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药品犯罪的刑法规制目录TOC\o"1-3"\h\u24548前言 12759第一章、药品犯罪概念和特征 2275591.1、药品犯罪概念 275171.2、药品犯罪的特征 224687第二章、药品犯罪形式 320233第三章、药品犯罪的刑法规制现状及其不足 4231633.1、刑法规制现状 4302923.1.1、有关生产、销售行为的现行刑法规制 4236613.1.2、有关监管行为的现行刑法规制 4247483.2、刑法规制的不足 5179213.2.1、刑法规制的罪名体系不合理 5160553.2.2、假药、劣药划分不合理 575853.2.3、过失犯罪规制的缺失 67219第四章、完善刑法规制的建议 8110714.1、完善罪名体系 819904.2、完善假劣药定义 859844.3、完善过失药品犯罪 929297结语 105963参考文献 11前言许多研究人员就药品犯罪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讨论。然而,在理论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作为对医学本身的争论,现行刑法与行政管理之间的药品矛盾很少被讨论,也很少见。药品犯罪有其自身的制度,从不同角度讨论,可以提供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但极有可能忽视其他细小的方面。因此,对药品犯罪的合理系统规范化需要合理准确的解释。第一章、药品犯罪概念和特征1.1、药品犯罪概念广义上讲,药品犯罪指涉及药品的犯罪,包括与种植、收集、加工、储存和检查药物原料有关的犯罪,以及药物生产、销售和质量检查方面的犯罪,也就是说,药物产业链中的所有犯罪都是药品犯罪。1.2、药品犯罪的特征药品犯罪性质包括药品、设备和相关人员的购买者,从药品、设备和药品的生产者到小贩,再到在制药过程中制造和销售药品。监督包括负责监督过程和监督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的主管。当前的疏忽和负责圈内法律工作的人,也就是几乎任何有刑事责任的老人,也都可能犯下这样的罪行。虽然我国在加大打击药品犯罪力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这些行为并未完全消失,而是呈现出多样化、掩盖化和规模化的趋势。生产过程包括小作坊、专业生产公司和装运处理。在销售过程中,有的与医院或其他企业合作进行,有的通过非法招标采购,有的通过邮寄方式进行。所有这些不同的方法都很难调查和处理,因为它们都是隐藏的,很难找到,也很难找到证据。
第二章、药品犯罪形式不同类型的犯罪,有许多分类标准,主要标准是将犯罪主题分为不同类别。根据不同的犯罪主题,并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药品犯罪为两类:第一类是生产销售提供假药、劣药的行为“,具体有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生产销售、提供劣药罪以及妨害药品管理罪主要列入《刑法》第3章“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罪”。第二类是药物管制行动中的犯罪。这类罪行主要是特殊犯罪身份主体义务罪,如腐败、接受贿赂、滥用权力等,这些罪行主要载于我国《刑法》第八章“贪污贿赂罪”和第九章“渎职罪”。第三章、药品犯罪的刑法规制现状及其不足3.1、刑法规制现状3.1.1、有关生产、销售行为的现行刑法规制作为制止非法犯罪的最终结果,《刑法》必须为药品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增加了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生产、销售、提供劣药罪,还有具体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20年2月通过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违反药品管理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生产、销售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禁止使用的药品的;(二)未取得药品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生产、进口药品或者明知是上述药品而销售的;(三)药品申请注册中提供虚假的证明、数据、资料、样品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的;(四)编造生产、检验记录的。有前款行为,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之罪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通过这条的规定,表明了两个趋势,第一,充实和扩大药品犯罪的范围,降低犯罪门槛,扩大犯罪攻击的范围,并进一步确保药品安全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第二,在具体的刑罚部分,修改为“合并罚款”,没有上限,最低限度使司法自由裁量权更加灵活和有效。第三,对假药、劣药的提供者如果是明知的情况,按照刑法规定,也是按照提供假药罪、提供劣药罪来定罪处罚。也就是说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作为提供者也可以构成此类犯罪。从对上述罪行的定罪和刑罚的角度来看,在我国,对药品安全罪的刑罚的分配反映了严重犯罪的意识形态。从一开始,就对制造和销售假冒药品以及生产和销售有毒和有害药品的行为规定了更高的法律处罚。3.1.2、有关监管行为的现行刑法规制刑法第四百零八条之一第一款:“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瞒报、谎报食品安全事故、药品安全事件的;(二)对发现的严重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未按规定查处的;(三)在药品和特殊食品审批审评过程中,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准予许可的;(四)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移交的;(五)有其他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行为的。”3.2、刑法规制的不足3.2.1、刑法规制的罪名体系不合理我国《刑法》第三章“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规定了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行,这反映了国家对药品市场管理指令的保护。然而此类型犯罪,按照传统观点保护的法益是复杂客体:一是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二是对于药品的市场管理秩序。比较两个法益的位阶高低,显然公众的生命安全要高于市场的管理秩序。甚至还有学者认为,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客体只有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我国刑法分则是按照犯罪侵犯的同类客体进行划分的,并且按照所保护客体的重要程度或者说犯罪侵犯法益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进行排序,对于侵害复杂客体的犯罪,依据法益的主次标准进行划分,所以要想更强调,注重保护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这一法益,生产、销售、提供假药、劣药罪显然被安排在《刑法》第二章的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章节更加合适。现行刑法将该类罪名规制造成不良后果的具体原因有两个,首先,此定位会使法益位阶颠倒。将药品市场的管理秩序凌驾于公民生命安全进行保护,不符合法益的位阶高低排列,并且维护药品市场管理秩序,虽然是与维护经济利益有关,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护公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如此颠倒位阶,根本不能实现规定本罪的最终目的。第二,该种定位,不能体现我国刑法对药品犯罪的谴责性,过度的强调药品市场管理秩序的保护,没能体现该类罪名对于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安全的保护,也没有体现药品犯罪的特殊性。药品作为商品,具有市场交易属性,法律应该保护相应的市场秩序,但是药品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人体健康会造成重大的影响。所以,药品更应该被关注其影响人体健康安全的属性,而不是一味的关注其作为商品的交易属性。3.2.2、假药、劣药划分不合理在现实实践中,由于假药与劣药并未以实际危险程度作为区分标准,背离了立法的初衷,由此造成了现实实践中许多问题不符合常识。按照我国2019年的《药品管理法》第98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使用假药、劣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三)变质的药品;(四)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劣药:(一)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二)被污染的药品;(三)未标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药品;(四)未注明或者更改产品批号的药品;(五)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六)擅自添加防腐剂、辅料的药品;(七)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的药品。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成分要求的药物是假药,如果是成分含量不符合标准的药物是不合标准的劣药。药物的成份不符合国家规定,当然可能造成延误病情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的程度;药品成分含量不符合规定,理想状态下可能是虽然使患者治疗效果不好,不符合预期,对患者病情缓解还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说药品某种成分的含量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患者病情起到作用,当生产销售达不到作用效果含量的药品时,这时与成分不符合标准的假药造成的危险程度无异。特别是药品生物制品,只有减毒性病毒或者灭活的病毒含量达到人体免疫系统作用的程度时才会产生预防的效果,一旦含量达不到要求,完全无法产生预防的效果,也就是说效价不合格的药品和假药品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药品的成分不符和含量不足所触犯的罪名完全不一致,很有可能成为犯罪分子逃脱惩罚的工具。同时由于生产、销售、提供劣药罪是犯罪结果犯的要求甚至可能达不到入罪的标准而只能施以行政处罚,达不到震慑犯罪的效果,没有定罪入刑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恶劣。其次,我们知道劣药,也有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药物甚至可能因失效日期而恶化,其实就是变质药。目前,很难区分上述标准,无论是虚假的还是不合格的。这种定义导致假药物与低于标准的劣药重叠。再次,也就是说假装另一种药物是假药物,但在实践中,它似乎并不为人所知。但效果相当的药品冒充驰名药品,此种情形下,虽然是假药,但是并不会影响药品治疗效果,不会影响患者的病情,此时假药的危害性甚至没有变质,成分含量低等的劣药程度高,如果再以假药论处,显然是不合理的。最后,变质药品和被污染药品的区分问题不易辨别。《药品管理法》中第一款和第二款中“被污染”与“变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司法实践中,鉴定中如何分别?特别是对于日常民众来说,变质和污染同样都会使药品不能食用,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不能理解其具体的含义和区别。当假药和劣药不能以实际危险程度加以区分,那么生产销售假劣药罪两种罪名也不能像理想的状态那样依照法益的侵害程度不同,适用不同的罪名,不同的刑罚,所以就会出现罚不当罪的问题。无论假劣药品,只要达不到预防的效果,可以说是同类型的不作用的药品,此时再用刑法所规定的假药、劣药加以区别,定性为不同的罪名,显然不合理。3.2.3、过失犯罪规制的缺失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下,商家,生产者的逐利心会使得他们不惜以民众的生命健康,破坏市场经济管理秩序为代价,生产、销售假劣药品。这类行为一般属于故意犯罪,生产者,销售者明知自己生产、销售的药品不符合国家标准而希望或放任此种行为的发生。但是因为药品等药品的制造工艺,储存运送条件等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严格要求,而且药品的生产,涉及到研发,实验,合成,生产,销售,运输,接种等环节,各个环节标准不同且复杂,稍一疏忽就可能影响药品最终的品质,治疗和预防的效果。所以,不可避免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也有可能因为过失造成最终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现象的发生。由于药品关系到不特定人的生命安全,国民的健康,需要生产者和销售者具有更高的谨慎注意义务,所以由于重大过失出现的药品安全问题,当然需要对负有特殊注意义务单位生产者和销售者进行归罪。否则如果对于过失发生的重大药品安全犯罪,只处以相应的在行政处罚,可能会造成犯罪分子借助主观过失逃避责任,不利于我国药品的安全,人民的健康。我国刑法中规定了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罪行,确实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由于兜底性罪名的针对性不强,两种罪名的适用并不高。司法实践中,处理过失问题,并没有查到两种罪名的适用案件,更多的是以行政处罚的形式对单位处罚,而直接相关的责任人员,并没有用刑法规制。特别是药品生物制品比较其他普通药品,在生产工艺,储存和运输条件上都比较特殊,需要生产者、销售者、运输者、储存者更高的注意义务,一旦出现过失,可能涉及青少年等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预防效果。我国刑法中缺乏对过失造成的药品安全问题的专门罪名,不利于对药品市场的规制。
第四章、完善刑法规制的建议4.1、完善罪名体系传统的刑法理论规定,将犯罪置于“刑法”中的地位和归属以及犯罪的性质由主要目标决定。长期以来,人们对控制药品安全犯罪系统的所有权有不同的理解。总之,有两个主要方面。一种观点是,现行制度的地位没有问题。公共安全符合公共安全受到威胁的相关特点,但从根本上讲,它仍然是一种经济犯罪。这是违反药物管理和药物安全法律的严重非法行为。违法行为的主要目标是药品和药品领域。必须受到与经济犯罪有关的特征的限制。第二种观点是基于对公共安全的理性认识,从我国刑法及相关外国人的法律价值、发展历史、法理学等方面来看,定为药品犯罪是有道理的,因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和治安。药品及其安全直接影响自然人的生命健康,直接关系到人群的切身利益。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相比,毒品犯罪与药品安全犯罪的核心行为有所不同,但作用相同,都危害公共安全。因此,必须修改《刑法典》中关于药品犯罪的章节,单独称为一节,并将其列入到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章节。当然,不管是哪一种观点,都是希望药品犯罪能够在刑法典当中有更加重要、合理的地位,以体现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体现我国刑法体系日益完备的科学性、完备性的特征。4.2、完善假劣药定义修改《药品管理法》假劣药的定义。也就是说将劣药并入到假药中去,或者也有学者说统一称之为不合格药品,这样在同一罪名下依据危害性程度给予不同的量刑。此举借鉴了国外的关于药品安全的立法,除了我国《药品管理法》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药事法》对劣药单列出来规定独立罪名之外,其他国家都是将两者合二为一,没有明显的区分假药劣药的标准。国外将假劣药合并的做法,可以解决了不合格药品社会危害性难以区分而导致假劣药划分不合理的问题,直接处罚生产和销售所有不合格药品的行为。具体对于劣疫苗犯罪来说,特别是常见的含量不符合标准的疫苗犯罪行为,由于将此种不合格疫苗列入假药的范围,就可以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罪抽象危险犯的规定进而规制生产、销售劣疫苗的行为,不会因为生产、销售劣药罪是实害犯而难以定罪而借助非法经营罪处罚。而且根据2014年两高《解释》第3条,第4条的规定,只要销售数额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以更高的刑罚量刑,此时既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也能实现重刑的目的,体现我国对疫苗犯罪的严厉打击。比如山东庞红卫疫苗案中,涉案的正规疫苗没有在冷链条件下运输和储存可以认定为假药或不合格药品进行定罪量刑,又因为其涉案金额过高,疫苗销售区域过于广泛,引发社会恐慌,符合两高《解释》中规定的“特别严重情节”,因而可适用最高的量刑标准,实现重刑的目的。4.3、完善过失药品犯罪药品犯罪的两个专门罪名被规制在刑法141和142条,明示主观罪过仅有故意。如何弥补过失罪过的缺失,笔者认为可以在刑法中141条,142条关于生产、销售假劣药犯罪的规定中,分别设置在各自罪名的第二款,以“过失犯前款罪”的表述形式单独表明过失这一内容且单独配置法定刑。这样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在我国现有刑法体系下,仍应当坚持我国传统二分法的罪过形式理论。想要同时将两种罪过形式进行规制,最简单的,普遍的方法就是直接加入过失的罪过形式。其次,我国现行刑法有类似的规定,特别是在危害公共安全类章节,放火罪与失火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都存在对应的故意和过失罪名。生产、销售假劣药罪根据上述建议,希望调整罪名体系到该章节,作为该章节内容之一,保持体系一致是可行的。具体来说,在刑法中141条,142条关于生产、销售、提供假药劣药犯罪的规定中,分别设置在各自罪名的第二款,以“过失犯前款罪”这一表述。另外需要注意,我国刑法对于过失行为必须有相应的实际危害后果才进行归罪处罚,所以在具体描述中应和“危害公共安全罪”章节里其他的过失罪名类似加入“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相关表述。最后,在法律处罚方面,根据我国对过失罪的法律处罚的一般规定和本章中的类似规定,应将基本刑罚定为“至少三年以上但不超过七年的有期徒刑;如果情节轻微,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刑事监禁。”
结语药品犯罪问题是复杂和复杂的,许多问题单靠刑法是无法解决的。特别是,药品健康仍然依赖于中西部医学的相关学科。药品与每个公民的生命有关,解决与特殊健康商品有关的犯罪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行政监督、预防和社会控制、业务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