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系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立项申请表汽车系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立项申请表汽车系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立项申请表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汽车系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立项申请表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编号:JQ2009-001剑桥学院校企合作项目立项申请表项目名称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申请部门汽车与机电工程系申请日期2011-3-30项目简况项目名称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申请经费1000预计完成时间成果形式论文项目申请人姓名李金库性别男出生年月职称副教授所在部门汽车与机电工程系职务教师最后学历硕士最后学位硕士联系电话(手机)申请者本人与本课题相关的近3年以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注明刊物的年、期或出版社、出版日期)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以就业为导向,汽车工程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主持人《客车技术》:客车空调系统送风风道的设计与计算第一作者《客车技术》:AutoCAD在客车设计上的应用第一作者《客车技术与研究》:HKC6109型客车第二作者(1)StudyonWorkshopDeliveryRouteOptimizationBasedonAntColonyAlgorithm()(2)StudyontheEmergencyDistributionStrategyBasedonAntColonyAlgorithmwithRBFNeuralNetworkModel((3)TechniqueaboutMeasurementofSoundIntensityandItsUtilizationinSpottingtheNoiseSourceswithinAutomobiles()(4)Thestudyondesignmethodofvehicleintakesilencerbasedonthree-dimension/one-dimensionmodelscoupling()项目组情况总人数5高级1中级1初级2其他主要成员姓名出生年月职称所在单位签名闻鸿莉1965.11高级工程师汽车与机电工程系李海滨技师汽车与机电工程系马玉蕾助工汽车与机电工程系聂耳双助工汽车与机电工程系赵丽本课题研究概况及趋势,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一)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校企合作大大增强了师资力量;校企合作大大改善了教学设施;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拓宽了就业渠道;校企合作促进了招生工作的圆满完成;1、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国内现状(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学校各专业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担任委员会委员。委员们共同商定专业建设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定期举行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如我院的会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各个专业都已经建立了由学校教师、企业行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并对专业建设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行研讨、商定。(2)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高质量的实训基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在目前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普遍不足,尤其像我们学院资金短缺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仅靠学院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高质量实训基地的建立目标。因此,学院应积极寻求外部的力量,引入企业资源参与实训基地建设,解决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困难,提高实训基地建设质量。但学院各个系部在联系实习、实训基地时普遍存在企业热情不高,实习、实训基地难觅的情况。(3)聘请企业行家到学校讲学。学校不定期地邀请企业行家到学校讲学,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行业的需求和对学生的要求。如我院多个专业的专业课程直接聘请企业行家任教,每学期均多次聘请企业行家到学院开讲座。以上校企合作的这些形式都只是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合作层面,受益的往往只是学校单方面,很难达到校企双赢的合作效果。因此,当前的校企合作往往表现为学校一方热情很高,合作企业却难觅的局面。模式一: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化。高校通过技术洽淡会、交易会等多种形式并最后通过科研成果转让合同实现将科学研究成果市场化,企业将购买得到的研究成果做成成型的产品向市场推广。模式二:高校科技孵化中心。高校科技孵化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面向社会和企业的窗口,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企业孵化的场地。例如东北大学、南京大学创办的软件中心等。模式三:高校校办工厂。校办工厂是一种特殊的校企合作模式,是由高校自已创办的科技产业,具有科研的优势,例如清华紫光、北大方正都属于这类校办工厂。在校办工厂中,科技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为学校和国家提供了许多资金方面的支持。模式四:高校研究开发基地。这种模式一般由企业投资,高校提供人力资本和部分仪器设备,在高校建立的研究开发基地。例如高校校企合作实验室就属于此模式。模式五:高校科研攻关课题。高校和企业合作承担国家、地方和产业的科技攻关项目,从而实现校企合作。模式六:高校产学研工程。高校与企业按照各自的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将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七:高校与企业签定长期合作协议。高校与企业通过签定长期全面合作协议,在毕业生就业、科学研究、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实验实习等方面进行长期合作。如清华大学已与国内外100多个大型企业合作,并成立了清华大学校企合作委员会。一部分教学型的地方高校正在探索与企业合作的事宜,从而使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务实、高效,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能很快适应企业,达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转接”。2、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国外现状(1)德国“双元制”模式德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典型的专才教育模式。德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本任务是在科学和艺术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的教育,它要求学生具有使用科学知识、方法或艺术创造的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应用型本科教育对学生借助理论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实施新项目,采纳、优化和监督技术性生产中的新工艺,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设备操作能力等要求非常高。德国的应用型高校还十分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企业始终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并由国家出台法律保证校企合作的实施。新生在入学前需要在企业内进行约6个月的实习,为理论学习打下基础。入学后,企业将组织学生在第三学期和第七或第八学期在与其职业紧密相关的企业实习,并将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解决企业实践中的真实课题,最后由实习企业给予严格的考核评定。学校还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课堂教学并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这一校企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特色被称为“双元制”,充分体现了学校、企业的通力合作。(2)英国证书保障体系和“工读交替”模式英国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依托证书保障体系和工读交替模式。英国建立了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简称NVQ)和国家通用职业资格证书(GNVQ)以及普通教育在内的独特的证书体系,各种证书之间还可以互换,在英国,完成工读交替制的学位课程一般要用四年,其中第三年用于工作实践。一年的工作实践通常由企业来安排,学生在实践期间也可取得相应报酬。这种“三明治”的课程形式,加强了产业界与教育界的联系与合作。但是由于该制度没有法律约束和相关部门的严格管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松散,而且学生在企业中的培训实习没有确定性,这也对学生的实践产生了不良影响。(3)美国“回归工程”模式和技术准备制度美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通过“回归工程”模式和技术准备制度来实现。所谓“回归工程”模式,是指高等工程教育由过分重视学生的工程科学素质教育转变到更重视其工程系统实践素质和工程背景环境素质培养上来,从而加强工程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4]。并且,美国政府在《卡尔·D·帕金斯职业与应用技术法》中推出了“技术准备计划”,这一计划的首要目标是提高相关人员的技能以迎接高技术的挑战。其课程目标要求在校内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在学校与工作现场之间整合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在综合学校、职业学校与社区学院、四年制学院或大学之间整合中等职业课程与中等后职业教育课程。其中整合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体现了产学结合教育的思想。在技术准备制度实际实施过程中,既通过企业的参与和合作,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强了学校的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了课程的共同规划与开发。德国、英国和美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既有相似点也有各自的独特性。相似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人才培养目标一致,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2)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心都是紧紧围绕校企结合这一中心,重视实践教学;(3)在人才评价上,都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同时引进社会化评价机制,保证人才的质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上,以上三种模式又有其不同之处:各国人才培养模式对校企合作教育行为约束的范围和力度不同,因此实际的实施效果有所不同。德国的“双元制”在实施过程中有国家法律作为保证,因此,该模式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效率最高,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运作成本较低,同时由于高校、企业和学生都能致力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也就得到了最优化。美国的技术准备制度借鉴了“双元制”的优点,联邦政府对州政府、企业、学校都提出了要求,目标覆盖了从升学就业到实践操作乃至终身教育等各方面。英国的“工读交替制”模式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但与德国“双元制”相比,该制度缺乏法律的约束和专门部门的管理,企业与学校之间合作比较松散,缺乏稳定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削弱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从以上三种模式的阐述和其与我国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相关情况的比较,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从而建立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学校和企业作为两个重要的技术创新主体,双方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一方面,通过实际考察,学校明白市场需求,提高科研的针对性,避免了科研资源的重复与浪费,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学校自身知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增强高校的科研水平,实现技术转移,使科技成果有效的作用于实践;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是企业获得技术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产品的研发和企业的创新注入新活力,同时给企业带来了超额利润,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校企合作不仅使学校和企业两者都得到发展,实现双赢,同时促进了科技和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校企合作能够弥补高校与企业各自的劣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例如对于高新技术的研发,通常要依赖于多个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才能完成,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各尽所长,各取所需,优势互补,优势互补是合作的前提和关键。校企合作由学校和企业直接开展,省略中间环节,能有效节约交易成本,两者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之后,实现资源协同共享、优势互补,节省了交易费用、技术转移费用和交换成本,提高整体效能。近年来,我校汽车相关专业(汽车设计与制造、高级轿车诊断与维修)的毕业生需求量增加,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实实践教学环节上不可缺少的培养模式,更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证。但是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校企合作效果不理想,无论在内容还是模式上,都非常单一,合作也不稳定,究其原因既有合作机制的不健全,法规政策的不完善,校企合作怎样才能更深入的进行下去,除了机制的完善,更应加大投入力度,这样“校企合作”才能有了现实基础。针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特点,办学方向应有别于学术型大学,直接为本地的行业和企业服务,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实现校企合作是实现这类学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目标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起步较晚,但随着改革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已有长足发展,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本科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企业进行了合作。由于学校所处的环境、专业的设置、双方合作的主动性及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所学校校企合作的内容、层次、形式、途径及程度等方面也必然有其特殊性。目前本科院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各类人士广泛的肯定,但目前合作形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办学的协议,而真正开展实质性合作的学校比较少。况且协议的内容多为松散式的合作意愿,缺乏实质性的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合作协议签订的时间是在该校教学质量水平评估之前。衡量一个培养模式是否科学、有用,或者教育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种培养模式下,学校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无数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相比,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的事实证明,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是科学的、有用的,作为教育制度的一项改革,它无疑是成功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整体看,校企合作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就这一项新的事业而言,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校企合作是广大实践者应当解决的认识问题。(三)校企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对本科生的校企合作教育认识不够深刻。高校作为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一方,责任重大,其思想观念直接关系到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与成效。但是,一些高校认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校内专家、教授、教学科研人员的事情,最多延伸至博士生、研究生,认为本科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个必要,仍然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重点定位在一些课题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上。本科生作为高校培养对象的主体,往往被束缚在理论性的课堂教学中,与企业的联系少之又少,即便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有所安排,也往往是走过场,并没有将本科生到企业去参与实践的环节与教学环节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学生也没有做过多的硬性要求。而多数大学生本身学习主动性就比较弱,又入学不久,对就业问题没有深刻的认识,在与企业很少的接触中也表现出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2.校企合作教育流于走过场。当前,不少高校仍将校企合作教育定位在第二课堂的范畴,按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来组织实施,主要体现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的实践学习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往往采用“游击战”的组织形式,象征性地组织几支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用短短几天的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简单的“走马观花”后便草草收场。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响应号召时做得热热闹闹,而平时不抓不问冷冷清清;活动开展时点上轰轰烈烈,面上却鸦雀无声。为了应付评奖,许多高校建立、发展了一大批有名无实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教学实践基地,实际上却很少实践教学。企业作为校企合作教育的另一方,与高校之间的实质性合作也只停留在项目的技术合作上,对于接收大学生来企业参与实践多是流于形式。他们认为短短的几天干不了什么活,反而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与管理,因此并不安排实质性的生产实践任务给大学生。大学生到了企业常常是无事可做,只能帮着打扫卫生,倒倒茶水。认真一些的企业也只为前来参与实习实践的大学生介绍企业情况、参观生产现场,并没有使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运用。有的企业负责人本身就是学生家长、是关系户,企业接纳学生参与实践,只是为了维护关系,将吃好、陪好、玩好作为最终目的。这样的校企合作教育只是走过场,缺乏实际意义。3.校企合作教育的模式比较单一,与就业无关。一些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及高等教育工作者看来,校企合作教育通常指的就是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表现为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在校期间的工厂实习,或是教师到企业进行技术帮扶。这样的合作模式十分单一,没有与大学生的就业相结合。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将校企合作教育的概念狭隘化了,不利于它的创新发展,也不能发挥其推动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此外,如经费保障、企业接待学生人数等问题也没有切实、有效的解决,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与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从高等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创新人才的战略目标方面达成共识,建立相关政策与制度。这需要政府进行全面、切实的统筹协调,将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一)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实习实训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习内容以参观为主,学生很少能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企业很少提供劳务报酬,毕业实习难以有组织、成规模地开展,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时间较短,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二)毕业设计(论文)与企业需求的结合有待加强1.专业间差异巨大,2.即使在工科类专业来自企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也往往很少在企业中得到实际应用,3.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地点基本上在学校而非企业,(三)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制度尚未建立在我国,目前主要是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协议,政府关注和支持力度有限,德国双元制中的企业能够积极参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在最后的考核环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参与不够,缺乏足够的责任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企业生产与教学安排不合拍;学生上岗机会少,实训流于形式;企业本身运作较难,学生实训基地不稳定;企业精力投入少,对学生操作指导过于粗放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针对这些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认真选择与其合作的企业,首先应考虑该企业是否拥有与本校专业设置相对应的先进生产设备,并且能够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其次企业是否有符合市场需求并适宜学生承担的生产任务,使学生能在担任兼职教师且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这些任务;再次企业领导层能否对校企合作给予大力支持,并认真落实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与英国工读交替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我国目前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由于固有观念的影响,我国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工读交替”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方面没有实现“应用型教育”的彻底转变。第二,推行工读交替模式的办学资源还不能完全到位;第三,服务于工读交替模式的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成。第四,适应工读交替型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善。共同规划与开发。对于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已经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即“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各层次应用型人才”。可见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思路是比较明确的,但在各类应用型教育机构的课程整合和课程衔接之间还有待加强。关注现实问题,是校企合作得以良好发展的前提。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校企合作得到普遍重视并迅速发展,其模式的建立成为校企合作的首要问题。然而,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无论是观念还是实践行动都存在许多问题。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因而企业对合作缺乏积极性。该模式偏离了校企合作的本质目标,不利于合作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的健全和完善等。学校的一些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严重不符,阻碍了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而一些大众化、学科化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与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严重脱轨,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特点使得培养的人才范而不精,缺乏实践经验基础,学校和企业存在的上述矛盾是“校企合作”难以深入的客观问题。也有学者指出,目前校企合作大多流于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并不多,造成此局面的主要是政策、收益和长处不足等问题,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其与学校在经营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给校企合作设置了一道障碍。同时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使校企合作缺乏依据和潜力。尽管国家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支持校企合作,但其保障措施力度不够,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口头上,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监控保障等。然而,校企合作不仅只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同样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因此,国家不仅要在政策上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而且更应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学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将校企合作纳入国家法律保障体系之内,强化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统筹协调作用。还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校企合作还存在合作模式单一、目的性不强、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大部分合作还只是单项的、不广泛的;其合作模式还只停留在“认识性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这个层次,缺乏合作内容与文化的融合、缺乏有深度的弹性学制的建立等,在合作形式上大多限于建立“校内工业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此,有学者认为,目前的校企合作实质上只是一种“换工式”的合作,虽然有一定的意义,但从长远看“,换工式”合作对培养目标人才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学生成为简单的劳动力,从而严重影响合作的本质。1)政府出台的政策与法规不完善。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支持方面对校企合作缺乏有力的支持,使校企合作缺乏依据和潜力。尽管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支持校企合作,但法律保障措施不力,一些地方政府把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制度、监控、保障、法律等方面的政策。因此,高校校企合作“政府呼声高、保障措施落后、法律法规税收刺激政策缺乏”是影响校企合作成长的关键问题。2)高校教师的思想与认识不到位。在高校,有一部分教师认为高校应该是一个“纯精神”的乐园,是憧憬理想与实现报负的精神家园,如果过分追求就业率、校企合作的开展容易使高校陷入学生过早职业化培养的境地。固然,高校应该是追求精神的所在地,否则高校也会精神虚脱,但精神与物质是一对互补的统一体,在追求纯精神,纯学术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学生毕业之后的去向问题,毕竟,先是谈生存之道,再谈发展之道,然后谈国家与民族的兴亡,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讲究一定的先后秩序的。因此,高校进行校企合作与对大学生进行精神与学术熏陶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高校在社会上更加具有吸引力,少一方都培养不了社会需要的人才。3)国内企业在认识方面有偏差。在企业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大部分的情况是毕业生求用人单位,而非用人单位求毕业生,毕业生能够被企业录用,一般看成企业给了毕业生饭碗,而不是毕业生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殊不知,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本,大部分企业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这种局面导致许多企业不愿意拿钱出来参与人力资源的培养,企业关注更多的是人力资源的需求,对长期的投资和等待没有什么兴趣和动力。4)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形式与内容不多。目前校企合作在内容方面缺乏深度,在合作形式上大多限于建立校企合作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以经济利益为核心来安排实践环节,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高校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安排实训,使产学研的结构合理性丢失,并导致学生成为简单的劳动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5)高校的教学管理措施不强。目前,校企合作中的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与企业的要求不符,高校的教学模式大多采取传统化和学科化的方式,这些方式影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开展。高校的人才培养主要追求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培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校企合作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同时,高校在校企合作效果的评价、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学分的认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影响校企合作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1]刘淑波,王玉杰.两进两出、产学结合,构建高职培养新模式[J].学理论,2009,(16):251-252.[2]胡兴兰,宋汉珍,孔小利.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办出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特色[J].石油教育,2009,(4).[3]刘能良,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80-81.[4]张书义,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及其启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73-76.[5]霍汉平,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习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9):50-51.[6]吴建设,高职院校校企双赢合作机制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50-52.[1]刘海燕.几种典型实践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82283.[2]黄克孝.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趋势的启示[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8(4):428.[3]李晓军.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8(4):9212.[4]徐东.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7210.[5]《北京联合大学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探索应用型大学发展之路[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82287.二、研究的内容、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研究内容(1)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现状(2)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深化高职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3)校企合作的模式(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企业配合模式,校企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养老院食堂与便利店运营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生态农业大棚使用权转让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文化产品代理采购合同模板4篇
- 2024版英文技术服务合同范本规范
- 2024进户门销售合同
- 2024诉讼代理委托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专业论坛会议组织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数字音乐词曲版权交易合作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项目代理投标合同样本4篇
- 2024施工简易合同范本(桥梁检测与维修)3篇
- 中国的世界遗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数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表(WHOQOL-BREF)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1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某送电线路安全健康环境与文明施工监理细则
- GB/T 28885-2012燃气服务导则
- PEP-3心理教育量表-评估报告
-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竞争性磋商招标文件评标办法、采购需求和技术参数
- 《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 及其附列资料-江苏税务
- 中南民族大学中文成绩单
- 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措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