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贵州省贵阳市事业单位招考《公基》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5_第1页
2009-2022历年贵州省贵阳市事业单位招考《公基》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5_第2页
2009-2022历年贵州省贵阳市事业单位招考《公基》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5_第3页
2009-2022历年贵州省贵阳市事业单位招考《公基》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5_第4页
2009-2022历年贵州省贵阳市事业单位招考《公基》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贵州省贵阳市事业单位招考《公基》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套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根据下列6个物体的外观形状,将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③⑤,①④⑥

B.②④⑤,①③⑥

C.①⑤⑥,②③④

D.①②⑤,③④⑥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图形,且无属性类和数量类规律,优先考虑实体信息。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所给的图形按照实际含义理解,其中图形中①④⑥都是天体,②③⑤都是地球上的物体,以此分类。

因此,选择A选项。

2.数一数二∶说三道四

A.一波三折∶三头六臂

B.三令五申∶五花八门

C.三长两短∶四书五经

D.五颜六色∶七上八下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数一数二”形容突出,“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二者在词义上无明显逻辑关系,深度辨析每个词语的结构可知,词语中均有数字,分别是一、二、三、四,连续递增。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一波三折”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三头六臂”比喻神奇的本领,二者在词义上无明显逻辑关系,深度辨析每个词语的结构可知,词语中均有数字,分别是一、三、三、六,但不是连续递增,排除;

B项:“三令五申”指多次命令和告诫,“五花八门”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二者在词义上无明显逻辑关系,深度辨析每个词语的结构可知,词语中均有数字,分别是三、五、五、八,但不是连续递增,排除;

C项:“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与“四书五经”在词义上无明显逻辑关系,深度辨析每个词语的结构可知,词语中均有数字,分别是三、两、四、五,但不是连续递增,排除;

D项:“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二者在词义上无明显逻辑关系,深度辨析每个词语的结构可知,词语中均有数字,分别是五、六、七、八,连续递增,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a,b,c均为正整数,a<b。若a+b=2019,c-a=2018。则a+b+c最大为:

A.4038

B.4057

C.5013

D.5046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将题干两个等式相加得a+b+c-a=2019+2018,即a+b+c=4037+a。由于a,b,c均为正整数,当a取到最大值时,a+b+c即为最大值。由a<b,a+b=2019,2019÷2=1009.5,a的最大值取1009。所以a+b+c=4037+1009=5046。

因此,选择D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将题干两个等式相加得a+b+c-a=2019+2018,即a+b+c=4037+a。要求a+b+c最大,则从D选项开始代入,4037+a=5046,则a=1009;a+b=2019,c-a=2018,则b=1010,c=3027;a,b,c均为正整数,且a<b。满足题干所有条件。

因此,选择D选项。

4.2016年1—4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867.8亿元人民币(折453亿美元),此时,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

)元。

A.5.89

B.6.21

C.6.33

D.7.02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倍数计算。

第二步,定位题干,2867.8亿元人民币折合453亿美元。

第三步,选项首位相同,第二位不同,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则1美元能够兑换人民币:(元)。

因此,选择C选项。

5.下列有关外国文学常识,作家作品搭配正确的有:

A.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B.薄伽丘-《唐吉坷德》

C.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D.卡夫卡-《变形记》

参考答案:A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知识。

第二步,A项:《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故事以1812年俄国法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A项正确。

C项:《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C项正确。

D项:《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小说中萨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D项正确。

因此,选择ACD选项。

A项: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A项正确。

B项:《唐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对应错误。讲述的是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B项错误。

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文主义作家。与诗人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佛罗伦萨文学“三杰”。其代表作《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B项错误。

C项: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C项正确。

D项:卡夫卡,20世纪奥匈帝国德语小说家,犹太人,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D项正确。

6.某科学家经过808次试验,终于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药物。这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记者问他:“在808次试验中,哪一次试验使你最感到痛苦?”“当然是第807次失败的那一回!”科学家回答。“那么,哪一次试验又使你最感到快乐呢?”记者又问。“当然是第808次成功的那一回呀!”科学家笑着回答。“在这项发明中,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记者再次追问。科学家深情地回答:“在科学试验中,当我最痛苦的时候,也就是临近最欢乐的时候。”科学家这段话说明: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②项:科学家经过了807次失败才取得成功,由失败到成功的过程,说明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项符合题意。

③项:科学家探索的过程,既有困难,又充满胜利的希望,说明了事物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③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C选项。

①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①项错误。

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④项: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个方面,两种特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④项错误。

7.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A.孔子偏爱行书与草书

B.司马光喜食玉米

C.孔融背《百家姓》

D.慈禧用电灯批阅臣工奏章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将发电设备和电灯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慈禧用电灯批阅臣工奏章是有可能发生的。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行书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草书起源于汉代,是隶书和楷书的简捷写法。因此孔子不能接触到行书与草书。A项错误。

B项: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明朝时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因此司马光不可能食用玉米。B项错误。

C项:孔融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年,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因此孔融不会接触到《百家姓》。C项错误。

8.但凡网络上的言论,要么属于“事实陈述”,要么属于“意见表达”,要么是二者均结合。基于舆论监督的正当性要求,网络上的发言,只要事实陈述基本属实,意见表达没有逾越法律边界,那么这样的发言就是合法合理合情的,就是在言论的权利边界之内,行为人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如果事实陈述中的事实,已经超出就事论事的范围,演变为人身攻击,那也同样可能构成侵犯他人权益。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

A.人的理性可以为自然界和社会立法

B.一切判断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不应忽略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量变

D.应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行为的界限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适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因此,当我们不想发生不好的质变,就需要把事物的量变控制在度的范围之内。俗语所说“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划清界限”“过犹不及”,讲的都是要“适度”。本题中,网络上的发言要求在言论的权利边界之内,就事论事,就是要求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行为的边界,避免侵犯他人权益。

因此,选择D选项。

9.师徒二人2小时共做了某种手工品180个,在相同时间内,师徒二人所做手工品的数目分别为350个和280个,则师徒二人每小时做手工品的个数分别为:

A.55和35

B.35和55

C.40和50

D.50和40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条件类。

第二步,根据“在相同时间内,师徒二人所做手工品的数目分别为350个和280个”,可得,师徒二人的效率比为350∶280=5∶4;由于师徒二人每小时共做了180/2=90个,所以,师傅每小时做手工品90/(5+4)×5=50个,徒弟每小时做手工品90-50=40个。

因此,选择D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条件类,用数字特性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在相同时间内,师徒二人所做手工品的数目分别为350个和280个”,可知,师徒二人的效率比为350∶280=5∶4,所以师徒二人每小时做手工品的个数比为5∶4,结合选项,只有D选项满足。

因此,选择D选项。

10.下列关于中医的常识错误的是:

A.按照五行学说心属火,肾属水

B.中医既能治疗慢性病,也能治疗急病

C.望闻问切中的“切”是中医诊断特有的方法

D.阴盛阳衰容易生病,阳盛阴衰则较为健康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阴盛阳衰症是人体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的一种病理状态之一,为寒症。一般来讲,阴阳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偏盛必然制约另一方而使之虚衰。阴偏盛伤阳可进一步发展为阳衰的病变。阳盛阴衰是阳虚极的一种现象,阳盛极便会阴虚,而阴虚火旺是因阴虚后不及时调理,时间久了便会生内火,就形成了阴虚火旺的问题。阴盛阳衰与阳盛阴衰都不是健康的状态,D项表述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黄帝内经》指出,人身体的五脏与五行有着紧密联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A项正确,排除。

B项:中医既能治疗慢性病,也能治疗急病。中医对于出血类疾病,尤其是中等量出血具有优势,特别是溃疡类、肿瘤晚期的出血,通过中医治疗可很快止血,而西医就缺少卓有成效的方法。另外,重症哮喘、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慢性呼吸衰喝急性发作,中医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B项正确,排除。

C项: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望闻问切中的“切”是中医诊断特有的方法。C项正确,排除。

11.根据左边图形规律,问号处的图形是: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每个图形都是由一个圆,一个五角星和一个三角形构成),但每一幅图中三角形和五角星发生明显位置变化,考虑位置类的平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所给图形中三角形和五角星均每次沿逆时针,在圆的上、左、下、右四个位置移动一格,故问号处的图形应是图2的三角形和五角星沿逆时针方向移动一格后的图形,A、B选项三角形和五角星相对位置与题干图形不一致(可画时针辨别),C项三角形自身方向发生了旋转,不符合,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12.甲乙两油罐现存油量分别为15立方米和20立方米,要使两油罐的油量之比为4∶5,则应往甲乙两油罐中分别注入(

)立方米的油。

A.6和4

B.5.5和4.5

C.5和5

D.4和6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代入选项验证,A选项,(15+6)∶(20+4)=7∶8≠4∶5,排除;B选项,(15+5.5)∶(20+4.5)=41∶49≠4∶5,排除;C选项,(15+5)∶(20+5)=4∶5,满足题意;D选项,(15+4)∶(20+6)=19∶26≠4∶5,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遇到选项信息充分时,可优先考虑使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夫妻双方有一方长期下落不明的,另一方有权诉至法院申请离婚

B.丈夫瞒着妻子将一套属于共同财产的房屋出租给别人,妻子有权以“一方无权处置夫妻共同财产”为由要求承租人退租

C.女方父母给予女方的嫁妆一般属于女方婚前财产,但如果父母明确嫁妆是赠与夫妻二人的除外

D.虽然法律规定“女方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如果女方怀的是别人的孩子,丈夫则有权提出离婚申请

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A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二百一十七条,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者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公告送达诉讼文书。A项正确。

B项:根据《物权法》第九十七条,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共有总是基于某种共同关系而产生。其可以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如夫妻共有财产,法律规定凡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财产,只要夫妻之间没有明确的约定,法律就推定为共同共有。B项正确。

D项: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四条,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因此,如果女方怀的是别人的孩子,丈夫则有权在女方怀孕期间提出离婚申请。D项正确。

因此,选择ABD选项。

C项:一般情况下,女方娘家陪送嫁妆的行为属于赠与行为。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考虑是赠与夫妻双方,还是赠与女方一人。到底归属于谁,关键看该时间与结婚手续登记时间的前后关系。一、在结婚手续登记前陪送的嫁妆。这类嫁妆应认定为女方娘家对女方个人的婚前赠与,是女方的婚前财产,在离婚时应当认定为女方个人所有。二、在结婚手续登记后陪送的嫁妆。这类女方娘家未明确表示是对女方的个人赠与,则应认定为是对夫妻双方的共同赠与,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但夫妻双方对该嫁妆有特别约定的,则按约定来认定财产的权利归属。C项错误。

14.音乐原本只存在于听觉领域,是记谱法将它转化成了________的符号,记谱法种类繁多,没有一种是绝对完美的。不同的地区和社会有不同的音乐形式,所以把某个地区通行的记谱法拿到另一个地区。演奏时肯定不会像原来那么________。而且音乐的形式还会随时代的演变产生显著的变化。从本质上看,我们不可能用一种通行的方式去记录音乐,记谱法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

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耳熟能详

动听

B.肉眼可见

顺手

C.眼见为实

便利

D.显而易见

顺畅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音乐原本只存在于听觉领域”可知,“记谱法”把原本只存在于听觉领域的音乐记录转移到了视觉领域。空格处应表达“让人看得见”的意思。A项“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肉眼可见”指用眼睛可以看得见,符合语境。C项“眼见为实”指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社会有不同的音乐形式,所以把某个地区通行的记谱法拿到另一个地区”可知,演奏时肯定不会像原来那么方便、顺利。“顺手”指合手,使用起来方便、合适,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动听:听起来使人感动或者感觉有兴趣。便利:①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②容易达到目的。顺畅:顺利通畅,没有阻碍。

15.周某持刀抢劫高某、刘某案一审开庭审理时,受害人高某提起要求周某赔偿损失的附带民事诉讼,受害人刘某未主张民事赔偿。下列关于本案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案例是一起刑事案件,高某要求周某赔偿损失应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B.法院应审理高某的附带民事诉讼,并依法做出判决

C.若法院审理了高某的附带民事诉讼,则应同时审理刘某主张周某进行民事赔偿

D.若法院通过审理判决周某无需对高某承担赔偿责任,则不论刘某是否另行提起民事赔偿诉讼都不可能获得民事赔偿。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在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没有提起的,不得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题干中高某在一审开庭审理时,提起要求周某赔偿损失的附带民事诉讼,属于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符合规定。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C项: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在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没有提起的,不得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题中高某无需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因为高某在一审开庭审理时即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的,符合规定。刘某主张周某进行民事赔偿,应在周某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符合规定。A项、C项错误。

D项:法院通过审理判决周某无需对高某承担赔偿责任的结果与刘某是否获得民事赔偿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

16.一个旅游车队的行驶速度是20公里/小时,最后一辆车以行驶速度的3倍赶到最前的第一辆车,然后又马上返回到车尾,所用时间为1分钟,则车队的长度大约是(

)米。

A.424

B.434

C.444

D.454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车队的长度为x千米,根据“…赶到…返回到车尾,所用时间为1分钟”,可得:,解得x≈0.444千米=444米。

因此,选择C选项。

相遇追及的公式为:相遇(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背离)时间;追及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17.2015年贵州城镇化率为42.01%,规划2020年城镇化率达50%。这将:

①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②使城市交通更加拥堵,居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差

③会使城乡差距拉大,加剧社会不公

④意味着我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①项:城镇化的发展有助于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①项正确。

④项:城镇化有助于普及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人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这意味着我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④项正确。

由此可知,①项、④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C选项。

②项:城镇化的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居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好。②项错误。

③项:城镇化还有助于促进公平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等等。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会促进社会的公平。③项错误。

18.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情是无法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由此提出“我思故我在”,开创了哲学的新时代,确立了:

A.主观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主体性原则

D.客体性原则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意思是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因为我在思考在怀疑的时候,肯定有一个执行“思考”的“思考者”,这个作为主体的“我”是不容怀疑的,这个我并非广延的肉体的“我”,而是思维者的我。

主观性原则强调从自身出发,即是从自己生命的主体来立言,仁、智、诚都是从自己的主体表现出来的,思维者的我显然是属于主观性原则。A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客观性原则是强调事物、感性世界的客观性本质,强调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客观性原则,是哲学史上包括马克思哲学在内的一切唯物主义所共有的精髓和实质。题干未体现。B项错误。

C项: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题干中我思故我在,强调的是思维者的我,而非肉体的我。C项错误。

D项:客体性原则是以物的外在尺度为基础去认识、改造客体,是客体主体化的原则。题干未体现。D项错误。

19.为准备团队活动,老张安排小王去水果店购买,3斤桔子和7斤火龙果,并按价格给小王74元钱,由于粗心,小王错买成七斤桔子和三斤火龙果,找回8元钱,那么,火龙果的价格是(

)元/斤。

A.3

B.5

C.8

D.9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桔子单价为x,火龙果单价为y,列方程组得3x+7y=74①,7x+3y=74-8②,解得x=6(元/斤),y=8(元/斤)。

因此,选择C选项。

20.厚此∶薄彼

A.三言∶两语

B.欺上∶瞒下

C.深入∶浅出

D.有口∶无心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厚此”指重视或优待一方,“薄彼”指轻视或慢待另一方,二者属于反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三言”与“两语”都指很少的几句话,二者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B项:“欺上”指欺骗上级,“瞒下”指蒙蔽下属和群众,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C项:“深入”指意义深刻,“浅出”指浅显易懂,二者属于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有口”指敢言善辩,“无心”指无意,不是存心的,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21.下列成语具体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A.运筹帷幄——《史记·高祖本纪》

B.三寸不烂之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C.一字千金——《左传·庄公十年》

D.东山再起——《晋书·谢安传》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一字千金”意思是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千金,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A项正确,排除。

B项:三寸不烂之舌指能言善辩的口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B项正确,排除。

D项:东山再起,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出自《晋书·谢安传》。D项正确,排除。

22.记者甲采访中偶遇变性人乙,很佩服其勇气,遂自行发表了一篇关于乙的报道,报道未用乙的真实照片,但载明了乙的真名和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内容,报道发表后乙遭到了邻居和同事的歧视和排挤。下列关于此事表达正确的是:

A.甲因其为捏造、散布虚假事实,不构成侵权

B.甲未经乙的许可,公布其姓名,侵犯了乙的姓名权

C.甲未经乙的许可,侵犯了亿的安宁权

D.甲未经乙的许可发表报道,侵犯了乙的隐私权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第一百一十一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题干中甲将乙的真名和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内容,报道出去,使乙遭到了邻居和同事的歧视和排挤,这侵犯了乙的隐私权。

因此,选择D选项。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以及公开的人群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是一种基本人格权利。

23.下列与慈善有关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甲通过当地电视台公开承诺向“壹基金”捐赠5万元,后无正当理由拒不捐款

B.乙捐赠5万元给一艾滋病患者,并要求该患者必须在媒体上讲述故事以警示他人

C.丙捐赠5万元给某慈善组织,制定款项只能用于救治白血病儿童

D.丁将其受贿所得5万元捐给希望工程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慈善法》第四十条,捐赠人与慈善组织约定捐赠财产的用途和受益人时,不得指定捐赠人的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

C项:丙捐赠5万元给某慈善组织,制定款项只能用于救治白血病儿童,该行为符合慈善法的规定。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甲通过当地电视台公开承诺的捐赠,不适用撤销。A项错误。

B项: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不能借用赠与行为而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该行为违法。B项错误。

D项:受贿所得属于违法所得,国家要予以没收。D项错误。

24.世俗社会往往以金钱来衡量人的成功,如果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碌碌无为地过完一生,就要脱颖而出成为人上人,但是这个世界上那么多人,成功的人那么少,这个概率足以让人感到绝望。

由此可以推出:

A.世俗社会的成功标准不值得推崇

B.每个人都应当争取成为人上人

C.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碌碌无为的

D.不能成功的人会感到绝望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到世俗社会的成功标准是否值得推崇,无中生有,排除;

B项:题干中说的是如果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碌碌无为,就去争取成为人上人,该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项:题干中指出“如果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碌碌无为地过完一生”,说明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碌碌无为的,可以推出;

D项:题干中说的是成功的概率让人感到绝望,并不是不成功让人感到绝望,偷换概念,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25.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不同,但纵向两图凹凸对应,优先考虑平面拼合。

第二步,三段式,第一、二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横向观察无规律,纵向观察题干,共三列。第一列图1顺时针旋转180度后与图2拼合,凹凸嵌合;第二列,图1顺时针旋转90°后与图2拼合,凹凸嵌合;第三列,结合选项,图1逆时针旋转90°后与A项图形拼合,凹凸嵌合;B、C、D项图形均与第三列图1凹凸不一致,无法拼合,排除;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26.下列属于法院准予离婚法定情形的是:

A.夫妻因工作关系长期分居两地

B.夫妻感情已破裂,无修补完善的可能

C.夫妻结婚多年,一直未能圆公婆抱孙子的梦

D.夫妻已自行对财产做妥善处理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B项符合离婚法定情形,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B选项。

27.研究表明,男性空间感强于女性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若下列选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A.男性在空间能力测试项目平均得分皆超过女性

B.不同性别在空间感上的差异无法用单一原因来解释

C.古代男性狩猎需要较强空间感这一优势被继承了下来

D.龙凤胎中的女性与其他姐妹双胞胎有类似空间感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男性空间感强于女性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空间能力测试项目得分情况,论点说的是男性空间感由遗传因素决定,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空间感上的差异无法用单一原因来解释,所以男性空间感强于女性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质疑了论点,具有削弱作用。

C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古代男性较强空间感这一优势被继承了下来,说明男性空间感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支持了论点,具有加强作用。

D项:无关选项。该选只提到了女性,而论点说的是男性,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