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件_第1页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件_第2页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件_第3页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件_第4页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3讲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复习时应抓住一条主线: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从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从走外国的路到走中国自己的路。基本内容包括: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萌发;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三民主义”大旗;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2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命题趋向于学习西方的层次由浅入深及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演变和评价、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3知识点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加紧侵略扩张。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代表人物林则徐: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

《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4

魏源:代表作是《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4.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5.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5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应抓住四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2)从戊戌变法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3)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4)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6知识点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西学在19世纪60~90年代广泛传播,对中国儒学产生冲击,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强”“求富”。2.内涵:所谓“中学”,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所谓“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73.实践:洋务运动。4.影响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力地冲击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但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8洋务思想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的关系洋务思想是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在:(1)目的上,都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国的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2)方法和步骤上,都主张从西方引进先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张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夷”的层面上,而“中体西用”思想则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3)结果都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最终都失败了。9知识点三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19世纪6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西学进一步传入,中法战争显露了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再加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知识分子中逐渐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2.代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103.主张:变革政治制度,设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富国强兵;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举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4.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实践。知识点四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西学进一步传入,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2.代表人物与主张(1)康有为:设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著有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经学的外11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宣传维新思想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其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3)严复:对君权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借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阐明维新变法的必要性12

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的主张和结果的根源(1)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主张改革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这是其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2)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之所以没有实施,3.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1)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2)意义:是资本主义维新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论战,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13是因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刚刚产生,力量弱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3)维新派所领导的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知识点五新文化运动1.兴起: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2.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高举社会主义大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14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思想,由于儒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因而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又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因而,反对封建主义,在思想领域就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15知识点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旧三民主义(1)标志: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2)内容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政府统治。②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民生主义:土地国有,平均地权。(3)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162.新三民主义(1)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2)内容①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②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帝和反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3)作用: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17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提出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18知识点七毛泽东思想1.形成和发展(1)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了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3)抗日战争时期①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19②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4)解放战争时期①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②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202.影响(1)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2)是社会主义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3)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4)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21作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许多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另外,还要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这三个概念,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但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只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抹杀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人物编号人物人物速写人物编号人物人物速写22主题:答题规范指导【示例1】阅读下列材料: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出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中的几位人物:①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⑤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②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⑥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23③著有《海国图志》一书⑦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④《新青年》的创办者⑧

创建了“湘军”2425请回答:(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2)概述这四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解题指导该题综合考查“西学东渐”过程中在思想和实践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系列人物的相关情况。26

第(1)题需将八人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进行简单概括,然后对他们进行相关归类;第(2)

题联系所学内容正确作答即可:第(3)题应结合题中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来谈,一要开放心态,二要结合国情。答案(1)第一类:③⑤;第二类:②⑧;第三类:①⑥;第四类:④⑦。(2)③⑤林则徐、魏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面对外国的侵略,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巩固封建统治;②⑧李鸿章、曾国藩代表的是洋务27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器物来达到富国自强的目的;①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④⑦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在思想文化领域变革中国。(3)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了解并适当吸取世界各国文明中的优秀成分,使之成为中国文化不断丰富创新、与时俱进的重要动力。28易错点1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中体西用思想认识不清【示例2】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①表明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清王朝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技”的重点是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

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③29答案C错因分析学生易误选D,②是正确的,而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惊醒的只是有识之士,而不是清王朝;④错在“充分”。故答案为C。【示例3】1898年,张之洞刊行《劝学篇》,宣扬当时流行的政治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洋务派()①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②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30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④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错因分析

学生做错的原因在于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西学”把握不准。“西学”是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不包括西方的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思想。故答案为A。31易错点2对维新派的思想认识不清【示例4】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的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恃革命以开之

错因分析学生易错选A,A是洋务派的主张;C要求“民主共和”,可排除;D说的是革命,可排除。故答案为B。B32易错点3对新旧三民主义认识模糊【示例5】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错因分析学生易错选B,原因在于不能正确区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内涵。D可首先被排除;A要求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要求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B与题意不符,可排除。题干强调的是用“社会革命”解决贫富不均、劳资矛盾,C符合题意。C33【示例6】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34答案C错因分析学生易错选D,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而非指导,可排除;A错在“发展”,可排除;平均地权在旧三民主义中就有,可排除B。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故答案为C。35易错点4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示例7】《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记载: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与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变化有关的事件是()36①②③④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答案B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D,《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没有涉及制度,且与时间限制不符,故可排除②。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间限制可以排除含有①的选项。故答案为B。37命题立意考向一从中国“西学东渐”的过程的角度命题立意分析:通过新情境的创设,考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此命题既可微观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又可考查历史主线,从中还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38预测演练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分析指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从军事和经济领域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这种扩大反映在中国人选来翻译的西方书籍的类别有了改变。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391940年这一时期中,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多两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的著作。”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2)1902年后,中国人所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大大超过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试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40(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以来中国学习西方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鸦片战争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萌发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出于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的需要,兴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自然科学著作。(2)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仅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法使中国“自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41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政治文化运动的需要和推动。(3)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单纯地学习西方技术,然后扩大到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要避免“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的片面性;学习西方要理论联系实际,与中国国情相结合。42考向二从重大理论成果所解决的历史课题的角度命题立意分析:四大理论成果所解决的历史课题三民主义:重点解决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后,最终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43

明确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所解决的历史课题,可以进一步明确几个重大理论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的光明在哪里?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44材料二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材料三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45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救国理论和主要贡献。(2)材料二中说“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创造的民主革命道路指什么?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毛泽东思想在什么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请列举两篇毛泽东撰写的构成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论著。(3)材料三中所说的“继承和发展”分别指什么?在什么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46答案(1)救国理论:三民主义;主要贡献:创建民国,维护共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中共七大。《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3)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发展”是指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五大。47一、选择题1.“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48解析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切入,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与获取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观点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观点。答案B2.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认为中国社会危机是“异种残之,外邦逼之”,解决民族问题“殆不可以须臾缓”。当时孙中山解决民族问题的策略准确地说就是()A.“异种残之”——“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外邦逼之”——“节制资本”、“平均地权”49C.“异种残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外邦逼之”——“打到列强,除军阀”解析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异种残之”指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孙中山提出要以革命手段推翻之;“外邦逼之”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当时并没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答案C503.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说:“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面大旗,立下了伟大的功劳。”其中,陈独秀的伟大功劳是()51A.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B.抓住旧道德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本质,一针见血地抨击之C.成为把反封建的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的新文学的典范D.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解析

选项B错在“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应是“为封建政治服务”;C应是鲁迅;D为李大钊。答案A524.(2009·全国卷Ⅰ)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53解析

材料主要是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为基础的专制制度,以求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制度,而并不是直指封建皇权。故A不准确但最容易误选。C中《临时约法》已经被袁世凯废除,而且捍卫《临时约法》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内容,故不合题意。倡导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口号,跟材料内容不相吻合。结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材料,不难判断B为正确答案。答案B545.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A.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C.开启了留学教育的先河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束缚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开设的科目”和“课外读的书”可推断本题选A。A556.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根据其言论,此人应是()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议院”的设置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可推断出此种政体保留了君主,因此应是维新派。C567.北大校园内的红楼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见证。纪念馆新文化运动陈列,分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三个部分。在第三部分中最有可能看到的是()①②③④57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青年杂志》创办于1915年;《劳动界》

五四运动后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③是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④特别注意图下的文字“《新青年》刊载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此文发表于1919年9月。答案B8.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其依据和下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是指毛泽东()58A.提出三民主义理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C.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粉碎敌人的进攻D.决定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促进经济发展59解析

由图片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联想到“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及相关理论”,这些思想和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并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应该选B。答案B609.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61解析

从材料中的时间“1919年”和“14岁多的孩子领导……政治改革运动……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可以判断所述事件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是五四运动得以轰轰烈烈开展的主要原因。A与时间不符;C发生在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可排除D。答案B6210.“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基于这种情况,后来孙中山()①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②思想发生转变,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③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④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想法

A.①②③ B.①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民主共和是孙中山终生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后来的“改组中国国民党”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故①错,可排除。D63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①民主与科学②新三民主义③新民主主义革命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两者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故可排除含①②的选项。B641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解析

陈独秀的意思是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并不仅仅是批评时政,而是通过在思想领域的运动来拯救国家。B6513.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如果把……毛泽东同志的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都置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之内,那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扭曲和篡改,只会损害毛泽东思想。”这段论述主要告诫我们在理解毛泽东思想时要走出的误区是()A.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体系

B.毛泽东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脱节

C.毛泽东的功绩与错误是量的关系

D.毛泽东思想等同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66解析

四项都是理解毛泽东思想时经常出现的误区,而最符合题干要求的是D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证明的正确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真理,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检验过的正确的科学体系。而那些属于毛泽东个人的、和被实践检验是错误的言论应该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答案D6714.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里的“成熟”也体出了毛泽东思想的逐渐丰富和发展。下列不属于此时期内容的是()

A.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找到了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两党关系68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信息“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并逐步走向胜利。A项是在中共二大上制定的,不符合题目要求。答案A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曾说:“匹夫倡论,犹能易风俗,况以天子之尊,独任之权,一颦笑若日月之照临焉,一喜怒若雷雨之震动焉,卷舒开合,抚天下于股掌之上……。”69“夫天下国家者,为天下国家之人公共共有之器,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当合大家公选贤能以任其职,不得世传其子孙兄弟也”;警告皇帝,如果不愿意变法的话:“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社稷安危,决在今日,凡上所陈,其行之者,仍在皇上自强之一心,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