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历史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历史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历史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历史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人:尹吉甫中学王安安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等内容。

中华民国建立后,政局依旧混乱,社会思想观念新旧杂陈。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通过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才能真正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了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全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推动下,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依据单元设计和课程标准,我将本课教学内容整合、重组如下:

第一部分:告别“黎明前的黑暗”在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中,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强调陈独秀高举新文化的大旗,点明《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通过新旧社会对比探究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迎来“新时代的曙光”结合材料讨论并探究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第一篇课文。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地位尤为重要。本课有两个字目,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教材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历史意义”为线索,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意义部分,涉及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既要看到新文化运动在当时的进步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又要看到其局限性。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学情简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虽然掌握了一些历史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未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自觉性较差,一般学习目标不明确,阅读史料能力有限,缺乏分析和归纳能力。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深入浅出,通过图片、影像等历史资料因势利导,不断启发。又要通过研讨历史材料,使学生学会获取和处理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通过对比分析和联系讲解,理解新文化运动前新旧思潮的冲突,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分析与问题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关信息,利用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内容,探究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精神,激发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视频资料文字材料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读、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文

视频+简述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约

教师提问:温婉贤淑遵守传统道德的张幼仪,与自由博学接受西式教育的徐志摩会幸福吗?徐志摩会变心吗?

过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听故事

以故事导入,设置疑问,激趣凝神。创设情境,联系社会实际,从生活实际切入历史主题,在学生的交流中引出新课。

学习新知

展示新文化与旧文化区别

过渡:徐志摩接受的新文化和张幼仪接受的旧文化有什么不同?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部分,告别“黎明前的黑暗”,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内容。

阅读材料

以新旧文化之区别切入徐志摩接受的新文化和张幼仪接受的旧文化这一课堂主线。

目标导学一:告别“黎明前的黑暗”

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过渡:面对新旧思潮激烈的冲突,当时的中国需要一场怎样的变革呢?

阅读图片,回顾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感知新旧思潮的激烈碰撞,使学生能够按照时空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过渡:了解了徐志摩接触的新社会后,我们把镜头切入张幼仪接触的旧社会。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巴金《家》节选

材料二:张幼仪自述

思考:

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运用材料,问题引领,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过渡:徐志摩接触的新社会和张幼仪接触的旧社会截然不同,问题探究四:先进的知识分子应传播什么思想,才可以开启国民意识、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毒害?学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鲁迅《狂人日记》,陈独秀的民主与科学,胡适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等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适时点拨、引领,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过渡:这场运动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徐志摩走后四年,爱上了徽因,要求与张幼仪离婚,1922年两人正式离婚。提出问题:徐志摩变心了?对于张幼仪,他从未用过心,又谈何变心。对于他(她)自己,真的是焕然一新了。进入第二部分迎来“新时代的曙光”,探究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目标导学二:迎来“新时代的曙光”

出示材料

小组合作,总结归纳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要求:学生对比图表、阅读史料,认识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积极作用。

材料研读,论从史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材料,总结归纳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过渡:作为中国20世纪初一场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其历史的局限性。

出示材料:

结合材料思考: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

材料研读,论从史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新文化运动存在的局限性。

过渡:联系现实,以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传统为参照,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研读图片,思考问题

古今联系,得出结论。让学生感知特定的史实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是相联系的,我们要与时俱进。

过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它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进、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一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出示文字:

“文化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主席

阅读文字,升华情感。

引用语录,升华感情。这一环节,使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

思维拓展

1.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D.社会主义时代

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根据下列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争取民族独立B.建立近代化工业

C.追求民主自由D.探索近代化道路

随堂测试,巩固新知。

有效检测教学目标的实现状态和达成度。

推荐阅读

金开诚:《新文化运动》,吉林文史出版社2023版。

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全4册,京华出版社2023年版。

知识拓展,延伸阅读,深化理解新文化运动。

教学反思

1.自我评价

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故事为导入,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史料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能根据史料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局限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2.过程反思

成功之处:(1)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变教师枯燥、呆板的满堂灌为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通过阅读史料,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最后教师归纳、概括,升华知识点。(2)通过一些列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客观评价的能力。

不足之处:(1)相信学生的能力。题目的设问含金量要更大些,让学生的思维力度更深。(2)学生评价不到位。在小组活动和集体交流时,对学生的评价奖励机制过于单调,没有合理设置评价细节,小组活动不到位。(3)课堂节奏快,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这样,极容易使学生因跟不上节奏而自我放弃。今后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放慢语速,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

3.教学重建

(1)在备课之前,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先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教学要点、知识重难点,明确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再依据学生实际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2)在进行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