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法律类)》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4_第1页
2009-2022历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法律类)》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4_第2页
2009-2022历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法律类)》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4_第3页
2009-2022历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法律类)》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4_第4页
2009-2022历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法律类)》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法律类)》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套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

)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的范围内,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A.行政管理

B.行政收费

C.行政审批

D.管理公共事务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三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被授权的组织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

因此,选择D选项。

注意区分授权和委托的区别。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

2.控辩双方对第一审刑事判决未提出抗诉或者上诉,但被告人对第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中的附带民事部分不服,提起上诉,第二审法院审查后,认为第一审民事部分判决正确,但刑事部分判决有错误。第二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指令下级法院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刑事部分

B.裁定将全案发回重审刑事部分

C.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同附带民事部分一并审理,依法判决

D.裁定将刑事部分发回重审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事诉讼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三百三十一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对附带民事部分提出上诉,刑事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发现第一审判决、裁定中的刑事部分确有错误的,应当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刑事部分进行再审,并将附带民事部分与刑事部分一并审理。

因此,选择C选项。

补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三百一十三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只有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经审查,第一审判决的刑事部分并无不当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只需就附带民事部分作出处理;第一审判决的附带民事部分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应当以刑事附带民事裁定维持原判,驳回上诉。

3.按照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凡关于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

A.由最高人民法院解释

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解释

C.由国务院解释

D.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立法法》第四十五条,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一)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二)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B项:根据《立法法》第一百零四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主要针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并符合立法的目的、原则和原意。A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国务院及主管部门进行解释。但是根据题意,C项并非最优选项。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4.张教授的所有初中同学都不是博士;通过张教授认识的其哲学研究所的同事都是博士;张教授的一个初中同学通过张教授认识了王研究员。

以下哪项能作为结论从上述断定中推出?

A.王研究员是张教授哲学研究所同事

B.王研究员不是张教授的哲学研究所同事

C.王研究员是博士

D.王研究员不是张教授的初中同学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键词“所有”等,确定为集合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张教授的初中同学→不是博士

②通过张教授认识的其哲学研究所的同事→博士

第三步,进行推理。

已知“张教授的一个初中同学通过张教授认识了王研究员”,但王研究员是否是其哲学研究所的同事无法推出,从而也就无法得知王研究员是否是博士,所以ABC选项无法推出。可以肯定的是,王研究员一定不是张教授的初中同学因此,选择D选项。

5.一般委托代理合同中代理律师有权进行的行为是:

A.承认对方的诉讼请求

B.与对方进行和解

C.提起反诉

D.申请证人出席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诉讼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律师法》第三十五条,受委托的律师根据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B项、C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A项承认对方的诉讼请求,B项与对方进行和解和C项提起反诉均需要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ABC项错误。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百色起义

D.广州起义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

第二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与题干不符。A项错误。

C项:百色起义是1929年12月11日,由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在广西百色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这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与题干不符。C项错误。

D项: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与题干不符。D项错误。

7.“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

第二步,“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台湾问题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因此,选择C选项。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的创造者。“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这一方针,有以下基本点:

①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主体,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②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③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④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8.关于食品广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食品广告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B.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C.食品行业协会不得以广告或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D.消费者组织不得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食品安全法知识。

第二步,A项、B项、C项: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条,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以及食品检验机构、食品行业协会不得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消费者组织不得以收取费用或者其他牟取利益的方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据此ABC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ABC选项。

D项:消费者组织不得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说法错误,法条只是说“消费者组织不得以收取费用或者其他牟取利益的方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如果消费者组织发的广告或其他形式没有牟利就是可以的。D项错误。

9.公文与文学作品不同,他要求文件内容必须:

A.提出问题

B.实事求是

C.介绍经过

D.沟通信息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知识。

第二步,公文,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作家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大量感性的语句进行写作,文学作品不需要实事求是。B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10.研究发现,做梦可能是一种治疗过程,能够减轻或消除痛苦的记忆。研究人员先让被试者观看可以激发情绪的图片,在被试者进入梦乡以后,再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控制情绪的大脑区域在出现梦境的快速眼动期活跃性降低。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支持科学家观点的是:

A.痛苦的梦会抑制大脑情绪区域活跃性

B.快速眼动期并未完全驱散不良的记忆

C.快乐情绪会激发大脑情绪区域活跃性

D.保持心理健康是睡眠的一种重要功能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做梦可能是一种治疗过程,能够减轻或消除痛苦的记忆。

论据:研究人员先让受试者观看可以激发情绪的图片,在受试者进入梦乡以后,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控制情绪的大脑区域在出现梦境的快速眼动期活跃性降低。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该项说明梦会抑制大脑情绪区域活跃性,与题干论据表达意思相同,具有加强作用。

B项:不明确项。快速眼动期并不代表出现梦境,且未完全驱散不良的记忆,说明还是会驱散不良记忆的,但至于驱散多少不明确,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快乐情绪会激发大脑情绪区域活跃性,与做梦的作用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心理健康是睡眠的重要功能,与做梦的作用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11.①考古挖掘

②绘制壁画

③建造陵墓

④拼接图案

⑤盗墓取宝

A.③⑤①②④

B.③②⑤①④

C.②③④⑤①

D.②③⑤①④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②③中选择。

应该先“建造陵墓”,然后在陵墓内“绘制壁画”,所以③在②之前,即首句为③,排除C、D两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②⑤中选择。

“盗墓取宝”应该发生在陵墓全部工序完成之后,所以②在⑤之前,排除A项。

因此,选择B选项。

12.关于行政处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警告是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之一

B.警告属于申诫罚

C.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是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之一

D.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属于财产罚

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处罚法知识。

第二步,A项、C项: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AC项正确。

B项:行政处罚中的申诫罚(声誉罚)指的是警告。警告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提出谴责、告诫,该处罚只具有精神惩戒作用,对违法行为比较轻微的适用,一般当场作出。B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选项。

D项:行为罚主要是限制或者剥夺被处罚人从事特定行为的能力和资格的处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属于行政处罚中的行为罚(能力罚)。行政处罚中的财产罚是指强迫行政违法行为人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剥夺其原有财产的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D项错误。

行政处罚中的行政拘留是人身自由罚,也是行政处罚中程度最高的处罚类型。

13.安居乐业∶颠沛流离

A.吸收∶放弃

B.简单∶杂乱

C.雪中送炭∶雪上加霜

D.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安居乐业”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二者属于反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吸收”的反义词是发散,而非“放弃”,排除;

B项:“简单”的反义词是复杂,而非“杂乱”,排除;

C项:“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二者属于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巧妙,“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二者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14.很多人认为自己可以尽情享受几天的高脂肪食物,同时还不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任何影响,为了进行这项研究,研究人员给被试者提供丰富脂肪的饮食,包括香肠饼干、通心粉和奶酪,以及包含黄油等食物以增加日常脂肪摄入的百分比。正常的饮食包含30%的脂肪,但被试者的饮食包含55%的脂肪。他们整体的卡路里摄入与摄入高脂肪饮食之前的保持一致。研究人员收集了被试者的肌肉样本以调查它是否会代谢葡萄糖。结果显示肌肉代谢葡萄糖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肌肉新陈代谢营养物质的方式会在五天高脂肪饮食后发生改变。

以下哪项可以作为得出上述结论的前提?

A.所挑选的被试者在实验前身体机能运行正常

B.摄入高脂肪物质过多会使人体的葡萄糖含量升高

C.被试者并未发生增重或者有任何胰岛素抗性的迹象

D.被试者中男生肌肉代谢葡萄糖的方式改变程度比女生严重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肌肉新陈代谢营养物质的方式会在五天高脂肪饮食后发生改变。

论据:研究人员给被试者提供丰富脂肪的饮食,包括香肠饼干、通心粉和奶酪,以及包含黄油等食物以增加日常脂肪摄入的百分比。正常的饮食包含30%的脂肪,但被试者的饮食包含55%的脂肪。他们整体的卡路里摄入与摄入高脂肪饮食之前的保持一致。研究人员收集了被试者的肌肉样本以调查它是否会代谢葡萄糖。结果显示肌肉代谢葡萄糖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所挑选的被试者在实验前身体机能运行正常”,说明实验样本是有效的,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摄入高脂肪物质过多会使人体的葡萄糖含量升高”,葡萄糖含量是否升高和论点所说的肌肉新陈代谢营养物质的方式是否发生改变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被试者并未发生增重或者有任何胰岛素抗性的迹象”,是否增重或者是否有胰岛素抗性和论点所说的肌肉新陈代谢营养物质的方式是否发生改变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被试者中男生肌肉代谢葡萄糖的方式改变程度比女生严重”,男女性别差异在实验中没有提到,无中生有,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15.①风调雨顺

②棉花丰收

③外汇储备增加

④国力增强

⑤大量出口

A.①②⑤③④

B.②①⑤③④

C.③④①②⑤

D.①②③⑤④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②③中选择。

比较可知,应该先“风调雨顺”,之后“棉花丰收”“外汇储备增加”,所以首句为①,排除B、C两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确定③⑤的顺序。

比较可知,“外汇储备增加”是“大量出口”的结果,所以⑤在③前面,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16.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

第二步,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根据《宪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由此可知,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都是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十四大报告指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和监督等职能,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可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实现的手段,而不是目标。B项错误。

C项: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可见,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C项错误。

D项:十四大报告指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抓紧制订与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和法规,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可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手段,而不是目标。D项错误。

17.根据合同当事人是否互相享有权利、负有义务,可将合同分为:

A.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B.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C.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

D.要式合同与实践合同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合同当事人是否相互负有对价义务即是否互相享有权利、负有义务为标准,可将合同分为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双务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双方均负担相应义务的法律行为,一方的义务也就是另一方的权利。单务法律行为,又称单务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仅负担义务而另一方仅享有权利的法律行为。在单务行为中,只有一方当事人负担义务,另一方当事人不负相对应的义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负任何义务。如果其仍要承担次要义务,且该义务并非是与对方的给付义务相对应的,该行为仍为单务行为。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根据合同法或者其他法律是否对合同规定有确定的名称与调整规则为标准,可将合同分为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根据合同当事人是否因给付取得对价为标准,可以将合同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根据合同的成立是否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为条件,可将合同分为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根据合同成立除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外,是否还需要其他现实给付为标准,可以将合同分为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18.庭审过程中,被告人赵某指出,公诉人的书记员李某曾在侦查阶段担任鉴定人,并据此要求李某回避。对于赵某的回避申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议庭应当庭驳回申请,因为不属于法定回避情形

B.合议庭应当作出回避决定,属于法定回避是由

C.合议庭应当将回避申请提交法院院长决定

D.李某应否回避需提交李某所在检察院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事诉讼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在本案中,公诉人的书记员曾担任过本案的鉴定人,符合回避要求。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在本案中,李某属于公诉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人员,因此,对于李某的回避由李某所在检察院的检察长决定。由此可见,李某应否回避需提交李某所在检察院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根据上述规定,A项公诉人的书记员李某的回避问题属于法定回避情形,A项错误。

B项、C项:根据上述规定,对于李某的回避由李某所在检察院的检察长决定,而不由法院的合议庭或法院院长决定。BC项错误。

19.宣布是指合法主体公开地将带有约束性或强制性的内容告知于公众,目的是为了让公众了解、知晓,在行为上遵从。

下列选项中,符合定义的是:

A.某厂家新推出一种口味鲜美的食品,在各大超市门口进行推销,并让消费者品尝

B.某著名人士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宣布他的现任职位将由另一名人士接任

C.某民间团体将自己修身养性的良方公之于众,让大家同样也能延年益寿

D.卫生部在疫情严重期间向公众公布公民在这期间应注意的行为规则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合法主体;

②带有约束性或强制性的内容;

③在行为上遵从。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让消费者品尝没有带有约束性或强制性的内容,不符合定义;

B项:向公众宣布他的现任职位将由另一名人士接任没有约束性和强制性的内容,只是一个告知,不符合定义;

C项:某民间团体不属于合法主体,不符合定义;

D项:卫生部属于合法主体,行为规则属于带有约束性或强制性的内容,民众在行为上遵从,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20.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如果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其余事实部分继续调查有重大困难的,这时人民法院可采取:

A.中止诉讼

B.终结诉讼

C.就事实清楚部分先行判决

D.延期审理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诉讼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

(一)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二)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三)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21.①屋内进水

②维修房屋

③整理物品

④申请事假

⑤天降暴雨

A.④⑤①③②

B.⑤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⑤①

D.⑤③①②④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④⑤中选择。

观察题干可知,应该是先“天降暴雨”导致“屋内进水”,才需要请事假来“维修房屋”,即首句是⑤,排除A、C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①③中选择。

应当是“屋内进水”后才需要“整理物品”,即第二句是①,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22.①生命单体

②原始水生物

③生物大分子

④简单有机物

⑤地球生物圈

A.④①②③⑤

B.③②④⑤①

C.④③①②⑤

D.③④②①⑤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③④中选择。

本题描述的是生命起源的过程。应先有“简单有机物”,由“简单有机物”聚合成“生物大分子”,所以④在③的前面,即④为首句,排除B、D两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①③中选择。

“生物大分子”还不是生命,“生命单体”已经开始有生命,所以③在①之前,排除A项。

因此,选择C选项。

23.义利之辩是我国古代伦理学上争论激烈的一个问题,争论的实质是把什么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下列主张以“利”作为判断事物价值标准的是:

A.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知识

第二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由此可知,管仲这句话的意思是先有“利”,只有百姓吃饱喝足了。才能去追求“义”。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出自于《论语·子路篇》,意思是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即使你亲自去耕田种地,难保不饿肚子;努力学道,却可以得到俸禄。所以,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不担忧贫穷。体现了孔子主张“义”为“利”先的观点。A项错误。

C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于《论语·里仁篇》,意思是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体现了孔子主张“义”为“利”先的观点。C项错误。

D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于《论语·雍也》。意思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体现了儒家思想“仁”的观点,也体现了孔子主张“义”为“利”先的态度。D项错误。

24.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以存入金融机构、转移资金等方式使其在市场上合法化的行为。

根据定义,下列不构成洗钱罪的是:

A.甲某将走私汽车所得的钱款交给其开夜总会的弟弟乙某,后乙某以夜总会的名义存入银行账户

B.甲用贩卖海洛因得来的钱,购买了一栋别墅,然后将别墅低价出售

C.甲某将走私所得钱财藏在汽车里带出国境,然后兑换成外币

D.甲某将贪污受贿的三百万元藏匿于火车带出国境,以国外亲戚的名义存入国外银行,然后再返回本国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②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

③以存入金融机构、转移资金等方式使其在市场上合法化的行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走私汽车所得的钱款符合“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以夜总会的名义存入银行账户符合“以存入金融机构、转移资金等方式使其在市场上合法化的行为”,符合定义;

B项:用贩卖海洛因得来的钱符合“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将别墅低价出售符合“以存入金融机构、转移资金等方式使其在市场上合法化的行为”,符合定义;

C项:走私所得钱财符合“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兑换成外币符合“以存入金融机构、转移资金等方式使其在市场上合法化的行为”,符合定义;

D项:贪污受贿的三百万元不属于“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25.下列各项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行为的是:

A.地震

B.婴儿出生

C.诉讼时效经过,权利人未行使权利

D.网购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根据民事法律事实是否具有直接的人的意志性,可以分为事件与行为。

①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而且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的事实,事件的法律后果由法律直接规定。A项地震、B项婴儿出生和C项诉讼时效经过之后权利人未行使权利三项均与人的意志无关或者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为民事法律事件。

②与人的意志有关而且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的事实就是行为。行为的法律后果的内容则既可能是根据行为人意志的内容来确定的,也可能是法律直接规定的,这与行为自身的种类有关。由上述可知,只有D项网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因此,选择D选项。

26.原告王某与被告于某、李某均系朋友关系。2016年7月10日,被告李某向原告王某借款,并为原告王某出具借条一张,载明:“今借到王某现金500000元(伍拾万元整),借款人,李某;保证人,于某,2016年7月10日。”但原告仅向被告李某实际提供了380000元借款。后被告李某一直未偿还借款,王某向本院起诉,要求李某、于某偿还借款380000元及利息。于某承担连带责任。本案中李某作为主债务人返还借款及利息自无异议,于某是否应该承担连带责任?为什么?

解题思路:略

于某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及于实际发生的借款本金380000元。

第一,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原则上认为民间借贷为实践性合同,即以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达成货币借用合意并以出借人给付借款为生效条件。合同金额与出借金额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实际出借金额认定本金。本案中原告王某实际向李某提供了380000元的借款,因此应认定借款金额是380000元而非500000元。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本案中王某与李某并未约定借款利息,因此主债务人李某无须承担利息,保证人于某也不承担利息。

第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条,“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如果减轻了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仍就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加重了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履行期限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期间为原合同约定的或者法律规定的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动主合同内容,但并未实际履行的,保证人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本案中,主合同借款数额由500000元降为380000元,减轻了债务人李某的债务,保证人于某仍应承担保证责任。

第三,根据《担保法》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二)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被告于某在借条上以担保人的名义签字,系其真实意思表示,其提出的实际借款数额与借条数额不一致为由,要求免除保证责任,不符合上述不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形,不应得到支持。

第四,《担保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本案中,债权人与保证人并未约定保证方式,因此保证人于某应当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因此,保证人于某对借款的担保行为有效,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及于实际发生的借款本金380000元。

(案例分析题)原告王某与被告于某、李某均系朋友关系。2016年7月10日,被告李某向原告王某借款,并为原告王某出具借条一张,载明:“今借到王某现金500000元(伍拾万元整),借款人,李某;保证人,于某,2016年7月10日。”但原告仅向被告李某实际提供了380000元借款。后被告李某一直未偿还借款,王某向本院起诉,要求李某、于某偿还借款380000元及利息。于某承担连带责任。本案中李某作为主债务人返还借款及利息自无异议,于某是否应该承担连带责任?为什么?

【参考答案】

于某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及于实际发生的借款本金380000元。

第一,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原则上认为民间借贷为实践性合同,即以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达成货币借用合意并以出借人给付借款为生效条件。合同金额与出借金额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实际出借金额认定本金。本案中原告王某实际向李某提供了380000元的借款,因此应认定借款金额是380000元而非500000元。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本案中王某与李某并未约定借款利息,因此主债务人李某无须承担利息,保证人于某也不承担利息。

第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条,“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如果减轻了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仍就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加重了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履行期限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期间为原合同约定的或者法律规定的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动主合同内容,但并未实际履行的,保证人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本案中,主合同借款数额由500000元降为380000元,减轻了债务人李某的债务,保证人于某仍应承担保证责任。

第三,根据《担保法》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二)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被告于某在借条上以担保人的名义签字,系其真实意思表示,其提出的实际借款数额与借条数额不一致为由,要求免除保证责任,不符合上述不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形,不应得到支持。

第四,《担保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本案中,债权人与保证人并未约定保证方式,因此保证人于某应当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因此,保证人于某对借款的担保行为有效,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及于实际发生的借款本金380000元。

【解析】略

【拓展】

27.印度一位教授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帐,一根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且具有多样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位印度教授看到了树对大气、水源、鸟类及其他动物的作用,是强调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唯物论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事物存在的客观性”题干中没有体现,与题意无关。A项错误。

B项:人类认识的主观性,即主观能动性,它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题干中强调的是两种不同的算法,体现的是事物联系的多样性。B项错误。

D项: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事物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指明事物的运动存在着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规律。这要求我们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又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不能违背规律。题干中强调的是两种不同的算法,体现的是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项错误。

28.国家∶政府∶行政

A.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