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2022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五篇_第1页
分享2022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五篇_第2页
分享2022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五篇_第3页
分享2022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五篇_第4页
分享2022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分享2022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五篇《傅雷家书》虽然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信,但是它并不仅仅是家信,更是一部宏伟的艺术著作,包含了父亲对儿子指导的呕心沥血与苦心孤诣。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精选精辟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一)

中国的文学一直以它的博大精深而经久不衰,文学与历史的和谐更给这个古国赋予了神秘的色调,国人在文明、文化的滋润下,其根性也是其他国家都难以超越的,而畅读这些经典之作,更已成为提高修养,享受觉悟、顿悟、彻悟的一种必然的介质。

近些日子,读完了《傅雷家书》,感受颇深。从傅雷的出发点来看,他当时写信给爱子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些家信会被后人出版,且能被亿万人争相传阅,成为灿烂。

作为父亲,他的每篇书信都写得那么专注,倾出所有的备至关心,没有过于矫揉造作的词语,没有商业性质的敷衍,有的只是沉重的父爱,睿智的观点,广博的学识以及勤勉做人的决心。

傅雷是个成功的父亲,从他的身上,他的书信中,我看到了作为一位家长,作为一位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以及责任感,当然在他朴实的信中,这些并没有具体的表述,是需要靠自己去,去挖掘的,这些深深隐蔽着的精华,也成为了我大量资产中的一笔。

不管是孩子的父母,亦或是学生的老师,都具备着一个一致的共性,那就是爱!从事教育工作十几载,我对于教育教学的摸索研究从来没有停息过,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我都抱着爱人者人恒爱之的信念,抱着微笑与感谢的心态,积极地迎接每一天的挑战,给自己定一个台阶,让自己在爬楼梯的状态下不断地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我都会感受到无比的满足,由于我在前进。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二)

二十余年的读书工作生涯,辗转几个城市,随身的物品来来回回,换得面目全非,唯一伴随我的,就是《傅雷家书》。

一九九零年的秋天,我刚进入小学学习。入学的前一天晚上,父母破例允许我和他们一起晚睡闲聊。我们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用一根长长的电线接着台灯的插座,父亲拿出八九年研究生毕业时买的蓝色封面的《傅雷家书》,与母亲头对头地凑在一起朗读。父亲读着英文,母亲读着中文,英文自然完全不懂,中文也显得晦涩,我挤在他们中间听得一头雾水。只记得他们跟我讲了好多读书成器的道理,还告诉我,以后会经常读这本《傅雷家书》给我听。

二年级的时候我看到父母床边放着《读者文摘》杂志,有圈圈点点的标注,我也兴奋地在上面拣着自己能看懂的句子划出来。划完又心里忐忑,觉得搞了小破坏,可父母竟然没有说教我,反而饶有兴致地问我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还一字一句地给我讲解起来。这一幕,当成年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我和妈妈不由得都想到了《傅雷家书》序言里楼适夷先生写的故事,年幼的傅聪在习琴的时候乱弹,一贯严肃的傅雷先生却没有批评他,反而和他探讨音乐,并帮他把自创的音符记录下来。妈妈深有体会地说,或许在当时也是受了傅雷一些教育理念的影响,包括尊重孩子的思想和创作,而我则是受益者。

二零一零年的春天,是我接触《傅雷家书》的其次十个年头,在广州的星海音乐厅,我第一次凝听到傅聪先生的现场演奏。已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大文豪赫尔曼赫兹称傅聪为:"肖邦作品的真正诠释者'。而我久久无法离去的原因不仅在于音乐本身,更多的在于这二十年来我与《傅雷家书》的心灵对话,和七十六高龄的傅聪先生忠诚于艺术的灵魂。尽管这一生辗转流离,可傅聪先生在傅雷夫妇的书信教化下,心念祖国,踏实做人,他的身上没有留洋艺术家光怪陆离的暴躁,却可以一眼望到朴实的胸怀。甚至你会觉得,听他的音乐会可以洞穿内心,盛装打扮或者矫情感怀都是没必要的,你只要衣着洁净简朴地坐在那里,就够了。

这一切,促使我下决心要写一篇《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然而即便读了这么多年的《傅雷家书》,我也必需承认自己的理解仍旧是浅薄的,例如书中大部分篇幅提到的专业音乐知识,我几乎无法领会。那么,就让我仍旧用一个初学者的视角,来谈一谈我眼中最直观的傅雷家书四美。

一、伉俪情深之美。

写在这本书里的,是傅雷夫妇与儿子的通信,尽管绝大部分出自傅雷先生的手笔,但其中同样凝聚着朱梅馥女士的感情。在傅聪与弥拉订婚的时候,朱梅馥就在信中写道,要"真正相爱、相互容忍、相互宽恕以后再也不要追念童年的初恋'(1960年8月29日);傅雷又在随后的书信中说,"夫妇之间西方人比我们温柔得多,优雅得多,真有我们古人相敬如宾的作风特别弥拉,初婚后一二年内光是学会当家已是够烦了,是否需要考虑稍缓一二年再生儿育女,以便减轻一些她的负担,让她多轻松一个时期?'(1960年11月26日)。这些文字,充满了对孩子美好婚姻的期待,以及对女性作为妻子这一角色的尊重。除了大道理,在维持夫妻之道上,傅雷还常提及一些细节,如1961年9月14日的家书,提笔便问"你工作那么忙,不知还有时间和弥拉谈天吗?'又以自身做模范"我无论如何忙,要是一天之内不与你妈谈上一刻十分钟,就像漏了什么功课似的',夫妻情深,跃然于纸上。同时又不忘要求傅聪"你得耐心细致,孜孜不倦地关心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傅雷的家书中,"妈妈'的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同样在朱梅馥的书信中,"爸爸'也是放在首位的。出生于1908年的傅雷,并没有封建传统的旧思想,而是享受着与夫人一起研究创作、夫唱妇随比翼双飞的开心,这种情感在书信中表达得尤为猛烈,并深刻影响着傅聪。

二、父慈母爱之美。

傅雷是一位众所周知的严父,他教育幼年傅聪傅敏的方式,连挚友楼适夷也有些不以为然。但当傅聪离开父母,远赴波兰留学之后,傅雷作为父亲固有的那份和蔼还是一瞬间就爆发了出来。在1954年1月18日、19日的书信中,性格刚毅的傅雷第一句话就是"车一开动,大家都变成了泪人儿'、"胸口抽痛、胃里忧伤',回忆起严格管教傅聪的往事,更是感慨"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达我的悔与热爱呢!'朱梅馥也在1月30日的书信里写道"虽然我们将来在一起的时候不会多,但是凭了回忆,宝贵的回忆,我也会破涕而笑了。我们之间,除了爱之外,没有可说的了只要你往往写信来,只要看见你写着心爱的爸爸妈妈,我已满足了'。傅聪在艺术领域的巨大成就,与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这其中的教育,除了谆谆教化,还有爱的渲染与潜移默化,父母的温柔叮咛能够给孩子的成长以深刻的力量。身在异乡的傅聪,想必收到父母如此温情脉脉的来信,是一种莫大的抚慰吧!

三、文字造诣之美。

老版与新版的《傅雷家书》,最大的印刷特点就是在封面、插页等多处都附上了家书墨迹。从墨迹中可以看出,傅雷的书法苍劲有力,表达了深厚的功底。而作为我国着名的文字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傅雷在文字上有着极深的造诣。例如1954年7月27日、28日的书信,傅雷便用长篇文字和傅聪探讨了中国古代诗词,包括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优缺点,以及苏轼和辛弃疾的词赋,并特别就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美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性格直率的傅雷,偏向于爱好潇洒自然的中国诗词。可能是傅聪曾经提及自己不太能写好中文书信的起因,傅雷在信中激励"你车上的信写得很好玩儿,可见只要有实情、实事,不会写不好信'。也可能傅聪就写信的格式向父亲请教过,文字严谨的傅雷在1954年8月7日的信中回复"你写信直式横式本无所谓,若夹杂的西文多,貌似横式较便。我觉得写行书,是上下相连的,故直式较快'。即使是信封方面的细节,傅雷也不错过,在1954年9月4日的信中傅雷指出了问题"信封上的字别太大,把整个封面都占满了你看看我给你的信封上的字,就可知道怎样才适合'。在西文方面,傅雷也同样专注于细节的完善,在1961年9月2日的家书中,傅雷专门就"感慨'一词的英文翻译咨询了杨必女士,并加上自己的观点,合成一篇书信寄给了傅聪。这本《傅雷家书》,单从文字上来说,就是一本行文幽美的杂文集,随着文字的推进,让人情绪上产生一种行云流水的美好感受。

四、平衡处事之美。

傅雷十分重视年轻人自我素养的升华。作为父亲,他也深知当时的年轻人与老一辈的传统已经有所区别,加上新旧时代的交替、中西文化的碰撞,涉世不深的儿子在留洋过程中难免遇四处事的问题,因此在家书中,谈及这类话题的就对比多。1954年8月16日的信中,傅雷在繁忙之余提醒傅聪几件小事,包括进屋子只脱大衣不脱围巾以及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行礼和谢幕的时候表情不够温柔等,对于这些处事细节,傅雷说到"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优点'。在1956年10月11日的信里傅雷特别提到"说到高傲,我细细分析之下,觉得你对人不够圆通纵然是一个原因,而你有时说话太直更是一个主要原因。例如你初见恩德,听了她弹琴,你说她简直不知所云倘能细细分析她的毛病,而不先用大帽子当头一压,听的人不是更好受些吗?'一语指出年轻人说话不懂变通无意间伤害别人的根源所在。祸从口出是古往今来的道理,好多年轻人往往习惯于不假思考信口开河,在这一点上朱梅馥在1957年12月23日的家书中提醒"你以后一定要审慎,要站稳立场,讲话不能乱讲,不能脱口而出,非思考过不可'。傅雷也十分重视培养儿子的感恩之心,在1960年12月31日的信中说道"你并非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但你很少向人表达谢意。朋友对我们的帮助、照应与爱护,不必一定要报以物质,而往往只需写几封亲切的信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以没有时间为推搪而不声不响呢?'

傅雷夫妇离世已有三十四年了,而《傅雷家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付梓却一直经久不衰。于年轻人来说,它仿佛一位陪伴身边的老师,以无数的警句鼓舞自己成长;于为人父母者来说,它是教育子女的范本,让父母参与到孩子从幼年到成年成长教育的始终;于中老年人来说,它是一本内容深刻的自省读物,陶冶情操,通达人生。傅雷是文字和音乐艺术的大家,可更绝妙之处在于他把文字写得精妙如艺术,又把艺术诠释得缜密如中华文字,在这其中可以读到先生在学术上的博学严谨、生活中的体恤热忱、为人的胸怀坦荡!

傅雷家书言犹在,谆谆教化四处随。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三)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有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表达,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下面是一篇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心爱的孩子,你走后其次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单独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愉快,也为此悲伤忧伤。终究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当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开心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激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十分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好多。我们听了都很愉快,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此后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扬。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确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白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叮嘱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阻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强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委婉而有力的去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2)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四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叮嘱,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当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开心。

四、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顽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扰,不是件简单的事,但是非战胜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加入任何看法,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劝戒。'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认真良苦,而母亲在最轻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当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五、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平静!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日,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当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由于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终究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六、傅雷形象

接触傅雷老师的《傅雷家书》我就体会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但又包含先进的思想。我很欣赏傅雷老师告诉儿子的,但我不是很喜欢傅老师对儿子情感的宣泄,与刘庸相比,傅雷明显得对比含蓄、保守。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们辛苦了!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逆反的心理一天比一天强盛,置父母的苦口婆心于不顾,一意孤行。其实到最终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强烈的社会竞争?

我想,我们应当理解父母的苦心,努力学习,回报他们!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四)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用书信交流的人越来越少,而曾经"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也早已经逝去,家书这个曾经温馨的亲情媒介也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野,但当你翻开《傅雷家书》,你就会从那一句句朴实无华,没有绮丽辞藻的书信中体会到那平凡,却温暖无比的亲情。

《傅雷家书》是有名翻译家傅雷与自己的儿子音乐家傅聪的家书集,共含145通家书,从事业聊到家室,真实又温馨。仍难忘,当傅聪在一首曲子上耗尽心血却屡屡失败以致他在信上写下颓丧的话语后,傅雷对他的安慰与激励,还举自己年轻时的例子告诫儿子,让他坚持不懈,当傅聪遇见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并欣喜地告诉傅雷时,傅雷言语中难抑的兴奋与开心,并告诉傅聪自己与妻子年轻时候的故事,当父亲患病,傅聪语气里的焦虑和关切这一刻,傅雷完全没了一个有名翻译家的严肃,傅聪那音乐家的孤傲气质也荡然无存,平常的语言,简朴的问候,只有父子之间浓浓的爱与关心。

最令我难忘的是当傅聪告诉傅雷自己新举办了一场演奏会时两人的家书,两篇都很长,虽然其中一个人在大洋对岸,另一个人在中国大陆,但两颗心却无比贴近。傅聪洋洋洒洒的用一个貌似还未长大的孩童口吻告诉父亲演奏会开幕式自己的紧张以及自己弹奏的世界名曲,就如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正在兴奋地对爸爸叽叽喳喳,而傅雷也表示出自己对儿子进步的欣喜,还"叨叨絮絮'地说了自己家乡的近况,活像一个老顽童,完全没有亲子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