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复习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7e64a0869d8516e4bc1ad4802a2663/b07e64a0869d8516e4bc1ad4802a26631.gif)
![传染病复习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7e64a0869d8516e4bc1ad4802a2663/b07e64a0869d8516e4bc1ad4802a26632.gif)
![传染病复习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7e64a0869d8516e4bc1ad4802a2663/b07e64a0869d8516e4bc1ad4802a26633.gif)
![传染病复习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7e64a0869d8516e4bc1ad4802a2663/b07e64a0869d8516e4bc1ad4802a26634.gif)
![传染病复习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7e64a0869d8516e4bc1ad4802a2663/b07e64a0869d8516e4bc1ad4802a266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1复习题与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名词解释传染病感染后免疫潜伏期稽留热传染源复发再燃潜伏性感染一、名词解释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 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 流行的疾病。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immunity)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稽留热(sustainedfever)体温39℃以上,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复发(relapse)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而使初发症状再度出现时,称为复发。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成为携带者。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再燃(recrudescence)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 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二、选择题传染病已转入恢复期后,初发病再度出现称为:(C)
A.再燃B.再感染C.复发
D.重复感染E.二重感染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E)
A.有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
B.有传染性、病原体、免疫性
C.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D.有传染性、病原体、流行性、免疫性
E.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确定一个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D)
A.该病传染性的大小B.病情严重的程度
C.按其传播途径和病原体排出方式与时间而定D.潜伏期长短
E.病程的长短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A)
A.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B.甲类3种,乙类21种,丙类10种
C.甲类3种,乙类5种
D.甲类3种,乙类25种,丙类2种
E.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3种关于传染病的预防,下列概念哪项是正确的(E)
A.乙型肝炎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被动免疫方法
B.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预防戊型肝炎有效
C.肾综合征出血热不会由病人传给人,对病人血液及尿液无需隔离与消毒
D.钩体病欠不是传染源,排泄物无需消毒
E.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伤寒的关健性措施下列传染病中发病的季节性最严格的是(C)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伤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D.细菌性痢疾E.疟疾关于潜伏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多数传染病潜伏期比较恒定,有助于诊断
B.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潜伏期制定的
C.是确定传染病隔离期的依据
D.呈暴发流行的传染病,往往是短潜伏期
E.部分传染病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下列哪种疾病属于甲类传染病(E)
A.艾滋病B.狂犬病
C.肾综合征出血热D.流行性乙型脑炎
E.以上都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表现有脑膜大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及血浆外渗,且易引起颅底部炎症、粘连的是哪一种疾病(D)
A.流行性乙型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
C.钩体病(脑型)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疟疾(脑型)下列哪种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断不采用血培养(D)
A.伤寒B.副伤寒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细菌性痢疾
E.败血症下列概念哪项是错误的(D)
A.伤寒可并发虚性脑膜炎B.阿米巴病可并发脑脓肿
C.流行性出血热可发生低钠血症D.戊型肝炎病毒可引起肝硬化
E.钩体病可并发肺出血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B)
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感染及免疫
D.有发热E.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接触者的检疫期主要是根据下列哪项决定的?(B)
A.最短潜伏期B.最长潜伏期C.平均潜伏期
D.前驱期E.症状明显期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无症状、体征、生化改变,只有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又称亚临床感染,少部分成为健康携带者(B)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掌握潜伏期的意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有助于诊断B.可确定传染病的检疫期
C.有些传染病(如伤寒)在潜伏期末已有传染性
D.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
E.潜伏期通常相当于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
第三章第一节病毒性肝炎一、名词解释血清转换(seroconversion):HBeAg消失而抗HBe产生称为e系统血清转换。HBsAg消失而抗HBs产生称为s系统血清转换。同时感染(coinfection):两种病原体同时感染一个机体。如HBV的感染与HDV感染同时发生。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由于肝功能严重损害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现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昏睡或昏迷等的临床表现。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两种病原体的感染相继发生。如HBV的感染基础上再出现另一种病原体的感染,如重叠HCV、HDV、HEV或HAV的感染。重叠感染常可使病情加重。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syndrome):在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时,由于内毒素血症、肾血管收缩、肾缺血、前列腺素E2减少、有效血容量下降等因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降低,从而引起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多为功能性的急性肾功能不全。二、选择题关于甲型肝炎的诊断,哪一说法是错误的?(D)
A.临床症状+大便分离出HAV可确诊为甲肝
B.临床症状+抗HAV-IgM阳性可确诊为甲肝
C.临床症状+抗-HAV升高四倍可确诊为甲肝
D.抗-HAV-IgM阴性可排除甲肝
E.大便HAV检查阴性可排除甲肝下列哪项最不适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E)
A.暴发性肝炎
B.有明显自身免疫表现的慢性活动性肝炎
C.淤胆型肝炎
D.流行性出血热早期持续高热
E.慢性重症肝炎并腹水急性乙型肝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指标是,(A)
A.HBsAgB.抗HBs
C.HBeAgD.抗HBe
E.抗HBc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可测(C)
A.抗-前S2抗体B.HBsAg
C.HBV-DNAD.抗-HBe
E.抗-HBcIgG关于乙肝病毒基因组错误的是(B)
A.L链有S.C.P.X四个开放读码区
B.S区分为前S1,前S2两区
C.C区编码HBcAg及HBeAg
D.P区编码DNAP
E.前S2区编码PHSA-R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HAV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
B.HBV基因组由双股DNA组成
C.HCV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
D.HDV是缺陷病毒,基因组由单股DNA组成
E.HEV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下列指标表示复制,但除外(D)
A.HBV-DNAB.PHSA-R
C.DNA-PD.HBsAg
E.高浓度抗-HBcIgMDane颗粒核心部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E)
A.环状双股DNAB.DNA-P
C.HBcAgD.HBeAg
E.HBsAg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阶段可检出的血清标记物是(D)
A.HBsAgB.抗HBs
C.HBeAgD.抗HBcIgM
E.HBV-DNA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C)
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B.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C.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D.HBsAg(+)HBeAg(+)抗-HBc(+)
E.HBsAg(+)抗-HBe(+)抗-HBc(+)不属嗜肝DNA病毒科中的成员是(C)
A.鸭乙型肝炎病毒B.土拨鼠肝炎病毒
C.黑线姬鼠肝炎病毒D.地松鼠肝炎病毒
E.乙型肝炎病毒关于肝炎病毒哪项是正确的(D)
A.HAV-IgM型抗体可长期存在B.HBV正链四个开放读码区
C.HCV传播方式与HEV相似D.HDV是没有包膜的RNA病毒
E.HEV含双股RNA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妊娠后期合并戊肝病死率高B.急性丙肝易转为慢性肝炎
C.慢性迁延性肝炎一般预后良好D.甲型重型肝炎病死率较低
E.慢性淤胆型肝炎易转为胆汁性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以下哪项是错误的(D)
A.重叠感染HDV等其他肝炎病毒均可使病情加重
B.重型肝炎常并发细菌感染
C.乙型肝炎是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
D.急性淤胆型易转为胆汁性肝硬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抗-HEVIgG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B.HBsAg和HDAg均呈阳性,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C.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D.单项抗-HBs高浓度阳性时,可排除乙肝
E.抗-HAVIgG阳性时可诊断为甲肝病毒感染下列试验中,反映肝损伤的严重程度最有价值的指标是(E)
A.ALTB.胆红素
C.白蛋白D.谷草转氨酶
E.凝血酶原活动度关于妊娠期合并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特点,错误的是(A)
A.无黄疸型肝炎比例高B.消化道症状较明显
C.产后大出血较常见D.妊娠后期患乙型肝炎者易传播给胎儿
E.可对胎儿有影响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B)
A.输血或血制品的途径B.粪-口途径
C.注射途径D.母婴传播
E.密切接触重型肝炎早期腹水产生的主要原因为(D)
A.门脉高压
B.低蛋白血症
C.肝内增殖的结节压迫血窦,肝淋巴液回流受阻
D.醛固酮增多,钠潴留
E.静脉输液过多,且尿量减少下列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B)
A.明显低钾低钠血症B.低蛋白饮食
C.消化道大出血D.合并感染
E.大量放腹水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甲型肝炎少见为慢性病程B.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C.丁型肝炎少见慢性病程D.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E.戊型肝炎多呈急性过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乙型与丁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易致慢性化
B.重症型肝炎较多见于甲型肝炎
C.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
D.戊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者少见
E.我国婴幼儿慢性病毒携带者多见于乙型肝炎病毒对HBeAg阳性母亲所生下的新生儿行预防乙肝的免疫处理最恰当的
方法是(D)
A.丙种球蛋白B.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C.乙肝疫苗D.乙肝疫苗+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E.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HBVDNA阳性,HBeAg(-)提示HBV发生了哪种变异:(D)
A.S区变异B.P区变异C.X区变异
D.前C区变异E.YMDD变异
第三章第六节麻疹一、名词解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麻疹病毒所致远期并发症。潜伏可为2~17年。主要为脑组织退行性病变。表现为进行性智力减退,性格改变,脑脊液麻疹抗体持续强阳性。异型麻疹:主要发生在接种麻疹灭活疫苗后4~6年,再接触麻疹病人时出现。表现为突起高热,头痛、肌痛、腹痛,无麻疹粘膜斑,病后2~3d出现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逐渐扩散到躯干,皮疹为多形性。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中毒性麻疹:中毒症状重,起病高热,达40℃出血性麻疹:皮疹为出血性,形成紫斑,压之不退色,同时可有内脏出血。二、选择题下面哪项是麻疹确诊的依据?(E)A.发热伴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B.流行季节,有麻疹的接触史C.病程第5天血清抗麻疹抗体阳性 D.血白细胞数减少E.眼、鼻分泌物测定病原抗原对麻疹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是:(C)A.发热B.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C.口腔粘膜科普利克斑D.耳后,耳后,头面部,胸腹部顺序出现的皮疹E.流泪,眼结合膜充血、畏光等结合膜炎表现麻疹的皮疹特点,下面哪项是错误的?(E)A.发热第3~4d出疹 B.出疹与退疹都按同样的顺序C.多为充血性皮疹 D.疹间多有正常皮肤E.皮疹消退后不脱屑,无色素沉着关于麻疹,下面哪项是错误的?(A)A.麻疹病毒引起支气管肺炎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B.麻疹病毒直接侵入上呼吸道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复制C.预防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D.典型病例不需要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E.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关于麻疹,下面哪项是正确的?(C)A.多数病人无麻疹的接触史B.第二次麻疹常见C.皮疹与免疫致病有关D.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助于病情恢复E.粘膜科普利克斑持续长,可至热退后
第三章第九节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热名词解释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肾综合征出血热三大主要症状: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和肾脏损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由于肺间质水肿导致的严重低氧血症,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动脉氧分压明显降低,小于60mmHg。常见于休克期和少尿期。高血容量综合症(hypervolemiasyndrome):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少尿期水钠潴留而致血容量增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体表静脉充盈、脉博洪大、脉压差增大和心率增快。二、选择题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血象变化特征不包括(D)
A.可见异形淋巴细胞B.白细胞总数增高
C.血小板降低D.血红蛋白下降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并发感染时一般不选择的抗生素(D)
A.青霉素,B.红霉素
C.氨苄青霉素D.庆大霉素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变化以下列哪项为主(C)
A.急性肾功能衰竭B.DIC
C.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D.低血容量休克
E.微循环障碍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有异形淋巴细胞B.白细胞总数增高
C.血小板减少D.血红蛋白减少
E.中性粒细胞增多出血热患者高血钾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高渗葡萄糖+胰岛素B.10%葡萄糖酸钙
C.5%碳酸氢钠D.血液透析
E.输新鲜血关于出血热病人的透析疗法指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明显氮质血症B.颅内出血
C.高血压,肺水肿D.高血钾
E.高血容量综合征肾综合征出血热常见并发症除大出血外,哪项是错误的(D)
A.肺水肿B.继发感染
C.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D.肝功能衰竭E.ARDS下列哪一项检查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有帮助(A)
A.外周血发现异形淋巴细胞,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
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证据
C.血尿素氮增高,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
D.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
E.甲皱微循环改变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和免疫调节疗法适用于(C)
A.病程第7日前B.病程第6日前
C.病程第4日前D.病程第3日前
E.病程第2日前流行性出血热有中枢神经合并症颅高压者不能采用哪项抢救措施(D)
A.头部降温B.用镇静药或亚冬眠疗法
C.甘露醇D.输液用5%葡萄糖盐水
E.速尿出血热病人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时的治疗(D)
A.活跃微循环B.肾上腺皮质激素
C.扩容D.透析疗法
E.免疫抑制剂
第三章第十节流行性乙型脑炎一、论述题试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乙型脑炎患者的治疗重点是处理好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⑴一般治疗隔离,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等。危重病例的护理也非常重要。⑵对症治疗要是针对高热、抽搐、呼吸衰竭的对症治疗。①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敷,酒精擦浴等。药物降温为辅,如安乃静滴鼻,高热伴有抽搐者可用亚冬眠疗法;②惊厥或抽搐应针对高热、缺氧、脑水肿、脑实质炎症等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对症治疗方法;③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脑水肿应脱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可用呼吸兴奋剂,还可使用血管扩张剂,以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必要时可机械辅助呼吸。⑶恢复期及后遗症的处理进行功能训练,可采用包括理疗、中医针灸、按摩、推拿等方法。试述典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流行性乙型脑炎可分为三期:⑴初期1~3天。急起发病,发热、头痛、恶心和呕吐,嗜睡等。可有颈硬。⑵极期4~10天。主要包括:①高热。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②意识障碍。可有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阻碍等;③惊厥或抽搐。可为手、足、面部局部抽搐或肢体阵挛性或全身强直性抽搐,均伴有意识障碍;④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特点是呼吸节律的不规则及幅度不均;有时也可出现外周性呼吸衰竭。严重时,可出现脑疝的表现;⑤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⑶恢复期可有恢复期症状,如患病6个月后仍留有的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试述乙脑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三方面进行:①根据夏秋季发病,病人为10岁以下儿童等流行病学资料;②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③实验检查:见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脑脊液呈无菌性脑膜炎的改变可作出临床诊断。血清学检查乙脑IgM抗体阳性可助确诊。选择题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D)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
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乙脑脑疝呼吸衰竭正确的抢救措施,应除外(E)
A.大剂量脱水剂静脉给药B.山茛菪碱或阿托品静脉给药
C.地塞米松静脉给药D.呼吸兴奋剂静脉给药
E.5%葡萄糖液静脉输注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应除外(D)
A.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B.惊厥、呼吸衰竭
C.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D.对称性瘫痪伴感觉丧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D)
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抗体
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
E.Vi抗体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E)
A.控制隔离病人B.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
C.防蚊,灭蚊D.预防接种
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3岁患儿高热2天,昏迷抽搐一天。体查: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瞳孔缩小,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周围血象:WBC22×109/L,N0.90,L0.10,Pt110×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E)
A.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B.吸氧
C.降温D.镇静
E.立即腰椎穿刺送脑脊液检查乙型脑炎患者脑脊液检查中,能提示脑组织损害并与预后有一定关系的是:
A.蛋白增高B.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C.糖明显降低D.钠明显降低
E.谷草转氨酶增高夏季,5岁男孩急起持续高热5天,意识障碍、昏迷、抽搐一天。体查:无贫血,肝脾不肿大,白细胞总数15.0×109/L,N0.80,L0.20,应诊断为:(A)
A.流行性乙型脑炎B.伤寒并虚性脑膜炎
C.脑型疟疾D.钩体病(脑膜脑炎型)
E.中毒性菌痢男,5岁,因发热、头痛4天,病情加重半天,高热、呕吐2次,于8月23日入院。体查:T40.2℃,颈硬,克氏征(+),脑脊液:潘氏试验(+),糖3.1mmol/L,氯化物正常,WBC220×106/L,N0.3
第三章第十五节艾滋病一、名词解释母婴传播(Mother-childrentransmission):已感染HIV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或喂奶等将HIV传播给婴儿,此称之为母婴传播。肺孢子虫肺炎(P.cariniipneumonia,PCP):由肺孢子虫引起的肺炎,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及短期发热,呼吸急促和紫绀,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部少有罗音,X线胸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痰或支气管灌洗液等检出肺孢子虫可作出诊断。卡波氏肉瘤(Kaposi’ssarcoma)是HIV与人庖疹病毒8型共同感染所导致的恶性肿瘤,常侵犯皮肤或黏膜。二、论述题艾滋病是通过哪些方式传播的?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染,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主要的传播途径;②注射途径传播,这在我国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药瘾者共用针头,血友病患者应用第Ⅷ因子和注射含HIV的血和血制品,均可传染;③母婴传播,感染本病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或喂奶等传播给婴儿;④其他途径,包括应用病毒携带者的器官进行移植,人工受精等。此外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受污染有可能受感染。艾滋病毒感染后其自然病程可分为哪几期?艾滋病常见的表现有哪些?艾滋病毒(HIV)感染人体后经2~10年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在临床上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艾滋病期。在艾滋病期临床谱十分广泛,主要表现有①体质性疾病;②神经系统表现;③机会性感染;④继发肿瘤;⑤免疫缺陷并发的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如何建立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检查抗-HIV来建立实验室诊断,常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做初筛试验,而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做确诊试验。在某些情况下可用检测P24抗原、用Northernblot或RT-PCR法检测HIVRNA来明确HIV感染。三、选择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是:(B)A.禁止HIV感染者结婚 B.母亲在妊娠期及围产期、婴儿在出生后应用抗HIV药物C.鼓励母乳喂养 D.替婴儿注射疫苗E.提倡自然分娩评估HIV感染者预后的常用实验室指标是:(E)A.抗-IVB.P24抗原C.HIVRNA定性试验D.微球蛋白 E.CD4+T细胞绝对值记数和HIVRNA定量(病毒载量)HIV下列哪些成分与CD4分子结合而进入靶细胞?(C)A.RNA B.P24 C.gp120D.gp41 E.RNA逆转录酶HIV感染主要导致下述哪种损害而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A)A.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D.特异性免疫 E.B淋巴细胞在我国现阶段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措施是:(A)A.防止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和注射针头B.禁止同性恋 C.避免输血D.应用疫苗 E.打击卖淫嫖娼
第五章细菌感染第一节伤寒一、名词解释玫瑰疹:为伤寒杆菌栓塞毛细血管所致,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病程7~14天可出现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直径2~4mm,压之褪色,多在10个以下,主要分布在胸、腹及肩背部,四肢罕见,一般在2~4天暗淡消失,可分批出现。有时可变成压之不褪色的小出血点。伤寒细胞(typhoidcell):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肥达反应(Widalreaction):使用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杆菌鞭毛抗原共五种,采用凝集法测定患者血清中各种抗体的凝集效价。二、选择题下列哪条不是伤寒患者肥达反应效价不高或呈阴性反应的原因(C)
A.轻症感染B.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乏者
C.患者已经发生了肠穿孔D过去曾接受伤寒菌苗的注射E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生素下列哪一项非伤寒并发症(C)
A.肠出血,肠穿孔B.中毒性心肌炎
C.肠套叠D.虚性脑膜炎
E.中毒性肝炎A-1.儿童伤寒的临床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B.起病急,热型多不规则
C.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明显D.肝脾肿大显著
E.肠出血常见伤寒复发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不足等原因,潜伏在体内的伤寒杆菌
再度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其潜伏部位是(B)
A.胆囊B.肠系膜淋巴结坏死中心
C.巨噬细胞及胆囊D.骨髓
E.胆囊、骨髓、巨噬细胞及肠系膜淋巴结坏死中心哪项对鉴别伤寒和血吸虫病最有意义(D)
A.长程发热B.相对缓脉
C.肝脾肿大D.嗜酸性细胞明显增高
E.腹泻对伤寒诊断有确诊意义的是(E)
A.发热及中毒症状,周围血白细胞降低B.大便培养阳性
C.胆汁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D.肥达反应"H","O"滴度增高
E.血培养阳性男,19岁,持续发热18日,体温39.1-40℃,腹胀,大便稀,2-3次/日,胸前可见充血疹数个,脾于肋下1.0cm,血象:WBC20×109/L,N0.44,E0,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肝功能:ALT60u,尿蛋白(+),病因治疗应首选(D)
A.氯霉素B.氨苄青霉素
C.复方新诺明D.喹诺酮类
E.6岁男孩,持续发热16日,腹泻3-5次/日,稀便,肝大2cm,脾大1cm,WBC5.1×109/L,肥达氏反应"O"1:320,"H"1:160,ALT64u/L,尿蛋白(+),尿胆原(+),尿胆红素(-),抗HBs(+),最可能的诊断是(D)
A.乙型肝炎B.钩体病
C.疟疾D.伤寒
E.流行性出血热伤寒Vi抗体检出主要有助于(C)
A.伤寒的诊断B.伤寒预后的判断
C.带菌者的发现D.制成伤寒苗用于预防
第五章第四节霍乱一、填空题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在霍乱的传播中,以水的作用最为突出。霍乱的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霍乱的治疗原则为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对霍乱病人应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6天,并隔日粪便培养一次,连续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对接触者应严密检疫5天。霍乱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二、选择题当发生霍乱疫情时,下列措施错误的是(D)
A.选择性对疫区人群行霍乱菌苗接种
B.加强环境、食品、饮水卫生管理,病人排泄物消毒
C.杀蛆、灭蝇
D.病人及密切接触者严格检疫4日霍乱病人反应期发热是由于(D)
A.体温调节中枢障碍B.血液浓缩而致散热障碍
C.弧菌侵入血循环D.毒素吸收
E.继发感染治疗霍乱采用口服补液盐的理论依据是(A)
A.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没有改变;
B.能降低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浓度
C.葡萄糖的吸收会抑制水、钠吸收
D.能降低肠毒素与细胞膜受体的反应疑霍乱最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是(B)
A.血培养B.粪便,呕吐物培养
C.粪便涂片革兰染色D.血清凝集试验
E.粪便或呕吐物悬滴检查霍乱的特点,哪项是错的(C)
A.重型病人是流行期的重要传染源
B.排便初为黄色稀便,继而水样便,以后是米泔水样,少数可有水样血便
C.反应期的发热是由于菌血症引起
D.确诊须依靠粪便培养及血清凝集试验
E.补充液体及水电解质是治疗的关键下列哪项不能用于霍乱病原学诊断(E)
A.大便悬滴检查B.粪便涂片染色或萤光抗体检查
C.大便碱性蛋白胨水培养D.碱性醇酯培养
E.柯氏培养基培养抢救低血压休克病人的关键环节是(A)
A.根据失水程度立即静脉快速输注生理盐水
B.立即采用右旋糖酐以扩充血容量
C.立即用升压药提升血压,纠正休克
D.立即用利尿合剂防止肾功能不全
E.立即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某学生暑假后由沿海某市回校,在途中一码头食冷稀饭一碗,第二天突起大便20余次,呕吐10余次,自觉无明显腹痛及下坠,T36.5℃,下列哪条不是霍乱的临床表现(B)
A.剧烈腹泻继而呕吐,大便米泔水样排泄物B.剧烈腹痛及里急后重
C.血象WBC升高,N升高,Hb升高D.失水性休克霍乱病采用抗菌治疗的目的在于(C)
A.预防里急后重B.改变肠毒素所致的病理过程
C.减少腹泻的量D.加快退热
第五章第六节细菌性痢疾一、填空题中毒性菌痢分为_休克型_、_脑型_、_混合型_三型。痢疾杆菌分为四个群,即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群宋内志贺菌。目前我国流行以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慢性菌痢临床分为3型即慢性迁延型、慢性隐匿型、急性发作型。二、选择题下列哪项不是中毒性痢疾的临床特征(C)
A.急起高热,惊厥,昏迷
B.迅速休克与呼吸衰竭
C.大便常规正常,脑脊液化验正常
D.腹痛,腹泻常轻,肠道症状可不明显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重要的临床依据是(E)
A.高热、昏迷、惊厥B.严格的季节性
C.肠道症状D.脑脊液检查结果
E.早期出现循环衰竭与休克鉴别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的重要依据是(B)
A.发热与毒血症症状的程度B.粪便中检出病原体
C.粪便的性状及红白细胞的多少D.腹部疼痛与压痛的部位不同
E.乙状结肠镜观察肠粘膜病变急性菌痢肠道病变的发生机理最重要的是(C)
A.痢疾杆菌毒素对结肠粘膜的直接损害
B.肠道杂菌素对结肠粘膜的继发感染
C.具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粘膜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炎症与溃疡
D.痢疾杆菌对肠壁固有层小血管的损害,使局部循环障碍
E.毒血症对肠粘膜的损害疑为中毒性菌痢患儿,帮助及时诊断的重要资料是:(E)
A.痢疾接触史B.循环衰竭C.急起高热惊厥
D.大便细菌培养E.以上都不是患儿急起腹泻,水泻,呕吐厉害,失水严重,无腹痛及里急后重,也不发热,大便革兰染色有鱼群状革兰阴性菌,脱水纠正后症状明显好转,但反见体温上升,T38.6℃,此发热多因(B)
A.二重感染B.毒素吸收入血循环3岁女孩,8月1日发病,发热10小时,体温40.1℃,惊厥3次,四肢冷,血压下降,脑脊液检查:潘氏试验(-),细胞数8×106/L,最可能的诊断是(B)
A.流脑B.中毒性菌痢的临床特征不包括(B)
A.急起高热,反复惊厥,昏迷B.腹痛,腹泻明显
C.迅速发生休克,呼吸衰竭D.大便常规检查示大量炎性细胞
第五章第十三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论述题试述流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流脑的诊断要点:凡在流行季节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有神志改变,体检发现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者,可作出初步临床诊断。脑脊液检查呈化脓性改变进一步明确诊断,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若从患者血液、脑脊液或其它未污染体液中分离到奈瑟脑膜炎球菌,则为确诊病例;若只能从其未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中检出革兰阴性双球菌,则为推定病例;抗原试验阳性、但培养阴性者,为可能病例。鉴别诊断要点:其他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多见于成年人,无明显的季节性和流行性,常有脑外感染病灶如中耳炎、肺炎、皮肤感染及颅脑外伤等,无皮肤粘膜瘀点瘀斑。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病史或结核密切接触史,起病缓慢,病程长,有结核中毒症状,无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脑脊液白细胞数较少,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明显增加,糖和氯化物减少,涂片抗酸染色可检查到抗酸染色阳性杆菌。流脑暴发型的治疗要点①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青霉素每日20~40万U/kg,静脉滴注,疗程5~7d;②迅速纠正休克: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剂等;③短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④抗DIC治疗;⑤保护重要脏器功能。脑膜脑炎型的治疗包括:①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用法同前;②减轻脑水肿及防止脑疝;③肾上腺皮质激素;④防止呼吸衰竭: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器;⑤对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部年终报告开创新局面引领新风尚
- 手工艺行业卫生卫生控制
- 2025-2030全球电子后视镜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联合收割机皮带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3D 打印陶瓷丝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智能睡眠盒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IP65工业显示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机器人用立体摄像头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不锈钢面板安装显示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全液压解耦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提高金刚砂地坪施工一次合格率
- 【历史】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产业园区招商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中欧班列课件
- 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