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三练-《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1页
一课三练-《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2页
一课三练-《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3页
一课三练-《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4页
一课三练-《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A组学业基础1.【江苏海安2022月考】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主要是指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 B.没有改善政治环境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 D.没有放弃传统做法【山东滨州2022期末】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活动,但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却比上一年减产3270吨,苏联被迫增加粮食进口,其主要原因是()A.政府降低了农产品的收购指标B.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C.政府将拖拉机卖给了集体农庄D.农业政策具有盲目性3.【江西南昌八一中学2022高一期末】勃列日浬夫执政时推行“新经济体制”,给企业的计划指标由原来的近30个减少为9个,国家拨给企业的资金由企业自行使用支配,企业经理有权确定职工的劳动报酬形式及具体的奖励指标和条件。这反映出“新经济体制”()A.运用价值规律刺激工业生产B.突破斯大林模式制约C.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D.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4.【江苏连云港2022月考】有学者在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时认为,“出发点本是国富民强的改革计划最终导致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毁灭”。其中“社会的毁灭”主要指()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C.两极格局瓦解 D.环境污染B组应考能力5.【江苏南京2022期末】布尔拉茨基在评价赫鲁晓夫时指出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他批驳个人迷信,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它的体制。”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A.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B.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C.彻底消除了个人迷信的根源D.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6.【江西九江2022期中】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下图为20世纪60—70年代苏、美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1960—1965年,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B.1965—1970年,赫鲁晓夫改革的成功使苏联经济继续领先C.1970—1975年,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经济增速落后于苏联D.1975—1980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经济迅速下滑7.【湖南醴陵2022月考】“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这一改革导致苏联()A.国民经济迅速好转B.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C.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国内局势失控并最终解体8.【陕西西安2022高一月考】1989年11月,苏联某领导人在《社会主义思想与革命性变革》一文中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而今我们要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意味着苏联改革()A.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B.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9.【江苏徐州2022学年高一月考】“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10.【云南昆明2022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第六个五年计划(1956一1960年)和七年计划〔1959—1965年)都取得成绩。从1951年到1965年,苏联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7%。苏联的工业产量成倍增加。1953年到1964年,钢的产量从3810万吨增长为8500万吨,煤从2亿吨增长为5.5亿吨,石油从5280万吨增长为1.23亿吨,电力从1340亿度增长为4590亿度。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摘编自《赫鲁晓夫改革:光荣与混乱并行》材料二下表为勃列日涅夫改革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表。时间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1966—1970年8.4%4.1%1971-1975年7.4%2.5%1976—1980年4.4%1.7%1981-1985年3.7%1.1%材料三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的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果有何相同之处。(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戈尔巴乔夫改革存在哪些缺点?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其改革重心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后果?(3)从苏联这三位领导人的三次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C组核心素养题号唯物史观、历史解释·························11家国情怀、历史解释·························12历史解释······························13时空概念······························1411.【辽宁沈阳2022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俄罗斯有关组织民调显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的2022年为42%,2022年为31%。这说明()A.认识角度会影响对历史的评判B.全球史观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C.阶级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价D.史学家的专著更接近历史真实12.【江西南昌二中2022高二月考】20世纪90年代,我国历史学者沈志华与社科院合作,个人出资140万元赴俄罗斯和美国搜集苏联解密档案,此后又组织翻译、整理、出版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在此基础上,我国国内苏联史、国际关系史和20世纪世界史等的研究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苏联解密档案作为史料()A.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B.不受时代影响,价值极高C.是重现历史真实的重要依据D.是史学研究的必备前提13.【陕西黄陵中学2022期中】“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下列属于材料中“他”所推行的改革措施的是()A.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把大中小企业一律实行国有C.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D.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14.【课标全国Ⅱ2022·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参考答案A组学业基础1.A【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针对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其经济改革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因此还是“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A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是经济改革,并非政治或思想领域的改革,排除B、C两项;赫鲁晓夫改革中的具体做法与斯大林模式有所不同,排除D项。【名师点睛】苏联建立的斯大林体制,其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其弊端也日益明显,僵化的色彩越来越严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纷纷进行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最终改革都以失败告终。2.D【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材料中大规模种植玉米却反倒带来粮食产量的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赫鲁晓夫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玉米种植,占用了苏联大量耕地,导致苏联其他粮食作物减产,同时玉米产量和质量也都未达到预期目标,造成粮食减产,D项正确;A、C两项与史实不符4项与材料中大规模种植玉米信息不符,排除A、B、C三项。3.A【解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材料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减少给企业的计划指标,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说明“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刺激工业生产,故选A项;材料中只是减少给企业的计划指标,这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制约,排除B、C两项;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排除D项。4.B【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与“社会的毁灭”符合,B项正确;A项不是苏联的范围;C项是苏联解体的影响;D项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无关。B组应考能力5.D【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依据材料看不出赫鲁晓夫以政治改革为重点,A项排除;材料中“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与选项“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不符,B项排除;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是赫鲁晓夫自己也搞个人崇拜,C项排除;“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它的体制”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故选D项。6.C【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其反映的是美苏两国“工业产值增长速度”,而不是工业产值的比较,排除A项;1965—19B0年,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排除B、D两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发展速度明显低于苏联,故选C项。【关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信息“20世纪60—80年代苏、美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图”。一要明确20世纪60—80年代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二要明确图表反映的是苏、美工业产值增长速度的比较,而不是工业产值的比较。7.D【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据材料“国家”“剥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其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且继续坚持传统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在经济改革未取得进展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解体,这符合材料“一直到剥光为止”信息,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8.D【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材料中“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意味着改革是对原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全盘否定,是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的全盘否定,故选D项。9.B【解析】本题考查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A项所述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当时正值“冷战”时期,科技交流会受到影响,C项错误;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的说法错误,D项错误;由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缺乏活力,很多技术不能得到应用,故选B项。10.(1)同:工业产值都有很大增长,都在工业领域取得成就,但都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模式。(2)缺点: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使经济增长率进一步降低。变化:改革重心由以往的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后果:造成苏联解体。(3)启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曲折复杂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一定要符合实际,遵循客观情况和经济发展规律;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的三次改革。(1)从材料看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工业产值都有很大增长,都在工业领域取得成就,但都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模式,这是他们改革的相同点。(2)缺点:根据材料三,戈尔巴乔夫选择从经济改革入手,提出“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急于求成,最后没有成功。变化:根据“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的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看出,改革重心变为政治改革。后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提出“民主化”和“公开性”,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3)根据材料可知,三次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可从经济规律、国情、关注民生以及改革的艰巨性等方面分析。C组核心素养11.A【解析】本题考查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从材料所述来看,两段材料都涉及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判,但两段材料关联的史料角度却不同,《全球通史》从历史事件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而俄罗斯民众却从自身经历来看待。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戈尔巴乔夫改革作出评价,A项正确。全球史观不一定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而且题干中并未提到全球史观,B项错误;2022年到2022年俄罗斯社会并未出现阶级成分的变化,C项错误;史学家的专著不一定更接近历史真实,D项排除。12.C【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素养。苏联解密档案不属于第一手史料,排除A项;史料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时代的影响,排除B项;我国学者在搜集苏联解密档案的基础上完成著作,并为后来的史学研究提供依据,这说明C项正确;解密档案是史学研究的重要依据而非必要前提,故D项错误。13.C【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根据材料“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及所学可知“他”是指赫鲁晓夫,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是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C项符合题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把大中小企业一律国有化,排除B项;戈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