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2015、目录一、概述二、理论基础:现象学与现代阐释学三、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四、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理论特征五、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的具体运用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文学批评出现又一次重要的转折,这个转折的标志就是从以文本为中心的研究转向以读者为中心的研究。20世纪下半叶出现在德国的接受美学和英美的读者反应批评代表了这次转折的实绩。传统文学批评中的读者:亚理士多德的“净化”理论形式主义批评对读者的态度:读者的个人情感和经验不允许被带入文学作品。
读者
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读者的接受活动应是整个文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文学批评应着重探索读者与作家、作品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强调读者在文学进程中的决定作用。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中的读者
20世纪以来的文学愈来愈突出读者在审美接受过程中的能动的创造作用。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感知,而成为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活动。读者角色的这一转变无疑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划时代的转折。——伊瑟尔20世纪文学范式的转变
二、现象学与现代阐释学
20世纪哲学中的现象学和现代阐释学在理论层面为文学批评的重心向读者转移提供了方法论的前提。
胡塞尔
胡塞尔(1859~1938)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
没有一种独立于意识而存在的自在的客体,也没有一种脱离客体而存在的“纯粹意识”。在意识中主体和客体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为此,
胡塞尔“回到事实本身”的口号,主张现象学应该以作为意识内容的“现象”为其研究的出发点。现象学的启示对主体意识的强调纯粹意识相关知识:佛教禅宗对纯粹意识的追求,从神秀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到惠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一切实在事物都必须按照它们在我们心中的面貌作为纯粹现象对待。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1889-1966),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有独创性的、影响广泛的思想家。他的最重要著作是《存在与时间》(1926),由于此书,海德格尔被视为现象学学派的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人对世界的理解依赖于一种“先在”。这种“先在”或称理解的前结构,它是解释发生和进行的前提。人的存在或称“此在”从根本上说是历史的,它总是与人们置身的具体情况卷在一起,历史性的个人生存应成为哲学关注的焦点。此在与先在
海德格尔的启示
将历史的理解引入意义研究。
伽达默尔
伽达默尔(1900—2002)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现代哲学解释学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真理与方法》、《柏拉图与诗人》等。
理解的历史性观点
“历史性正是人类存在的基本事实,无论是理解者还是文本,都内在地嵌于历史性之中。真正的理解不是去克服历史的局限,而是承认并正确地对待这一历史性。”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理解与传统的关系
所谓传统,即过去遗留下来的价值、原则、规范、经验、观念和知识的总和。
1、传统对理解具有制约作用,成为研究的最初方向和倾向性。在伽达默尔看来,传统并不是人们应该加以克服的消极的东西,而是理解和阐释不可缺少的前提。不管愿意与否,传统都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成为理解的先决条件和先行结构。即使是宣称彻底反传统的人也无法抛弃传统,而只能在接受传统的前提下审视传统。
2、理解的创造性理解又不是对传统的复制,除了继承以外,理解还有对传统进行批判、改造和发展的性质。因此,理解又不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活动,它本身便包含了创造的因素。理解在本质上是创造意义的活动。“理解永远是不同的理解,理解的过程永远不会最终完成。”伽达默尔“视野融合”
所谓视野主要指人们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所能达到的理解范围。由于人们的知识和经验是不断扩充的,因此视野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固定下来。
理解者的视野,又称当今视野。所理解的对象的视野,也就是文本作者原初的视野亦称初始视野。“视野融合”伽达默尔的贡献在于,理解既不可能向古典阐释学所要求的那样,抛弃自己的视野而置身于异己的视野中去体会原作者的意图,也不能把理解的对象简单地纳入到解释者自己的视野中,强迫文本“现代化”。对话与交流成为可能。在理解的过程中,理解者的视野必须向理解对象开放,并进入他所理解的文本的视野中,随着理解的深入不断地扩大和丰富自己。这种在理解中理解者的视野与被理解对象的视野的相互结合、相互交融的过程就被称为“视野融合”。“视野融合”视野融合后产生的新视野,既包容了理解者的视野,又包容了文本的视野,同时又是对两者的超越。是一种过去与现在、文本与理解的自我意识、传统与现代经验相互交流的新的意识整体,也是理解者通过理解活动扩展自身意识内容的过程。“视野融合”伽达默尔的语言观
一切文化传统和历史主要表现为语言,而人一生下来,便进入了一种早已存在的语言,即进入了一种固定的意义网络。因此,人并不是“利用”语言说话,而是“按照”语言在说话,人并不能自由地拥有和支配语言。语言“‘它既是桥,又是墙’。之所以是桥,因为只有通过它,人们才能跨越差异的激流,达到某种意向的同一性;之所以是墙,因为它阻止人们毫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的内心,限制着这种表达的可能性”。语言敞开和遮蔽的双重性三、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接受美学的创立者:原联邦德国以姚斯、伊瑟尔为首的“康斯坦茨学派”。姚斯:《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伊瑟尔:《文本的召唤结构》这两部著作被视为接受美学的理论纲领。(一)姚斯的文学史观“在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个三角形中,读者不只是被动的一端、一连串的反应,他本身还是形成历史的又一种力量。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没有其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
——姚斯文学作品的存在史就是作品与接受相互作用的历史。姚斯的文学史观美学和历史的沟通
“文学和读者的关系中既有美学的关联,也有历史的关联。美学的关联在于读者对一部作品的最初接受已经包含了通过比较读过的作品对美学价值的检验。历史的关联则显然在于第一批读者的理解力能够在接受的长链中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并不断丰富起来”
——姚斯期待视野
所谓“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1、接受者从过去曾阅读过的、自己所熟悉的作品中获得的艺术经验,即对各种文学形式、风格、技巧的认识;2、接受者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思想、道德、行为规范;3、接受者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生活经历、艺术欣赏水平和素质。
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发展,它将会不断地变化、更新,并在阅读活动中不断调整和修正。新的批评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地训练着读者的感觉和思维,更新着人们的文学观念。
“过去的经验决定着新的经验的形式,而新的经验则选择性再构造着过去的经验,读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建立在等同两种不同的经验(过去的对新的),而是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上。”伊瑟尔期待视野具有历史性和开放性接受美学的文学史研究即读者“期待视野”变化史的研究一部新作发表后,第一代读者的理解、判断和评价往往构成下一代读者接受的基础和起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作品在某一时期的价值。在世代相传的接受链中,一部作品的接受过程是一个不断加深、巩固、发展或修正甚至推翻的过程。当读者的审美趣味发生改变时,过去的成功之作将变得陈旧;反之,读者也会因其视野的变化而重新发现过去所忽略的作品中的新价值。“一部作品的潜藏含义在该作品首次出现时并不总是立即能为读者所感知,更不用说在新旧形式的尖锐对立中将它穷尽。……作品的潜藏含义可能会长期不为人所认识,直至‘文学进化’随着另一种新的形式的现实化达到了某种视野高度时,尚未被认识的较旧的形式才能为人们所理解和认可。”
姚斯卡夫卡奥斯汀
姚斯的文学观
“文艺的本质是它的人际交流性质。……文艺作为一种交流媒介,不能脱离其观察者而独立存在。”
《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空白是交流的基本条件,没有空白就没有交流的必要;空白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动力。伊瑟尔的“空白”理论暗含读者
”在这一概念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的、相互关联的方面:作为文本结构的读者角色,与作为结构化行为的读者角色。”伊瑟尔三、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读者反应批评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70年代以后达到高潮。美国批评家斯坦利·费什是其代表人物。产生于英美的读者反应批评较之接受美学更注重读者的主观活动。它是一种专门研究读者、阅读过程和阅读反应的批评方式。“作品的客观性仅是一种假象”,读者的主观反应才是文学批评的中心。1、文学并不是白纸黑字的印刷品,而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2、意义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并将随着读者的认识而不断变化。费什:《文学在读者:感情文体学》读者对文学作品意义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本的社会意义、审美价值乃至潜在的意义都需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才得以实现。忠实地描述阅读活动。仔细考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阅读经验,并把它记录和呈现出来,是读者反应批评的一种实践形式。
读者反应批评的任务“有知识的读者”
费什虽然强调读者的地位和作用,但并不是认为读者的作用是任意的,自由的。他提出了“有知识的读者”的概念,语言能力语义能力文学能力四、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理论特征
都反对意义是完整地、独立地存在于文学文本之中的观念,都把读者的阅读活动作为文学批评研究的重心,试图建构一种以读者接受为指归的理论体系。(一)对读者性质的重新认识
读者是整个文学活动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主体,是阅读和产生意义的基本要素。读者不仅是作品的接受者,而且他实质上介入作家的创作活动并存在于作品文本的结构之中,甚至决定着作品的存在并生产作品。
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意义需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实现。阅读是一种生产过程。读者新的趣味和追求将对作家的创作起引导作用。
读者与文本的关系
(二)突出文学文本的未定性
文本结构中的未定性
文本存在空白与召唤
文学的未定性与历史。
文本的全部潜在效能决不会在一次或几次阅读过程中完全被实现,每一次具体的阅读只能发掘文本的部分潜能。因此,对于一部作品来说,只要读者对它的阅读没有完结,它的意义也就不会完结。(三)强调文学史的接受因素
文学作品只有被接受并产生影响才能流传下来。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影响和地位是由作品自身的质量和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没有绝对的、独立的文本,也没有不变的接受意识,文本存在于时间系列内视野的不断交替演化中。决定作品历史地位和价值的主要因素是读者的接受意识,而读者往往是受时代局限的历史的人,只能反映他那个时代的读者的看法。因此,在文学史的研究中,应关注文学接受的历史性,考察接受者和接受活动所处的不同于其对象的特定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梳理出不同时代接受状况的变化。一部文学史应该是文学接受的效果史
五、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
的具体运用
(一)发现空白(二)研究接受史(一)发现空白发现空白的阅读要求把文本中的空白上升为阅读的主要关注对象,读者应有意识地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充分体味文本中那些沉默的因素,分析空白在文本结构和技巧中的作用,用想象和理智去参与文本的创作。
1、省略中的空白2、概述中的空白,3、情节结构中的空白(即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二)研究接受史要求把读者的接受状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把握文学作品在接受过程各个历史阶段所呈现的面貌,用接受过程的描述代替文学事实的罗列。对文学作品在历史上的各种接受形式和审美经验加以整理和研究,其批评对象是具有评介性质的接受文本,包括文学批评、书评、剧评乃至新闻报道等。六、对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的思考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演出经纪合同:艺人经纪公司与演出方的合作
- 2024年标准化建筑分包施工协议模板版B版
- 房贷提前还清 新的买卖合同
- 矿山场地移交协议书最简单三个步骤
- 《合同法》第113条第2款
- 《新媒体文案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 2025年山东如何考货运从业资格证
- 2025年滨州货运上岗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5年西宁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 2025年北京货运资格证恢复模拟考试
- 山城重庆的城市介绍PPT
- 防火涂料施工记录
- 电梯安全日常检查记录表
- 有关姜太公钓鱼的故事6篇
- 苏轼《赤壁赋》课件
- 2023年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Word 2016的应用课件完整
- PDCA降低I类切口感染发生率
- 《幻方》 教学课件
- 实木家具生产工艺流程图解
- 自律-主题班会课件(共33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