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阶段古诗文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期中阶段古诗文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期中阶段古诗文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期中阶段古诗文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期中阶段古诗文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期中阶段古诗文练习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练习题。(12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日中不至_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_

(3)已去

__________

(4)则是无礼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3)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撒盐空中差可拟。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下面将谢道韫的话和谢朗的话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4.元方对父亲朋友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父母不在,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三)阅读古文,完成7-9题。(11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①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②而掷去之。又尝③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管宁、华歆:管宁,管仲的后人,汉末魏初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②捉:捡、拾。③尝:曾经。④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字词的意思。(4分)⑴尊君在不

()

⑵元方入门不顾()

⑶华捉而掷去之

()

⑷宁读书如故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⑵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结合【甲】、【乙】两文,关联“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3分)

(四)文言文阅读(13分)《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人不知而不愠(

(2)吾日三省吾身(

)(3)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3分)(五)(16分)【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

驰:___________(3)不逾矩

矩:___________(4)静以修身

以: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字,对比鲜明。(2分)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分)

二、古诗词鉴赏。(3分)(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2分)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三)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2分)

(2)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2分)答: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和《枫桥夜泊》。(共6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枫桥夜泊①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两首诗均为诗人身处人生困境时的作品,都刻画了(1)的游子形象,并通过多个意象渲染出一种(2)的气氛。(2分)(2)2.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各有妙处,请结合画线诗句分别加以赏析。(4分)参考答案一、文言文练习(一)1.(1)到(2)才(3)离开(4)那么,就(2分)2.(1)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2)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4分)3.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4.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3分)(二)答案:1.(1)俄而:不久,一会儿;(2)因:凭借;(3)去:离开(4)引:拉2.(1)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2)您跟我爸爸约定好正午一同出发,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3.B4.聪明睿智、知书明理、落落大方。(2分)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三)答案:1.(4分)(1)您的父亲(“尊”是敬词)。(2)回头看。(3)代词,代指金子。(4)原来,从前。(每题1分)2.(4分)(1)(友人)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至”“舍”1分,省略成分补充1分。“至”不能译作“来”或“过来”。)(2)管宁把席子割开,与华歆分席而坐,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分坐”1分,“子”1分,“割席分坐”不译不给分。)3.(3分)⑴以礼相待

⑵志同道合

(3)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一点得1分)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捡起来,(但是看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又扔了金子离开。两个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四)答案:1.(1)生气

(2)反省

(3)危险(4)喜好(各1分)2.(1)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2)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各2分)3.温故知新、三省吾身、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每个成语各0.5分)4.言之有理即可:内容1分,其实或体会1分,结合自身1分。(五)答案:1.(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2.(1)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

(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3.(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每句2分)4.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