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下表中,每题2分,2×50=100分.1.(2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A.维生素A﹣夜盲症 B.钙﹣骨质疏松症 C.维生素B1﹣坏血病 D.铁﹣贫血症2.(2分)如图中,A、B分别表示脂肪滴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状态.在消化道的()位置,脂肪滴呈B状态.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3.(2分)“吃饱”的感觉是因为下述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A.胃 B.小肠 C.大肠 D.肝脏4.(2分)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如表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推测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试管①②③④清水或唾液2mL清水2mL唾液2mL清水2mL唾液温度37℃37℃0℃0℃A.① B.② C.③ D.④5.(2分)5岁的小明每天都喝妈妈准备的骨头汤补钙,但他仍患了佝偻病,你认为小明的食物中还应该补充()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6.(2分)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如图表示不同人群每天摄入的食物比例,有关说明正确的是()
A.水果、蔬菜只为人体提供水和无机盐两类营养 B.粮谷类食物中含蛋白质较多 C.肥胖患者应减少粮谷类及肉类的摄入量 D.营养不良的原因是水果、蔬菜摄入量较粮谷类少7.(2分)某实验小组在做“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重复实验时,测得的数据都有误差,你认为他们获得的数据结果应取()A.第一次测得的数据 B.第二次测得的数据 C.第三次测得的数据 D.各次实验数据平均值8.(2分)一个AB型血的人因外伤出血而急需输血,在没有同型献血者的情况下,可少量输入下列哪种血()A.O型 B.A型 C.B型 D.A、B、O型均可9.(2分)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图中含氧丰富的血管是()
A.甲 B.乙 C.丙 D.甲、乙、丙10.(2分)小明患了急性肠炎,医院给他做血液常规检查,一般情况下结果会显示()A.红细胞指标升高 B.血小板指标升高 C.白细胞指标升高 D.血红蛋白指标升高11.(2分)在呼吸过程中,吸进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的部位是()A.组织细胞 B.心脏 C.肺 D.血液12.(2分)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 B.⑤的壁最厚,肌肉发达,收缩和舒张能力最强 C.⑦左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⑨ D.⑨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②13.(2分)下列关于血液与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脉血是在动脉流动的血 B.静脉血含氧较低 C.动脉管腔最大 D.静脉只分布在体表14.(2分)当人体血液流经肺部时,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是()A. B. C. D.15.(2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吸气时不可能出现的是()A.肋间肌、隔肌处于收缩状态 B.外界大气压大于肺泡内气压 C.胸腔容积变小,其内气压变大 D.肺泡壁细胞细长,肺泡壁变薄16.(2分)外界氧气进入人体血液里的路线应是()A.O2→鼻腔→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 B.O2→鼻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 C.O2→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 D.O2→鼻腔→咽→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17.(2分)气体的扩散是指()A.由含氧量高的地方向含量低的地方扩散 B.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动 C.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运动 D.随意扩散18.(2分)下列示意图中,气球代表胸腔中的肺,橡皮膜代表膈肌,玻璃罩代表胸腔壁.能正确反映呼吸时膈肌运动和胸腔内肺的形态的是()A. B. C. D.19.(2分)当吸气时,肺内气压是()A.等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高于大气压 D.低于大气压20.(2分)2022年5月7日,第十届黄河口(东营)国际金标马拉松大赛在市政府广场鸣枪开赛。比赛中运动员奋力向前、汗流浃背、满脸通红(如图)。上述现象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①保护②排泄③调节体温④感受外界刺激。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1.(2分)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A.二氧化碳和水经呼吸排出 B.汗液的排出 C.蛋白质代谢终产物的排出 D.粪便的排出22.(2分)尿的生成虽然是连续的,可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A.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收集管有收集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尿的作用23.(2分)某患者在尿常规检查中发现,在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其最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肝脏 D.尿道24.(2分)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A.葡萄糖、水和无机盐 B.水、尿素和无机盐 C.无机盐、水和蛋白质 D.水、葡萄糖和蛋白25.(2分)下列对排泄叙述错误的是()A.尿素可通过泌尿系统、汗腺排出 B.二氧化碳只能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C.大多数代谢废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D.水只能通过泌尿系统、汗腺排出26.(2分)一位同学运动时不小心擦破皮肤而流血,则伤口至少伤及皮肤的()A.表皮 B.真皮 C.皮下组织 D.角质层27.(2分)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将出现的变化是()A.变蓝 B.变浑浊 C.无变化 D.变红28.(2分)将碘加入淀粉溶液中,再加入新鲜柠檬汁,将会出现()A.变蓝 B.变紫 C.褪色 D.变浑浊29.(2分)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由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疾病的选项是()①夜盲症②糖尿病③巨人症④呆小症⑤先天性愚型病⑥侏儒症.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②⑤⑥30.(2分)如图为眼的结构图,其中作为感受器的是()
A.1 B.2 C.3 D.431.(2分)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而一只小狗却照样前行.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听觉中枢 D.躯体感觉中枢32.(2分)2022年5月27日晚,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了广东首例韩国籍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7人并采取集中方式隔离观察,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措施属于()A.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人群 C.控制传染源 D.消灭病原体33.(2分)观察下列器官,其中属于神经系统的是()A. B. C. D.34.(2分)我国牧民鲍喜顺身高236厘米,成为自然生长第一高人,这主要是由于体内哪种激素的调节作用()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性激素35.(2分)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D.防止听小骨和听觉中枢受损36.(2分)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有四种,即()A.酸、甜、苦、辣 B.酸、甜、咸、辣 C.咸、甜、苦、涩 D.酸、甜、苦、咸37.(2分)糖尿病以高血糖为标志,患者常表现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少,即“三多一少”的症状.下列有关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胰岛分泌胰岛素不足引起的 B.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C.可以将胰岛素制成胶囊口服治疗 D.患者应控制饮食、避免过度劳累38.(2分)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 D.效应器是被试者控制手指的肌肉39.(2分)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利用的蛇毒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40.(2分)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其病毒感染人体后,会破坏人体某种功能而导致各种病症的出现,此功能为()A.免疫功能 B.内分泌功能 C.消化功能 D.呼吸功能41.(2分)唾液中的溶菌酶杀灭了口腔中某种致病细菌,这是()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计划免疫 D.人工免疫42.(2分)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关于毒品的描述错误的是()A.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 B.毒品具有成瘾性,一旦染上很难戒除 C.毒品能振奋精神,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D.毒品吸食过程中容易感染艾滋病等各种传染病43.(2分)如图是与缩手反应有关的神经结构,若用麻醉剂阻断图示中的某一个位点,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若阻断位点①,病人手能动,也有感觉 B.若阻断位点②,病人手能动,但无感觉 C.若阻断位点③,病人手不能动,但有感觉 D.若阻断位点④,病人手不能动,也无感觉44.(2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A.计划性地合理砍伐与种植 B.营造单纯林种 C.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D.过量砍伐,是人们先富起来45.(2分)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以下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③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6.(2分)下列属于健康生活习惯的是()A.节食保持苗条 B.彻夜网游聊天 C.碳酸饮料当水喝 D.生活张弛有度47.(2分)如何做到安全用药以下做法恰当的是()A.中药没有副作用可大量服用 B.对家庭药箱中的药物定期清理 C.只服用医生开的处方药 D.病情好转立即停止服药48.(2分)下列那组疾病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地降低发生的风险()A.冠心病、癌症 B.呆小症、色盲 C.心血管疾病、白化病 D.糖尿病、先天性聋哑49.(2分)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当前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是()A.自然因素 B.人为因素 C.动物因素 D.战争因素50.(2分)你会准确使用“120“急救电话吗当遇到有人突发心血管等疾病时,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拨打电话时应尽快说清楚的一些基本情况是()①病人姓名②病人地址③病人病情④现场联系人姓名⑤现场联系人电话.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022-2022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下表中,每题2分,2×50=100分.1.【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维生素种类主要功能缺乏症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皮肤粗糙、夜盲症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佝偻病、骨质疏松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等。【解答】解:A、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故A正确;B、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骨成人患骨质疏松症。故B正确;C、缺乏维生素B1会患脚气病和神经炎,故C错误;D、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故D正确。故选:C。2.【分析】根据脂肪消化的位置和消化的特点分析.【解答】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胆汁经胆管流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不能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只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图示中脂肪由A状态的大颗粒,变成了B状态的小颗粒,是小肠内胆汁的作用,所以在小肠内脂肪成B状态。故选:D。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胃的功能,器官的结构特点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吃饱了”一般是指人体消化道的胃中有较多的食物。故选:A。4.【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解答】解:①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②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③试管中温度低,而且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④试管中温度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下降,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所以推测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②。故选:B。5.【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维生素及无机盐的缺乏症,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一旦缺乏就会患相应的疾病.思考解答.【解答】解: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可见,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等,因为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因此,补钙的同时一定要补充维生素D。故选:D。6.【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合理膳食的知识,可结合平衡膳食宝塔来解答。【解答】解:A、水果、蔬菜主要为人体提供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营养。故不符合题意;B、蛋白质主要从瘦肉、鱼、奶、蛋、豆类和谷类等食物中获得;而粮谷类食物中含的淀粉比较多,故不符合题意;C、从图形可知,肥胖患者的饮食中粮谷类和肉类的摄入量较正常人偏多。各占44%和15%,粮谷类含较多的淀粉,在体内转化成糖,肉类含较多的脂肪,多吃易导致肥胖。因此,肥胖患者应减少粮类谷及肉类的摄入量。故符合题意;D、人体需要的水果蔬菜和粮谷类的量是不一样的,在同一层面,不能单纯比较,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7.【分析】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解答】解:第一次测得的数据、第二次测得的数据和第三次测得的数据都可能出现误差,所以A,B、C不可取,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实验要重复多次才能得到可靠地结果,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D可取。故选:D。8.【分析】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的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时才采用。【解答】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是万能受血者,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所以一个AB型血的人因外伤出血而急需输血,在没有同型献血者的情况下,可少量输入A、B、O型均可。故选:D。9.【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解答】解:乙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甲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丙是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动脉含氧丰富。故选:B。10.【分析】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据此解答。【解答】解: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与炎症无关,不符合题意。B、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与炎症无关,不符合题意。C、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符合题意。D、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与炎症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11.【分析】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解答】解:人体呼吸过程如图所示:
组织细胞利用氧,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是被组织细胞利用的。故选:A。12.【分析】如图所示:⑦是右心房、⑨是右心室、①是主动脉、②是肺动脉、④是左心房、⑤是左心室,⑥是上腔静脉,⑧是下腔静脉,③是肺静脉。【解答】解:A、①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较大,血流速度最快,故A正确;B、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故心脏壁最厚的腔是⑤左心室。B正确;C、⑦是右心房,右心房收缩,静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右心房流向右心室,C错误。D、⑨是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右心室流向②肺动脉,D正确。故选:C。13.【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解答】解: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动脉里不一定流动脉血,静脉里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动脉里流动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的是动脉血。故说法错误。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14.【分析】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解答】解:肺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缠绕在肺泡外,如何汇集成肺静脉;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故选:A。15.【分析】(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2)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减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解答】解:A、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A不符合题意;B、吸气时,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B不符合题意;C、呼气时,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C符合题意;D、吸气时,肺泡壁细胞变长,肺泡壁变薄,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解答】解:外界的氧气进入血液里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交换到肺泡里,呼出体外。故选:C。17.【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前者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者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解答】解: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比如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因此选项B正确。故选:B。18.【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据此解答.【解答】解:A、图中用手向上推橡皮膜,表示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表示呼气。该图能正确反映呼吸时膈肌运动和胸腔内肺的形态。故A正确;B、图中用手下拉橡皮膜,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胸腔内的气体压力降低,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完成吸气。该图能正确反映呼吸时膈肌运动和胸腔内肺的形态。故B正确;C、图中用手向上推橡皮膜,表示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肌顶部升高,胸廓容积缩小,肺应回缩,而图中的肺却处于扩张状态,故C错误;D、图中用手下拉橡皮膜,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胸腔内的气体压力降低,肺应随之扩张,而图中的肺却处于回缩状态,故D错误。故选:AB。19.【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解答】解: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呼吸肌的收缩使肺容量随肺扩张而增大,从而使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进入肺,呼气时由于呼吸肌的舒张,肺容积缩小,使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就排出,而在吸气刚刚停止呼气还没有开始时,肺与外界没有压力差,即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故选:A。20.【分析】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解答】解: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因此这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21.【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概念和途径有关知识点,较为基础。【解答】解: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粪便的排出属于排遗,不属于排泄。故选:D。2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首先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解答】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的排出是间歇的。故选:D。23.【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尿的形成。解答时可以从肾小球的过滤特点和肾小管的重吸收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尿液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原尿。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循环系统,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在肾小管末端形成尿液。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可能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故在尿液中发现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故选:A。24.【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水、尿素和无机盐。故选:B。25.【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排泄的概念及途径,据此解答。【解答】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食物残渣、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26.【分析】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其中表皮又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解答】解:人体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还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皮肤有再生功能。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对皮肤有营养作用,真皮内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因此如不小心擦破皮肤而流血,最少伤及到真皮了。故选:B。27.【分析】解答此题用到的知识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解答】答:人体的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由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组织细胞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被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毛细血管,经气体扩散作用,扩散到肺泡中,经呼气呼出体外,这样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增加,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特性,故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将出现的变化是变浑浊。A:澄清的石灰水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变蓝的理由,故该选项错误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该选项正确C:石灰水变混浊,无变化不符合题意,故该选项错误D:澄清的石灰水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变红的理由,故该选项错误故选:B。28.【分析】淀粉遇碘会变蓝,维生素C能使碘溶液褪色。【解答】解:淀粉有遇碘会变蓝的特性,因此将碘加入淀粉溶液中,溶液会变蓝;新鲜柠檬汁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能使碘溶液褪色,故再加入新鲜柠檬汁,将会出现褪色现象。故选:C。29.【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导致人体患相应的疾病,据此答题.【解答】解:①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②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③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④当幼年时期缺少甲状腺激素易患呆小症,患者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⑤先天性愚型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遗传病⑥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故选:B。30.【分析】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
【解答】解:1、角膜;2、视网膜;3、晶状体;4、视神经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视觉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图:
物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故选:B。31.【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如对牛弹琴。人类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如听说前方有梅子,又听说梅子很酸后形成的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听故事感到的流泪等。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理解了文字的含义,前方道路不通;小狗却照样前行,是因为小狗没有语言中枢,不理解文字的含义。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语言中枢。故选:B。32.【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解答】解: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因此“该患者已移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这种措施在传染病的预防上属于控制传染源。故选:C。33.【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
【解答】解:A、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属于循环系统,A不符合题意;B、胃属于消化系统,B不符合题意;C、大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C符合题意;D、肾脏属于泌尿系统,D不符合题意;故选:C。34.【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如下图:内分泌腺位置功能激素分泌异常症垂体位于大脑的下部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喉和气管的两侧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就分泌过多会患甲亢;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会患患呆小症;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胰岛散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等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患糖尿病【解答】解:我国牧民鲍喜顺身高236厘米,成为自然生长第一高人,属于巨人症患者,巨人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故选:B。35.【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耳的卫生保健.解答时可以从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方面来切入.【解答】解: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故选:A。36.【分析】除了视觉和听觉以外,其他的感觉器官.每种感觉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这些感觉使我们能够全面的、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解答】解:味觉是由味觉感受器感受到的,味觉有甜、酸、苦、咸、辣、鲜、涩、麻、凉、金属味等十种重要味感,其中甜、酸、咸、苦四种是基本味感。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故选:D。37.【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答】解:A、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A正确;B、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B正确;C、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人体消化,因此只能注射。C错误;D、糖尿病是由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患者应控制饮食、合理运动、避免过度劳累。D正确。故选:C。38.【分析】(1)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具体做法如下: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测同学抓住的距离就可以了,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多做几次实验,取其平均值。(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3)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解答】解:A、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A错误;B、为准确测定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应设置重复实验,是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应该对实验数据求平均值,B正确;C、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因此测定反应速度的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C正确;D、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叫做效应器,测定反应速度的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D正确。故选:A。39.【分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解答】解: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由分析可知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蛇毒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故选:A。40.【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解答】解: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因此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当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细胞在受到HIV攻击时也会迅速增多,一段时间以后,HIV逐步侵袭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并最终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患病。故选:A。41.【分析】本题考查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分析解答。【解答】解: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组成功能类型第一道皮肤和粘膜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酶菌)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杀灭了口腔中某种致病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形成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B。42.【分析】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免疫力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解答】解:A、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A正确;B、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B正确;C、毒品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C错误;D、毒品吸食过程中容易感染艾滋病等各种传染病,D正确。故选:C。43.【分析】根据题意,图中①表示由脊髓传向大脑皮层的神经上的一点。④表示由脊髓向下传的神经上的一点,②表示传入神经上的一点,③表示传出神经上的一点。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运动的部位是效应器,根据“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推测兴奋可以传到大脑皮层,而不能传到手部肌肉。【解答】解:A、①表示由脊髓传向大脑皮层的神经上的一点,若阻断位点①,病人手能动,也没有感觉,A错误;B、②表示传入神经上的一点,若阻断位点②,病人手不能动,也无感觉,B错误;C、③表示传出神经上的一点,若阻断位点③,病人手不能动,但有感觉,C正确;D、④表示由脊髓向下传的神经上的一点,若阻断位点④,病人手能动,也有感觉,只是大脑发出的命令不能执行。故选:C。44.【分析】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这些植物群落覆盖着全球大面积并且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水文湍流调节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构成地球生物圈当中的一个最重要方面.我们对森林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解答】解: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保护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是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单纯的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第13课使用电子邮件和QQ 教学设计
-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 1.2.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教学设计
- 2024山东烟台新润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招聘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二单元第7课《专题培训会》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9)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
-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 2025年液压破拆属具项目建议书
- 一级建筑实务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 2024四川雅安市宝兴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拟聘用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消费者行为学教案-消费群体与消费者行为教案
- 《经营模式浅谈》课件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 环保设备设施风险分析评价记录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疏散路线智能规划系统
- 《快递实务》课件 项目1 走进快递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解读与集体备课课件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鸡肉食品行业报告
-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 火车站消防指导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