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意境的特征》完整版 教学课件_第1页
《文学意境的特征》完整版 教学课件_第2页
《文学意境的特征》完整版 教学课件_第3页
《文学意境的特征》完整版 教学课件_第4页
《文学意境的特征》完整版 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河源壶口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境:情和景的结晶。

意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境)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浑苍凉美的基本形态优美:壮美:喜剧美:悲剧美:温柔、优雅、纤巧、、、飘逸、、等

、粗犷、刚劲、、崇高等幽默、诙谐等悲愤、忧愁、哀伤、、等要求用双音节词形容下列诗句的意境,并填入相应的“美的形态”。1、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4、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5、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幽静清新孤寂雄奇、壮观凄凉秀丽闲适豪壮、勇猛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忧愁哀伤)(清新秀丽)(粗犷雄奇)练习:要求快速感受下列诗句分别属于哪种美的形态,并用两个双音节词说明从每句诗句中感受到的氛围。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壮美:气势恢宏,意境阔大。)(悲剧美:戍客有家不能归,闺中远望不见人,忧伤哀愁之情。)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悲剧美:凄清荒凉)(壮美:杀敌报国的勇猛,视死如归的豪壮)

结论:诗歌的意境是要放在整首作品中欣赏的,切不可断章取义。例1(2008年上海高考)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答案: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乡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课堂练习例1(2008年上海高考)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1、简述手法技巧(语言)2、再现描写对象(意象)3、分析作品氛围(意境)4、感悟作者情思(主旨)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答案:1、作品采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用“雪”比喻“白发”,用“白发争出”和“朱颜早凋”形成对比,2、描写作者年华老去,青春一去而不返的现状,3、烘托忧伤、哀愁的意境,4、表达了作者因客居他乡、为官不快,又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悲伤和感叹。修改高考答案:巩固练习例2(2011年上海高考)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注】①引领:伸颈远望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答案:1、2、“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