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教案20228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辩证地对待旅游业的进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作用和负面影响。
教学重点:
⑴旅游业促进经济进展的表现有哪些?经济过分依靠旅游业会产生哪些弊病?记忆并理解旅游业对经济进展的拉动作用,同时要一分为二地对待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
⑵旅游业促进社会文化富强的详细表现有哪些?旅游业的进展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又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理解旅游业的进展与社会文化富强的关系。
⑶旅游业对区域环境产生了哪些有利、不利的影响?理解旅游对区域环境爱护和破坏的关系。
教具预备:自制图表、图片、地图册等
(教学(方法)):导思——点拨、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拉动经济进展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
,并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表1.1局部国家国际旅游收入及其与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之比(2022年)
通过学习表1.1,了解以下学问:
①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的国家是泰国,达6.2%;
②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额之比,的国家是埃及,达80%;
③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1)进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说明:
①国际旅游是指跨越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活动。进展国际旅游可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通过旅游效劳而猎取外汇。
②世界上很多国家,如西班牙、瑞士、奥地利、泰国等,都将旅游创汇作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③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学问:
改革开放后,我国入境旅游蓬勃进展,旅游的进展给国家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2)进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内旅游作为一项消费活动,可以把居民手中的局部消费资金(货币)回笼到国家手中,既能减轻商品市场的压力,又能刺激旅游者新的需要,促进生产的进展。
2022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海滨人潮涌动的状况,旅游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和浪费品,而成为拉动我国经济进展的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进展。
说明:旅游业的进展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和进展的根底之上。同时,旅游业的进展又为相关行业供应了宽阔的市场需求,能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效劳、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进展。因此,旅游业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
思索举例说明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关系。
点拨: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首先,旅游业的进展需要依靠其他行业的进展,例如没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就不能有蓬勃进展的旅游业;其次,旅游业的进展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进展,例如旅游业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餐饮等效劳业、商业的进展,宾馆饭店的修建等。
(4)促进区域经济的进展。
说明:特殊是一些经济落后、进展工业难度大但旅游资源丰富、具备进展旅游业条件的地区,就可以大力进展旅游业,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来促进区域经济的进展。
阅读
了解以下学问:
旅游扶贫是我国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局部。对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进展旅游开发,是使这些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对促进这些经济落后区域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活动
活动提示:
①依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自由组合分组。
②各组在中西部范围内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通过新闻媒介、网络、书籍等,分头收集有关旅游地与当地经济进展的相关信息。
③小组信息汇总,进展组内争论。
④小组在全班进展汇报沟通。
留意:由于旅游需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有些因素不是本国本地区所能够掌握的。因此,过分依靠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探究活动:旅游业的不稳定,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稳定。旅游业对外界的影响相当敏感,想一想那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提示:疫情爆发、政治风云的变幻、自然灾难的突发,以及社会治安、经济形式、交通条件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二、促进社会文化富强
(1)促进国民素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说明:通过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通过旅游,旅游者可提高身体素养和文化素养,并进一步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乐观影响。
(2)供应大量就业时机
说明: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进展可以供应很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时机。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较大,进展旅游业是缓解此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促进文化沟通
现代旅游的进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沟通日益增多,从而消退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了解。
北京的“胡同游”使很多外国旅游者体验了京城平民百姓的生活,了解了胡同文化。通过沟通,既促进了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具有特色和吸引力,也促进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案例②云南的文化特色旅游
通过案例学习,让我们熟悉到:进展旅游应提炼民族文化的精华,使民族文化更具吸引力,也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渐渐整合。进展文化特色旅游可以说是云南省旅游的重中之重。
云南的局部文化特色旅游工程,这些文化特色旅游工程已经突破了国别、种族和传统的界限,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渐渐整合。特色文化是一种旅游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展旅游业必需要开掘本地区、本民族具有特色的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振兴和广阔。
思索
1.云南省进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有利的条件是什么?
点拨:云南省生活着26个民族,各民族人民在历史进展长河中,制造了各自特色鲜亮、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正是云南省进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有利的条件。
2.你在旅游中感受到哪些不同的文化?举例说明。
提示: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从个人感受动身,充分争论。文化的概念比拟抽象,建议教师从文化的物质形式和物质载体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索,旅游中能感受到的世界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服饰饮食、歌舞绘画、节日庆典、风俗习惯等都是文化差异所造成的。
探究活动:旅游业的进展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有没有不利的影响?假如有,请举例说明。
提示:旅游者的大量涌人,致使交通、商店、公共消遣场所变得拥挤不堪,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一些当地的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工程来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三、影响区域环境
说明:环境是旅游业的根底,旅游对环境爱护具有促进作用。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展旅游业的同时,都很重视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爱护,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进展。旅游业的进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假如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进展。
古建筑修复前后景观的变化,说明旅游业的进展有利于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爱护。
争论:
1.列举旅游业进展有利于环境的(措施)。
提示:建立各种自然爱护区、申报历史文物爱护单位等措施都有利于爱护旅游环境。
2.举例说明旅游对环境的消极作用。
提示:旅游对环境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由于对旅游资源开发建立不当或失误,使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排放的各类废弃物超过了环境自净力量而造成环境污染;由于大量游客的接触或不文明行为引起的对风景、文物的破坏等。
板书设计
1.2现代旅游对区域进展的意义
一、拉动经济进展
1.进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进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进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进展
二、促进社会文化富强
1.促进国民素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供应大量就业时机。
3.促进文化沟通。
三、影响区域环境
高二地理教案2022最新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把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
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
[--]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缘由,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其次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把握并敏捷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始终以来的一个难题。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和学生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收效不同,但都不抱负,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特别清楚的思路,因此不会敏捷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的学问解决问题。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力量有限,未能胜利。
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局部内容,且设计精致贴近教学时,便马上进展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学生乐于通过观看电脑动态演示,经过认真思索,仔细争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由于结论是学生乐观动脑思索反复争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因此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楚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熟悉了大气运动最简洁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全球凹凸纬度之间是否存在热量差异呢?那么是否存在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思索。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思索假设的含义:无海陆凹凸之分;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A组导学内容
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是上升还是下沉?极地垂直方向上空气的运动状况又如何呢?
2.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方向是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还是由极地向赤道运动?
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缘由是什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投影演示,相互间合作学习完成A组导学内容。
过渡:地球实际上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公转。思索假设的含义:无海陆凹凸之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思索地球自转会对大气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B组导学内容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最终的运动方向是什么?为什么?学生认真观看,合作学习。
叙述:赤道高空北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于北纬30°四周高空偏转为西风,之后,大气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完成B组导学内容中的2~3题。
2.赤道高空的北流空气不断地流到北纬30°四周高空积累起来,导致北纬30°四周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会如何运动?使得近地面气压上升还是降低?
3.北纬30°四周的近地面空气分流、偏转后的风向?学生认真观看,合作学习。
叙述:北纬30°四周被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四周~北纬30°四周的近地面
东北风风向常年不变,就似乎一个人很守信用,因此,这个纬度带被命名为东北信风带。至此形成了低纬环流。而北纬30°四周~北纬60°四周近地面被命名为中纬西风带。
叙述:北纬60°(极地)四周近地面被命名为极地东风带。
4.自北纬30°四周北流的空气与自极地南流的空气相比拟,热力性质是否全都?有何差异?相遇后两种空气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由此造成北纬60°四周近地面气压较四周低还是高?思索、争论。
叙述:北纬60°四周近地面被命名为副极地低压带。
5.北半球形成了几圈环流?南半球是否会形成同样的环流?
C组导学内容
1.全球近地面共分为几个气压带、几个风带?
2.全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否有规律可循?思索、争论,从而找出分布规律: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过渡: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让我们把假设情境进一步接近实际状况来设定。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思索假设的含义:考虑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
D组导学内容
总结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的规律。
板书:二、形成凹凸纬度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前提是地球外表性质均一,但是地表是不匀称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要简单的多,下节课我们再连续讨论。
[板书设计]
2.4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二、形成
凹凸纬度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附:对高中地理观摩课《大气环流》的分析:
《大气环流》是其次单元大气环境的重点合难点,它是气候类型的缘由与分布、洋流的成因与分布等地理现象的主要缘由。
对大气环流的学习和把握关键是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立体的空气运动图像,既能分清地面空气运动和高空空气运动,又能很好地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精确地记忆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更好地加以运用。
学生主体参加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力量培育,是目前教改的方向之一。周教师的这节课有两个突破点:
1.运用素材库进展探究式课堂教学。
周教师使用素材库中的《大气环流》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件运用动画的形式把教学中单纯用语言不简单表达清晰的内容,很简单、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清楚、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乐观性,进而培育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力量。
2.学生主体参加,突出了师生交互式的学习方式。
周教师依据教材,挖掘内涵,提出了导学内容,再结合课件演示内容,让学生观看、动脑、思索、讨论、争论,由学生总结、表达得出结论,再由师生共同总结,这种师生交互式的(学习方法),效果优于其他形式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符合当前素养(训练)的特点,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值得提倡的。
周教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语言流畅、教态自然、思路清楚、条理清晰、由简入繁、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思维步骤。
2.课前的复习提问设计奇妙。
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用绘制热力环流的方式来回忆前面学过的学问内容,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的下笔挨次反映了他对热力环流的熟悉是否了然于胸,下面的学生是否能马上指出错误同样反映了他们对学问把握的程度如何。通过大气环流最简洁的形式--热力环流来引入大气环流,由简入繁,过渡自然,不留痕迹。
3.不直接将大气环流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理解清晰之后再由学生总结大气环流的概念。这种方式使学生承受新学问更自然、更乐观。
高二地理教案2022最新篇3
【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
【教学手段】土壤标本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局部,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索)什么是土壤?
(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索)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表达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观看土壤标本或教材中“抱负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局部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相宜农作物生长的抱负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供应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索)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
(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识又生疏,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熟悉,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学问,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熟悉,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看,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看,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熟悉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进展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2.土壤的肥力特性——供应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高二地理教案2022最新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把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3、了解日本的农业进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学问与原理进展解释。
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进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
5、运用高中地理学问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
二、本讲重点、难点
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难点:1、日本的农业和工业进展的条件。
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家地理中的新加坡,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的呢?(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等;工农业进展的特点及其缘由)
日本(板书)
【引入新课】今日我们来学习世界国家地理中的日本,还是跟上节课一样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自然地理特征(板书)
1、地形(板书)
【读图】请大家把地图册翻到日本这一页,找到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索下面的问题。
【提问】依据地形图,来总结一下日本的地外形况?(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由四个小岛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由此总结出其地形构成:)
2、气候(板书)
【提问】依据它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柔,降水较多;夏季凉快,降水丰富,缘由: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
3、河流(板书)
【提问】连续看图,看河流的数量,流向及其长短并分析其缘由(短小且水流湍急,缘由: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4、资源分布(板书)
【提问】从日本的资源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猎取什么信息(森林、水利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缘由:水能-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森
林-多山地,降水丰富;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风能-处于季风气候区)
二、农业(板书)
【提问】通过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大家应当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个国家的农业状况(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根底,劳动力,地价水平)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学问分析详细实例,便提问边进展补充,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得出如下结论。板书:
(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
措施:小型农机具;进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种等。
渔业兴旺:远洋、近海捕捞和近海养殖兴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于此,形成的北海道渔场。
其他:丘陵种果蔬,但仍需大量进口。
主要农作物:水稻
进口农产品:小麦、玉米、蔬菜和水果等
三、工业
【读图】指导学生阅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并思索一下问题
1、依据所学学问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工业进展状况(板书)
(结合所学过的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一般影响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别影响因素如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别要求;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
科技等;其他社会因素)
2、日本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板书)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3、日本进展工业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有哪些?(板书)
(优势:国土狭小,国内市场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劣势:劳动力充分,文化素养高,科技雄厚,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4、日本的工业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板书)
(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缘由: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引导】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后,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日本经济进展的特点呢?
5、日本经济进展的特点(板书)
(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分的劳动资源,对进口原料进展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缺陷:工业产品依靠国际市场销售;工业原料严峻缺乏;依靠国际市场进口)
四、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板书)
【引导】读课本内容,通过小组争论,解决以下问题
1、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
人口多,密度大
缘由:日本国土面积狭小
2、人口问题
老龄化严峻
缘由:(1)随着生活环境、饮食和养分状况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死亡率在不断降低
(2)日本的人口出
生率始终在下降
3、人口分布
太平洋沿岸平原
缘由:地形多山地,平原面积狭小,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人口和工业也多集中在这一地区。
高二地理教案2022最新篇5
一、素养训练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知道天气与气候在s念上的区分。
2.记住影响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
3.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把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4.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分,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二)力量训练点
1.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帮忙学生提高阅读识图力量。
2.通过阅读各类图形,使学生学会综合分问题的力量。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锋面分类及对天气的影响。
2.难点
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
3.疑点
锋面与气旋如何相互联系形成锋面气旋。
4.解决方法
(1)在讲“锋面的分类”时,采纳读图分析法,先让同学读图分析出哪种气团是主动移动的气团,依此来推断锋面的类型。“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是比拟抽象的,主要可采纳画图分析法,让同学想象冷暖气团相遇后消失的天气变化。
(2)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是综合性较强的学问。它的形成书中并没有写出。因此,可采纳画图设问法来查找事物的内在联系,渐渐深入问题内部了解其形成的缘由,这样可大大降低学习难度。锋面气旋对天气的影响,可采纳综合分析法,通过抓住锋面的概念、对天气的影响、移动等学问来综合分析问题。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本节学生活动的重点放在画图读图分析问题。通过教师一系列设问,来指导学生读图,从图中查找各种事物的形成缘由、进展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问目标
(1)知道冷锋的定义,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消失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2)知道在冷锋影响下形成的灾难性天气。
(3)知道暖锋的定义,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消失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4)知道低压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5)记住低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6)知道高压系统的概念。
(7)记住高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力量目标
(1)通过阅途“冷锋与天气”“暖锋与天气”图,学会区分冷锋和暖锋。
(2)通过阅读“冷锋天气、暖锋天气”图,学会从图中分析天气现象。
(3)通过阅读“锋面气旋”图,学会区分冷锋、暖锋天气系统和低压、高压天气系统。
(4)通过阅读“2022年1月6日8时地面天气”图,使学生学会区分冷锋与暖锋,讨论其对天气的影响,提高实际分析问题的力量。
(5)通过阅读“2022年1月31日4时地面天气”图,帮忙学生区分凹凸气压天气系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力量。
3.德育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形式的地图,提高学生把图形语言转换为口语语言的力量。
(2)通过地图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物间因果关系的力量。
(二)整体感知
在讲课之前,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反映冷锋或暖锋、高压或低压的天气形势预报录像。实际的天气状况配有讲解员的讲解,可帮忙学生建立天气现象与天气系统的联系。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新课导入]:[问]:每天电视台都播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这个名词,可以不行以改成“气候预报”?
(学生争论后,教师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录像。)
[问]:这个天气预报是预报多长时间内的天气形势?
[教师]是预报24—48小时左右的天气形势,所以只能用“天气”这个名词来表示。
[板书]: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分
[教师]:从天气预报中可看出,在同一时间段内各地天气有明显的区分,这是由于各地受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原因。
任何一个天气系统都是大气环流中相当独立的系统,其生存时间一般较短,它的形成、移动都会对某地的天气有明显的影响。
[板书]:二、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2)分类:冷锋、暖锋。
(看课本第49页“冷锋、暖锋与天气”图)
[教师]: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所以在锋面四周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在黑板上画出闭合的等压线,让学生填出气压状况并画出两条槽线,说出该地的气流运动状况。)
(学生画在图中填注出:低气压,并指出是气旋。见图一)
(让同学依据风向原理在图中画出A、B、C三点的风向。见图二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表示风向。)
(A、B两地吹偏北风——冷空气,C地吹偏南风——暖空气。)
[教师]:与低气压相伴的气旋,其水平气流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由于在低气压不同的部位风向及性质均不同,因而消失冷暖气流相互追逐相遇的现象。A、B两地的风都是从北部吹来,所以气温比拟低,属于冷空气;C地的风来自南部,所以气温比拟高,属于暖空气。
假设C地吹南风,当它向北移动时会和A地的气流相遇,冷暖空气相遇就会形成锋面。由于是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方向移动,所以叫暖锋。
假设B地吹北风,当它向南移动时会和C地的气流相遇,冷暖空气相遇就会形成锋面。由于是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方向移动,所以叫冷锋。
(教师让学生在图中A、C之间和B、C之间画出冷锋和暖锋锋面符号。见图三)
(看课本第49页“冷锋天气、暖锋天气”剖面图)
[问]:在冷锋、暖锋天气图中都有暖空气沿锋面爬升,但爬升的缘由不一样,各是什么?
[教师]:冷气团主动移动的锋是冷锋,暖气团是被动爬升;暖气团主动移动的锋是暖锋,暖气团是主动地沿着锋面爬升的。
(看课本第52页“2022年1月6日8时地面天气图”)
[问]:图中表示的冷锋还是暖锋天气?
(学生答复:是冷锋天气。)
[问]:冷锋过境时会消失什么样的天气状况?
[教师]:当冷锋过境时,随着暖气团的被动爬升而渐渐冷却,其中水汽简单凝聚成云、雨,常消失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由于是暖气团被动爬升,所以降水区域在锋后。
(让学生答复课本第51页“活动”的第一题)
[问]:当冷锋移动到我国东部地区后,内蒙古和青海一带属于冷锋过境时还是过境后?会消失什么样的天气?
[教师]:属于冷锋过境后。这时内蒙古和青海被冷气团掌握,气温柔湿度降低,气压上升,天气晴朗。
[教师]:冷锋对我国的天气影响很大。比方:在夏季会形成狂风暴雨,在冬季形成寒潮。
(看课本第51页“锋面气旋”图)
[问]:我国东部的江淮地区是被冷锋还是暖锋掌握?过境时会消失什么天气?
[教师]:是被暖锋掌握。过境时,暖空气主动缓缓爬升,冷却凝聚产生云、雨,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产生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当地受暖空气掌握,气温会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板书]:
[教师]: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除锋面外,还有一个气压系统。气压是影响天气状况的重要因素,风霜雨雪的形成与变化,都与气压系统及其变化状况亲密相关。
[板书]:2.气压系统
(1)分类: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看课本第51页“锋面气旋”图,让同学指出高压和低压中心)
(看课本第50页“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天气图”)
[问]:高压中心区和低压中心区的气流如何运动?
在高压和低压系统的掌握下,当地会消失什么天气?
(学生答复:低气压中心区气流辐散下沉,天气晴好。高气压中心区气流辐合上升,云雨较多。)
(看课本第51页“锋面气旋”图)
[问]:蒙古和我国新疆东北部受高压系统掌握是什么天气?
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受低压系统掌握是什么天气?
(学生答复:蒙古和我国新疆东北部是晴朗的天气。长江中游地区会消失云雨天气。)
(看课本第50页“低压槽和槽线”图和第51页“高压脊和脊线”图)
[问]:什么是低压槽?低气压中心若从气流运动状态来看属于气旋还是反气旋?
什么是高压脊?高气压中心若从气流运动状态来看属于气旋还是反气旋?
[教师]:低压槽是从低气压区向外延长的狭长区域,低气压中心属于气旋。高压脊是从高气压区向外延长的狭长区域,高气压中心属于反气旋。
(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气旋图)
[问]:在北半球气旋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各吹什么方向的风?
(学生答复:东南部吹西南风,西南部西北风)
(看课本第50页“低压槽和槽线”图)
[教师]:所以在低压槽图中,槽线的两侧分别刮偏北风和偏南风。这样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在槽线四周相遇形成锋面,形成锋面气旋。
(看前面的图三)
[教师]:在气旋槽部形成锋面有暖锋也有冷锋。
(看课本第51页“锋面气旋”图)
[教师]:锋面气旋是具有锋面的低压系统。我国全年都受温带气旋影响,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在此图中有两个锋面气旋,一个分布在内蒙古北部,另一个分别在长江中游地区。从两个冷锋的移动方向看,大体上是自西向东移动。从锋面的影响地区来看,我国西部主要受冷锋影响,东部主要受暖锋影响。
以影响我国北部的锋面气旋为例,依据暖锋和冷锋分布地区可看出,华北和东北的南部主要受暖气团的掌握,假如暖气团中的水汽充分而又不稳定,这里可消失弱的降水天气;若气团枯燥则为晴见多云天气。若从西部来的冷空气概力很强,冷锋便会追逐暖锋,致使暖空气被抬升,华北和东北的南部就会被冷空气占据,气温明显下降,天气以冷、晴、干为主。
[板书]:(2)比拟
[教师]:在实际的天气状况中,一个地区的天气是受许多天气系统综合影响的,但最常见的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和气压系统。
高二地理教案2022最新篇6
《地球的圈层》
习者水平分析:
1、地球内部圈层内容虽然简洁,但比拟理论化,无法让学生用“眼见为实”来感受,所以通过实物比较的方法来描述地球内部构造(如地球内部圈层就像一个鸡蛋剖面一样)是一种比拟好的“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的好方法。
2、关于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学生在初中只能是看到过,在高中物理中还没学到该局部的内容。所以,我们地理教师就应当充当一回物理教师,要全面的把纵波和横波的相关学问讲清讲透,由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地球内部圈层的构造和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构造,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讨论,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所以,在详细的教学中,首先把握地震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在此根底上,我们就可以依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的组成及特点。我们把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一个是莫霍面一个是古登堡面。依据这两个面,我们可以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比拟亲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后面的教材会有更具体的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可简单点。固然,要强调的是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所以,人类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体统的良性进展,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进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进展。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A、了解地球圈层构造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B、运用资料和图表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A、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构造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B、用详细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初步培育学生的整体意识,熟悉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规律
B、初步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精神
C、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来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地球内外部圈层的空间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圈层的构造和根本特征
教学方法:
比照分析法、读图分析法、画图分析法、合作争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探究地球内部圈层
活动
中国古代对大地有一种说法:我们活人生活的地表叫人间,而地表之下的局部,叫阴间。阴间又分18层,所谓18层地狱么?你认为我们住的地底之下真的有18层吗?那我们的地球内部构造究竟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的猜测都很有意思,想听听我的猜测吗?我认为地球内部构造就像是一个熟鸡蛋的构造,你信任吗?
不信是吧!我这里有一个熟鸡蛋(小刀切开,展现给学生看)同学们能把看到的情景描述一下吗?
(可对学生的描述进展鼓舞性评价)
那么我是怎么知道地球内部构造也像这个熟鸡蛋呢?(自问自答)
是不是我也把地球当鸡蛋一样用这把小刀给切开呢?或者像《封神榜中的土行孙一样,可以到地下去看看呢?或者又像凡尔纳作品《地心之旅》中的仆人公一样一个火山口进一个火山口出呢?(都不行能)
(有感而言:上天不易,下地也挺难)
那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组成物质呢?
教师总结:那么,人来是如何利用地震波来实现对地球的“-”呢?
认真阅读课本21页第一段和其次段内容,并结合图1.25,完成以下问题:
1、地震波、纵波、横波的概念
2、比照纵波和横波,完成以下表格
地震波类型
纵波
传播速度
通过的物质
横波
依据第一和二题的结论,分析: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是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深入探究:假如是在水面上呢?你的感慨又会是什么?为什么?)
4、什么叫不连续面?在地球内部存在着哪几个不连续面呢?请在图1.25中找出不连续面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处的也许深度。
5、不连续面把地球内局部成几个圈层,分别叫什么?
6、地震波在通过不连续面时,波速会不会变化?假如会,是如何变化的?(深入探究:据此你能推想出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吗?)
7、依据你的理解,地壳的厚度会匀称吗?请举出实例说明
(最终,教师可比照验证地球内部圈层的确很像一i个鸡蛋的内部构造)
1、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要求:只看鸡蛋不看书)
2、完成后,教师给出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可分为外核和内核的相关学问和数据,再次让学生在已完成的示意图中做出上述内容。
3、然后,教师在给出软流层和岩石圈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与学生可相互纠错。续作出软流层和岩石圈在地球内部圈层的相对范围
4、最终可依据完成的示意图提问:地壳等于岩石圈?请说出它们的差异?
过度:通过上述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下世界很“精彩”,其实地表世界“更精彩”,接下来我们在探究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
学生答复:不是!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想!
学生思索
某一学生:由外向里共分三层,即蛋壳蛋白和蛋黄;厚度有差异,蛋壳最薄,蛋白次之,蛋黄最终
学生哄笑
学生争论,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如钻探技术、火山、温泉、遥感、地震波等等。
学生阅读,小范围内合作完成上述7个问题
学生相互纠错
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从学生把握的学问和生活体验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思索和求证-,激发学习-。
培育初步的观看力量。
培育学生阅读归纳力量,读图、析图力量,实际应用力量和合作力量。
提高学生作图力量、读图力量和学问应用力量
探究地球外部圈层
课堂小结
请依据图1.27和资料1,答复以下问题
1、你认为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有哪几层?各自的范围和根本特征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为什么地球外部圈层是人类生存和进展的必要条件?
3、探究:你认为岩石圈是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还是属于内部圈层?
教师小结:(完整版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和地球之间有了一次亲切的接触,让我们清楚的熟悉到地球这个“精彩’的、布满生气的家园。同时,也让我们糊涂的感受到人类的生存和进展离不开这个家园,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所以,请同学们一起行动起来,伸出你我双手,自觉的去爱惜她、爱护她、珍惜她、由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每位同学,可任选一题,完成以下探究:(字数:200—300之间)
选题一:假如将来,人类真的创造了一种能到地球深处的“船“,你认为,这样的”船“必需具备哪些条件?
选题二:以“一颗小水滴的旅行“为题,写一篇地理小论文。
学生阅读、争论答复
课后探讨
通过阅读材料,培育学生提取、分析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力量
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培育探究精神。
高二地理教案2022最新篇7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把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流水积累地貌的形成,把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局部及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依据资料,能够分析不同河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积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局部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积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河流演化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积累的分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区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育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乐观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安康、平安又兴盛胜利。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实地理学的思想。
比方,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绕处,为凸岸)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也表达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积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
1.溯源侵蚀及其形成地貌
学生活动:识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侵蚀方式并说出推断依据。
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讲解溯源侵蚀。甲河源头处受到流水侵蚀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长。经过长期进展,甲河的源头不断向乙河处移动,最终与之沟通。可见,通过溯源侵蚀作用,河流向源头局部延长,河谷加长。
承转:那么,图中显示的甲河的河谷形态还有什么变化呢?图中甲河谷不但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引导学生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是什么?
2.下蚀、侧蚀及其形成地貌
师生共同总结河流侵蚀地貌的类型及其侵蚀方式,同时结合幻灯片让学生熟悉“V形谷”
过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河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将来,请同学们仔细观看教材图4.17“河谷的演化”,回答下列问题:
①描述图中所示的河谷的演化过程。
②若我们观看同一条河,a、b、c三种河谷形态可能消失在什么河段?
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河谷的演化过程,指出三种河谷形态所在的河段。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展小结。
承转:从图上看,原本比拟平直的河谷渐渐变得弯曲,学者们称之为“河曲”。许多河流都是曲折曲折地流过大地,向世人展现出弯曲之美(课件图片)。
从河岸角度来看,每个弯曲的河岸都可以分为凸和凹两种形态。请同学们在教材插图4.17中的b图上找出两种河岸,若你有疑问请参照象形文字“凸”和“凹”的形态。
3.凹岸侵蚀、凸岸积累
那么,凸岸和凹岸处的主导外力作用是什么呢?凸岸之所以“凸”是有沉积物的不断积存,而凹岸是物质渐渐削减的结果。结合侵蚀作用和积累作用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凸岸表现为流水的积累作用,属于积累地貌;凹岸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属于侵蚀地貌。古代人曾有诗描述到这两种河岸的差异。
学生活动:
①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实景图中的凸岸和凹岸。
②阅读古诗,找出诗句中描述凸岸和凹岸的局部。
③依据诗歌推断两种河岸形态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并说明理由。
承转:假如有一平直河道,由于地转偏向力导致河水流速有所差异,进而导致了河流的弯曲,那么这条河道的形态将怎么连续进展下去呢?
(二)河流积累地貌
1.河漫滩平原
学生活动:推想图中河道形态的演化趋势。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河道形态的演化过程,自然得出河漫滩平原的成因,最终总结河漫滩平原的形成。
承转:河漫滩平原是河流冲积平原的一类型,河流的积累地貌还有其他的类型。
2.洪积──冲积平原
学生活动:依据(课前预习)成果,找出图中冲积扇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采玉地点的地貌类型,指导学生分析冲积扇不同部位的颗粒大小。同时,教师要借助课件展现冲积扇的实景图和(素描)图,引导学生观看其形态特征。
承转:河流出山口形成了冲积扇,进而可能扩大为洪积──冲积平原,那么有些河流是注入海洋的,在河流入海口又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呢?
3.三角洲平原
教师活动:带着学生阅读教材案例3,在幻灯片上指出黄河三角洲的位置,从而引领学生建立三角洲的实景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依据教材描述总结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提取教材文字信息,同时对学生的总结加以整理、标准,进而形成简练的语言。
师生共同总结河流积累地貌的类型
承转:学完河流地貌的学问,同学们能否解释本节课之初提出的问题呢?
学生答复后,教师进展总结,说出墓葬区选址的科学原理与现代城市风水中“反弓水”的荒唐之处。同时,教师也要进展解释,风水之目的是寻求宜居所在,遵循科学原理,摒弃其中迷信成分。
承转:从上例我们也可以看出,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总结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详细影响。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完成课件上所提出的的问题。
(一)河流在聚落形成中的作用
世界大城市多靠近河流,源于河流能供应充分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靠近河流便利对外联系和运输。农业社会,社会的进展主要依靠种植业,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
(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地貌中的积累地貌对聚落的形成有很大吸引力,而积累作用显着的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故而,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流成线状分布。但是,河流也能带来洪涝灾难,平原上的聚落还要考虑如何避开洪水的威逼。
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这样,既能避开洪水的威逼,还能充分利用河流的优势条件。
板书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积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1.河谷向源头方向延长溯源侵蚀
2.“V”型谷下蚀
3.“U”型谷侧蚀
(二)河流积累地貌
1.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
2.冲(洪)积扇:河流出山口
3.三角洲:河口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在聚落形成中的作用
(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二地理教案2022最新篇8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缘由,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力量目标
1、培育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力量
2、培育辨证分析问题的力量
三、德育目标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预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2022年冬,美国纽约消失22℃高温,创百年纪录;2022年夏,希腊雅典消失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2022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22年也消失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索: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答复: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进展根底的破坏。因此,我们今日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6—47《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局部》,思索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着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状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答复: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幕墙工程招标文件案例
- 货运三轮车交易协议
- 尿素采购协议合同
- 生产车间承包技术成果成果分配
- 幼儿园应急安全措施保证
- 云计算系统服务合同
- 采购合同的分类介绍
- 招标文件与合同的衔接
- 出行安全我保障
- 采石场石块销售合约
- 新教材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规律归纳总结
- 派出所辖区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研判材料
- 2006年度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评价审计要点
- 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上):第四版教学课件U9
- 十年了停下来思考
- 【论药品犯罪的刑法规制7000字(论文)】
- 基于PLC的校园照明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三句半专题教育课件
- 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报告英文版翻译模板
-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选及参考答案-电学计算题
- GB/T 14324-1993电容液位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