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年(备考资料)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冲刺提分卷精选一(带答案)一.综合考核题库(共35题)1.细菌性痢疾控制关键点
正确答案:对痢疾的防控应加强水源卫生管理,防止污染,并不断改善饮水设施,保证饮水安全。对食品企业、冷饮企业的制品,食品经营单位出售的食品,严格地进行定期监测,提高饮食卫生水平。开展粪便、垃圾、污水处理方法的研究,逐步实现无害化。认真做好饮食、供水、保育等人员定期的带菌检查和治疗管理工作。改善环境卫生,防蝇灭蝇,消灭苍蝇孳生地。
开展腹泻病人、重点人群及外环境的痢疾病原学、痢疾菌型分布、变迁、耐药性分布等为主要内容的监测,以及时发现传染源,为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卫生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防止病从口入。2.病历摘要:男性,21岁,高热伴咽痛12天,皮疹3天。
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时有咳嗽,体温最高时达40℃,自觉为感冒症状,服感冒药(具体不详)后无效,仍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于39~40℃之间。3天前患者胸、背、腹部开始散在出现红色斑丘疹,直径2~3cm之间,压之退色。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排稀水样大便,无黏液,3~4次/日。患者家属觉病人较前有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等表现。为求诊治,遂来我院就诊。
否认当地传染病流行史,家中无相似病例。
体格检查:T39.7℃,P73次/分,R20次/分,BP136/90mmHg。神志尚清楚,精神淡漠,被动体位。胸、腹、背可见散在皮疹,较少,压之退色,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3次/分,律齐,未闻及异常杂音。腹平软,肝肋下2cm,脾未触及,肠鸣音稍亢进。颈部无抵抗,Kernig征(-),Brudzinski征(-)。
实验室检查:WBC3.4×l0/L,N0.31,E0。粪常规潜血(+)。
正确答案: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伤寒伴肠出血。
2.诊断依据
(1)起病缓慢,热型为稽留热,伴有咽痛、咳嗽症状;
(2)有食欲减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3)近日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有神经系统症状;
(4)皮疹,出现于发热后第2周,呈斑丘疹,压之退色;
(5)有相对缓脉;
(6)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较低,中性粒细胞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测不到;
(7)粪常规显示潜血。3.简要病史:女性,13岁,畏寒高热、腹股沟肿块3天。
初步诊断:腺鼠疫。
问诊内容:
正确答案:1.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发热的程度,热型,持续的时间;腹股沟肿块的大小、数量、质地、有无红肿、压痛,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相同表现;是否伴随有皮疹、结膜充血、肝脾肿大;发病诱因;全身状态: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是否发生变化。
(2)诊疗经过:发病后做过哪些检查,结果怎样;是否做过相关治疗。
2.相关病史
(1)有无药物过敏史。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疫区接触史,当地有无传染病流行史,既往有无类似症状发作。4.病例摘要:男性,20岁,学生,因发热、食欲减退、恶心3周,皮肤黄染2周入院。
患者3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达38℃,无发冷和寒战,不咳嗽,但感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部不适,无呕吐,曾服感冒药无好转。2周前家人发现皮肤发黄,尿色亦黄,无皮肤瘙痒,睡眠稍差,排便正常,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体健,无肝炎及胆囊炎和胆石症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无疫区接触史。查体:T37.8℃,P84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一般情况可,皮肤略黄,无苍白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黄染,结膜无苍白,咽(-)。心肺(-),腹平软,肝肋下2.5cm,质软,轻压痛和叩击痛,脾侧位肋下刚触及,移动性浊音(-),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Hb126g/L,Ret1.0%,WBC5.2×10/L,N65%,L30%,M5%,PLT200×10/L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粪便常规(-),潜血(-)。
正确答案: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本例初步印象是: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2)其诊断依据
1)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上腹不适等黄疸前期表现,1周后出现黄疸。
2)查体见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
3)化验尿呈肝细胞性黄疸。
2.鉴别诊断与其他原因黄疸鉴别。
(1)溶血性黄疸一般伴贫血,REt升高,尿胆红素(-),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
(2)肝外阻塞性黄疸有胆石症、胰头癌等引起肝外阻塞性黄疸的病因,常伴皮肤瘙痒,粪便呈陶土色,尿胆原(-),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而间接胆红素正常。
3.进一步检查根据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为确诊肝炎和病毒的类型应作:
(1)肝功能和血清胆红素测定。
(2)肝炎病毒学指标检查。
(3)腹部B超观察肝脾情况。
4.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多种维生素、严禁饮酒等。
(2)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拉米夫定等。
(3)护肝药物。
(4)中医药。5.流感控制关键点
正确答案:(一)控制治疗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2.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3.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三)疫苗预防
1.灭活疫苗:效果较好,接种对象为老人、儿童、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员。
2.减毒活疫苗:采用喷鼻法接种。
(四)药物预防
用于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对甲型流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乙型流感无效。
(五)预防流感的几种常用措施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4.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5.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6.注射流感疫苗。6.艾滋病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1.HIV急性感染
(1)流行病学史包括:①不安全性生活史;②静脉注射毒品史;③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史;④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⑤其他(如职业暴露或医源性感染史)。
(2)临床表现包括:①发热、头痛、乏力、咽痛、腹泻、全身不适等症状;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③颈、腋及枕部有肿大淋巴结;④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⑤皮疹;⑥肝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①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经确认试验证实),在感染早期HIV抗体阴性,但多在2~6周左右抗体转阳,极少数可能延长至3~6个月才出现抗体;②血浆HIV-RNA(+)。确诊标准:患者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中的现象,加上实验室检查中任何一项即可确诊,仅具备HIV抗体阳性一项也可确诊。
2.无症状HIV感染
(1)流行病学史同急性HIV感染。
(2)临床表现常无任何症状,部分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
(3)实验室检查①HIV抗体阳性,经确诊试验证实者;②患者血浆中HIV-RNA(+)。确诊标准:患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中的现象,或有实验室检查中的任何一项即可确诊。
3.艾滋病期
(1)流行病学史同急性HIV感染。
(2)临床表现包括:(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低热>1个月;(2)原因不明的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1个月(淋巴结直径>1Cm);(3)慢性腹泻>3~5次/日,且3个月内体重下降>10%;(4)口腔或内脏的白念珠菌感染;(5)卡氏肺孢子菌肺炎;(6)巨细胞病毒感染;(7)弓形虫脑病;(8)真菌感染;(9)败血症;(10)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11)皮肤黏膜或内脏的KAposi肉瘤;(12)淋巴瘤;(13)活动性肺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4)反复发作的疱疹病毒感染;(15)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
(3)实验室检查①HIV抗体阳性经确认试验证实者;②血浆中HIV-RNA(+);③CD4+T淋巴细胞数<200/μl。确诊标准:实验室检查中有HIV抗体或HIV-RNA任何一项阳性加上临床表现中任何一项或CD4+T细胞数<200/μl者即可确诊为艾滋病。7.麻疹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1.风疹前驱期短,全身症状轻,无黏膜斑,皮疹散在,1~2日即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常伴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2.幼儿急疹多见于婴幼儿,突发高热数日,热退时出现玫瑰色散在皮疹为其特征。
3.猩红热发热咽痛1~2日,全身出猩红色针尖大小皮疹,疹间皮肤也发红,疹退后伴大片脱皮。白细胞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咽拭子培养可获A组B溶血性链球菌。
4.药物皮疹每有近期服药史,皮疹多样,停药后皮疹不再发展而逐渐消退,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8.血吸虫病控制关键点
正确答案:1.在血吸虫病的流行区与周边地区,接到疫情报告后要详细记录,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携带调查处理疫情的各种物品,于24小时内到达现场。
2.血吸虫病确诊最可靠的依据是病原学检查,可参考感染史等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核实诊断。
3.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了解病人的感染途径、感染地点,以及当地人、畜血吸虫病流行情况,钉螺分布地点与范围、密度等,同时确定疫区范围,并采取以下措施:
(1)对病人采用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2)对病人感染地点的自然村及周边地区居民进行普查和家畜感染调查,对感染的人与有经济价值的家畜同步进行治疗,对不堪使用或不能治疗的家畜进行宰杀。
(3)根据钉螺分布的范围、密度、感染率等因地制宜,有计划地进行灭螺,并要做好用水管理。
(4)指导病人做好粪便、尿液的随时消毒。
(5)加强饮用水的消毒管理。
(6)加强家畜的管理,人、畜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7)开展有针对性的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4.病人、病畜得到有效治疗,钉螺密度降低,对周围人群的威胁消除,疫情调查处理工作可以结束。及时写出调查处理报告。
5.基层血防机构要完成病人治疗的定期访视,疫情监测等项工作。9.男性,30岁,牧民。1周前捕猎旱獭,3天前发现左下肢外侧有一小水泡,并逐渐形成脓疱,左侧腹股淋巴结肿大、疼痛、变硬,伴有发热、头痛、全身疼痛、乏力。症状日益加重,高热不退,走路蹒跚。查体:体温39.5℃,脉搏11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8.1/7.9kPa(136/60mmHg),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烦躁不安。左侧腹股沟淋巴结如鸽蛋大,并与周围组织粘连,皮肤表面红肿,触之疼痛剧烈。实验室检查:Hb105g/L,WBC15.2×10/L,N78%,L22%。大小便常规无异常。
正确答案: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本例初步印象是:腺鼠疫。
(2)诊断依据
1)起病前10天内曾到过鼠疫流行区,有捕猎旱獭史。
2)突然发病,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左侧腹股淋巴结肿大、热、痛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成块,剧烈触痛,患者处于强迫体位。
3)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78%。
2.鉴别诊断
(1)急性淋巴结炎此病有明显的外伤,常有淋巴管炎、全身症状轻。
(2)丝虫病的淋巴结肿急性期,淋巴结炎与淋巴管炎常同时存在,数日后可自行消退,全身症状轻微,晚上血片检查可找到微丝蚴。
(3)兔热病兔热病菌感染引起,全身症状轻,腺肿境界明显,可移动,皮色正常,无痛,无被迫体位,预后较好。
3.进一步检查根据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诊应作:
(1)细菌涂片。
(2)细菌培养。
(3)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
4.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
(2)对症治疗。
(3)局部治疗。10.流行性出血热预防
正确答案:(一)监测
1.疫情监测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同时采集病人血标本进行抗体检查和个案调查,以核实疫情,及时网络直报。如果发现暴发疫情,则于2小时内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2.病原学监测各监测点每年采集一定数量的急性期病例全血送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分离、核苷酸序列测定和交叉中和实验,分析流行型别。
3.血清学监测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或流行地区,可定期选择不同年龄的人群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出血热抗体检测,了解人群隐性感染状况。
4.宿主动物监测根据监测点的疫情分布情况和地理景观选择调查地点。每年3~4月和9~10月,分别在农村居民区和野外同时进行鼠密度调查,每次分别在居民区和野外各捕鼠50只以上,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计算感染率。
(二)灭鼠和防鼠出血热发病地区,每年在春季和秋季开展灭鼠,一般春季重点在居民区开展灭鼠;秋季重点在居民区周围和野外灭鼠。同时加强防鼠,清理环境卫生,减少人接触鼠感染危险。
(三)宣传教育和培训
1.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和形式,开展出血热防病知识的宣传,增强群众防病和参与防治的意识,重视灭鼠和防鼠;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接触。
2.对基层临床医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病例诊断与防治技术,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近治疗,提高治愈和减少死亡。
(四)免疫预防根据不同型的疫区,进行Ⅰ型纯化疫苗或Ⅱ型疫苗或双价纯化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应在流行高峰季节前一个月完成,出血热疫苗接种要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有禁忌证者严禁接种。经观察,接种疫苗后机体能产生特异的中和抗体,有预防本病的作用。11.麻疹流行过程
正确答案:1.传染源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急性期患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本病潜伏期为6~21天,平均为10天。
2.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排出的飞沫经口、咽、鼻部和眼结膜侵入易感者。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12.菌痢流行特征
正确答案:菌痢在我国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高峰,以夏秋季最为常见。一般5月份开始上升,8~9月份达高峰,10月份逐渐下降;本病主要集中在温带或亚热带地区;在年龄分布上有两个高峰,一个为学龄前儿童,另一个为20~50岁的青壮年。13.鼠疫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1.流行病学资料在起病前10天内曾到过鼠疫流行区,有鼠疫动物或患者接触史。
2.临床表现突然发病,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早期衰竭、出血倾向,并有淋巴结肿大、肺部受累或出现败血症等。
3.实验室检查从淋巴结穿刺液、脓、血等标本中检出鼠疫杆菌,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14.伤寒、副伤寒伤寒概述
正确答案:1.概念伤寒是伤寒杆菌污染了水或食物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该病常年发病,但以夏秋季为主。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2.病原学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中的D族。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在体内均能诱生相应的抗体。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活力强,耐低温,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加热600C15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用水余氯达0.2~0.4mG/L时迅速杀灭。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患病者极少。
(4)流行特征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居多。
4.病理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若伤寒细胞聚积成团,则称为"伤寒小结"。除肠道病变外,肝、脾也非常显著。胆囊呈轻度炎症病变。少数患者痊愈后伤寒杆菌仍可在胆囊中继续繁殖而成为慢性带菌者。心脏、肾等脏器也有轻重不一的中毒性病变。15.暴发疫情结论
正确答案:暴发疫情调查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总结,包括此次疫情的性质,疫情发生的原因,防治措施的效果以及疫情可能的发展趋势。注意在做结论时应做到三(或四)符合:
1.最初诊断、疾病分布特点和初步假设三者必须符合。
2.初步假设和进一步调查结果相符合。
3.进一步调查结果和采取相应措施效果相符合。
4.病人的临床诊断、化验结果与引起流行的因素化验结果相符合。此点对于潜伏期长的疾病往往难以做到。
综上所述,可见暴发调查中大量的工作属于描述性研究。但是在进一步调查分析中,常需对可疑的暴发原因进行假设检验,这必须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技术来完成。将患病的与未患病的两组暴露于某可疑致病因子的比例进行比较,看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或者比较有暴露史与无暴露史的两组罹患率有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从而使判断暴发的原因更可靠更有说服力。近些年来,暴发调查时,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越来越普遍。因此,暴发调查中既有描述性研究,又常包含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16.简要病史:女性,3岁,高热伴头痛、呕吐3天。
初步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问诊内容:
正确答案:1.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体温最高是多少,发热是否持续,是否伴有寒战;
2)头痛的性质、程度、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是否伴有意识改变;
3)呕吐性质,是否为喷射性,呕吐物是什么,偶发还是频发;
4)发病诱因,有无呼吸道感染,肌肉酸痛,皮肤黏膜瘀血、瘀斑等伴随症状;
5)饮食、大小便、睡眠情况。
(2)诊疗经过
1)是否到医院就诊过,做过哪些相关检查;
2)是否治疗,疗效怎样。
2.其他有关病史
(1)有无药物过敏史;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当地有无传染病流行史,有无病人或疑似病例接触史,有无结核及其他耳鼻喉病史,有无接种过流脑疫苗。17.伤寒和副伤寒预防
正确答案:(一)监测
1.腹泻病人监测在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开展伤寒和副伤寒监测,有专职医生对腹泻患者进行登记,发现疑似患者采样检测,诊断为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应按照传染病网络报告要求,及时做好网络直报。
2.重点人群监测根据需要对辖区内的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包括密切接触者、医务人员、饮食行业人员、水管粪管人员、清洁工人、幼托机构保育员等,监测方法以粪便细菌培养为主。
3.外环境和水源监测选择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处、医院污水排放处、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处等,定期进行采样监测。发生暴发疫情时,增加在病家周围环境,如厕所、粪坑、饮用水源、塘水、污水坑等监测。
4.食品、粪便和苍蝇监测定期选择食堂、餐馆等集中供应的食品,公共厕所、粪坑和苍蝇抽样监测;发生暴发疫情时加大监测频次和范围。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专栏、报刊、宣传画、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工地、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宣传内容包括伤寒和副伤寒的概述、传播途径与防治知识;搞好个人卫生,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不食不洁食品,不喝生水、不乱倒垃圾等,把好"病从口入"关。
(三)搞好环境卫生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和减少苍蝇孳生场所,降低苍蝇密度。
(四)加强饮水、食品、学校、幼托等行业卫生管理
1.饮用水卫生管理做好水源保护,定期开展水源与自来水厂水的监测。供应单位要加强管理,饮用水管理和消毒人员要相对固定,开展培训,严格按规程进行消毒;确保末梢水的余氯含量达到0.3~0.5mG/L的卫生标准。
2.食品卫生管理食品生产单位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认真执行食品卫生要求,食品做到生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物、生熟食品工具、容器分开,防止食品污染,提高食物卫生的合格率;卫生监督机构要做好食品卫生监督,严格执行饮食从业人员准入制,一旦发现伤寒和副伤寒带菌者立即调离。
3.学校、幼托等行业卫生管理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做好卫生管理,做到食堂内部布局合理,提供卫生安全的食品,操作符合食品卫生要求;食堂人员应持证上岗,定期开展卫生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幼儿晨检,做好日常性消毒隔离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配合开展相关预防控制措施。
(五)粪便与环境污物卫生管理农村粪缸与厕所要远离饮用水源,要做好粪便无害化;医疗机构的粪便与污水要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城镇要做好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每年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经常进行环境卫生整治,药物消灭苍蝇等,消除苍蝇孳生场所。
(六)预防接种在伤寒高发地区,可对重点人群如饮食从业人员、中小学生、旅游工作人员、环卫工人、渔民、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及高发年龄组人群进行预防免疫。一般在每年流行前期(3~5月份)完成。目前疫苗有伤寒Vi多糖菌苗、伤寒口服Ty21A活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被批准用于2岁以上的人群中接种。仅需接种1剂次,注射7天后产生保护作用。为维持保护力,建议每3年复种一次。接种后保护率在70%左右;但对副伤寒无效。18.鼠疫控制关键点
正确答案:以灭鼠为中心消灭传染源。鼠疫疫源地地区及毗邻地区,要按照国家鼠疫监测方案,开展人间疫情、鼠情、媒介昆虫、病原学等内容的监测,进行疫情预测预报,及早发现和掌握鼠疫流行动态,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鼠疫疫源地地区的居民,在当地鼠疫流行前1~2个月,或灭鼠队等野外工作人员进入疫区前1个月,完成鼠疫菌苗的接种工作。在鼠疫疫源地地区,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形式,开展鼠疫防治、疫情报告内容和方法等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参加鼠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19.细菌性痢疾流行过程
正确答案: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急性患者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非典型患者、慢性患者及无症状的带菌者由于症状不典型常被忽视,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潜伏期一般为1~4天,短者可为数小时,长者可达7天。
2.传播途径本病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食物、水、生活接触和苍蝇、蟑螂污染为主要传播因素;食物和水的污染易引起痢疾暴发。
3.易感人群本病男女老幼普遍易感,患病后免疫时间短,且各菌群、菌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任何使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均可成为痢疾发病的诱因,反复感染和多次发病者常见。20.麻疹疫情处理
正确答案:麻疹预防措施主要采取有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做好病例早期发现、报告与处置;注意开窗通风、经常晒衣被等综合性措施预防控制。发生疫情后的处置主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控制措施。
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各级医疗机构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应按照传染病网络报告要求,做好网络直报;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检、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患者应送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病房的医院隔离治疗,做到早隔离、早治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麻疹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按照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要求,对麻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追踪和掌握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期限为至少为21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流行期间应加强儿童机构的检查,及时发现患者。
2.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1)消毒:麻疹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因而对病家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一般不需要药物消毒和开展终末消毒。可采用通风、洗晒或太阳下暴晒的方法杀灭病原体。
(2)其他措施:室内保持开窗通风、透光、清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疾病抵抗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托、学校、电影院、会场等应加强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开展健康教育。
3.保护易感人群措施
(1)预防接种: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发生疫情后,可应用麻疹疫苗进行应急接种。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对象为6个月至30岁的易感人群,或根据当地发病情况扩大接种年龄范围。
(2)暴发疫情特别应急控制措施:如发生麻疹暴发或流行时,要及时确定疫点、疫区,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有关条款规定,根据麻疹疫情暴发程度和控制流脑暴发需要,提出有关停课、停工、停业;限制或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人群聚集的活动等特别紧急措施,并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3)加强个人防护:在流行期间,应减少婴幼儿集中,劝阻家长不要带幼儿到公共场所,以减少传染机会;可采用戴口罩的方法减少感染。21.简要病史:患者女性,32岁,工人,突发畏寒、发热,伴头痛、身痛3小时。
初步诊断:流行性感冒。
问诊内容:
正确答案:1.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发热程度(体温升至多高),持续时间,诱因,发热有无规律;头痛,身痛具体部位,性质,程度,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等。
2)发病诱因及伴随症状,有无受凉受热等,有无咽痛、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饮食,睡眠,二便等一般情况。
(2)诊疗经过
1)是否到过医院,做过哪些检查,结果怎样。
2)是否治疗,疗效如何。
2.相关病史
(1)流行病学史:患者单位及其周围接触人群是否出现较多症状相似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人。
(2)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疫区接触史,既往有无类似病史。22.艾滋病例调查和处置
正确答案:(一)不需要对HIV阳性者隔离隔离是无效和不当措施。对所有住院病人实施普遍防护措施。对AIDS病人实施针对血液、性和母婴传播途径的防护。
(二)随时消毒对血液或体液污染的、被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的设备、物品等进行消毒,使用含氯制剂可有效杀灭结核杆菌的杀菌剂进行消毒。
(三)病人及其性伴不能捐献血液、血浆、器官、组织、细胞、精子或母乳
(四)接触者和传染源告知任何可能的时候,感染者应当明确告知性伴和共用针头者。医务人员执行告知仅限于下列情况:病例在咨询后仍拒绝告知伙伴,且医务人员保证告知不会给指征病人带来伤害。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五)抗病毒治疗及早对感染进行诊断,常规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治疗机会性感染。管理AIDS病人,监测病毒载量和CD4+细胞计数。青少年和孕妇采用特殊治疗方案。
(六)暴露后预防对于有可能暴露于HIV污染的血液和其他体液的人员实施暴露后预防。基础方案是使用齐多夫定和拉米夫定,疗程4周;扩大方案增加了茚地那韦。23.霍乱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1.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在疫区内有典型的霍乱腹泻和呕吐症状,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者。虽然粪便培养未发现霍乱弧菌,但并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如有条件可作双份血清凝集素试验,效价4倍上升者可诊断。
3.粪便培养阳性且前5日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霍乱。24.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
正确答案: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调查诊断分析,按发生原因分成以下五种类型:
1.不良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缺乏、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2.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3.接种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5.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25.某市处于艾滋病流行的上升期,近年来经血液、性行为传播HIV感染者人数增长较快。针对上述现状,欲对该市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干预,以提高该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并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发生和蔓延。
问题:
1.开展项目前应有哪些准备工作?
2.干预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3.干预效果如何评价?
正确答案:1.项目准备
(1)调查基本资料:可以选择市或区级戒毒所,应首先向戒毒所的有关人员了解吸毒人员的特点,吸毒人员中艾滋病感染的检测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该场所吸毒人员的干预方案。进一步了解该人群中HIV感染现状。
(2)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基线资料确定项目具体目标,干预对象,干预方法,准备项目实施所用资料、器材等,设计调查表。
2.干预活动主要包括内容
(1)基线调查:由实施小组成员对研究对象按照统一问卷进行基线摸底调查,以掌握研究对象整体的本底情况。对所有的吸毒人员采血化验,检测其HIV感染状况,对结果阳性者应采取进一步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①患者的临床表现:长期发热、明显消瘦、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真菌感染等。②实验室检查:艾滋病抗体检测阳性,CD4∶CD8<1。③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来源,感染的途径,性传播、经血及吸毒、母婴、医源性等。
(2)干预措施的实施:主要包括制作IEC材料;设计制作各种健康教育书面宣传材料,或刻录光盘,向干预对象免费发放,同时将有关培训内容及图片输入手提电脑与干预对象面对面培训;培训重点人物(活跃分子),使他们更好地直接影响周围的吸毒者;开展同伴教育;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美沙酮使用、安全套使用的培训;通过当地广播电台相关栏目,播放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开设个人电话咨询,对干预对象公布咨询电话,随时解答相关问题。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艾滋病的危害性,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策略,艾滋病的治疗方法,艾滋病行为生活方式。
(3)干预后调查: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后,调查员对目标场所吸毒人员采用与基线访谈相同的问卷进行干预后的调查,如实填写。
3.干预效果评价:结合干预前后两次调查分析:
(1)干预前后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正确知晓率改变情况。
(2)干预前后目标人群对艾滋病正确态度改善情况。
(3)干预前后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促进情况;建立一些指标: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率,美沙酮的使用率,安全套的使用率等。
(4)干预前后目标人群HIV感染状况比较。26.疫苗时代的麻疹流行特征
正确答案:(一)流行强度持续下降,各地发病率悬殊较大广泛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不同地区间发病率悬殊较大,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病率虽然也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往往高于经济发达地区。
(二)发病年龄高移,但仍以小年龄为主麻疹疫苗使用前,95%以上人群5岁前已患麻疹,疫苗广泛使用后,麻疹发病年龄有所变化,虽然还是以5岁以下年龄组为主,但比例呈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出现青少年、成人和小月龄儿童发病为主的"双相位移"现象。
发病年龄后移的原因为:由于麻疹流行强度明显减弱,少数易感者接触麻疹病毒的机会减少;疫苗免疫成功若干年后,少数人由于抗体滴度降低,免疫力下降而发病;人口构成变化对麻疹发病率和年龄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散发与暴发共存,局部暴发流行往往决定整个地区的发病水平目前我国最常见的麻疹流行类型是散发,表现为发病少而零星分散,终年不断,无明显高峰。也可能在某些地区出现暴发,如托幼机构、小学或易感者集中的人群,并有以下特点:
1.与前次流行间隔时间已很长,由于一些儿童未接受免疫或免疫未成功,易感人群逐渐积累。
2.传染源从外地侵入。
3.一旦发生2代病例,传染源迅速扩散,流行高峰突出。
4.流行高峰后发病骤然下降,易感人群急剧减少。
5.发病年龄几乎集中在与2次流行间隔相当的年龄组。
6.暴发持续时间短,麻疹病毒从该人群中消失。
7.常发生在人群集中或交通不便的山区或乡村。
8.范围局限。
(四)农村为主要流行地区一些疾病监测点资料表现,农村发病率往往较城市为高。
(五)流行周期在使用疫苗前每隔1~2年流行1次,使用疫苗后流行周期没有那么明显,但与易感人群积累及暴露机会有关,随着易感人群积累速度的减慢,流行周期延长甚至消失。27.病毒性肝炎
正确答案: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从流行病和临床来看,5型肝炎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甲型和戊型。其共同特点是:经粪-口途径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不转变为慢性。但两者也有不同:①高发年龄不同,甲型肝炎一般儿童高发,戊型肝炎一般主要发生于青壮年。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儿童罹患戊型肝炎时多为亚临床型,临床上不易被发现,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戊型肝炎免疫力持续较短,幼年罹患后,青壮年期再次受染仍可发病。②孕妇罹患后预后不同,孕妇罹患甲肝后,其预后与非孕妇相同,均较好,而孕妇罹患戊肝后则较易发展成重型肝炎,病死率可达10%以上。另一类包括乙型、丙型和丁型。其共同点是:主要经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可转变为慢性。其不同点是:①血液中的病毒量不同,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含量很高,而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含量极低。②母婴传播的意义不同,母婴传播在乙肝传播中起重要作用,而在丙肝传播中的意义很小,性传播也一样。③临床检测的方法不同,由于丙肝病毒血中含量极低,因此很难用检测抗原和斑点杂交法进行检测。④在慢性化方面,乙型肝炎慢性化主要发生于围生期及婴幼儿感染,成人初次罹患乙肝时一般不慢性化;而丙肝的慢性化与年龄无关,无论小儿和成人罹患后均有50%以上变成慢性肝炎。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常见消化道传染病。本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染,不但终年散发,同时还常出现季节性或食物源性的暴发性流行,从而危害人民健康。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只要能搞好水和粪的管理、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就基本上能控制甲型肝炎的流行。具体措施如下:
1.传染源的控制措施: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积极治疗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并隔离病人至发病后3周。儿童接触者应进行被动免疫并进行观察45天。
2.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是最根本的措施,一旦这一措施得以实现,则不仅甲肝,其他肠道传播的传染病也均可基本控制,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尽量抓好。
(1)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广泛开展病从口入的卫生宣教。各单位应创造条件,提供流动水,供洗手及洗餐具,自备餐具,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饮食行业应认真执行食品安全法。尤其要做好食具消毒,食堂、餐厅应实行分餐制或公筷制。
(3)要加强生食水产品的卫生监督。加强对产地水域的卫生防护,防止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4)要加强水源保护,严防饮用水被粪便污染。
(5)中小学要供应开水,学生自带水杯。
(6)取缔不符合卫生条件的、无证的饮食摊贩。
(7)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
(8)幼托机构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对食具及便器的消毒制度。儿童实行一人一巾一杯制。对全托单位还应注意尿布消毒。使用的玩具各班组应严格分开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9)对甲肝病人的剩余食品、便器、衣服、床单、注射针头及其排泄物应作消毒处理。
(10)消毒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采用煮沸、甲醛溶液(福尔马林)、强力戊二醛、有效氯以及紫外线等灭活病毒。
(11)应尽可能避免食用可能已被污染的水、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贝类食品。
3.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
(1)主动免疫:普及甲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2)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预防。
(3)注意事项
1)预防对象:密切接触者;当传染源已明确(如食物或水)的所有已暴露者;已流行甲肝的学校、医院、家庭或其他单位中的成员。对偶尔接触者不需作被动免疫。
2)预防方法:丙种球蛋白按0.02ml/kG一次肌内注射,亦有推荐用5ml一次肌注者。
3)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45天。
4)食源性感染应检查厨师的抗HAV-IGM,确诊后隔离治疗。
其他措施还包括:做好疫情报告及人群健康教育等。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应采取以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1.传染源的控制措施:传染源主要是乙型肝炎患者(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慢性HBV感染者以及其他HBsAG阳性的患者,如肝硬化、肝癌及其他病人血中HBsAG阳性者)。这些病人中如果感染性标记物(HBsAG、HBCAG、HBVDNA、HBVDNAP)阳性则传染性较强;反之则传染性较弱。至于HBEAG阴性、抗-HBE阳性者的传染性要参考血清中HBVDNA含量及肝病严重程度而具体分析。如果血中HBVDNA也阴转,肝病的程度也减轻则证明HBV复制减少,传染性较低;反之,则可能HBV发生变异,其传染性不一定减少。积极治疗乙型肝炎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HBsAG可通过各种体液排出体外,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月经、泪液、尿液、汗液等。但乙肝病毒颗粒则在不同的体液中出现的频度不同,因此,各种体液的传染性相差较大,其中以血液、精液、月经和阴道分泌物的传染性较大,唾液也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意义较小,故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①围生期母婴传播:主要在分娩过程中受染。②医源性传播:经血传播,输入HBsAG阳性血液可使50%的受血者发生肝炎,对供血员进行HBsAG及ALT的筛查可大大减少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经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这是医源性传播中最主要的;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传播。③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包括:大力推广一次性注射器,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均应一人一针一筒。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采血针、针灸针、手术器械、划痕针、探针、内镜、牙钻等)均应一用一消毒。应完善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血液等体液污染物的消毒处理。应加强献血员和血制品的管理。
3.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凡未感染过乙肝也未进行过乙肝免疫者对HBV均易感。因此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乙肝预防的主要措施。不同的人群可采用不同的接种策略:①新生儿接种:母亲为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母亲为HBsAG阴性或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即可取得较好效果。②儿童和成人接种:对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应进行补种,补种前可以查、也可以不查HBVM。成人中的高危人群也应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前先进行HBsAG及抗-HBs的检测,两者均阴性者再进行接种。③意外受染者的接种。意外受染者乃指意外地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于眼结膜或口腔黏膜以及输入含HBsAG阳性血液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已知受染者HBsAG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处理。如果不知道原来是否阳性,应立即检测,并尽早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若两者均阴性,应再注射3针乙肝疫苗,对于输血受染者则不论检测结果如何均应再注射3针乙肝疫苗。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预防丙型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是对献血员及血制品应用最灵敏的试剂进行检测以保证血液及血制品的质量。防止同针管注射毒瘾及医源性传播也是重要措施之一。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重点是预防乙型病毒感染,因此,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也是最主要的,其次是防止HBsAG阳性者再感染HDV,可通过尽量少输血,少用血制品,严格筛查献血员降低发病率。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同甲肝预防,重点是切断传播途径,特别是水粪管理、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28.霍乱
正确答案:霍乱是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霍乱弧菌是革兰阴性弧菌,属需氧菌,对热、干燥、直射日光、酸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干燥2小时或加热55℃10分钟即可死亡,在常用消毒剂1∶500000高锰酸钾、0.2%漂白粉、1∶5000~1∶10000盐酸或硫酸、0.5%~1.0%苯酚中5~10分钟即可杀死。霍乱弧菌在外界存活力是有限的。在各类食品中,存活时间与污染程度、温湿度、酸碱度、盐分、糖分以及水分含量等因素相关。霍乱弧菌产生3种毒素:Ⅰ型毒素(内毒素)系多糖体,存在于菌体内部,是制作菌苗的主要成分。Ⅱ型毒素(肠毒素)是霍乱弧菌在体内繁殖中的代谢产物,是机体水和电解质从肠腺中大量分泌,形成霍乱腹泻症状的重要物质。有抗原性,可激发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经甲醛作用后产生类毒素。Ⅲ型毒素,对致病作用意义不大。此外,霍乱弧菌尚能分泌神经氨酸酶、黏液酶、溶血素菌体裂解释放的内毒素,亦有致病作用。
(一)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病人排菌时间一般为5~6天,不超过21天,偶尔长达170天以上。潜伏期可从数小时至5天,一般为1~2天。潜伏期即可排菌,故潜伏期、恢复期病人及健康带菌者均可成为传染源。
1.病人根据临床表现分为4型
(1)轻型: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黏液或血液,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2)中型:腹泻次数为10~20次/日,精神表现淡漠,有声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70mmHG,成人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4%~8%。
(3)重型:腹泻次数为20次/日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50mmHG,成人<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4)中毒型(干性霍乱):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吐泻或吐泻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2.霍乱的治疗原则
(1)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确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2)根据病人的程度进行治疗: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在液体疗法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可根据药品来源及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连服3天。
3.隔离标准
(1)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2天粪便培养(如无粪便,可用肛拭子从直肠取粪便)未检出霍乱弧菌者可解除隔离。
(2)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日起,住院隔离不得少于7天。
(3)慢性带菌者,大便培养连续7天阴性,每周培养胆汁1次,连续2次阴性者可解除隔离,但尚需进行流行病学观察。
(二)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霍乱弧菌污染的水、食物、苍蝇均可作为霍乱的传播媒介,病人吐泻物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水源,易造成大流行和暴发流行。带弧菌的水又可污染食物造成食物型霍乱。海产品食物如虾、蟹、螺、鱼和蛤亦可能作为传播媒介。此外,在流行地区内食物的生产、运输、加工、贮存和销售中均易被感染,如污染的食物运销外地可引起远程传播。
生活接触传染,多在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主要通过染菌手指、床单或物品传播。苍蝇可以带菌,污染食物,造成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是加强疫点疫区处理。
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对从首例病人检出的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应及时做噬菌体-生物分型。如为流行株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并按下列规定处理。如为非流行株,按一般腹泻病菌处理。
1.疫点、疫区的划定
(1)疫点:指与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同一门出入的住户或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若干户为范围。
(2)疫区: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
2.疫点处理
(1)疫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卡。
(2)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立即就地隔离治疗。转送病人时对途中污染的物品、地面和运送病人的工具要随时消毒处理。
(3)疫点消毒: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进行消毒。
(4)验便:对疫点内所有人员,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便1次。第1次采便应在服药前进行。
(5)病家和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可根据药敏试验情况和药物来源选择一种抗菌药物,连服2天。
3.疫点的解除:在传染源隔离后,疫点内所有人员验便连续2次阴性,无继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时可予以解除。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后5日内无新病例出现时亦可解除。
4.疫区处理:加强饮用水消毒和水源管理、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及时发现传染源,防止传播。
(三)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
人群对霍乱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都发病,霍乱弧菌进入消化道后,能被正常酸度的胃液杀死,进入肠道后,由于肠道局部产生分泌型抗体IGA,IGA抗体无杀菌作用,但有抗毒作用和保护作用。所以经口感染霍乱后隐性感染多,显性感染少。现用的口服霍乱菌苗有一定的保护力,但不是绝对的,更不是终身的。29.某市医院收治一例长期发热、消瘦,伴有咳嗽症状的病人,医生考虑艾滋病病毒感染。作为疾控机构艾滋病防制工作人员,您认为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1.核实诊断
(1)患者的临床表现:如除了长期发热、明显消瘦等症状外,患者有无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真菌感染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结果:艾滋病抗体阳性,CD4/CD8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减少。
(3)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来源,感染途径如经性接触、血液、吸毒、医源性、母婴等的传播可能性。
2.首次随访(个案调查):使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项目、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来源,感染途径和方式,本例调查重点为性接触、血液、吸毒、医源性感染途径)、防治措施、结论、调查日期及调查者。
3.预防及控制措施
(1)首先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对患者定期随访,符合免费抗病毒治疗条件者给予免费抗病毒治疗。如出现机会性感染可转入专门收治艾滋病的传染病医院。
(2)诊治的医务人员应加强职业防护,避免在医疗过程中出现职业性感染。
(3)对配偶、性伴、子女等密切接触者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
(4)加强病人健康教育,洁身自好,坚持使用安全套,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5)给予保密、同情与心理支持。30.艾滋病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维持健康和心理支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营养;正确、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正确使用抗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药物治疗;定期评估和监督患者临床情况和免疫状态。
1.抗反转录病毒(ARV)治疗。
2.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大多数机会性感染可以治愈和控制,包括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对症和营养支持治疗等。
3.免疫调节治疗可用胸腺肽、白介素-2等,适用于联合抗病毒治疗或因免疫抑制、免疫缺陷所致的机会性感染。
4.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症状,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一些药物对HIV有抑制作用。31.登革热疫情处理
正确答案:为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登革热疫情,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登革热的疫情处置
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各级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登革热病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应在诊断后24h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一旦发生疫情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进行报告。即责任报告单位发现输入性病例和暴发疫情事件后应在2个h内用电话等方式向属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属地疾病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在2h内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同时迅速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处置。
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检、实验室确诊的登革热患者应送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病房的医院隔离治疗;对首发病例、首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其他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追踪首例或首批疑似登革热患者;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期限至少为15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2.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1)防蚊、灭蚊:防蚊、灭蚊是防控登革热最重要的措施,应由政府统一组织,明确各部门职责,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孳生地,以疫点(以病家为中心半径100m之内)为中心,在一定区域、时间范围内实施分层次、分级别的杀灭成蚊及幼虫和清除蚊媒孳生地措施。
(2)环境整治:开展以灭蚊防蚊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活动,发动群众清除室内外各种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HR培训课件
- 《建筑装修施工图》课件
- 防冰冻雨雪路滑安全教育
- 人生感悟和人生规划
- 市政工程招投标资格预审要点
- 森林防火期树木采伐规定
- 体育检测服务招标管理办法
- 养殖场供电系统工程协议
- 项目测试与质量控制
- 旅游行业法律顾问作用
- 精神分裂症诊断与治疗课件
- 小品胡椒面-台词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森林保护》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约谈教育记录表
-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哦 香雪》教学设计-省优质课一等奖
- 工程暂停令模板
- 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
- 5-第五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课件
-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