事。任何国家法治的确立都不是在一盘散沙的状态下随随便便建立起来的,而是必须有坚定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部署。

迄今为止,尚未有法治成功的国家是在群龙无首、四分五裂的状态下实现法治的。恰恰相反,就法治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些国家的法治之所以能够最终确立,都是自上而下、从官到民表现出对法治执着的追求,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情况极其复杂的大国建设法治,更需要有自上而下坚强统一的领导,要有统一的意志,坚决果断一体推行。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年10月29曰)

(1)如何理解“法治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6分)

(2)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4分)

【答案】(1)①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法治有助于维护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

②不仅如此,法治更关乎百姓的福祉。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来讲,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法治建设的各方面来讲,无论立法、执法、司法还是守法都与百姓息息相关;从人的一生福祉来讲,无不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

(2)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解析】(1)本题考查法治的重要意义。第一点2分,第二点4分。第一问考查的是法治的重要性,但是,回答时要注意提问规定的答题角度,即从国家治理和百姓福祉两个角度阐述法治的重要性。应当讲,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要作必要的归纳。第一,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讲,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法治有助于维护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第二,从百姓福祉的角度讲,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法治建设的各方面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都与百姓息息相关;从人的一生来讲,自始至终都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

(2)本题考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第一点2分,第二点2分。第二问考查的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即党与法治的关系,或者说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考点很明确,答案很规范。这个知识点也是辅导老师在“形势与政策”讲座以及最后的点题中重点讲解的问题,也是最后的预测试卷中的重点题。

28.多选题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

)。

问题1选项

A.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B.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完成

D.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的内容,考点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的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共十六大的提法),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第一,它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共十七大的提法);第二,它使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最根本的变革;第三,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人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四,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A、B、D为正确选项。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刚开始,并没有完成,C错误。故本题选ABD。

29.多选题

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

)。

问题1选项

A.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B.区域间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C.不同区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D.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配置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七章的内容,考点是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可以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定位各自的区域功能,并通过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条件比较好的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可以为全国树立发展榜样,带动更多地区更快发展,同时还可以在资金、技术方面支援后发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以为全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逐步富裕起来的西部人民为国内市场需求注人新的活力,也有利于东部地区夕阳产业向西部的转移,这对于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部地区的崛起,不仅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能源、原材料供给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发挥了桥梁作用;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东北的振兴,不仅能同中部地区一道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更重要的是能在重大装备制造、新型原材料和能源、技术研发与创造等方面,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强大的促进作用。总之,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区域间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不同区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配置,逐步缩小发展差距。故本题选ABCD。

30.多选题

与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比,十二届人代会在代表结构与组成上呈现“两升一降”的变化,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提高了5.1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占代表总数的20.42%,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代表总数的34.88%,降低了6.93个百分点。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有利于(

)。

问题1选项

A.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

B.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C.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D.更为充分地发挥全国人大的民意反映与监督职能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十二届全国人大提髙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这就扩大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覆盖面,优化了代表结构,有利于更为充分地反映民意,表达广大百姓的诉求,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为基层代表有着丰富的基层经历,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对改革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有着最直接、最真实的体会和感受。同时,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也有利于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进行有效的监督。我国宪法规定,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有利于更为充分地发挥全国人大的监督职能。A、B、D正确。我国的全国人大是人民群众通过选举人大代表参与国家管理,并不是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C错误。故本题选ABD。

31.案例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0年5月,美国发布奥巴马上台后第一个《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国家利益由安全、繁荣、价值和国际秩序四个方面组成;美国通过对这些利益的追求,实现国家复兴和全球领导地位;相比世界其他地区,亚洲是美国最有所作为的地区。同时,报告将东南亚国家归为三个类别:“正式盟友”“战略伙伴”和“可预期的战略伙伴”,显然,美国准备让东盟所有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或伙伴。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说:过去10年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不断扩大其利益,取得了有效成果,这是美国没有做到的。

摘编自新华网2011年5月28曰)

材料2

2011年10月以来,美国高层不断访问亚太地区的国家,参加相关国际会议。10月下旬,国防部长帕内塔出访印尼、日本和韩国,强调美国将加大在亚太的军事部署。11月下旬到12月初,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先后访问菲律宾、泰国,并对缅甸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这是1955•年以来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缅甸。同时,奧巴马也展开亚太之行,他参加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随后出访澳大利亚并前往印尼出席东亚多边峰会,成为参加东亚峰会的首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之行中高调宣示,美国是“太平洋大国”,将“留驻”亚太,通过“坚持核心原则”和与盟友及伙伴的紧密合作,在“塑造”亚太地区未来中发挥更大、更长远的作用。2012年11月8曰,奧巴马连任成功不到48小时,即宣布他的首次出访选在东南亚。17曰至20日,他不仅访问了泰国,而且对缅甸和柬埔寨进行了历史性首访。在这次东南亚之行中,奥巴马再次强调,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亚太地区对美国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塑造其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

摘编自《人民曰报》(2011年12月23•曰)、《参考消息》(2012年11月21日)等

材料3

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于2012年6月1日至3日在新加坡举行。会议期间,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发表了题为《美国对亚太的再平衡》的演讲,重点阐释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军事计划,其中包括2020年前在亚太地区保持6个航母舰队,以及将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国际舆论普遍怀疑,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意图是为了遏制中国。

摘编自新华网(2012年6月4曰)

(1)美国将其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原因何在?(5分)

(2)如何看待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5分)

【答案】(1)①将亚太作为战略重心是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需要。

②在美国注重反恐的10年里,国内矛盾重重;亚洲新一轮的发展,使该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超过其他地区;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与地区影响力,使美国有种“霸权焦虑”,要平衡中国的影响力,主导亚太事务。

(2)①美国在亚洲进一步推行西方核心价值观,威胁中国政治安全;激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的矛盾;离间东盟国家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制造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裂隙;在亚太地区频繁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威胁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安全

②我国要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协调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解析】(1)本题考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及其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第一个问题问的是美国将其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原因,这需要结合已学知识和材料提供的背景来回答。总体上说,美国将亚太作为战略重心是由其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决定的。具体说来,第一,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主要精力用于应对反恐与两场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