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七级史下册中卷及答【真题班级:

(时间:60分钟姓名:

分数:100分)分数:一选题共小,题,50)1、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鉴真B.玄奘C.孙思邈D.遣唐使2、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任用奸相D.宦官专权3、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A.唐朝繁荣辉煌的文学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4、南宋与北宋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是()①都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②都有皇帝靠议和苟安③都存在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现象④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诗词是对哪个朝代苟且偷安的反映?()A.东晋B.北宋C.南宋D.清7、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用于监督官员的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刺史8、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A.加强了边疆管理C.传播了中国文化

B.开凿了丝绸之路D.扩大了唐朝疆域1/

9、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A.等级森严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重文轻武10、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许多古诗千百年后依然脍炙人口。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11、《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A.匈奴统治者B.女真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1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项历史功绩()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修筑万里长城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D.书同文,车同轨13、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圣”。他是()A.王维B.杜甫C.李白D.白居易14、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15、“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A.汉族与南诏B.匈奴与回纥C.汉族与突厥D.汉族与吐蕃1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2/

A.唐高宗统治初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初期17、“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诸侯的兵力C.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B.保证国家的兵源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18、秦统一全国以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产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A.B.C.D.19、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秦朝、三国C.商朝、唐朝、明朝

B.隋朝、唐朝、元朝D.秦朝、唐朝、十六国20、据史书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李密起义B.黄巢起义C.八王之乱D.安史之乱21、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C.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3/

22、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的出现原因时,发现共同点有()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治世出现的前提②统治者善于用人,注重科举选才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百姓负担④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3、李白诗中“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的情景,最能反映唐朝社会风尚的()A.浪漫B.强盛C.封闭D.开放24、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C.宦官专权D.农民起义25、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了宋朝统治者推行的国策是()A.重文轻武B.休养生息C.重农抑商D.重视教育二非题第18,215,317分,共50分1、我国隋唐时期呈现出相对和谐发展的局面,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发展,与外国交流频繁,出现开明开放的社会风气。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材料一:

两幅历史图片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4/

材料三:都有往来。

——摘编《中华上下五千年》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图一中的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是什么图二中的生产工具叫什么名称?(2)材料二中的“公主”是谁?从该事件可以看出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试举一例唐朝时对外交往的事例。(4)通过上述探究,可以看出我国隋唐时期呈现出相对和谐发展的局面,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至少一点)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经济繁荣)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制度建设)材料二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其对唐朝发展有何影响?(文化发展)材料三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5/

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开放与兴盛的唐朝》(3)根据材料三,运用史实,说明唐朝文化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兴盛所需要具备的因素。3、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唐)杜甫《忆昔》(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材料二观察图1和图2(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什么用途?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材料四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6/

(4)材料四的“他”是谁?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7/

参答一选题共小,题,50)1、A2、A3、B4、D5、A6、C7、B8、C9、D10、D11、B12、B13、B14、B15、D16、D17、C18、D19、A20、D21、A22、C23、D24、B25、A二非题第18,215,317分,共50分8/

1、(1)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曲辕犁(2)文成公主;开明的民族政策(3)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行或者鉴真东渡(4)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发展、与国外交流频繁等2、(1)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举例:(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文化)唐诗繁荣。影响:推动了唐朝的全面发展,使唐朝出现兴盛局面。(3)“大进”阿拉伯帝国的风俗习惯、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对唐朝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域文化。任意1点“大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