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保护_第1页
旅游资源保护_第2页
旅游资源保护_第3页
旅游资源保护_第4页
旅游资源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第十八章旅游资源保护学习目的熟悉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掌握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掌握旅游资源破坏原因和保护方法;掌握文物古迹保护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意义关系●旅游资源破坏原因及保护方法 自然战争政策现实需要旅游发展●文物古迹保护修旧如初周围环境第一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一、.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旅游资源在遭受不太严重的破坏之后,有些可以自然恢复,例如植被,但需要很长的时间;有些可以利用人力重新复原,例如建筑物、植被等,当然需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植被的恢复更如此)。但有些旅游资源,例如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山体、洞穴、古生物化石等,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文物古迹等,一经破坏便根本不可能恢复。这就使它们具有了不可替代性。有人会说:黄鹤楼、滕王阁、雷峰塔都是文物古迹,近年不是都重建了吗?甚至它们修建得比历史上的更辉煌。然而它们都属于新建筑了,绝不再属于历史文物,不再具有历史价值。人们只能从这些新建物中追思其历史风貌而已。当然,很久以后它们会重新获得历史价值,但这要从重建年代开始。因此旅游开发的前提必然是加强对作为旅游业基础的旅游资源的保护,特别是那些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旅游资源。这是毫无疑义的。二、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旅游资源只有经过适当开发,至少要具备"进得去,出得来,散得开"的条件,有了基本的、并同环境协调的接待设施,才能被利用。其实,即使具备了上述条件,若完全处于原始状态,也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于追求"回归大自然"的游人也不例外。柳宗元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中便写道,当他最初游览那些景点时的感受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而在《钴母潭西小丘记》中曰:"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这足以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达到提高其美学效果的目的。即使对保护要求最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也不一定就不允许人为干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几年前曾遭火灾,大面积森林被毁。美国人采取了完全不加人为干预的策略。他们认为大自然本身会逐渐恢复其生态平衡。而数年来非洲野生动物园内大象繁殖很快,近年来遭遇大旱,植物生长状况极为不良,人们便有计划地射杀了部分大象,以维持其生态平衡。对这两种相反的做法学术界都未提出异议。旅游开发会对旅游资源保护产生有利的影响。其表现为:1.提高了民众保护环境和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以往广大民众对优美的大自然和文物古迹的价值往往缺乏必要、全面的了解,仅想到向大自然索取生活资料,故盲目地、无限制地砍伐森林、开荒、炸山。对于文物古迹更熟视无睹,任凭风雨剥蚀,乃至恣意破坏。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普遍认识到这些原来都是极可贵的旅游资源,会带来很高的效益,自然要倍加爱护了。当然,有时也会导致部分缺乏觉悟的民众为争夺眼前利益而发生不应发生的事件,以至破坏了旅游资源。这种现象在原来落后而刚刚开展旅游业的地方较易发生。2.为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即使对文物古迹和自然保护区,开发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获得了保护所需要的资金,就可以实现更好的保护。长城、古墓葬、古代文化遗址等许多国家重要文物古迹,过去虽也强调保护,然而受资金的限制,人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旅游业发展了,对它们的保护也加强了。3.矛盾的对立统一但是,旅游者的到来或多或少地会对旅游资源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在开发过程中,这种影响也难以完全避免。所以,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旅游规划者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通过开发来有力地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在开发规划中,是否做到将保护放在首要地位,其结果非常明显。如果在开发之初,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和进行必要的投资以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固然可减少开发投资,在旅游收入同等的情况下,看来经济效益较高,然而将因旅游资源被破坏导致旅游接待数量下降,同时也会使各种旅游接待设施成本上升,最终会使该旅游地消亡;如果当初采取应有措施和进行必要的投资以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投资会有所增加,结果该地的旅游业会长期处于正常接待规模甚至上升状况,各种效益将持续增长,旅游的吸引力将会很长久。第二节旅游资源破坏原因及保护方法旅游资源会受到许多因素的不利影响而遭受破坏。主要有:一、自然因素影响18.2.1自然因素影响.ppt1.缓慢性影响自然界的风化作用、溶蚀作用、浸蚀作用、氧化作用、风蚀作用、流水切割作用、地球板块移动、温度变化和潮湿以及生物的生命规律等,对旅游资源都会产生影响。这些因素中多数因素的影响比较缓慢,须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察觉。但是其影响范围极广,从高空到地下,几乎难以逃脱。体量较小的可以用防腐液浸泡、喷涂防腐剂、架棚构屋以遮风避雨等方法,来防止或减轻上述因素的影响。然而对于体量极大的物体,人类现在尚无能为力。但另一方面,这些因素也是某些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许多观赏价值极高的地貌景观,如奇石、岩溶地貌、海岸地貌、雅丹地貌等,还有中国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太湖石"、惹人喜爱的观赏石等,假如没有上述影响,便也不会产生。2.突发性变化自然界的某些突发性变化,例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火灾、飓风、山崩、泥石流、地层断裂或塌陷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极其巨大,但至今多难以预测和有效防止。这类变化,只有少数可以给人带来一些有益的影响,例如地壳变动形成了湖泊、温泉和地热景观等。3.细菌和病虫害的作用细菌和病虫害对于动植物和某些文物古迹的影响比较明显。一般可以通过人工方法或生物方法加以防治。二、战争和政策失误的影响18.2.2战争和政策失误的影响.ppt战争会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造成巨大的损失,旅游资源也不例外。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建筑毁于兵燹比毁于其他任何原因的都多,如秦阿房宫、唐长安、宋汴梁、清圆明园等。近年最突出的例子是2001年3月阿富汗巴米扬大佛的被炸毁。在和平时期由于政策失误也同样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例如对森林的过量砍伐,炸山采石,填湖造田,特别是十年动乱中对各种文物古迹的毁灭性破坏等。黄土高原今日水土流失如此严重,除自然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历史上曾大肆砍伐森林以营造宫殿及屯垦戍边,使植被严重破坏。由于自然环境恶化,特别是曾实行错误的填湖造田政策,使"千湖之省"的湖北省湖泊数量和面积都在几十年间减少了1/2以上。著名的滇池不仅水面缩小,而且污染严重。此种非常情况一般民众或科学家多无能为力,只在少数情况下,可依靠智慧巧妙地阻止某些破坏事件的发生。一些部门可以通过发展旅游等筹集资金,以减轻国家负担。但是,若过分强调一切部门都要"自力更生",特别是对文物部门,则可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三、未妥善解决现实需要18.2.3未妥善解决现实需要.ppt生产、生活和商业活动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客观世界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若未能妥善解决,会造成对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破坏。生产和生活发展了,对水的需求增长了。盲目采用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泉水消失,甚至发生伤亡事故。废气、废水、废物、飘尘、噪音污染等未处理好,环境质量下降,有的还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面貌。作为首都北京城的变化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解决初,对北京的发展曾有两种意见,一是在原城区以西建设新北京,而将老北京保护起来,尽量保持其古都风貌(当然不排除为了方便民众生活而兴建一些基础设施);一是要将消费性城市改造为生产性城市。不幸采取了第二种意见。因此,在城区和近郊兴建了许多工厂,包括污染严重的工厂,而且布局也多有失误,例如将一些化工厂置于东南方,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废气和飘尘恰污染市区。先后拆除了牌坊、城墙(仅留下极少部分)、填掉了大部分护城河,在原城区之内修建了许多高层建筑。结果是身处北京,却已经不易体会到历史古都风貌了。而且环境质量大为下降,酸雨增加。据调查,故宫露天石雕的剥蚀程度,近40年超过了此前的500多年,这可以通过它与远郊的同期建造的明十三陵的石雕对比得到印证。地下水位也大幅度下降,一些原有的泉水景观自然也消失了。济南素以"泉城"闻名,而20世纪80年代末期,最著名的趵突泉也曾停止喷涌,后避开泉水水源兴建了新水厂,泉水方得以重现。苏州号称"东方威尼斯",而古运河却曾一度污染严重。举世闻名的漓江也曾被沿岸的工厂严重污染,并因水位降低,游客已不能从桂林直接登船畅游漓江了。今沿岸一些污染较大的工厂已拆迁或转产,并计划在上游修建水库,以保持漓江水位。架空电线虽然体量不大,然而却影响景观,往往阻挡了最佳观赏和摄影角度。一些高大建筑遮挡了某些景区非常重要的观赏"视廊"。还应提及"视觉污染"问题。出于商业需要,林立的广告牌、缤纷的霓虹灯已成为司空见惯的景象。它们在某些地方还形成特色,近些年有的城市还提出要使本城夜晚"亮起来"的要求。然而由于产品质量不佳和缺乏及时维护,广告褪色和剥落,霓虹灯缺笔少字,便不免大煞风景。而在风景游览道路的两侧,在自然风景区内,过多的广告和霓虹灯,会遮挡了观赏视线,强烈的色彩刺激也加速视觉疲劳。在重点文物古迹所在地,还对旅游资源本身和旅游效果形成直接损害。这种现象即被称为"视觉污染"。上述现象有些已经得到扭转,但有些景观则不可能恢复旧貌了。当然,人口增加、环境质量下降等,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多数国家或地区都会出现一些人们被迫接受的现实。然而若能采取恰当的措施,有些不良现象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随着对环境的重视和生产技术的改进,环境质量会逐步改善。英国泰晤士河因污染鱼类绝迹数十年,现经治理,已经重新见到鱼的踪影。在"后工业化社会",环境质量将不会因生产发展而恶化。四、旅游发展所造成的破坏18.2.4旅游发展所造成的破坏.ppt1.旅游开发中的"破坏性建设"指那些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发展旅游业,但是由于缺乏知识或考虑不周,而进行了一些不适当的工程,造成了对旅游资源或其环境的破坏。它们看似在建设,殊不知其后果却是破坏性的。这是最不应发生却屡见不鲜的事实。例如紧临海滨或湖滨修建大体量、外形呆板的旅游接待设施,在风景区内建造不相宜的、破坏景观的设施,为修建道路而大规模开山劈石,舍弃自然的登山步道而铺设拙劣的水泥台阶,过分绿化而隔断了观赏视廊,破坏古城风貌的体量高大、式样不协调的建筑,将厕所和公安机构设在很好的观景点或游人视线最集中的地方,旅游开发中的房地产化倾向,旅游度假地规划中的城市化倾向,自然风景区规划中的园林化倾向以及中西杂陈、古今混杂(例如在古寺庙中将林木修剪成西方园林中常见的规则造型、布置了西式陈设)等等,都破坏了旅游资源和有损于它们各自应有的风格。当年杜甫穷困潦倒,赖友人帮助才在成都筑一草堂勉强度日,有了这种切身的体验才得以写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今人所看到的杜甫故居却是雕梁画栋,门外还蹲着两只石狮,这哪里是"草堂",简直成了官绅之家(所以如此,其中也有前人的失误)。明明是以自然山水取胜的旅游地,却大建牌楼,大搞亭台楼阁、曲桥假山。这是当前较为普遍的问题。甚至于有人想在溶洞之上建造湖池,以"增加游览内容";有的将岩溶洞穴的出口与入口设在相对高差很大的地点,以至由于"烟筒效应"而加快了洞内的空气流动,使得岩溶堆积物迅速氧化,过早地变黑、粉化。为"美化",大量使用彩灯,而结果却是用人工"美"掩盖了大自然的神奇之美。这些更违背了最基本的常识。在自然风景区的小溪上建造"独木桥"(尽管原料用的是水泥,而外观仿木,还有"树枝"做栏杆),或者根本不建桥而用石块布置"丁步"等才是应采取的做法。"破坏性建设"问题,只有提高规划制定者和有关领导的水平才能得到解决。2.超负荷接待所造成的影响在经营管理中,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追求高利润,也有时是为形势所迫(一般出现在较短的时日,例如在某个节日,在某旅游点刚开放的日子),游人数量超过了合理容量,破坏了旅游资源,降低了环境质量,有时甚至造成游人伤亡(详见第十九章《旅游容量》)。3.旅游管理中的失误例如在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塔林中,曾充斥着各种摊贩、算命者、乞讨者和粗俗的摄影摊;在天坛这一按照原建设意图应是神圣、肃穆的场所,举行商品交易会,还曾将废土和建筑余料堆成远高于祈年殿的土堆;在沈阳故宫的大殿中,曾搞过射箭项目,且不说射箭同故宫风马牛不相及,单看那一支支射在檩梁上的箭,谁人能不为珍贵的文物遭破坏而惋惜。所幸的是有些已经得到纠正。4.伴随着游人的到来而产生的难以避免的影响例如众人的脚踏踩实了地面,影响了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这是一些旅游点内古树生长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其他有害气体和水分以及散出的体热造成了封闭空间的环境变化,对其中的文物会造成不利影响。敦煌石窟和溶洞、陵寝地宫内都存在这一问题。交通工具所产生的废气、噪音的危害更是尽人皆知。游人会惊扰野生动物,扰乱它们的生活规律,以至被迫迁徙。为防止上述情况,除了严格限制游人数量外,最好不允许任何汽车过于接近旅游点的中心(近些年,昆明筇竹寺基因载重汽车从墙外通过而导致塑像受损),用围栏等将古木附近保护起来。北京故宫因曾将大殿内的金砖踩出凹坑,广场和通道的金砖也损坏得厉害。前数年起禁止游人进殿参观(此举得失可商榷1),近年又在游人主要通行的台阶上铺设了防护踏板。在法国著名画家莫奈的故居,每当花园中百花盛开的季节,即禁止大型旅游团队入内,只允许单个游客进去参观。5.部分游人的不文明行为例如随地抛弃废物垃圾,随地吐痰,在禁烟区内吸烟(这是造成旅游地火灾的重要原因)、乱写滥刻等;还应包括其他不文明的举止,例如在除游泳区外的公共场所衣着不整、有伤风化的举动等。这些会败坏其他游人的游兴。对此,一方面应加强检查监督,及时制止上述不良现象,一方面应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素质,自觉地防止不文明行为。第三节文物古迹的保护一、"修旧如初"原则18.3.1修旧如初原则.ppt文物古迹的价值就在于它们是历史的遗存,哪怕已经斑驳陆离、锈迹斑斑,甚至残缺不全。这正是历史留下的痕迹,所以称文物古迹为"历史的载体"。为了防止其湮灭倾圮,延续其寿命,有时须进行修缮。修缮者往往违背对文物古迹维修应"修旧如初"的原则,并有意无意间表现自己的美学观点,还常常使用现代化建筑材料,因此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其原有的历史风貌。这些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也同1964年几十个国家代表共同制定的《威尼斯宪章》相抵触。该宪章规定:一定要保证文物建筑的历史可读性,即将其看作是历史的见证和信息的载体,不允许任意增删修改。此一要求对于其他文物古迹同样适用。当缺乏历史资料又不得不修补时,则应使用与原材料明显不同的材料,以示区别。西安的小雁塔曾因地震而震掉了顶部,塔身也中裂,形势岌岌可危。在研究对其加强保护时,并未推倒重建,而是在塔身加上了铁箍。正是此种做法,得以看到这一唐代古建筑的原本面貌,并了解了历史上的地震。绝不可做鲁迅笔下的暴发户,为了炫耀而将古铜器上的锈斑尽数擦去。不尊重历史的修缮,有时更会严重影响旅游资源原来的最有价值的特征。武当山金殿(全用铜铸)曾有"雷火炼殿"奇观。当电闪雷鸣时,金殿常遭雷击,火球滚动,但在殿内的人却安然无恙。待雨过天晴之后,因电火将铜锈剥离,故此金殿能永葆熠熠生辉。近年也像对其他古建筑一样安装了避雷针,"雷火炼殿"的奇观消失了,金殿也因生锈而变黑了,甚至由于避雷针的设计与安装方面的原因,附近的雷电更强烈,震坏了殿宇,击伤了人员,一株520年的古树也被电火烧毁。故不得不数易避雷装置,而且至今对金殿应否以及如何安装避雷针仍有争议。五台山菩萨顶有座佛殿,俗称"滴水殿",因为雨后很长时间檐瓦仍会滴水不止,天长日久,檐下的石条、雕刻的石阶竟被小小的水滴凿成了密密麻麻的坑,因而令人称奇,给这座佛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中的奥秘在于屋瓦上有小洞,瓦下铺有厚厚的一层可蓄水的物质,当降雨时,水通过瓦上的小孔被积蓄起来,受了重力作用再缓慢地滴落。但翻修时,忽略了其特殊结构而按照通常的方法进行,结果这一奇观不再出现了。山西永济市普救寺舍利塔,即俗称莺莺塔者,是中国四大著名回声建筑之一。当人们在附近以石相击时,便会发出清晰的"哇哇"的回音。近年出于保护的愿望,修建了回廊,干扰了声波的传播,回声效果大为削弱。不科学的保护,有时反而会加速旅游资源的破坏。泰山的经石峪被称为"大字之祖",在一面有水流漫过的斜坡上镌刻着珍贵的《金刚经》经文。今在其上方修了一道坝,令水改道,目的在于避免流水对经石的冲刷。其实原水流不大,冲刷作用极小,水的PH值在7.5~8.5之间,水质为中性--弱碱性,对岩石无腐蚀作用,却可隔绝空气和减少气温变化的影响,故刻字能历久而不蚀。现在的举措只怕更会加剧其风化。黄山有一景,在一形如毛笔头的巨石顶端恰好生长着一株松树,被命名为"梦笔生花",曾长期被作为黄山的标志。数年前,因自然环境的变化和附近堆积垃圾等原因,松树日渐枯萎。人们便在其下砌了一个水泥池,想使其得到更多的水分。后果可想而知,此松迅速死亡。现只好做了棵塑料树来代替。吸收了这一教训,黄山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对重点古木进行科学保护,甚至昼夜值班。所以,既要有加强保护的愿望,也必须保证保护措施的科学性。否则也会适得其反。2二、保护旅游资源本身和保护其周围环境的关系18.3.2保护周围环境.ppt如果说应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甚至应为此付出一定代价,较多的人能够理解并付诸行动,而对于保护其周围环境重要意义,常常被更多的人所忽视。任何出色的旅游资源都不能离开其所在的环境。尤其中国古典园林、寺庙、陵寝等建筑,非常讲究同环境和谐一致。筑园的基本法则之一即为要求"宛如天开"。无论哪座宗教名山,细心的人总会因宗教建筑从选址、布局到结构,都那么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以制造其所需要的氛围而由衷感叹。一些村镇、民居在这方面也有所体现。某种意境的获得,常常必须借助于周围环境的衬托。如果破坏了周围的环境,也必然大大损伤其意境。所以,不仅应加强对旅游资源自身的保护,同时也应当加强对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对此陈传康先生提出,以重要建筑为轴心,垂直视角18°是观看建筑群体全貌的基本视角,27°可以较完整地观赏建筑整体,因而在此范围之内不应看到其他新建筑物。然而,无视周围环境保护的事例不胜枚举。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性建筑。20世纪80年代在与其距离不远的更高的山上重建(且不说是否严格按照历史原貌)了"摘星楼",是高大的方形楼阁,相比之下宝塔显得矮小了许多,故专家多以此为诟病。天宁寺塔是辽金北京硕果仅存的建筑,高57.8米。而如今在其相距数十米处,却矗立着高达200余米的热电厂的烟囱,相比之下,使本来应为高耸入云的佛塔竟成了侏儒,还谈何气势。古都西安市中心有明代所建钟楼。钟楼本应是城市的制高点,以利钟声之远播,并供登楼瞭望,以为全城之警戒。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前,围绕它陆续修建了高层饭店、邮电局等,钟楼已经处于盆底。原来登天坛丹陛桥四望,唯见一片绿色(松柏的树冠),直似身在九霄云外。而今四周高楼林立,再难体会天上意境。桂林市为一深处岩溶地貌中的小盆地,周围山峰一般高约200米,几座名山高度不过数十米。而今数座高层饭店宾馆大有凌压群山之势,桂林的风貌为之黯然失色。潭柘寺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谚语谓:"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因挖煤破坏了水源,潭已不可能恢复。相传柘树皮可治病,民众遂剥取树皮,以至柘树尽死。现管理部门重新栽种了柘树,以使人可知该寺名称之来源,重现该寺之特点。此种做法甚为可取。嘉峪关市为保护有"天下第一墩"之称的古长城墩台,有关方面近年修复了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