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1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2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3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三班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和观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进展同学的空间想象技能,培育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4、在观赏图形运动所制造出的漂亮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

培育同学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技能。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联系生活,观赏生活中的漂亮图案。小小设计师

谈话: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些漂亮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观赏。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精致的图案〕这些图片好看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案?同学自由回答。

2、激趣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图案,你们说,这样的图案设计起来简单吗?不过,通过今日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转变你的想法。〔设计意图:把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动态呈现,让同学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了同学对生活美的产生,引发同学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学习的爱好。〕

二、从图案到图形,认识图形的变换

1、从给定的图案中找到基本图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插图〕这个图案,可以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每个部分的图形外形一样吗?师:这4个部分的外形一样吗?〔外形一样,方向不一样〕指其中一个问:它叫什么图形?〔基本图形〕在你们的桌子上还有其他三个图形,你们能不能也像这个图型一样,找出它的基本图形?〔课件出示72页四幅插图〕师:找到了吗?哪个同学情愿上台给大家指一指,圈一圈

2、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它们的基本图形,还知道了这些图形都发生了运动。这些基本图形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呢?下面就请两个同学一组探讨一下,这些图形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师贴出四幅基本图形〕

师:讨论清晰了吗?谁情愿上来说说发生了怎样的运动,才变成了这些图形。指名到黑板上说一说基本图形怎样运动才得到一幅漂亮的图案。〔第一、二幅〕同时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

师:刚才同学们发觉同样一个图形可以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得到,看来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样的一幅漂亮的图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两幅图是怎样的运动方式?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第一、二幅图的运动方式时〕师:最末的这两幅图型谁可以一次性地把它们运动方式说一说?

三、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换

师:同学们通过认真观测发觉了这几个图形的运动方式,它们都是通过那个图形在运动?〔基本图形〕下面请你从桌上的四幅图中拿出一个基本图形,把它放在前面看一看,它繁复吗?〔不繁复,很简约〕,老师手中的这个基本图形它只有一笔,这么一个简简约单的图形,通过运动,就得到了这么漂亮的图案,看来简约也能制造美,你们想不想用这个简约的图片自己来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制作过程〕

师:请同学们选取自己的图片素材,运用学过的图形运动方式,设计出与老师不同,自己喜爱的图案。留意,在设计的同时,要思索你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开始。师:谁手中有这样素材的作品也拿来与大家共享一下。〔分别展示4个基本图形呈现的作品。展示的同时,说出所设计的图形的运动方式。〕

师:你们觉得哪幅图形运用了旋转的运动方式?还可以看做哪种运动方式?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一个漂亮的图案。你们觉得他的图案像什么?

师:一个如此简约的图形,在同学们的细心设计下,变成了一幅幅漂亮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得!小黄狗把你们的作品送去了织布厂,可是织布厂的工人觉得你们的图案太小了,我们的布很大啊!接下来怎么办啊?谁来说说?〔可以用基本图形平移〕课件出示图样。

问:我们可以用哪个图形平移?〔大的正方形图片〕怎么平移?师:刚才都谁是这么拼的?接下来我们就现场拼一拼。

师:之前我们是把基本图形拿来运动,现在我们是把整个图形运动,这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么一个整个图案看做了基本图形进行平移,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比较方便〕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基本图形,〔指大的〕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可是我要的布比这大得多怎么办?〔可以把整块布进行平移或旋转〕〔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让同学在动手实践、合作沟通中自主探究,很好地突出难点。〕

四、自主设计,尝试设计

师:老师只教了你们把基本图形进行运动,你们却能举一反三,这是一个很好地学习方法。刚才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基本图形,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制造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呢?课前那些漂亮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课件演示制作过程。〕师:先做出基本图形,接下来再做基本图形的运动。再看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学都发了四张中间有复写纸的纸,你们可以把你们喜爱的图案画在上面,然后把画好的图案拼在大的正方形纸上。开始吧!(师行间巡察指导)师:假如完成了,可以涂上颜色,同座相互沟通一下,告知他你的作品是怎样运动出来的。〔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又巩固了新知识,同时培育了同学动手操作技能。这里是把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同学们动手画图,培育同学对设计产生的深厚爱好,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制造美。〕

五、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都可以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制作出不同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得。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小小设计师。今日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这节课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老师用一首小诗来总结图形的变换,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图形变换真奇异,简简约单换新貌。学习数学练本事,美化生活乐淘淘。师:只要利用我们聪慧的聪慧,勤劳的双手,肯定能制造诞生活中更漂亮的图案!【设计意图:用这首小诗做结尾,不禁能激励同学学习数学的热忱,还能激发同学创作热忱及对生活的喜爱。这里也是语文学科、思想品德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三班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测、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须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须要性。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备

1、引导同学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测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觉面是有大小的,今日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老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测就能看出。

(板书:观测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同学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老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同学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缘由呢?你有没有方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相互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量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四、思维训练

1、下列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三班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P105、106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进展同学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具预备:

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直尺1把,三角尺1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图里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图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线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同学观测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同学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提问: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外形的?(板书:长方形)

让同学观测黑板的面,老师指一指。

(2)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这张纸片的面是什么外形?

提问:长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板书: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提问:平常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外形?(板书:正方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纸片。

提问:正方形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引导同学对折。先说明“对边”,并让同学自己指一指哪些边是对边?

同学对折,得出: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片上4个角都是什么角?

提问后板书:都是直角。

(3)你能总结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同学回答同时,老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4)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同学指一指。

3、认识正方形

(1)让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跟着了老师折一折。

(2)观测一下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4)你能总结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四条边,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总结特征。

(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谁来告知大家,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4题。

三班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依据详细状况敏捷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学习数学的爱好和信心,进一步培育独立思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非常到几时几非常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

以口答为主,让同学充分的争论,在争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援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敏捷计算时间。

教学预备:

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儿童英语

…………

下午2时六一剧场

下午4时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七巧板

…………

晚上6时30分大风车

晚上7时新闻联播

…………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

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起床

7:00——7:30吃早饭

7:30——8:00做家务

8:00——9:00做作业

9:00——11:00到新华书店购书

11:00——11:20吃中饭

11:20——11:40饭后休息

11:40——12:40午睡

12:40——13:00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游泳馆游泳

14:30——15:20看电视

┈┈

2、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状况分分类吗?

(引导同学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

1)整时——整时

2)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

3)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

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争论。

4、小结沟通计算方法。

整时的比较简单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16-14=2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一样的,同学比较简单理解)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不一样的,同学不太简单理解)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

有两种思路:例14:30——15:20看电视

(1)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算从15时到15时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钟。

(2)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30分是1小时,15时30分与15时20分比,超过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练习:

1、节目预报表

(1)回到复习的节目预报表(24时记时法)

你能说说你最喜爱看的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

沟通。

2、书上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索。沟通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40到17:00是1小时20分,合起来是2小时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时,再从5上时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40是2小时10分,所以是2小时50分。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有关经过时间的简约计算

16-14=2口答:播放了2小时。

想: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过20分是15时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

三班级数学教案5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同学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⑴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班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的草地?

⑵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⑶三班级的225名同学要乘5辆车去春游,假如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当坐多少人?

2.读题后同学独立思索,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小组争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5.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巩固。

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精确值

四、作业

36页2、3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估算:

2.解决问题:

有62棵树,三班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几棵树?

二、练习:

1、第4题:是四那么运算和四那么混合运算练习。第4题采纳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同学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技能。

2、第5题:提示同学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次。

3、第6题:

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同学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

待同学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说明,这样培育同学的表述技能。

4、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装一箱,杨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卖完了,那么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平均每天卖了多少根冰棍?

三、小结:

你觉得这个单元你学到什么?你对这个单元的那些知识还不是很清晰?你对这个单元还有什么问题?

三班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和掌控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同学理解算理,掌控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4.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控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2×8+6=7×9+5=

5×5+3=3×9+7=8×6+4=

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次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留意什么?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7×44=39×5=75×6=

3×284=9×263=6×724=355×8=

同学分组计算,老师巡察指导,留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同学说清晰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同学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老师依据同学回答,板书:

小云有多少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同学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同学观测,说说你猎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同学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同学观测,说说你猎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同学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

13×3=2×14=24×2=

16×3=4×14=24×3=

先让同学观测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觉的?再动手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同学,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阅历?

三班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改变规律。

2、能比较娴熟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约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改变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预备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2、说一说。

同学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同学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1、老师确定刚才同学的回答。

2、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师:今日,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

三、讲授新课

1、教学“找规律”。

〔1〕沟通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同学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老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究。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同学回答算式结果,老师添上得数。沟通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究规律。

1〕引导同学观测三组算式。问:你发觉了什么?

2〕同学争论,沟通。

3〕小组发言。

4〕老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依据大家发觉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140×30

〔2〕让同学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老师巡察,辅导个别同学,了解掌控状况。

〔3〕最末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7页“试一试”的第1、2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同学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三班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班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控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育同学观测、比较、综合的技能。

4.通过探究过程,使同学感受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培育探究性学习技能。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假设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爱好

1.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知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同学试一试,同学很惊异。〕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日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评析:从同学已有知识出发,用同学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同学制造了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忱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开展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学校里同学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同学在观测的过程中思索: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同学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评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同学开展观测、沟通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同学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例如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伙伴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情愿吗?

〔2〕动手操作:请小伙伴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索: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假如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索〕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详细的情境让同学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评析:引导同学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同学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缺乏清楚的认识和数学思索。因此,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题,联系同学的实际生活,运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给同学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空间。]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例如2:同学们将学校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争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

〔7〕同学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测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觉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评析:本环节教学,老师依据同学认知的“最近进展区”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精确定位,既为同学创设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思索平台,又为同学提供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空间,使同学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欢乐和胜利的喜悦。]

三、观测比较,理解概念

1.探究关系:出例如3,引导同学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同学争论:观测余数与除数,你们发觉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评析:本环节是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中假如让每一个同学都来计算这一组题,势必花费同学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同学也会产生厌烦心情;而采纳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同学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同学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努力取得胜利的欢乐。]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假如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假如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日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评析:练习的设计充分表达了层次性、开放性、敏捷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同学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拓展同学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进展。尤其是最末一个练习,给同学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整节课前后呼应,使同学掌控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伙伴,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三班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进下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敏捷动用。

2、培育同学的观测技能和思维的有序性。

3、培强同学的动手实践技能。

重点难点:

制作年历的方法。

课时按排:

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各一份,硬卡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备

1、调查

〔1〕提问: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年历?

〔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年历:整本、单张、台历、书历。

〔3〕思索:这些年历都是怎样做的?

〔4〕投问:你们想自己做一个年历吗?

2、争论:

制作一个年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1〕确定一个年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2〕一共12个月,每行4个月,排3行。

〔3〕可以把休息日、重要节日、纪念日用彩笔标出来。

二、制作年历

1、分组合作

2、老师进行指导

三、展示与沟通

1、各组沟通制作方法

2、引导发觉各组制作年历的优点

四、运用

想一想,制作后的年历还能做什么。

课后反思:

1、引导同学进行分工合作,学会沟通

在实践活动中除了让同学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学会合作与沟通。在小组制作年历的活动中,老师留意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引导他们依据自己的特进步行分工合作,如教材上展示的“谁设计花边”“谁写每一月份的日期”“谁标重要节”等。另外,在制作活动完成之后还进行了制作成果的展示与沟通,在展示中,同学既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又可以观赏、借鉴别人的优点,培育了承认他人、向他人学习的意识。

2、留意让同学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时,老师引导同学体验了年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老师的提问“你们的年历还能做什么”,引起同学的争论与思索。

三班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结合观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学会设计较繁复的对称图案。

2.参加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观赏漂亮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观赏这几幅图案,你能说一说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或知道图案代表的意义吗?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测、探究漂亮的繁复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索后小组沟通、汇报。)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约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

先在小组内沟通评议课前收集的图案是不是具有以上特征,再全班汇报沟通。生活中有这么多漂亮的繁复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

〔二〕说明应用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漂亮的繁复图案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24页〕。

同学在书上独立画图,老师巡察。展示同学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24页〕。

我们一起来观赏,观测图案,它是由哪个简约图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改变过程得到的。

〔同学汇报。〕

2.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简约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约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漂亮的图案呢?

三班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使同学结合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熟记1千米=1000米。

教学步骤

一、通过观测等实践活动为新授知识作好预备。

教学前可利用课外活动、队活动等时间进行一些观测度量等实践活动,使同学获得一些感性知识。A参观车丫和码头,看看汽车、火车和轮船的航运里程票价表。B观测马路的里程碑,并从这块里程碑直到下块里和碑,实地观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体会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C测量操场四周的长度〔或跑道的长度〕,算一算要绕几圈〔或直几个来回〕才是1000米。这样使同学对“千米”的长短有初步的了解。

二、复习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于几厘米。

3、填括号〔说一说推理过程〕:

2米=〔〕分米50分米=〔〕米

6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

7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

三、新授

1、导入新课

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那么

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这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

〔2〕出示运动场遗产示意图,引导同学观测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B引导同学对上式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接,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C熟记进率。想想看:“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中的几个“0”?1000中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

四、练习

1、依据实际状况正确选用单位。

教室长3〔〕,小明身高130〔〕;高速马路长50〔〕;铅笔尖长4〔〕。

2、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厘米2分米2千米2米粉2毫米

3、带领同学观测:课前在一条直的路边量出100米的距离并在两端插上标杆。问同学: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4、要求同学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做第71页“做一做”,中的两道实践题。

五、总结〔略〕

三班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112页例1简约的组合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测、猜想、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约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受探究简约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育同学有顺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同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受探究简约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精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预备:

教学课件学具预备:每生预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伙伴,你们喜爱老师美丽一点呢还是喜爱老师丑一点?

生:大多数的小伙伴说喜爱老师美丽。

师:那你们援助老师装扮装扮。我最喜爱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究竟怎样搭配最美丽呢?请小伙伴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伙伴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感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究竟有几种呢?

〔二〕1.自主合作探究新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假如你觉得径直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同学活动老师巡察。

2.发觉问题同学汇报所写个数,老师依据巡察的状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同学发觉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争论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争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涌现下面几种状况:

〔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引导同学实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控起来。

5.小结老师简约小结同学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

三班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依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详细方向的精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季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进行一次越野竞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呈现给大家。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假如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争论,合作沟通

例1的学习是让同学明确可以依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同学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详细方法可以让同学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假如这样会发生什么状况?这样确定方向精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精确?

精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详细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假如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四周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同学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详细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依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三班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测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同学通过围、量、算等详细的活动,自主探究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同学在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展数学思索,享受学习的欢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特别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爱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同学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爱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争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同学相互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相互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同学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识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同学的'作业,相互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争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同学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同学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老师参加同学的活动。

2、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涌现以下几种方法:

(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爱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同学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径直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觉?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依据物体外形的不同,敏捷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方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沟通。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