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践课实施方案_第1页
德育实践课实施方案_第2页
德育实践课实施方案_第3页
德育实践课实施方案_第4页
德育实践课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育实践课实施方案德育实践课实施方案德育实践课实施方案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德育实践课实施方案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德育实践课实施方案德育实践课程是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经验为目的。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其一.它是学校正式设立的一种课程形式,出现在学校正式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安排之中,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学计划。这一特点使它与学校存在的非正式的、没有列人教学计划和课程表上的各种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因素区别开来;其二.它是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为中心的课程,其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围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而不是以某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为目的,这一特点使它和以学科发展为指向的学科课程及其实践活动区别开来;其三。它是以学生所获得的思想道德方面直接经验为主设立的课程.而不是以思想道德方面间接经验为主而设立的课程,这一特点使它和以理论形态为主的德育课程(如高校公共理论课)区别开来。它是学校学科德育课程的一种补充,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德育课程形态。它既与学科德育课程有很大的差别,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第二课堂活动”或“课外活动”,更不同于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思想道德技能的“训练”。具体来说,实践德育课程与学科德育课程、课外活动及德育技能训练有以下一些不同。从实践德育课程与学科德育课程的区别来看,第一,实践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科德育课程相比。实践德育课程并不是以某一科学体系或学科体系为中心设立的课程,其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学习掌握某一学科或者某一门具体课程,不仅仅着眼于学生认知的提高,而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学生本身成长为出发点而设计的,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某种程度来说,它是一种综合性课程。第二,以学生直接经验为内容。学科德育课程学习比较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对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的学习运用、掌握。特别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内容和观点的把握,而实践德育课程比较强调从学生直接经验出发来学习,强调学生从实践中亲自感受和体会,强调学生的参与性。第三,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实践德育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学生的各种外部活动,如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军政训练、文体活动、公益性活动等,这些活动既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但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正式的教学计划。第四,综合经验的课程观。相对于学科德育课程把各门知识分化成狭窄的学科,采取分科课程的方式进行教育,实践德育课程更强调课程的综合经验,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学生在实践德育课程中学习的经验既有智育方面,也有德育、体育和美育方面的内容。实践德育课程过程既丰富和发展了学生各方面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人生体验,是一种知情意行的综合过程。实践德育课程既源于课外活动.但与课外活动有本质的区别:一是实践德育课程与课外活动都是由学生活动构成,但实践课程是一种课程,所涉及的实践活动是课程意义上的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是学校正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外活动则是教学计划以及大纲以外的活动,是课程的一种补充,至多被看作是“第二课堂”或者是“第二渠道”,因而在时间、场地、内容和指导教师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保证。二是实践德育课程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长期教育活动,要有一定的课程结构和相应的实施规范,而课外活动则比较自由.课程组织安排是临时的、短期的。三是实践德育课程的范围比课外活动更为广泛,课外活动的范围局限于课堂之外的活动,而实践德育课程的设置没有课内与课外之分,它既可以存在于课堂内,也可以存在于课堂之外。四是实践德育课程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它把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纳入学校课程的视野,强调人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这种积极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因素与存在于学校课外的自然影响的课外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组织学生适当参加一定物质生产劳动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具体督促检查。实验、实习课程也要进一步加强,在时间、内容、组织条件上予以落实和保证。”将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正规教学计划、课程,作为加强德育的重要途径,反映了德育课程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德育课程与达到一定德育目标而进行的训练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传统的与现行的德育体系中的德育活动或实践,是在教师、家长与社会的“要求”下。由整体对学生个人的、从上而下的、自外向内地单向地“组织”和“发起”、并要求学生“参加”的。这种“参加”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被动的甚至被迫的结果,有时候是一种机械的、反射式的“训练”,有时是一种纯粹的形式。实践德育课程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当成教育过程中的真正参与者,当作选择、决策、自动的主体来看待。学生主体性的活动既体现了现代课程作为一种经验课程观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更符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征。综上所述,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实践德育课程,实践德育课程是学校正式设立的、以活动或实践方式出现的、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综合性课程,它并不以某一具体的理论和技能培养为目标,直接提升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吸纳学校经常开展的有德性的实践活动。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在高等教育培养的若干环节中.存在着很多具有德育作用和效果或者具有育德性的以活动作为主要载体的教育方式。这些活动既包括是以德育为主要特征的实践活动,如学校开展的军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也包括以学术学习为主导的活动。如专业实习、学术沙龙活动等,还包括以娱乐、健身、个人兴趣爱好为特征的活动等I既包括群体性活动,如班团活动、组织生活,也可以是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等l既可以是学生主动组织参与的活动,也可以是学校、院系、班级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这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实践活动,虽然有一些并不是作为课程而存在的,但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现代德育课程的观念来看,这些实践活动都可以作为实践德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把自发地开展的、没有经过现代课程观念整合的活动纳入实践德育课程范围,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开发、设计,和使这种活动处于自然状态,没有经过设计和开发其德育的效果和功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进行实践德育课程建设,就必须吸纳学校现存的一些有德育意义的活动.使之成为正规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现代德育课程理念进行实践德育课程总体开发。吸纳现存的具有德育作用的活动,把它作为实践德育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只是一种消极的实践课程建设的策略,而要使实践德育课程更好地实现其德育的功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还必须从现代德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主动地进行实践德育课程开发。第一,把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经验作为德育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在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中的体验.注重从知行统一的角度,提供给学生积极健康的、显性和隐性一致的课程经验。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学校德育的主体,以主体的积极性参与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第三,从多方面成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机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事务中的主人翁的作用。积极培养学生中良好的教育氛围。第四,注重个别化教育,注重学生个体性的特点。第五,加强学校同社会的联系。使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价值导向具有一致性。总之,要从学校环境作为真实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来进行实践德育课程建设.使学生成为真实生活的主人。加强实践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要进行实践德育课程建设.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和保障。高水平和高素质的实践德育课程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德育课程实效性的关键。但是,由于受传统课程观念的影响,实践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往往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没有把这种类型的课程教师当成教师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进行建设。比如。在我国高校,学生专职政工干部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所承担的工作主要是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是实践德育课程的主要承担者,理所应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他们更多是以干部身份进行教育和管理,而把实践德育课程教师作为干部来管理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一是使他们把各种实践德育课程当成一种事务性工作,而忽视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功能;二是使他们与学生产生疏远感和距离感.与干部身份相适应。他们自然成了管理者.而学生就变成了被管理者。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三是由于干部队伍流动频繁.使之不可能对德育活动进行长期稳定建设.更不可能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成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四是不利于形成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整体德育的局面。因此,我们主张.把实践德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构建,把主要承担实践德育课程的任课教师——专职政工干部作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部分进行培养、建设,用包含直接德育课程和间接德育课程、学科德育课程和实践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的“大德育课程观”来进行实践德育课程建设。推动实践德育课程的健康顺利发展。课程简介申请学校素质拓展课课程内容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勤工助学礼仪培训学业职业规划德育实践课程设计1.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以“学习雷锋、奉献爱心”为主题,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为空巢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应急救助、心理抚慰、健康保健;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料、亲情陪护、学业辅导;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文化服务、权益维护;为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潜能开发、缺陷补偿等服务,推动形成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社会氛围。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开展“关爱社会”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维护公共秩序、参与文明交通行动、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推进网络文明传播,努力营造规范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清洁城乡卫生、主动爱绿护绿。2.红色实践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实践”是新时期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新举措,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以“红色实践”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实践之中,从而使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对于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意识具有突出重大的意义。“红色实践”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实践对象,组织在校大学生深入革命老区、深入纪念场馆和革命圣地、请有关专家作弘扬民族精神报告等形式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从而实现大学生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目的。(1)寻访一次革命前辈和英模人物(2)参观一次革命纪念场馆或革命圣地(3)祭扫一次烈士墓地(4)读一本以“爱国”为题材的书籍(5)观看一场以“爱国”为题材的电影(6)书写一篇爱国征文(7)参加一次弘扬民族精神报告会(8)参加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励志演讲比赛(9)会唱一首爱国歌曲或参加一次爱国大合唱活动(10)每周浏览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网站。考核:自愿选择6项作为自己红色实践内容,由德育实践教研室任课教师考核。3.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谓社会实践活动,就是青年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曾经说过:“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越来越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德育素质与智育素质、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均衡发展,体力劳动能力与脑力劳动能力的和谐一致。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学校所培养的人不能仅仅学习书本知识,还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与就业相关的社会调查(2)校内外挂职锻炼(3)参加一次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4)参加一项科研立项或科技竞赛活动(5)策划并组织一次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6)完成一篇就业市场或就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4.通过就业实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过去更多地注重教授学生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就业实践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早期的职业体验环节,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也促使大学生在考研、出国、就业、创业等个人发展方面做早期准备。就业实践大致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划分:就业指导、就业实习、大学生生涯规划、就业资质认证等。(1)写一份大学生涯规划书(2)写一份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