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Ⅰ》课程教学标准_第1页
《排球Ⅰ》课程教学标准_第2页
《排球Ⅰ》课程教学标准_第3页
《排球Ⅰ》课程教学标准_第4页
《排球Ⅰ》课程教学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排球Ⅰ》课程教学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排球Ⅰ》课程是体育科学学院本科各个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排球课程是以身体练习、游戏方法为主要手段,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实践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为目标的体育实践课程。《排球Ⅰ》课程目标是: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排球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排球运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排球课程教学能力和指导开展排球活动的能力。《排球Ⅰ》具体目标与任务:(一)传承球类运动文化(二)学习和掌握排球运动基本知识和技能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排球Ⅰ》课程对培养学生教师素质有有重要作用,学习者应注重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技能,使之具备从事体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中要求学习者结合课程特点,培养合作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勤学巧练,掌握重点,触类旁通,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中抓学生技术动作规范,通过身体练习、游戏方法等手段,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裁判能力。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本课程拟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的、由黄汉升主编的《球类运动——排球》一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1、张然著:《排球纵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排球运动编写组编:《排球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版3、李安格、黄辅周:《排球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二版4、陈铁成等:《现代排球教学与训练方法设计教程》,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一、理论部分第一章排球运动一般知识本章主要介绍排球运动方法与特点、排球运动起源、传播、繁衍、排球运动在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排球社会化知识。学生在学完本章后,能够明确排球运动特点;掌握排球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知识。(一)排球运动方法与特点及功能排球运动的方法:区别于其他球类项目的运动方法,每球得分制的计分方法。排球运动的特点与功能:排球有技术特点、战术特点、规则特点等。排球运动的功能有振奋民族精神、培养人的素质等。(二)排球运动的起源、传播、繁衍排球运动起源于1895年。此后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世界各地。今天,排球运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单项组织,运动形式包括软式排球、沙滩排球、气排球、坐地排球等内容。(三)排球运动在国内外发展状况排球是一项在世界开展的非常普及的运动项目。在中国,有过中国女排的五连冠的历史和2003年2004年重新夺取世界冠军的辉煌。在世界,欧洲和美洲的排球运动水平都比较高,亚洲男排球水平下降。沙滩排球运动1996年列入奥运会,目前,运动水平发展很快。软式排球运动在我国已经成为中、小学的主要教材之一。(四)排球运动相关知识排球运动的社会化:1996年全国排球联赛改制,取得社会广泛关注。由于媒介的参与,排球运动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计算机知识在排球运动中广泛运用:比赛的分析与参谋作用;训练的辅助作用;教学中的运用等。第二章排球技术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排球技术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排球技术的动作方法、技术构成、技术运用。学生在学完本章后,能够认识排球各项技术的的作用;了解排球技术的一般理论;掌握排球技术的动作方法与要领;掌握排球技术的运用。(一)排球技术的相关理论内容包括:排球技术概念、学习排球技术指导思想、排球技术分类、排球技术的力学分析。(二)各项排球技术分析与运用内容包括:准备姿势、移动步伐、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技术的动作方法分析、技术要领分析;各项技术的运用分析。第三章排球战术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排球战术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排球战术分类、构成、战术阵型与打法、战术运用。学生在学完本章后,能够认识排球战术的一般理论;掌握排球战术的阵型、排球战术的简单打法。(一)排球战术的一般理论内容包括:排球战术概念、战术指导思想、排球战术分类、排球战术体系之间的关系。(二)排球战术阵型的分析内容包括:进攻阵型、接发球防守阵型、接扣球防守阵型的分析。(三)排球战术阵型的运用内容包括:进攻阵型、接发球防守阵型、接扣球防守阵型在场上的运用。第四章排球技术与战术的教学与训练本章主要介绍了排球技术与战术的教学方法。分析了排球技术常见的错误及其纠正的方法。学生在学完本章后,能够初步掌握排球技术与战术的一般教学方法;了解并掌握排球技术的纠正错误的方法。第五章排球竞赛组织工作、编排本章主要介绍了排球竞赛组织工作方法。介绍了排球比赛的各种比赛制度和编排方法以及成绩计算方法。学生在学完本章后,能够初步掌握排球比赛的编排方法;了解排球竞赛的制度并掌握排球比赛成绩的计算方法。第六章排球竞赛规则与裁判工作本章主要介绍并详细讲解了排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分析了排球裁判临场工作方法。介绍了排球比赛的场地与器材设备。学生在学完本章后,能够初步掌握排球竞赛规则的主要概念;掌握排球裁判的一般工作方法;能够布置排球比赛场地。二、实践部分实践部分注:(★——重点内容,▲——一般内容,●——介绍或自学内容)第七章排球技术(1)准备姿势:一般姿势★、后排防守准备姿势★、前排保护防守准备姿势▲(2)移动:并步★、交叉步★、跨步▲、跨跳步●、跑步●、后退步●;(3)传球:正面传球★、正面一般二传★、传近体快球▲、背传●、调整传球●、传半高球●、软排传球●;(4)垫球:正面双手垫球★、接发球垫球▲、接扣球垫球●、侧垫●、背垫●、软排垫球●;(5)发球:正面上手发球★、正面下手发球▲、侧面上手发球●、勾手发球●、软排发球●;(6)扣球:正面扣球★、扣近体快球▲、扣调整球●、软排扣球●;(7)拦网:单人拦网★、双人拦网▲、三人拦网●。第八章排球战术(1)阵容配备:“四、二”配备★、“五、一”配备▲、自由防守队员打法●、软排四人站位●;(2)交换位置:前排交换位置★、后排交换位置▲、专位位置●;(3)进攻战术:“中二、三”进攻战术★、“边二、三”进攻战术▲、“插三、二”进攻战术●;(4)防守战术:单人拦网下的防守战术★、双人拦网下的防守战术▲、三人拦网下的防守战术●、四人接发球防守阵型●。第九章排球比赛(实践——技术与战术运用)排球比赛技战术运用能力★;教学能力★;组织比赛与裁判能力▲;场地设施管理●第四部分: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排球Ⅰ》课程的教学安排在二年级,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课时计划是每周4学时,共48学时(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见下表)。本课程教学,理论部分采用课堂讲授与部分章节自学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技术与技能部分采用实践、讨论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适时地把理论贯穿到实践中。本课程特别强调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排球Ⅰ》教学时数分配表部分序号教学内容时数小计%理论部分1排球运动一般知识2816.72排球技术理论分析23排球战术理论分析24排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竞赛组织编排2实践部分技术1准备姿势、起动和移动22858.32传球33垫球34发球35扣球36拦网17软式排球技术1战术8阵容配备交换位置:210防守战术511进攻战术5技能部分1教学能力21020.82技战术运用能力33组织比赛与裁判能力34创编排球游戏能力15场地设施管理能力1考核1成绩考核224.2合计4848100第五部分: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的说明一、课程作业理论部分每一章都有作业,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写作能力。由教师统一布置的作业2——3次。本课程重视平时的实践教学与课堂表现,动作技术实践教学内容,由学生自主利用课外时间巩固提高,教师利用平时实践教学,考核评价自主学习情况(占期末总成绩的10%)。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考核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一)考核成绩比例:1、自主学习情况(占期末总成绩的5%)。2、理论(闭卷笔试占40%)3、技术(占40%)4、技能(占15%)(二)本课程的期末考试安排如下:1、理论(闭卷笔试):占40%题目类型:(1)判断题;(2)选择题;(3)概念或词语解释;(4)简答题;(5)论述题或研究题。考核的主要内容为:排球运动概述,发展史,发展趋势;排球技术理论分析及教学方法;排球战术理论分析及教学方法;排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编排方法。2、技术:占40%采用分层能力水平考试方法。设置初级水平(普修课学习的达到要求)、中级水平(较好掌握普修课学习的要求)、高级水平(普修课学习的优秀水平)的考试方法,由学生根据个人的特点选择一套动作进行考试。考试动作涵盖技术学习的范围,包括发球、扣球、垫球、传球及其组合动作。(具体方法略)技术考核要求课程结束时,按学号顺序分组进行。每班安排2个学时考核。任一项技评不及格、理论考核不及格或总评不及格,均为课程考核不及格。第一次技术考核不及格者,允许在一周后参加第二次考核,但从总分中扣5分。对不能参加第二次考核者,不保留第二次考核的机会。因公或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