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几何画板(305版本)制作纵波的产生和传播_第1页
用几何画板(305版本)制作纵波的产生和传播_第2页
用几何画板(305版本)制作纵波的产生和传播_第3页
用几何画板(305版本)制作纵波的产生和传播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几何画板(3.05版本)制作纵波的产生和流传山东枣庄八中(277000)戚广春李庆伟(已考研)纵波的产生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课堂授课中经常用轻质螺旋弹簧来演示,但实验中很难看到质点运动的情况。我们用几何画板制作了纵波的产生和流传过程的动画。该动画拥有以下功能:1、可观察波源起振后,如何引起周边质点的振动。2、可改变波长、振幅及质点平衡地址间的距离。3、可实现慢放、快放、静止画面、重放等功能。用此动画辅助实验演示,收效很好。下面谈谈设计全过程:一、设置变量1、如图1所示,沿水平方向作任意长线段a、λ、c、d、AB。图1其中线段a表示质点的振幅,λ表示波长,c表示相邻两质点平衡地址间的距离,

d用以标记各质点。线段

AB

表示介质。再以

O为圆心,以

a为半径作圆,且使圆的直径

CD

与线段

AB

共线。尔后作出圆心

O正下方圆上的一固定点

E。2、第一在线段AB上任取一点P,定义动画,使P沿线段AB由A向B单向运动,再设置由P向A的急速搬动,最后将产生的按钮进行重命名。3、胸襟线段λ、c及AP的长度。1)、用点P的运动来控制点E沿圆周的旋转。隐蔽线段AB,作线段AP。设点P由A点沿AB搬动时,E点旋转的角度为θ,取θ=2π×AP/λ弧度。2)、令△θ=-2πc/λ弧度,|△θ|表示波由一个质点流传到相邻质点过程中,点E相应转过的角度。二、绘制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2,此时刻点P处于图中地址。相应地址E旋转到E1地址。图21、确定平衡地址在A处的质点此刻所振动到的地址将点A水平向左平移到A0处,使AA0=a,再隐蔽线段AP,尔后作出线段A0P;再作点E1在CD上的投影O1,标理想量OO1;尔后将点A以向量OO1平移到点A1,该点即为所求。再过点A1作直线MN⊥A0P,隐蔽点A1,作MN与A0P的交点A1’,再隐蔽直线MN,过A1’作垂直于A0P的长为d的垂线段。2、确定其他质点此刻的地址。打开绘图“新记录”,按下“录制”键。1)标记△θ,使E1沿圆周旋转到点E2,作E2在CD上的投影点O2。(2)标记线段c的胸襟值,将点A沿向右平移到点A2,尔后标理想量OO2,将点A2依向量OO2平移到点A3。’’’’’过点A3作A0P的垂线MN,隐蔽点A3,作MN与A0P的交点A3,随后’’’隐蔽线段MN,过点A3作长为d的垂线段。(3)依次选中点E2、点O、胸襟值△θ、线段CD、点A2、胸襟值c、线段A0P、线段d,设置循环次数,如50次。至此,此时刻纵波图绘制完成。三、制作波源起振前各质点处于平衡地址的画面1、隐蔽线段A0P,作线段PB,再隐蔽点A与点B间所有作图留下的点(点P除外),尔后拖动点P凑近点A,且PA<c。2、打开绘图“新记录”,按下“录制”键。(1)标记c值,将点A依标记距离水平向右平移至点A4,过A4作直线JK垂直于PB,再次作出PB与JK的交点A4’(A4’与A4重合且同时存在),过A4’(A4’刚作成时,处于选中状态)作长为d的垂直于PB的垂线段,最后隐蔽直线JK。图3(2)将点P拖动至点A4’右侧,这时点A4’消失而点A4单独出现,如图3。依次选中点A4、胸襟值c、线段PB、线段d,设置循环次数,如50次。至此,整个动画制作完成。整个动画如图4。图4四、注意的问题1、调治振幅和波长时,λ/a的值在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