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四川省成都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地区考试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2_第1页
2009-2022历年四川省成都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地区考试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2_第2页
2009-2022历年四川省成都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地区考试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2_第3页
2009-2022历年四川省成都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地区考试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2_第4页
2009-2022历年四川省成都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地区考试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四川省成都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地区考试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套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填入括号处,使之呈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且无数量类或属性类规律,考虑其他规律。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从左到右观察各图形,无明显数量类或属性类规律,继续观察,题干图形均为小写的希腊字母,所以问号处应该选择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图形,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2.叶圣陶、郑振铎等都是江浙人,有着江浙知识分子的理性和宽容。他们像朱自清一样,都是新文学的热心鼓吹者,写得一手漂亮的白话散文。他们接受过“五四”新文化的洗礼,________________,无论对中西之学,都取平和的一视同仁的态度。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大概都不曾出洋留学

B.传统文化的根基也很深

C.与土地的关系比较密切

D.都有一般知识分子那种精英气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在文段中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前说的是“接受过‘五四’新文化的洗礼”,横线后说的是“无论对中西之学”,那横线处应体现他们对“中”的了解掌握。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中”,也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的描述,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C项和D项:都没有涉及到“中”的话题。

3.日本产业中的创意,不是凭空发明的,而是依靠组织力量、依靠代代传承与积累。20世纪90年代初,丰田公司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关闭了生产线,但没有裁员,而是把富余的人员集中起来,让他们出主意,为公司节约开支。有的建议也许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可笑,但没有一个人会嘲笑这些意见。

丰田公司的做法说明:

A.个人总是微不足道的

B.集体的智慧会带来创意

C.应对经济危机最好的方法就是关闭生产线

D.创意就是那些别人没有想到的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日本创意是依靠组织力量、依靠代代传承与积累”,然后通过“丰田公司”来举例论证文段首句的观点。文段结构为“总—分”结构,首句是文段的主旨句。“丰田公司的做法”属于举例论证,说明的内容即是文段主旨。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无中生有。C项:“最好的方法”无中生有。D项:与文段主旨无关。

4.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原文的是:

A.行星获得的热量来自于太阳和该行星内部

B.行星是否具有液态水取决于该行星内部的热量

C.行星是否适合居住取决于该行星与太阳的距离

D.离恒星较远的行星上的水呈现冰的形态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第五段第一句“一个行星由两个加热源加热,分别是来自太阳和其内部的热量”,符合文意;B项对应第五段第一句“一个行星由两个加热源加热,分别是来自太阳和其内部的热量”,可知,太阳同样也是因素之一,并非仅取决于行星内部的热量,表述太过片面和绝对,不符合文意;C项对应第四段“人们习惯地认为……但是,我们的模型表明,这个适宜理论未免太过于简单了”,表明行星是否适合居住并不完全取决于该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不符合文意;D项对应第八段“当行星远离恒星,其从恒星那里接受来得热量会下降……以至几乎接收不到热量,其仍然可以在地下保持水的液态”,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5.歼-10∶战斗机

A.168∶咨询台

B.133∶移动号码段

C.094型∶核潜艇

D.B-2∶无人侦察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歼-10”是“战斗机”的代号,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168”是信息台的前缀号码段,而非“咨询台”,排除;

B项:“133”是中国电信的号码段,而非“移动号码段”,排除;

C项:“094型”是核潜艇的代号,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B-2”是轰炸机的代号,而非“无人侦察机”,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6.汉代墓葬中,多有被称为“钱树”的随葬明器出土。学者综合分析了“钱树”的出土资料,指出“钱树”流行的时间,大致在东汉初年至三国蜀汉后期,也就是公元84年至公元253年间,研究者将已经发现“钱树”的地点之间的交通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迄今为止出土的“钱树”,主要分布在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三条主干线上。

根据这段话,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钱树”的出土有着历史文化意义

B.“钱树”分布在全国各地

C.西汉时期“钱树”不再流行

D.“钱树”在三国时期开始出现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研究者将已经发现‘钱树’的地点之间的交通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迄今为止出土的‘钱树’,主要分布在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三条主干线上”,由此可知,“钱树”应与古代“丝绸之路”有关,符合文意,当选;B项对应“发现迄今为止出土的‘钱树’,主要分布在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三条主干线上”,由此可知“钱树”主要的出土范围,但并未指出其分布全国,排除;C项,西汉是东汉之前,根据“钱树”流行的时间,“大致在东汉初年至三国蜀汉后期”可知,“钱树”不再流行的时间应是蜀汉以后,而非西汉,排除;D项对应“‘钱树’流行的时间,大致在东汉初年至三国蜀汉后期”,说明在三国之前已有,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7.下列关于新计算机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说明离恒星较远的非类地行星可能有水

B.它说明行星可以靠其内部热量保持水的液态

C.它说明了寒冷地带的行星可能有生命体存在

D.它可以帮助科学家认识有地下水的恒星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和B项对应第一段“离恒星较远的非类地行星,可以依靠其内部的热量保持地下水呈液态,以维持生命体的存在”,符合文意,排除;C项对应第一段“新模型研究驳斥了在寒冷地带的行星不存在生命体的观点”,表明寒冷地带的行星可能有生命体存在,符合文意,排除;D项对应第二段最后一句“而英国科学家的新计算机模型,则可以让科学家们识别拥有地下水的行星,其可以靠内部的热量保持水的液态”,表明新计算机模型让科学家们识别拥有地下水的是“行星”而非“恒星”,偷换概念,与文意不符。

因此,选择D选项。

8.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星上如果有巨大数量的水,就可能有生命存在

B.新的计算机模型对研究行星上的生命体具有重要意义

C.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应在宜居带上

D.地球表面以下有一个深部生物圈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第五段最后一句“实际上巨大数量的水就会孕育生命”,符合文意,排除;B项对应第一段“新模型研究驳斥了在寒冷地带的行星不存在生命体的观点。认为可能在更多的行星上存在生命体”说明“新的计算机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行星上存在生命体”,意义重大,符合文意,排除;C项对应第八段“当行星远离恒星,其从恒星那里接受来的热量会下降,地表水冻结,但内部热量足够高时,其内部深层仍会保留水的液体状态,已能够支持生命的存在”,说明那些不在宜居带上的行星也可能会有生命,并非所有“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都在宜居带上,故C选项不符合文意;D项对应第六段“在地球表面以下延伸几公里,有一个庞大的微生物栖息地。有些人认为,地球上的大部分生命是居住在这深部生物圈的”,符合文意,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9.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A.海与洋

B.汪洋大海

C.洋流系统

D.海洋系统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文章是“总—分”结构,开头指出“海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接下来对“海”和“洋”分别进行论述说明,故文章旨在说明“海”与“洋”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不同。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章主旨的同义替换,最适合做文章标题。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汪洋大海”属于引出话题部分,非重点。C项:属于“洋”部分的内容,表述片面,且为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D项:“海洋系统”文章并未提及,无中生有。

10.起草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诗文

A.颁布;写作

B.文稿;通顺

C.声明;建造

D.提案;阅读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先“起草”,后“颁布”,二者属于时间顺承对应关系,“写作”“诗文”,二者属于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起草”“文稿”,二者属于动宾关系,“通顺”可以修饰“诗文”,二者属于偏正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起草”“声明”,二者属于动宾关系,“建造”与“诗文”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起草”“提案”,二者属于动宾关系,“阅读”“诗文”,二者属于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11.下列选项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挪活,树挪死”。一个人只有安心、定心,才能做好工作,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

B.妻子初见他时大吃一惊,只见他满目疮痍,真没有想到他的皮肤病竟然如此严重。

C.在一个单位玩不转了,就托人找关系,一走了之,这就助长了某些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骑驴找马的坏风气。

D.店铺林立,小巷纵横,他寻踪觅迹,好不容易才找到师傅家。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A项,“人挪活,树挪死”指思想、思路、方法、工作岗位如果在原来的状态很难取得突破的话,不妨改变一下置身的这个状态,以前不可能的事情往往就变得可能了,以前我们认为的死路往往就变成了活路,与文意相悖,排除A项。

第二步,B项,“满目疮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不能修饰“他”,排除B项。

第三步,C项,“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骑驴找马”指在没找到目标之前先将就着,能用就用,等找到了再把现有的换掉。二者都能体现某些干部与现在的单位不是一条心,符合文意,C项正确。

第四步,D项,“寻踪觅迹”指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文段是在寻找师傅住所,而不是寻找师傅的行踪,使用不当,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12.下列对文中①括号中的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一个民族古老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基因,具有鲜活的生命风采

B.处于弱势边缘文化的民族,如果不设法保护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将有被强势文化侵蚀的危险

C.每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突出代表该民族的文化认同,表达该民族独特思维传统,所以是该民族的基本标志

D.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实际上就是对民族独特的精神存在的重视,是民族发展进步的前提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定为原文,句子出现在第五段最后一句。结合上下文语境,由第五段的内容可知该句强调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族的重要性。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由①句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及第五段“蕴含着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鲜活野性的生命风采”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基因,具有鲜活的生命风采”,符合文意,排除;B项由第二段“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边缘文化的侵蚀”可知,弱势文化有被强势文化侵蚀的风险,符合文意,排除;C项,由①句“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知,①句论述内容针对“许多民族”,并非“每个民族”,偷换概念,太过绝对,与文意不符;D项由①句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以及第五段“口头文化传承是一个充满人性活力,有着独特思维的传统”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是“民族发展的源泉”,符合文意,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13.对于文中①括号中部分“我已经停止了云游的生活,我已经失去了四大皆空的皈依,我已经返回人间世俗”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四大皆空的皈依”象征着作者坚定的精神信仰,心灵的纯净和自由

B.“返回人间世俗”指作者迫于生活的牵连,重新受到世俗的压力和影响

C.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向往无牵挂无私欲的境界,而又必须生存在种种束缚和限制之中的无奈

D.“云游的生活”指作者年轻时便开始的四方求学,追求知识和自由的人生历程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定位原文。①括号中部分“我已经停止了云游的生活,我已经失去了四大皆空的皈依,我已经返回人间世俗”对应第五段第一句。分析上下文语境。上文文段是第四自然段,尾句提到“我觉得是自己和过去不同了,心理上有些变化了”可知,作者之前的追求和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再由第五段最后一句“总之,一把锁把我的心紧紧锁起,使它同以往的大自然,大自由,大自在,都断绝了关系。我曾经打断身上的桎梏,现在又给自己系上了绳索。我曾经从这里出走,现在又回到这里来了”可知,作者之前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现在是被生活中的人和事所束缚。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四大皆空的皈依”是作者之前的心理状况,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故A项理解正确,排除;B项是作者后来的心理状况,被生活中的人和事所束缚,但并未提及,作者之所以这样是“迫于生活的牵连”,也可能是作者主观选择现在的生活,属于无中生有,故当选;C项说明了作者前后心理的对比和说明,故理解正确,排除;D项由文章“以后在外求学,用不着锁门,住公寓,自有人代锁。再后,游击山水之间,行踪无定”可知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14.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等表现形式

B.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世界各民族面临失传和正在失传的各种传统文化的总称

C.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遗产、活态文化、民间文化

D.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民间有着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形态的血脉相连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第四段“围绕着口头文化传承下来的习俗生活,我们能列举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了鲜活野性的生命风采”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表现形式,“民间剪纸”“皮影戏”等均属于“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民间秧歌”“南方的傩戏”“刺绣”等属于“非文字形式的艺术”,而“藏族的口传史诗《格萨尔》、蒙古长调”属于“文学”的表现形式,符合文意,排除;B项对应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总结这两段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的背景是“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得“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发生急剧消亡和流变”,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文化传统”,但并不能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世界各民族面临失传和正在失传的各种传统文化的总称”,表述错误,不符合文意,当选;C项对应第一段“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简称物质遗产或有形遗产”可知,“物质遗产”是有形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之相对,故“无形遗产、活态文化、民间文化”符合文意,排除;D项,对应第六段“在民间,许多古老文化原型在不同时代通过积淀形成了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打造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深层关联”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形态,也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形态的血脉相连,符合文意,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江面在这里变得非常宽阔,渺渺茫茫看不到对岸

②狼山蹲在长江边上

③狼山对于长江,是欢送,是告别,它要归结一下万里长江的不羁野性,因而把名字也喊得粗鲁非凡

④长江走了那么远的路,到这里快走完了,即将入海

⑤长江一路上曾穿过多少崇山峻岭,在这里划一个小小的句点

A.③②⑤④①

B.③⑤②④①

C.③④②①⑤

D.②④①⑤③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②句描述的是狼山在长江边蹲着的状态,③句通过“归结”“因而”可看出,这是对狼山蹲在长江边这一行为的总结,按逻辑顺序来说,应是先描述状态,再进行总结,所以③句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项、B项和C项。答案锁定D选项。

第二步,验证D项。④①⑤论述狼山是长江的句点和入海的起点,③句“狼山对于长江,是欢送,是告别”呼应⑤句,意思表达连贯,符合逻辑。

因此,选择D选项。

1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部分,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因而成为国泰民安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B.手机实名制不是运营商的事,它和广大用户都相关,这也需要政府方面出台相应的文告,把意义、办法、时间都说清楚,使广大用户做到心中有数。

C.毒品犯罪嫌疑人在一系列铁的证据面前,不得不交代了多次作案的具体事实,但是,对其同伙的下落,他却还咬紧牙关,矢口否认。

D.品酒讲究的原则是白葡萄酒先喝,红葡萄酒后喝;清淡的葡萄酒先喝,口味重的葡萄酒后喝。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有语病的一项。

第二步,辨析选项。C项,“下落”和“矢口否认”搭配不当,应改为“但是,对其同伙的下落,他却还咬紧牙关,拒不交代”。A项、B项和D项均无语病。

因此,选择C选项。

17.犯人的越狱行为,是因为本性残暴难驯,还是因为求生本能,亦或无法忍受监狱管制,我无从判断。但我们不能把犯人关在监狱,并且看管住不让其逃脱就认为万事大吉。怎样让他们重归文明怀抱,应当是监狱管理者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由此可以推出:

A.对待犯人不能只关不管

B.监狱对犯人的管理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C.犯人应该受到人们的关注

D.监狱应对犯人的看管力度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从题干最后两句“我们不能把犯人关在监狱,并且看管住不让其逃脱就认为万事大吉。怎样让他们重归文明怀抱,应当是监狱管理者所应该思考的问题“可以看出对待犯人不能只关不管,可以推出;

B项:题干只说“对待犯人是监狱管理者所应该思考的问题”不能得到监狱对犯人的管理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说法太过绝对,排除;

C项:题干未提到犯人是否应该受到人们的关注,无中生有,排除;

D项:题干未提到监狱对犯人的看管力度,无中生有,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18.某电器商场“11.11”搞大型庆祝活动,第一天卖出全部的一半,第二天卖出余下的三分之一,第三天再卖出余下的四分之一,第四天再卖出余下的五分之一,最后剩下的是200件电器,该商场原来一共有(

)件电器。

A.1500

B.500

C.2000

D.1000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商场原来有x件商品,则依据卖四天之后剩下200件电器,则可列方程为

,解得x=1000(件)。

因此,选择D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反推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题意,最后剩下200件,是第四天电器数量的五分之四,则第四天电器数量200÷

=250(件),同理第三天电器数量250(件),第二天电器数量

(件),第一天电器数量为500(件),即商场原来一共有1000件电器。

因此,选择D选项。

19.将浓度分别为23%和13%的淡盐水混合成浓度为17%的150克淡盐水。则需要浓度为23%的淡盐水(

)克。

A.80

B.90

C.60

D.70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溶液混合,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需要23%和13%的淡盐水各为x,y克,依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x+y=150,23%x+13%y=150×17%,解得x=60,y=90。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溶液混合,用十字交叉法解题。

第二步,依据题意将23%和13%的淡盐水混合成浓度为17%的150克淡盐水,则有:

则需要浓度为23%的淡盐水150×

=60(克)。

因此,选择C选项。

20.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填入问号处,使之呈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一致,排列组合次序不同,优先考虑样式类遍历。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从左到右观察各图形,前四幅图形出现1、2、3、4、5这五种元素,且元素3、元素4分别出现了三次,元素1、2、5分别只出现了两次,所以问号处应该再填入元素1、2、5,这样每个元素均出现了三次,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21.一个项目。甲单独完成需要20天,甲乙共同完成需要12天,乙丙共同完成需要10天,则丙单独完成该项目需要(

)天。

A.18

B.15

C.17

D.16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用赋值法解题。

第二步,赋值工作总量为60(即为20、12以及10的最小公倍数),则甲的效率为60÷20=3,甲乙合作效率为60÷12=5,即甲+乙=5,乙丙合作效率为60÷10=6,即乙+丙=6,联立解得乙=2,丙=4。

第三步,则丙单独完成该项目所需时间为60÷4=15(天)。

因此,选择B选项。

22.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经进入铜器时代,但是,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________________。

下列选项中,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句是:

A.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铸造铜器了

B.我国最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C.我们的祖先铸造铜器具有悠久的历史

D.考古工作者找到了我国古代铸造铜器的证据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文语境。横线处内容由“因此”引导,且位于尾句,故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前文指出从文献记载看来,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经进入铜器时代,但没有证据。而河南出土的青铜器,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故最后得出的结论应是可以证明古人在夏代之前就已经进入铜器时代。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远古时期”,概念扩大,文中重点强调“夏代”。C项:前文重在探索使用铜器的开端,而非其历史长短。D项:“证据”为了证明“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经进入铜器时代”,其自身并非重点。

23.公司有100个人,给这100个人进行排序1至100,这100个人进行从左到右按1、2报数,报1的人继续离开小组,以此类推,问最后剩下的人原来的号码是:

A.84

B.70

C.32

D.64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枚举归纳法解题。

第二步,100个人按照1、2报数,报1的人离开,则第一次报完数后剩下的都是序号为2(2¹)的倍数的人,刚好余50人;剩余50人再按此规律报数,则剩下的是序号为4(2²)的倍数的人,有25个;剩下25个人按此规律报数,则剩下的都是序号为8(2³)的倍数的人,有12人……。据此可以看出,剩下的都是2的幂次数相关的数,而且呈现递增的趋势,100以内,2的幂次数最大的是64(

),最后剩下的人是原来号码为64的人。

因此,选择D选项。

24.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填入括号处,使之呈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前两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均有部分相同,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从左到右观察各图形,第一段图1与图2去同求异得到图3;第二段应用规律,图1与图2去同求异应该得到问号处图形,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2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球工业现代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必将导致全球文化一元化的趋势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实质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蚀

C.加强各民族多元文化的沟通交融,应是中国搞好文化环保的重要方面

D.已公布的世界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下定能免于失传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必然导致全球文化一元化的趋势”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文化交流实质”文章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项对应第六段“我们不仅要提倡生态环保,同时也应大力提倡文化环保”以及“打造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深层关联”,符合文意;D项,“定能免于失传”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26.建筑工地,共调用5辆卡车分7趟运走沙土420吨,现还剩有沙土576吨,要求6趟运完,则需要增加相同载重量的卡车(

)辆。

A.7

B.3

C.5

D.8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由5辆卡车分7趟运走沙土420吨,则每辆卡车每趟运输沙土420÷(5×7)=12(吨)。设用6趟运完576吨需要增加x辆车,可列方程为12×(5+x)×6=576,解得x=3(辆)。

因此,选择B选项。

27.沿铁路每隔50米有一电线杆,车上乘客2分钟内最多可看到101个电线杆从窗外闪过,则火车的速度是:

A.750m/s

B.700m/s

C.150km/h

D.5000m/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