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参考教案 省赛获奖_第1页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参考教案 省赛获奖_第2页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参考教案 省赛获奖_第3页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参考教案 省赛获奖_第4页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参考教案 省赛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参考教案2【学习要求】一、基础知识要求:东欧剧变的实质和方式;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二、基本能力要求:1.通过比较波兰、民主德国和罗马尼亚剧变的经过,找出三国在剧变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培养比较、归纳的能力,并以此深化对特定历史进程的分析和认识能力。2.通过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运用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指导】重点:苏联的解体。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指导: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然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3.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今天,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还在实践和发展。【学习内容】一、东欧剧变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东欧剧变的内因:1.历史原因:东欧国家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革命斗争;社会主义苏联强有力的援助。所以,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一直以老子党自居。在苏联大国主义的控制下,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着意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使东欧国家在内政外交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处理各自的内部事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东欧各国惟一可奉行的社会主义模式。东欧各国完全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成了美苏冷战的牺牲品。2.经济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了高潮。但这些改革除了南斯拉夫外,都未涉及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因而没有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以致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3.政治原因: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各国党和政府的威信低落,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够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的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东欧剧变的外因:1.苏联因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据估计,从1972年到1981年,苏联对东欧的贸易补贴总额为1019亿美元。为了甩掉东欧这个经济包袱,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同时,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即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2.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东欧是西方实施这一战略的突破口。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用的手法有: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贸易和技术援助,诱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内政,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二、苏联解体(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作为两大超级大国之一,曾拥有着与美国相匹敌的庞大军事力量,但它的经济实力却一直不如美国。80年代,里根上台后,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打算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苏联的经济实力,再难以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同美国继续争霸了。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为了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就确立了把国内和对外工作的重点转到发展经济上来的方针。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改革困难重重,成效不大。经济改革推进不下去,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他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清障碍。而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则是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这种“新思维”的认识,反映到政治改革上,便是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致使全国政治上失去了领导核心,思想上失去了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失去了联系的纽带。结果,导致了苏联社会思想混乱、民族矛盾加剧、经济状况恶化和社会秩序全面动荡。苏联的政治局面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二)苏联解体1.过程:“八一九”事件——明斯克协定——《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在苏联行将毁灭的时候,一些试图维护苏联本来的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的苏联高级官员于8月19日发动事变。这是在悬崖边上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但仅为期3天就宣告失败,“八一九”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但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机构,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的速度骤然加快。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六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不复存在”。12月22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12月25日圣诞节夜,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职。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旗开始徐徐下落、下落……,一面三色旗(俄罗斯联邦国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2.原因: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和政策。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方向。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3.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如果说在苏联解体前欧洲处于两极对峙状态,而苏联持进攻态势,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的话,那么在苏联解体后,情况就发生了逆转,俄罗斯居防守态势,北约东扩使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伟大运动的终结。苏联解体充其量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时,仍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自己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人们正从苏联的兴亡中研究它的经验教训,进而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寻找更为正确的道路。【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1990年苏联局势的动荡直接表现在()①苏共中央全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②国民经济大滑坡③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④苏共党内斗争日趋尖锐和公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4.西方国家对东欧“和平演变”的手段有()①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内政②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③以贷款、贸易和技术援助加以诱骗④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戈尔巴乔夫曾准备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主张“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趋于接近”。对其评价正确的是()A.他看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同优点B.他遵循的是优势互补的原则C.其结果容易将社会主义融合到资本主义中D.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6.东欧剧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苏联的历史影响和现实影响B.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C.自身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D.民主法制受破坏,党和政府脱离群众7.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苏联命运影响很大,这种结果说明()①这是由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端产生的必然结果②个人也能够改变历史③统治者的政策调整往往对国家命运和前途至关重要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种体制就是要讲究稳定性A.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④8.苏联“八一九”事件的直接导火线是()A.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B.罗马尼亚的政局动荡C.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局势混乱D.《苏维埃主权共和国同盟条约》的签署问题9.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D.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的“8·19”事件10.苏联解体说明了()A.社会主义运动失败B.“苏联模式”的失败C.列宁主义的失败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他们不懂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特点就是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道路,而与苏俄有着很大区别。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吸收民主爱国人士参政的“三三制”就被美国学者看做是对苏俄式的一党专政观念的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吸收非党民主人士参加政府以及与民族资产阶级合作曾激怒了斯大林。材料二:钱其琛在一篇讲话令说:“第一、前苏联长期推行霸权主义,进行军备竞赛,并多次对邻国实行军事入侵和武力威胁。这同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鲜明对照。第二、前苏联在经济建设中采取僵化模式,国内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际上同东欧国家一起搞自我封闭的经互会,致使工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人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中国)不断调整自己的经济策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三、前苏联的俄罗斯民族只占全人口的半数左右,而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推行大俄罗斯主义,歧视和摧残非俄罗斯文化,致使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但我们确立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政策。”材料三:美国《纽约时报》1991年9月10日载:“随着苏联共产党政权的解体,供美国谩骂的‘邪恶帝国’的位置出现了真空。现在有迹象表明中国将填补这个真空,成为美国主要的意识形态对手和美国人在很大程度上感到讨厌的象征。”以上均摘自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回答: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和苏联的不同之处。它对两国的影响如何②材料三代表了美国的什么对华政策结合上一问中的“不同”之处评价美国的这一政策。三、问答题:12.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比较这四国在剧变过程中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DDBDCABDAB二、材料分析题:11.答;①夺取政权的途径方面苏联主要靠的是无产阶级,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的组成方面苏联是一党专政,中国是多党合作制;外交上苏联是霸权主义,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济建设上苏联是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中国经过不断调整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民族政策上苏联是大俄罗斯主义,中国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政策。影响:苏联经济萧条,政局动荡,最终解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社会安定,国际地位提高。②对中国“和平演变”,瓦解中国政权。评价:他们没有注意到中国的国情,与苏联等同看待,其结果必然失败。三、问答题:12.答:相同点:①因经济困难导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