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_第1页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_第2页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_第3页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_第4页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课题负数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识与技术授课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实责问题。感情、态度价值观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重难授课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点授课难点能用正、负数表示平时生活中的量。【情况导入】教后改正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显现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告视频)教2.引导学生察看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察看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学过

【新课解说】授课教材第2页例1。(1)教师板书重点数据:0℃。(2)教师解说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程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过去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能够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4)刚才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5)认识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学生讨论合作,沟通反应。(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他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7)教师显现学生不同样的表示方法。(8)小结: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正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讲堂作业】达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达成,指名回答。答案:-18℃温度低。【讲堂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达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0℃-3℃3℃(+3℃)教学反思授课课题知识与技术授课三维过程与方法目标

折扣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在理解、剖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回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使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取成功的体验,增强重难点

感情、态度价值观授课重点授课难点【情况导入】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责问题。合理、灵便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责问题。教后改正圣诞节时期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学进行促销的?(学生报告检查情况。)【新课解说】1.授课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过1)刚才大家检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检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打“七折”,你程怎么理解?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收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电脑显示)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3)动脑筋想一想:若是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若是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4)认真察看,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能够利用计算器,也能够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同试着找到答案。(5)讨论,找规律。学生着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学生报告搜寻的方法: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碰巧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概都是70%;或查书等等。(6)归纳,得定义。经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五折呢?归纳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若是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平时来讲,商铺有时降价销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一般情况下,不把折扣写成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形式,写成分数时,有时会出现小数(好似八五折就会写成8.5),不便于计算和理解。107)练习。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责问题。出示问题(1):爸爸给毛毛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铺打八五折销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①导学生剖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②找出数量关系式。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尔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原价×85%=实质售价③学生独立依照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④全班沟通。依照学生的报告,板书:180×85%=153(元)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出示问题(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低价了多少钱?①导学生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1”?②学生试算,独立列式。③全班沟通。依照学生的报告,板书: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低价多少钱。160-160×90%=160-144=16(元)第二种算法:原价160元,现价比原价低价了(1-90%)。160×(1-90%)=160×10%=16(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知道现价比原价低价了10%。3.典例讲析。例在某商铺促销活动时,原价800元的某品牌自行车九折销售,最后剩下的几辆车,商家再次打八折销售,最后的几辆车售价多少元?剖析:原价800元,第一次打九折销售,价钱是原价的90%,再次打八折销售,价钱是第一次打九折后的80%。可以先求出第一次打折后的价钱,再求出第二次打折后的价钱,即为现在的售价。解:800×90%×80%=720×80%=576(元)答:最后的几辆车售价是576元。【讲堂作业】1.(1)爸爸买了一个剃须刀,原价240元,现在只花了八折的钱,比原价低价了多少钱?A.打八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学生试做,讲评。(2)判断:①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钱为单位“1,”即标准量。()②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销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2.达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练习题。3.达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说明:第1题是一道开放题,有多种可能,应注意给学生提供沟通自己想法的机会。练习后可指出“五折”也能够说成“半价,”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第2题,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9.6元表示的实质含义,它与八折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确9.6元就是打折后比原价少的钱数,它相当于原价的1—80%,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出方程或算式。答案:1.(1)240-240×80%=48(元)(2)①√②×2.第8页“做一做:”5273.530.83.练习二第1题:1)1.5×50%=0.75(元)2.4×50%=1.2(元)1×50%=0.5(元)3×50%=1.5(元)(2)(本题答案不唯一)能够买一种面包,也能够两种或两种以上合买。独自买各样打折后的面包:3÷0.75=4(个)合买各样打折后的面包:②3÷0.5=6(个)○33÷1.5=2(个)④3÷1.2=2(个)0.6(元),再买1个打折后0.5元的面包。⑤能够买3个0.5元的面包,买2个0.75元的面包。能够买1个1.5元的面包,买2个0.75元的面包第3题:剖析:按原价的八折买,优惠价占二折,9.6元占原价的20%,求出原价,用除法计算。解答:9.6÷20%=48(元)【讲堂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达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1课时折扣八五折180×85%=153(元)九折160×(1-90%)=160×10%=16(元)总结: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责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在剖析折扣时,不要把打折后的价钱看作订价,正确划分订价、进价和售价是解决折扣问题的重点。教学反思授课课题知识与技术授课三维过程与方法目标

成数明确成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重难点

感情、态度价值观授课重点授课难点

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责问题。理解成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责问题。能把成数转变成百分数后,再依照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后改正【情况导入】学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好似,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昨年增产二成”教师:同学们有留意到近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报告有关报道)过【新课解说】1.介绍成数的含义,会把成数改写成分数,百分数。程(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1)刚才大家都说了好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成数分数百分数二成十分之二20%(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①出口汽车总量比昨年增加三成。这里的“三成”表示什么?②北京出游人数比昨年增加两成。这里的两成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2.运用成数的含义解决实责问题。(1)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昨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昨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2)剖析题目,理解题意:①今年比昨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②找出数量关系式。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尔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今年的用电量=昨年的用电量×(1-25%)③学生独立依照关系式,列式解答。④全班沟通。方法一:350×(1-25%)=350×75%=350×0.75=262.5(万千瓦时)方法二:350×(1-25%)=350×75%=350×75/100=262.5(万千瓦时)【讲堂作业】达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答案:15000÷(1+20%)=15000÷1.2=12500(人)【讲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有哪些认识?【课后作业】达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2课时成数教学反思授课课题知识与技术授课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

税率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依照详细的税率计算税款。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

感情、态度价值观授课重点授课难点

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能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能正确解答与税率有关的问题。教后改正【情况导入】学1.口答算式。(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过(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程2.什么是比率?【新课解说】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2.税率的认识。(1)说明:纳税的种类好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同样样。应纳税额与各样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依照不同样纳税种类定出不同样的税率。(2)试说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A.商铺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3.税款计算。(1)出示例3:一家饭馆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若是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馆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2)剖析题目,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3)学生列出算式。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30×5%(4)学生试一试计算。(5)报告沟通。30×5%这个算式有两种计算方法。5方法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30×5%=30×100=1.5(万元)方法2: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0×5%=30×0.05=1.5(万元)【讲堂作业】1.稳固练习:教材第10页“做一做。”2.达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答案:1.(5000-3500)×3%=45(元)2.300×3%=9(元)【讲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认识?【课后作业】1.达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第14页第7题。第3课时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30×5%=1.5(万元)答: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教学反思授课课题利率经过授课使学生知道储存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知识与技术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授课三维对学生进行节俭节俭,积极参加储存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目标过程与方法地域建设的思想道德教育。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利率等有关知识的授课,教育学生养成节俭节俭的好习惯,重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理财的意识。授课重点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能正确地计算利息。授课难点能正确计算存款到期时应得的利息及一共能够取回的钱数。教后改正【情况导入】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能够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存起来。这样一来能够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获取利息,增加教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新课解说】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学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4,理解本金、利息、税过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好似:王奶奶2012年代8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两年,到2013年8月1日,王奶奶不只程能够取回存入的5000元,还能够够获取银行多付给的150元,共5150元。)(注:这里不考虑利息税)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1)利率由银行规定,依照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认识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必然的。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试一试填写。尔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点等,最后填上日期。)4.利息的计算。(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计算方法:若依照2012年7月的银行利率,若是王奶奶的5000元钱整存整取,两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沟通,教师板书:5000×3.75%×2=375(元)加上王奶奶存入的本金5000元,到期时她能获取本金和利息,一共5375元。【讲堂作业】本题是有关“打折”和“纳税”的问题,是百分数的详细应用,在练习时应让学生说说自己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并进行集体校正。【讲堂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怎样计算利息?【课后作业】1.达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第14页第9题。教学反思授课课题知识与技术授课三维过程与方法目标

解决问题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重难点

感情、态度价值观授课重点授课难点

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并能解决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学会比较各样优惠活动中,哪一种方式更省钱。教后改正【复习导入】学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详细应用,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以前,我们往返想下以前的内容。过口头列式。(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500元的裙子,五折此后这条裙子多少程钱?(2)爸爸这个月薪资由原来的6000元涨了一成五,爸爸现在工资是多少?(3)爸爸的月薪资是6000,扣除3500个人免税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4)小云将压岁钱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25%。到期支取时,小云一共能取回多少钱?师:这几道题分别属于什么种类的应用题?学生沟通,报告。【新课解说】授课例5。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试一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虑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教师:“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解题思路:(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质开销。(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两个100,尔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让他们计算并给出结果。板书:A:230×50%=115(元)B:230-2×50=130(元)A<B,A更省钱。4.回首与检讨。提问:经过计算,我们知道了A商场更省钱,在什么时候两个商场价钱差不多呢?检讨:看起来满100减50元不如打五折优惠。若是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就差不多了。【讲堂作业】达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达成,教师解说。答案:A商场:120-40=80(元)B:120×60%=72(元)商场更省钱。【讲堂小结】经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怎样运用到生活中呢?【课后作业】达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5课时解决问题商场:230×50%=115(元)商场:230-50×2=130(元)115<130,A商场更省钱。教学反思授课课题圆柱的认识知识与技术授课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点,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张开图。经过察看,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点,成立空间见解。重难点

感情、态度价值观授课重点授课难点【情况导入】

培养学生的察看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认识圆柱,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圆柱的特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点,理解圆柱侧面张开图与圆柱的关系。教后改正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学(师拿起圆柱体模型,让学生一同说出它的名字。)师:在一年级我们就看见过它,却没有深刻认识它,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过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圆柱,一同走近它,看看它终究有什么神奇。程(教师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新课解说】1.初步感知圆柱。(1)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师指名回答)(2)教师显现课件中常有的圆柱形物体。(3)教师: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大家也能够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4)教师又拿出几个不是圆柱,凑近圆柱形物体,尔后问:它们是圆柱吗?为什么?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是真实的圆柱?学生回答后,教师重申:圆柱必然是直直的,上下同样粗细。2.授课例1。(1)认识圆柱的面。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学生互相沟通自己的感觉。启迪学生自主研究圆柱的特点。教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用手摸上、下底,看一看有什么特点?再摸一摸侧面,有什么感觉,它是一个什么面?学生:3个面;形状同样,都是圆形,面积相等;曲面。教师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好同样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图,并把上下底面、侧面标出来。(2)认识圆柱的高。①教师出示高、矮不同样的圆柱体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圆柱矮?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虑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底面没关。②怎样测量圆柱的高?小组讨论,找出测量方法。尔后请一名学生显现自己的测量方法。师问:他的测量方法好吗?有没有需要改良的地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并重申:在测量中必然要注意圆柱要水平放置,刻度尺也要水平放置。(3)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教师:同学们和我一同迅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组织学生操作后,报告结果。3.授课例2。(1)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的圆柱体的侧面,猜想一下,若是把侧面张开后会是什么形状?(2)组织学陌生小组操作:剪开侧面,再张开。(3)教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会有几种情况出现?小组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圆柱的侧面张开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教师同时用课件显现三种不同样的圆柱侧面张开图,让学生系统直观的感觉张开图。(4)大家再认真察看张开图的长和宽并和圆柱对照较,此时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学生察看并思虑。教师用课件将长方形复原并再翻开。让学生经过比较、剖析归纳出:圆柱张开获取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5)引导学生思虑: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张开图是正方形?引导学生回答: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张开图是正方形。同时教师用课件显现一遍。【讲堂作业】1.达成教材第18、19页的“做一做。”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互相沟通。2.达成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2、3题。第1题要让学生认真察看并正确地说出图中哪些地方或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圆柱。第2题指名说。第3题学生判断后,要让学生说原因。还能够够让学生想一想,若是把第2、3个图形围起来,会出现什么情况?答案:2.第1题:手电筒的筒身、柱子、哑铃的把手和两头都是圆柱。第2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第3题:第一个图原因:将圆柱张开,长方形的长应等于底面圆的周长。【讲堂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组织学生畅聊学习的收获。【课后作业】达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授课课题知识与技术授课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

圆柱的表面积(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研究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经历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迁移到新知识的重难点

感情、态度价值观授课重点授课难点

学习方法。研究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责问题。教后改正【复习导入】学1.复习引入。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点。2.口头回答下面的问题。过(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m,周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程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新课解说】1.教师出示圆柱形实物,师生共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师:圆柱的侧面张开是一个什么图形?生:长方形。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与张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由此可以得出什么?教师待学生回答后接着板书“=圆柱的底面周长×高”,由此我们就找到了计算圆柱侧面积的方法。2.授课例3。(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教师: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经过讨论、沟通使学生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①师:圆柱的表面张开后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将制作的圆柱模型张开,察看张开的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并把它们都标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②组织学生自主研究、沟通,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指名发言,教师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3)稳固练习:教材第2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达成,请两名学生板演后集体校正。答案:628cm2【讲堂作业】达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的第2~6题。第2题教师提示学生用圆柱形的纸筒代替压路机前轮转动一周,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第3、4题是解决问题。先让学生弄清楚是求圆柱哪部分的面积,尔后再计算,必要时,可经过教具或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第5题,关于有困难或争议大的,可用实物或模型直观演示。第6题,是实质测量、计算用料的题目,能够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答案:第2题:3.14×1.2×2=7.536(m2)第3题:3.14×1.5×2.5=11.775(m2)第4题:3.14×3×2+3.14×(3÷2)2=25.905(m2)第6题:长方体:800cm2正方体:216dm2圆柱:533.8cm2【讲堂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达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1)教学反思授课课题圆柱的表面积(2)知识与技术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能灵便运用求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授课过程与方法三维际问题。目标经历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迁移到新知识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重难授课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点授课难点运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教后改正【复习导入】教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有同学能说一说么?学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过【新课解说】授课例4。程(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2)求厨师帽所用的资料,需要注意: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巡视,注意看学生所算最后的得数可否正确。指导学生做完后集体校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获取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资料要比计算获取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够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储藏整十平方厘米,省略的个位上即即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4)稳固练习。①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达成。②教材第22页第2题。请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底稿本上。答案:①第22页“做一做”第1题:1.12m2,100.48dm2②第22页“做一做”第2题:376.8cm2【讲堂作业】达成教材第23~24页练习四的第7~12题。第7、8题,学生独立作业,老师巡视,个别不会的加以指导。第9题,提示学生注意是上下底面分别留出了78.5cm2的口,应减去的部分是78.5×2=157(cm2)。第10题,先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再分步列出算式,最后计算水桶的用料。第11题,教师应先用教具演示,使学生理解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碰巧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提示学生注意依照要求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依照实质情况储藏近似数。第12题,是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求圆柱的高,部分学生有困难。教师指导时能够提示学生列方程解答。答案:第8题:花布:3.14×18×80=4521.6(cm2)黄布:3.14×(18÷2)2×2=508.68(cm2)第9题:3.14×20×30+3.14×(20÷2)2×2-78.5×2=2355(cm2)第10题:3.14×(12×3)×12+3.14×(12×3÷442)2=402.705(dm2)第11题:(1)12×12×2+16×12×4+3.14×12×55-3.14×(12÷2)2=3015.36cm2≈0.31(m2)(2)50×0.31×30=465(元)第12题:188.4÷(2×3.14×2)=15(dm)【讲堂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