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掌握基本知识点第1页绪论(8个基本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第2页绪论2、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中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中基本思想,创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3页绪论3、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他最大功劳是建立了包含着深刻辩证法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黑格尔第一次试图把整个世界描述为普遍联络自然之网。丰富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合理内核”。但黑格尔辩证法是建立在并最终窒息在它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头足倒置”辩证法。
第4页绪论4、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首先内容即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不一样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
第5页绪论6、唯心主义两种表现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客观唯心主义共同之点和本质是都否定世界物质性,都认为精神决定物质。第6页绪论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不一样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唯一标准。第7页绪论8、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区分在于是否认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改变根本原因。第8页第一章(20个基本知识点)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哲学范围,物质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第9页第一章2、意识起源在于:意识即是自然界长久发展产物,同时又是社会劳动产物。意识产生决定性步骤是劳动。第10页第一章3、意识本质在于:意识是人脑机能,人脑是意识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反应,是客观世界主观映像。“观念东西不过是移入人脑并经过人脑改造过东西而已”表明意识内容是客观,意识形式是主观,含有主观特征。第11页第一章4、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表现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认可客观规律性,在尊重客观规律性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片面夸大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必定造成唯心主义错误。否定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必定造成形而上学宿命论错误。第12页第一章5、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注意几个主要观点①正确意识能推进社会进步根本原因在于它如实反应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②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性即意识能动作用基本路径。③主观能动性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物质条件和物质伎俩,比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13页第一章6、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本质、必定和稳定联络。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联络表现在:自然界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都是能够被认识和利用。二者区分在于:自然规律是作为一个盲目标无意识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经过有意识、有目标人活动实现。第14页第一章7、运动是指标志世界普通改变和普通过程哲学范围。物质和运动关系是不可分割关系。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主体和负担者。第15页第一章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物质,构想不运动物质是形而上学错误观点。世界上也没有非物质运动,构想无物质运动,必定陷入唯心主义。
第16页第一章8、联络观点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和基本观点。联络是指事物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联络特点包含客观性和多样性。第17页第一章友好社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经济全球化,我国古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典故都充分说明了“一个事物经过中介步骤和另一事物发生联络”即间接联络(普遍联络)原理。第18页第一章9、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表达新事物不可战胜原理诗词和俗语包含“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起”等。第19页第一章10、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地位和作用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实质和关键。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是量变和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是前进性和波折性统一。第20页第一章11、矛盾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性质和趋势。表达矛盾同一性原理古语和事例如“物极必反,相反相成”,“贫生于富,弱生于强”,“友好社会”,“一国两制”等。第21页第一章12、矛盾斗争性和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作用是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但不是全部斗争都能够推进事物发展,只有新事物反对旧事物斗争才能推进事物发展。第22页第一章13、矛盾普遍性有两重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即事事处处有矛盾;其二,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时时刻刻有矛盾。矛盾特殊性是指不一样事物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第23页第一章14、矛盾特殊性组成了一事物区分于他事物特殊本质,是世界上事物所以千差万别内在原因或依据。表达矛盾特殊性古语、俗语包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等。第24页第一章15、矛盾问题精华是指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问题。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即共性和个性关系。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第25页第一章16、度是事物保持本身质稳定性数量界限。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统一。度方法论意义在于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善于掌握适度标准。表达坚持适度标准古语、俗语包含:“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把握契机,乘势而为”等。第26页第一章17、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在于:量变是质变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定结果。量变质变规律表达了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统一。第27页第一章表达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古语、俗语包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积羽沉舟,积腋成裘”“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等。第28页第一章18、辩证否定观实质是扬弃,是即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观意义在于要求我们在实践中用科学态度对人对事,学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辩证否定观实例还包含“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等。第29页第一章19、否定之否定广义含义是指事物发展经过必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而形成完整周期。否定之否定规律总是在事物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一个完整周期后表现出来。否定之否定好像是向原有出发点回复。第30页第一章20、否定之否定特征是前进性和周期性。事物发展否定之否定过程,使事物发展展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总趋势。“不见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分外香”说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关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波折性相统一哲学观点。第31页第二章(10个基本知识点)1、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心主义路线。第32页第二章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点是都坚持反应论,但旧唯物主义是直观消极被动反应论;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创造性反应论。二者根本区分在于:是否把实践观点和辨证观点引入认识论。第33页第一章3、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首要基本观点。实践是人类社会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第34页第二章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实践是认识唯一起源。“社会一旦有技术上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或者科学技术是推进社会发展主要动力哲学观点。第35页第二章4、认识过程总要包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低级形式,是对事物现象、外部联络和片断反应;理性认识是认识高级形式,是对事物本质、内部联络和整体反应。第36页第一章5、感性认识三种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三种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第37页第二章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在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深化。
第38页第二章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辩证关系,在哲学上就会造成唯理论和经验论错误。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贬低感性认识。经验论夸大感性认识,贬低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唯理论表现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教条。经验论表现为经验主义,片面夸大感性经验作用,轻视科学理论,把局部经验看成普遍真理。第39页第二章8、认识发展过程两次飞跃:认识发展过程第一次飞跃是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飞跃;认识发展过程第二次飞跃是指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认识发展过程第二次飞跃作用在于能指导实践和检验理论是否含有真理性。第40页第二章9、一个完整认识过程总要包含“实践-认识-实践”全过程。人们对复杂事物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屡次重复才能完成。第41页第二章10、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本性(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和实践特点(直接现实性)决定。第42页第三章(12个基本知识点)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物质方面,包含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原因;其中人口原因和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作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第43页第三章马克思名言“手推磨产生是封建主社会,蒸汽磨产生是工业资本家社会”,表示就是生产方式决定作用或有什么样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生产关系。第44页第三章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反应。社会意识分为属于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和不属于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如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等)。第45页第三章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既含有绝对依赖性又含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主要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含有能动反作用。第46页第三章4、先进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能起促进作用是因为它符合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第47页第三章5、社会形态包含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形态普通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一体。注意: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称之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第48页第三章6、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物质力量。生产力表达是人与自然关系。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原因或主导原因是劳动者。反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水平。第49页第三章7、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经济关系。它反应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生产关系从动态上包含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步骤,静态上包含全部制关系、人与人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三方面内容。第50页第三章8、在生产关系中起基础作用和决定作用是都生产资料全部制形式。区分不一样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客观依据就是生产资料全部制关系。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关系是生产关系。第51页第三章9、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生产力所决定生产关系各方面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意识形态以及对应制度、组织和设施。第52页第三章10、政治上层建筑包含国家政权、政党、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国家政权是全部上层建筑关键和最主要组成部分。观念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包含政治和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形式。其中,政治和法律思想最直接反应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第53页第三章10、根本(基本)矛盾是指贯通于事物发展过程一直并要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本质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囊括了社会生活基本事域,形成了社会有机体基本结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最终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第54页第三章1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根本对立在于是否认可人民群众是推进历史发展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个观点理论出发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第55页第三章12、人民群众作为一个历史范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进作用人们,是社会组员大多数。从事物质财富生产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都一直是人民群众主体。第56页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络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络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联络含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络,或是直接联络,或是间接联络,孤立自在事物是不存在。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善于用联络观点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第57页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上升运动,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发展是辩证发展,全方面发展、是可连续发展。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善于用发展观点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主动促进事物发展进步,尤其是重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各种实践。
第58页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反应,社会意识发展含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含有能动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主要是表现。第59页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基本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从根本上说是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人民群众所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详细表现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主体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基本观点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第60页一、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学十大问题第61页1、商品是指用于交换劳动产品。商品经济是指与一家一户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相对而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济。简言之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济第62页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条件(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普通前提;(2)私有制是商品经济产生根本原因。第63页两种含有不一样使用价值异质物品,它们为何能够按照一定百分比相互交换呢?
第64页3、交换价值是指一个使用价值同另一个使用价值相交换数量上关系或百分比。
第65页商品交换价值是由商品使用价值决定,商品效用越大,交换价值就越大,反之,效用越小,交换价值就越小。这种观点是错误。因为不一样商品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一样,而不一样质东西在量上无法进行比较。第66页4、不一样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花费了人类劳动,都包含价值这个共同东西。即因为它们含有相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基础,商品价值量大小决定着交换量百分比。可见,价值是交换价值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表现形式。第67页5、所以商品必定含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原因
第68页
是指商品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自然属性。6、在任何社会中,财富物质内容都是由各种各样使用价值所组成使用价值第69页7、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普通无差异人类劳动。是商品社会属性,它反应是人和人之间社会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物质负担者第70页详细劳动指在特定形式下进行有形劳动
8、在一定详细形式下进行生产使用价值劳动,就称为详细劳动。抽象劳动指撇开劳动详细形式无差异普通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支出。第71页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同时存在两种不一样属性劳动,它们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第72页9、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原因,详细劳动创造商品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第73页二、商品价值量决定规律第74页1、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花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第75页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在这里,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是指社会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所含有生产条件。第76页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花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决定。生产某种商品花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长),它价值量就越大;生产某种商品花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短),它价值量就越小。
第77页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3、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伴随劳动生产率改变而改变。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效率,通惯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数量来表示(也能够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花费劳动时间来表示)。第78页普通来说,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数量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低。
或者说,生产单位产品所花费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产品所花费劳动时间越多,劳动生产率越低。第79页单位商品价值量伴随劳动生产率改变而改变。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商品数量就越多,生产单位商品所花费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价值量就越小;相反亦然。所以,马克思说:4、“商品价值量与表达在商品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第80页5、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与商品价值关系所谓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或经过较少专门学习和训练就能从事劳动。所谓复杂劳动是指需要专门或较多学习和训练、掌握了一定知识和技术才能从事劳动。复杂劳动等于自乘或倍加简单劳动。商品价值量是由以简单劳动量为基础。第81页三、简单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第82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私人劳动指劳动含有私人性质。社会劳动是指每个生产者生产产品并非为自己消费而是供社会消费。
第83页四、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基本规律第84页1、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实施等价交换。第85页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伴随双重供求关系改变,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经常上下波动第86页3、价值规律主动作用
(1)自发地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分配百分比。(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和提升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3)自发调整社会收入分配,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第87页4、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消极作用是:第一,可能造成垄断发生,妨碍技术进步;第二,可能造成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第三,可能会出现资源配置百分比失调,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第88页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和实践意义。(1)马克思经过对商品关系深刻分析,说明了商品二原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质和量要求性及其改变规律,货币起源及其商品经济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形成了科学劳动价值理论。第89页(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观点,为剩下价值理论创建奠定了基础,使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了解政治经济学枢纽”。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普通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第90页(3)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要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和认识。一是要深化和拓展对创造价值劳动认识。二是要深化和拓展对创造价值劳动种类认识,不能把创造价值劳动只局限于直接生产过程劳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第三产业劳动一样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第91页三是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重大作用,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放到主要位置。四是要深化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认识。依据改变了实践在继承基础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第92页六、剩下价值生产1、剩下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规律。追求剩下价值是资本生产目标和动机。资本主义生产实质就是生产剩下价值。所以第93页2、资本是指能带来剩下价值价值。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各种物,但资本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质外壳掩盖下一个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和劳动者关系是资本雇佣剥削关系。(注意:资本和剩下价值本质都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关系)第94页4、货币转化为资本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它商品一样,也含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价值是劳动力价格即工资,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劳动力价值最低界限是由劳动力生活所需要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第95页劳动力商品最大特点是它不但能创造出本身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价值——剩下价值。所以,资本家购置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资本家购置劳动力看中是劳动力商品特殊使用价值。(注意:劳动不是商品)第96页5、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切记:不是劳动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工人全部劳动酬劳,只是工人必要劳动酬劳。资本主义工资两种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第97页6、剩下价值含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工人日劳动时间被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下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创造劳动力本身价值时间,剩下劳动时间是指为雇佣工人为资本家生产超出劳动力本身价值价值即剩下价值时间。所以,所谓剩下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在剩下劳动时间内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出劳动力本身价值价值。
第98页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统一。所谓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出劳动力价值赔偿一定点而延长了价值形成过程,即剩下价值生产过程。第99页8、马克思依据资本不一样部分在剩下价值生产中
不一样作用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指资本家用于购置生产资料(包含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那部分资本,其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本身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改变,普通用C表示。可变资本指资本家用于购置劳动力那部分资本,其在生产过程中,不但能够创造出本身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价值即剩下价值,普通用V表示。第100页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重大意义:一是揭示了雇佣工人剩下劳动(或可变资本v)是剩下价值产生唯一起源;(即使是无人工厂也是如此)二是为准确揭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即m’==m/v第101页9、剩下价值率是剩下价值与可变资本比率,公式为m’=m/v或=剩下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前者是以物化劳动方式反应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后者是以活劳动方式反应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第102页10、资本家获取剩下价值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绝对剩下价值生产,二是相对剩下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绝对剩下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升剥削程度首先采取基本方法。在当代,相对剩下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升剥削程度首先采取基本方法.。绝对剩下价值生产特征是延长工作日,相对剩下价值生产特征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下劳动时间。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经过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实现。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则是各个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下价值结果。第103页11、个别(即单个)资本家率先提升劳动生产率结果是取得超额剩下价值。超额剩下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差额。个别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下价值结果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结果是资本家经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取得相对剩下价值。(注意:商品生产者要实现更多收益必须使其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104页12、资本主义再生产按其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无偿占有剩下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只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下价值用于个人消费,把另一部分剩下价值用作追加资本使生产在扩大是规模上进行再生产。第105页资本主义再生产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源泉是资本积累。不论是资本主义简单还是扩大再生产都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统一。第106页七、资本积累原理:1、资本积累学说是马克思剩下价值理论主要内容。所谓资本积累是指剩下价值资本化,即资本家把剩下价值看成资本使用。第107页(2)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进行扩大再生产是由两方面原因决定。一是追求尽可能多剩下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内在动力。二是激烈市场竞争作为一个外在压力迫使资本家不停进行资本积累。第108页(3)资本积累源泉是剩下价值。(4)资本积累目标和实质都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剩下价值去获取更多剩下价值,第109页(5)资本积累作用:资本积累结果是必定造成资本有机组成提升,进而造成大量相对过剩人口出现,最终造成资本主义灭亡第110页(6)资本有机组成1、资本组成:从物质形态上看,资本是由一定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组成,这种百分比关系称为资本技术组成。——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组成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组成,这种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价值上百分比关系,叫着资本价值组成。2、资本有机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组成决定着资本技术组成,并反应着资本技术组成改变资本价值组成,通惯用C:V表示或C/V表示。第111页3、尤其注意: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资本有机组成是不一样,同一部门内部不一样企业之间,资本有机组成也有差异。普通说来,重工业部门资本有机组成比轻工业部门资本有机组成高一些,设备先进企业比设备落后企业资本有机组成高一些。第112页4、资本有机组成提升是资本主义发展必定趋势。资本有机组成提升前提是资本积累。第113页5、资本积累必定产物是相对人口过剩。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资本有机组成提升造成劳动力供给相对于资本增值平均需要而过剩工人人口。第114页6、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一个条件。首先,相对人口过剩形成一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行业采购供应链管理
- 教育行业美工互动教学设计体会
- 健康行业保健师培训心得
- 钢结构工程师的工作总结
- 营销策略实操总结
- 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计划
- 学校财务年度工作总结怎么写2000字
- 智慧城市工程师工作总结
- 班会活动的多样化设计计划
- 幼儿园工作总结勇敢探索未来
- 关于老年综合评估规范与流程
- 高压灭菌锅使用管理制度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试小抄
- 余热发电工程总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报联商整合版专题培训课件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
- 建设工程监理费计算器(免费)
- 如何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演示文稿
- 西方文官制度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比较
- DZY4850H整流器维修指导书
- 2023年7月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