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下第一单元3拟行路难 蜀相 书愤_第1页
选必下第一单元3拟行路难 蜀相 书愤_第2页
选必下第一单元3拟行路难 蜀相 书愤_第3页
选必下第一单元3拟行路难 蜀相 书愤_第4页
选必下第一单元3拟行路难 蜀相 书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注释】(1)鲍照,字明远,南北朝人。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感情。《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鲍照拟作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2)“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泻,倾,倒。(3)“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断绝,停止。(4)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踯躅(zhízhú):徘徊不前。重点实词释义泻(倾、倒)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停止)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声将发又止)踯躅(徘徊不前)不敢言。【翻译】: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在行走,坐着而叹息又哀愁呢?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木头,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声将发又止,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说什么了。【创作背景】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当时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而鲍照出身贫寒,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于是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此诗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理解型名句默写1.《拟行路难·其四》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2.《拟行路难·其四》用比兴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现实表示愤怒控诉的句子是“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3.在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

”两句体现出诗人情感由慷慨激昂到无可奈何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C.诗人一直在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胸中他积的块垒无法借酒浇除,便着笔于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答案:C.“一直在正面诉说”错。2.下面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诗开头两句中,作者恰当地运用了借代手法,用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代指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地位的人。B.本诗三、四两句以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表明据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中求解脱的渴望。C.诗的结尾写人心非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心中的愤懑似乎到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程度,但到了嘴边却突然被克制住了。D.作者从普通自然现象顿悟出了与之相类似的某种人生哲理,全诗托物寓意,突显出含蓄不露、蕴籍深厚的艺术效果。答案A不是“借代”,是“比喻”;3.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说:“妙在不曾说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①对不公平门阀制度的不满。+分析②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分析③世路艰难、忍气吞声的无奈与悲哀。+分析【附】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歌是杜甫到武侯祠的所见所感。有叙事,有写景,有写史,有抒情。从体裁上看,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诗。颔联中,_____、______两个字是文章的诗眼;作者描写了在瞻仰武侯祠时所见的美景,有映照台阶的碧草,有动听的鸟鸣,运用了_______手法,以此来表达武侯祠此时的肃穆凄凉之情。答案:七言律诗自、空以乐景写哀情(反衬)14、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答案:D风格错15、《蜀相》颔联中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答:①“自”和“空”最好。“自”为“自行”,“空”意思是“白白的”。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意思是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和倾听。②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巧妙地衬托了祠堂的荒凉冷落。③作者以此二字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凉;惋惜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练习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书愤五首·其一作者: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4、对这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这首诗是诗人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其大意是追求诗人早年的抱负,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B.诗的前两联写现在,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后两联写过去,“塞上”两句着重写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C.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悲愤的,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D.诗的风格有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答案:B解析:诗的前两句写过去,后两句侧重写现在。 1.结合诗歌中的有关诗句,谈谈你对标题中的“愤”字的理解。“愤”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愤”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有对金兵南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民族愤怒,又有对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妥协投降、压制打击抗战派将领的义愤和激愤,还有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2.简析这首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①诗人自身的对比,昔日的浩气壮举和今日的年迈衰颓的对比,感慨岁月无情,壮志难酬。②诸葛亮的矢志北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