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3节人口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1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3节人口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2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3节人口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3节人口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3节人口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核心素养目标合格考1.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2.运用图表数据,说明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级考1.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本节要点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区域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短板”所决定的人口规模。2.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合作探究•释疑难素养培优•提技能课堂小结•梳脉络自主梳理•探新知随堂达标•测达标自主梳理•探新知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保证______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__________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资源生态环境2.影响因素:因素影响自然资源状况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__________“短板”所决定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______了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均消费水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______而降低自然资源扩大提高生活方式最适宜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区域具体措施世界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______的规模之内建立________________,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各国、各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______________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公平的国际秩序因地制宜

合作探究•释疑难结合以下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材料二步入21世纪,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对我国耕地、草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而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超过14亿。知识点区域资源承载力及影响因素问题探究(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哪一个为首要因素?(2)中国人若以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这说明了什么?(3)日本的资源较少,但日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为什么?提示:(1)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所以,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2)可能会不断减少。说明了人均消费水平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重要影响。(3)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不仅包括资源,还有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日本虽然资源短缺,但是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都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1)影响因素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均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归纳拓展因素相关性影响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正相关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越丰富,承载的人口越多;自然资源越贫乏,承载的人口越少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越小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人均消费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因素相关性影响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越不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2)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而引起的。不同历史时期,制约因素必然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一定历史阶段,假定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保持不变,可以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就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对确定性。如下图所示:3.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由于假设条件不同,不同的人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不同的估计结果。观点估计依据主要论点乐观论科学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人类找到新的资源,解决种种难题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悲观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增长太快,资源利用速度加快,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世界人口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若进一步增长,后果将不堪设想中间论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

复活节岛是一个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与最近陆地的直线距离超过1900千米。考古发现,大约在公元600年左右,该岛开始出现人类活动。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典例剖析例题1(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2)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有关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资源环境承载力D.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B

D

[解析]

第(1)题,资源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它是在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后估算出的数值,不是在纯自然状态下而得出的数值;t2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据此推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超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恶化;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虽接近资源环境承载力,但生态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第(2)题,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1.读“山西省耕地资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示意图”,回答(1)~(2)题。对点训练(1)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减少 B.科学技术进步C.消费水平提高 D.耕地资源减少(2)提高山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C

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数量增加,A错。2015—2025年,山西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科学技术进步可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B错。由图可知,山西省人均粮食消费量增加,这是消费水平提高的结果,从而导致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C对。山西省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但这是由于总人口增加造成的,山西省耕地资源并未减少,D错。故选C。第(2)题,山西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A对。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错。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D错。故选A。阅读以下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占里侗寨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自然村落,平均海拔380米,面积不足16平方千来。占里创造了两项令人惊叹的奇迹:一是这里人口长期保持在70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几乎为零;二是自清代中叶以来,这里无刑事案件发生。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问题探究相传,占里先民居于广西苍梧郡(今广西梧州),后因战乱和饥荒,迁徙至这里。到了清代中叶,人口增多,人均拥有的田地日渐减少,森林砍伐量剧增,族人械斗的事也时常发生。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立下寨规:全寨不能超过160户,人口总数不能超过700人,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从此,占里的人口得到控制,治安也稳定了,这个寨规也随之被当作一种规矩沿袭下来,形成了占里人独有的生育习俗。(1)分析占里侗寨人口长期保持在700左右的原因。(2)占里侗寨规定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的依据是什么?提示:(1)严格遵循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自然增长率几乎为零。(2)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实际状况。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表解如下:归纳拓展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大小关系某一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共同点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造成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一定历史阶段,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2.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和意义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原因现代社会人口过快增长,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方法技巧:

图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最适合养活多少人。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4.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2021·安徽安庆高一期末)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某岛国2016年环境与人口信息表及所学知识回答(1)~(2)题。典例剖析例题2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最适宜的人口数实际供养的人口数45万35万25万(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 (

)A.a B.bC.c D.d(2)若2016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由题中表格可推知三者的关系是 (

)A.Z>Y>X B.X>Y>ZC.Y>Z>X D.Z>X>YD

A

[解析]

第(1)题,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资源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它取决于资源数量,尤其是最少的资源的数量。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数量最少的那一个,即d,D选项正确。第(2)题,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结合表中的数据可判断三者的关系是Z>Y>X,A选项正确。2.读“某地区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1)~(2)题。对点训练(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C

(2)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B

[解析]

第(1)题,P和P′都是代表人口合理容量,生产力水平越高,人口的合理容量应越大。据图可知Y′>Y,所以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第(2)题,由图中可知,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所以,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素养培优•提技能曲线图(含折线图)的判读[信息提取]人口与环境关系模式图策略指导(1)坐标轴的判读: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预估数量。(2)要素变化的判断:根据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尤其是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如图中人口数量、资源消耗一直在上升,环境质量在下降,粮食产量先升后降。(3)分析要素间关系:图中人口数量和资源消耗呈正相关,与环境质量呈负相关。[方法总结]曲线图是指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事物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图形。其判读步骤如下:(1)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2)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则表示纵坐标要素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则表示纵坐标要素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纵坐标要素变化速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则表示纵坐标要素变化速度小。(3)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读下图,回答(1)~(2)题。考题展示(1)b点之后折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2)甲处可能出现的是

(

)A.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B

C

[解析]

第(1)题,b点之后折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映了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有可能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第(2)题,甲处表现为人口消耗资源量大于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这样就会导致过度开发资源,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课堂小结•梳脉络随堂达标•测达标一、单项选择题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1~2题。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东北地区10510023000229长江中下游地区8860022000395青海、西藏1000010004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区域环境承载力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B

B

[解析]

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故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所以B正确。第2题,青藏地区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区域环境承载力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以增大区域环境承载力。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能大致说明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曲线是 (

)A.① B.②C.③ D.④D

4.上海市消费水平高,环境人口容量却相对较大,其原因是

(

)A.热量、水资源丰富B.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C.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水平高D.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D

[解析]

第3题,消费水平越高,每个人每天需要的资源量也就越多,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小,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④曲线符合题意。第4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上海市自然资源相对贫乏,消费水平高,环境人口容量却较大,其原因是上海市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可充分利用其他地区的资源,提高本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5~6题。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①约16亿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温饱型消费水平②10亿之内小康型消费水平③8亿~9亿人富裕型消费水平④7亿之内5.表中代表我国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

)A.① B.②C.③ D.④A

6.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解析]

第5题,分析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①表示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②、③、④表示在不同消费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第6题,②、③、④数值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消费水平的差异造成的,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C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7~8题。7.以上材料表明,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C

8.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