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阿Q正传》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阿Q正传》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阿Q正传》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阿Q正传》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Q正传鲁迅1.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阿Q精神”。2.学会鉴赏和感知小说人物形象,掌握归纳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3.探讨阿Q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4.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目标1.作者介绍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2.鲁迅的名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一、导入1.题目解说①“阿Q”是小说中的主人公。②“正传”指章回体小说、评书等的正文,也指所要叙述的正题,这里引申为“本传”的意思。2.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阿Q“精神胜利法”的表现。突出了他妄自尊大、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我精神摧残的性格特点。第二部分,写阿Q欺软怕硬,揭示他身上的劣根性。阿Q与王胡比“丑”、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调戏小尼姑,这三个片段都使阿Q的精神胜利法得到了更全面的展示。二、导读3.阿Q档案名人:阿Q年龄:三十出头籍贯:不详身份地位: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工作:打零工外形特征:头上有癞疮疤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生平最得意的事:欺负小尼姑生平最恼火的事:向吴妈求爱,被拒;让小D抢了饭碗生平最值得炫耀的事:进过城并看过杀头最受人欢迎的时候:从城里带东西回来的日子生前最后一句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口头禅:妈妈的4.写作背景《阿Q正传》发表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署名巴人,载《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小说共九章。鲁迅自述:创作本篇“实不以滑稽或哀矜为目的”,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阿Q的命运的描写,着重揭示了由于长期的屈辱地位和统治阶级思想的毒害而造成的精神胜利法这种不能正视现实的性格特征。作品把这种变态性格和心理,作为当时大多数国民具有的精神弱点加以暴露和批判,目的在于“引起疗救的注意”。小说用艺术形象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在客观上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5.你心目中的阿Q是什么样的呢?伶仃、瘦弱、邋里邋遢……6.解读阿Q动手打人或被打的过程阿Q被打的过程:言语进攻/反击他人——饱受皮肉之苦——独自用“精神胜利法”疗治创伤,达到新的平衡言语进攻/反击他人

这表明,阿Q受着深重的压迫,却没有觉悟。他不能正视自已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每当他受欺凌的时侯,不是正视现实,而是用“精神上的胜利法”来安慰自已,把失败当作“优胜”,从而实现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陶醉。他是一个忘性很重的人,对所受的痛苦易于忘却。同时,他也看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当受到地主豪绅们欺侮,往往到阶级兄弟身上去出气。7.阿Q用来保持内心平衡的这种方式有什么特征?鲁迅称之为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在现实中处处受凌辱,在精神上只能以自欺欺人来获得安慰,以便在黑暗的社会中能继续苟且偷生,这便是鲁迅称之为“精神胜利法”的特点。实质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麻醉的手段,是一种奴性的典型表现。8.写作特点(1)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小说将悲剧和喜剧因素相互交织、融合,构成这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收到强烈的讽刺效果。(2)语言特征一——杂文式的笔法。小说处处使用幽默、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议论、讽刺、挖苦、调侃。或反语或夸张,或大词小用,或庄词谐用,其最终目的就是撕下假面具,揭露真相,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的幽默讽刺才能和独特的语言风格。1.逐一找出表现阿Q“精神胜利法”的细节(1)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2)光荣的癞头疮(3)自嘲“我总算被儿子打了”(4)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5)押牌宝的故事(6)阿Q败于王胡(7)挨“哭丧棒”三、探究2.精神胜利法是阿Q作为立身和快乐之根本,从阿Q的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1)与人口角时:“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妄自尊大,自欺欺人)(2)藐视“文童”:“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看不起城里人:“这是错的”、“可笑”。(狭隘保守,盲目趋时)(3)瘌疮疤的故事:“你还不配……”“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争强好胜,忍辱屈从)(4)赌博,被抢:自打嘴巴,却心满意足的得胜了。(自轻自贱,心满意足)(5)败在王胡手下(生平第一件屈辱):“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这毛虫!”“君子动口不动手!”(蛮横霸道,懦弱卑怯)(6)挨了假洋鬼子“哭丧棒”(生平第二件屈辱):“秃儿。驴……”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挨打);“反而觉得轻松些……早已有些高兴了”

(懦弱卑怯奴性十足)(7)调戏小尼姑(为自己的屈辱报仇)“咳,呸!”“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地笑。(欺软怕硬,流氓恶习)3.阿Q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阿Q是一个流浪的雇农,无财产,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生活。身处社会底层,受到残酷的剥削、压迫和凌辱,但他竟能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欺自慰。构成阿Q性格整体的基本元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所有未庄的居民,阿Q全不放在眼里,对赵太爷和钱太爷也“不表格外的崇奉”。他的名言是:“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打败了就轻易承认自己是虫豸而求饶;赌博赢来的钱被抢走,竟然自打嘴巴,用自残的手段来消除失败的痛苦。②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阿Q很爱面子,处处都想胜人一筹。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甚至发展到与别人比丑的荒唐地步。但另一方面,阿Q却处处忍辱屈从。他受尽压迫凌辱,却默默忍受着。③狭隘保守但又盲目趋时。阿Q自以为见识高,其实却是狭隘,凡是不合未庄老例的,他都认为是错的,阿Q不容任何变革,只认祖宗章法。但阿Q又善于赶时髦,进过几回城就嘲笑乡下人没见过世面。④畏惧强暴而又欺压弱小。在比他弱小者面前表现出十足的霸道,他被王胡打败,遭“假洋鬼子”的“哭丧棒”打,就无端迁怒于小尼姑。在弱者面前,阿Q俨然如赵太爷般威风,但在强者面前,他又十分懦弱卑怯。⑤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阿Q对自己的弱点很敏感,那头上的癞疮疤成了他的禁区,因而犯了禁忌症,但一面对实际的屈辱却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但又安于现状。阿Q的性格中充满着矛盾,各种性格元素分别形成一组组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又构成复杂的性格系列。这个性格系列的突出特征就是双重性,即双重人格。正是各种性格元素的不协调的对比使阿Q的性格具有浓厚的滑稽意味。鲁迅先生通过阿Q的形象,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和人性的“痼疾”,他希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达到治病救人、改造国民性的目的,体现了深刻的主题,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4.寻找这种精神胜利法的形成发展的历程:受践踏-—自尊-—反抗-—怒目主义——腹诽战术-—在假想中克敌制胜以转移痛苦-—欺凌弱小以转移痛苦——自轻自贱其实质就是屈服和逃避、麻木和健忘,就是愚昧和怯弱。无聊,狭隘,善于忘却、受人欺凌、却又欺凌弱小。是羊而同时又是凶兽。可憎可恨“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坟。灯下漫笔》)5.什么是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6.我们知道阿Q生活在未庄,未庄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呢?这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受封建思想严重封锁的村镇。代表封建势力的赵太爷和曾经留过洋的假洋鬼子等统治着一切。社会下层的农民对剥削和压迫逆来顺受,麻木不仁,甚至相互争斗。未庄人看不起城里人,因为城里人把“长凳”叫“条凳”,煎鱼时放切细的葱丝而不放半寸长的葱叶。这些都反映出未庄落后、封闭的特点。7.这种病态的根源在哪里?阿Q是一个贫苦农民,他长期生活在闭塞落后的偏僻乡村,遭受着封建乡绅的精神毒害和剥削压迫,因而具有本能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要求,这也导致了他狭隘自私、封建保守的劣根性的形成;他又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农民,长期痛苦、悲惨、屈辱的生活境遇又造就了他的一种变态的心理和性格——“精神胜利法”。8.谈谈我们身边的“阿Q精神”,你是怎么看待这种“阿Q精神”的?由此可见,精神胜利法是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遍现象,它在缺乏取得实际胜利的物质力量的人身上,特别是在社会地位卑微而又不觉悟的人身上尤为显著。偶一为之,并不可怕;陷在其中而不能自拔,忘却了实际的战斗,甚至构成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本质属性,则只能驱人走向毁灭之途。9.小说的主题是什么?通过记叙阿Q的“精神胜利法”,讽刺了以阿Q为代表的旧中国下层人民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对劳动人民的麻醉和毒害,从而表达了作者在改良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的愿望。10.鲁迅为什么要创作《阿Q正传》?意图有两点: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11.为什么说阿Q这个形象既令人同情,又令人痛恨?令人同情的是阿Q悲剧性的一生,他受尽屈辱,生活贫苦,忍饥挨骂,被打不绝。他在未庄人的眼里根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阿Q一无所有:他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只能借住在土谷祠中,靠给人打零工为生,老婆、孩子对阿Q来说更是痴心妄想,他已丧失了人格、尊严。阿Q又是可恨的,他沾染了许多陋习:赌博、喝酒、偷了东西还耍赖,甚至明里暗里耍流氓,调戏小尼姑。他对来自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麻木不仁,自欺自慰,却用欺侮弱者来发泄自己被别人欺压的不平之气。3.白描手法个性鲜明(1)白描手法的运用是《阿Q正传》的写作特点之一。鲁迅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最经济、最简练的笔墨,把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阿Q遭到假洋鬼子的暴打这一部分,阿Q“因为要报仇”,“不由的”“轻轻的说出来”;后又“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挨打,挨打后“反而觉得轻松些”。通过这看似颇具喜剧性的事件,刻画了阿Q自认为强大,实则虚弱、极度自我欺骗的性格特点。(2)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鲁迅曾认为:白描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作文秘诀》)在小说中该怎样运用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呢?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在小说中,白描可用来勾勒人物肖像,叙述人物的身世,描述人物对话与行动细节,等等。描写时要做到:(1)不写背景,突出主体;(2)不求细致,只求传神;(3)不尚华丽,只重朴实。四、拓展4.列两段文字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