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内容_第1页
课内外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内容_第2页
课内外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内容_第3页
课内外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内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内外结合 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内容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生活的基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内容摘要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生活中来,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让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到生活中去,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让《品德与生活》课程真正成为沟通学习与生活的桥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为,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为了使这门课程能更切实地体现和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应将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 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要实现品德与生活的生活化,我们应做以下几点:一、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儿童是自己生活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教学要实现回归儿童生活,首先要求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都应该关注和围绕儿童的现实生活,适合儿童生活实际,满足儿童的需要,这应该是教学回归儿童生活的起点。二、通过儿童的生活进行教学生活,是一首诗,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情感。而儿童,更是如此。他们的许多言语与经验、行动都来自生活。因此,需要强调通过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强调儿童在自身活动中获得经验,强调儿童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与反思。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通过合适的方法体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请让我来帮助你》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明白爱是相互的,接受别人爱的同时,自己也要付出爱;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会更快乐。在教学中,我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问学生:他们主动伸出双手帮助别人的时候,心里可能会想什么?心情会怎样?如果我们遇到问题时,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然后,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不难体会到: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我又组织开展情景模拟活动。(1)师生合作进行生活情景模拟:老师的东西拿不了了,怎么做?然后由其他同学评议:这位同学做法好不好?(2)教师提供一组生活情景模拟内容:盲人过马路;小明忘记带笔了;小红没带雨伞⋯⋯我们怎么做呢?组织学生分组选择,开展生活情景模拟活动。(3)学生汇报表演,交流评议。像“请让我来帮助你”这类话题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曾受到过别人的帮助,或者自己也曾经帮助过别人。因此,教师就应从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入手,充分发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讨论“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明白: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应该及时给予帮助的基础上,又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帮助各种情景中的人”的模拟活动,在这种模拟活动中进行学习,深化体验,扩展和提升经验,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实践。2、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有的主题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但他们往往缺乏质的认识或知之甚少。教学时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生活的情趣和良好的品德。如在学《我身边的环境》这一主题时,我首先带领学生到周边的环境中去观察,把学生的目光引到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去。通过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让学生懂得了环境的重要性。再通过课堂上的交流、讨论等活动,使其发自内心的热爱自然,萌发尊重和热爱生命的情感,唤起对大自然的关爱与责任。3、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演绎生活,体验生活。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之一。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学时,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收获。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例如教学《爷爷奶奶,你们好》这一主题时,先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有什么特点,再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脑中留下此般印象 ----爷爷、奶奶在生活中有诸多不便,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因为学生并没有亲身的体会,因此,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扮演老人与小孩活动。活动结束后,交流活动的感受。有了老人在生活中种种不便的真切体验,再来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帮助老人时,学生十分活跃,瞬时间“敬老爱老”的情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幼小的心里。又如,在学《相信自己》这一主题时,我组织了一个“每人学一件事”活动,并交流学习的感受,再想一想你能够学会这件事因为什么,最终学生总结出:只有相信自己,大胆去试一试,才有成功的机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是源自内心的感悟啊!三、让课程回归儿童生活。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生活,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在于丰富和发展儿童的生活。 课程回归儿童生活,要求教学关注儿童当下的现实生活,因此,我们的思品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仅仅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也就是说,我们要实现课程、教材、教学向儿童生活的回归,还应该致力于使课程、教材、教学再回到儿童的生活中去, 对儿童的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发展儿童的生活能力(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生活技能、行为习惯),引领儿童更好地生活。这是课程、教材、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 “回归儿童生活”的本质含义。如在教学《帮帮残疾人》这一主题活动时,在学生对残疾人或孤寡老人、特困户充分了解并切身体验后,让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们开始热烈讨论并制定“爱心行动计划”如果就此打住,那么这节课的收获可能就只是使学生知道“要关心、尊重、帮助残疾人”,“如何关心、尊重、帮助残疾人”不过,教学并没有到此为止。在学生制定“爱心行动计划”教师与学生议定后,我们开展一次“让我帮帮您活动”。要求每位学生为残疾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事无大小,贵在坚持。为了真正落实此项活动,我还设计发放了“爱心存单”活动记录表,对活动情况进行记录检测。一段时间后,学生们自己从活动中获得了真切的体会和认识,而且深化了道德情感、加强了对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体会到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我帮助了残疾人,他们很高兴,我也很开心!”原“来我也可以做这么多事情,我真高兴!我要继续加油”⋯⋯在这一课中,我在课后组织了“让我帮帮您”活动,这就使学生把在课堂上所获得的道德认知转变为真正的行动,将课堂与儿童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指导了学生的生活,提升了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情感内化,并发展了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生活品质。最终实现了《品德与生活》的“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终极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 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