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肌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皮肌炎(DM)为累及皮肤、横纹肌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1863年Wagner首先报告本病,称为多发性肌炎(PM),1887年由Unverricht命名为皮肌炎。发病率约为0.5~1.0/10万(平均0.77/10万)。1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已知与遗传因素、肿瘤、药物、化学物品、感染因素及免疫机制相关。1.1DM病人HLA-B和HLA-DR的发生率增加。研究已显示病人的肌炎与Jo-i抗体(其抗昭原与HLA-DR抗原有关)明显相关。31.2几种感染尤其是柯萨奇病毒、人类细小病毒B、丙肝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人T19细胞淋巴瘤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弓形体感染与DM的发病有关。认为遗传性易感个体对上述感染通过免疫应答的介导而引起本病。13细胞和体液免疫因素:CD4/CD8上升,NK细胞活性增加,与其他自身免疫病如重症肌无力、桥本甲状腺炎及类天疱疮相关。1.4药物:包括乙醇、D-青霉胺、甲氰咪呱、羟脲、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菌药、降脂药(如安妥明)、吐根和疫苗等。这些药物可以①诱发本病典型的临床特征;②发生皮肌炎样的皮损;③激发多发性肌炎;④使发生肌无力或肌损害;⑤使血清肌酶升高。1.5恶性肿瘤:成人dm肿瘤的发生率4.4%〜60%,dm>pm,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乳癌、肺、胃和女性生殖道肿瘤(如卵巢癌)及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鼻咽癌和胸腺瘤等,肿瘤可见于dm发病之前、之后或同时发生,但在dm诊断后2年则发生肿瘤之可能性减少。2分类1975年Bohan和Peters将本病分为五型,即I型:多发性肌炎(pm)II型:皮肌炎(DM)川型:伴有恶性肿瘤的PM/DM(副肿瘤性皮肌炎)IV型:儿童(幼年)型皮肌炎V型:pm/dm合并胶原-血管疾病;重叠综合征。1991年Euwer提出VI型即无肌病性皮肌炎(ADM),占5%左右,男:女=1:3,其诊断标准为:具有dm特征性皮损即必须有Gottron丘疹、Gottron征(指关节有紫红色斑)并伴有眶周的水肿性淡紫红色斑疹(Heliotrope疹)。皮肤活检符合皮肌炎病理改变(表皮增生伴灶性萎缩,沿基底膜有坏死性和空泡变性的角质形成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皮损持续至少2年,无肌无力和吞咽困难,血清肌酸激酶和醛缩酶至少2年无异常。ADM可以分为3型,即①仅有皮肤表现(73%);②有皮损和肌无力、肌痛,但无肌病的实验室证据(13.5%);③有皮疹和异常的实验室资料,但无肌病的特征(13.5%),后两种情况也被称为低肌病性皮肌炎(hypomyopathicdermatomyositis)。ADM预后不明,可以合并间质性肺炎,可代表为一种副肿瘤综合征。Tangoff等(1997年)提出增加肌炎特异性31抗体(如Mi-2抗体对DM高度特异,但仅见于15-20%的病人中),核磁共振图象及P核磁共振分光镜检查来证实肌肉炎症,以改进DM诊断的敏感性。3诊断标准1975年Bohan和Peters提出本病的5条诊断标准。即1、四肢近端肌肉对称性的无力;2、肌肉活检符合肌炎病理改变;3、血清肌酶升高,尤以肌酸激酶和醛缩酶最有意义。其次为乳酸脱氢酶(LDH);4、特征性的肌电图改变(肌源性损害-短的多相运动单位和纤颤,以及异常的高频反复放电;5、特征性的皮才贝,即Heliotrope疹和Gottron彳正。确I诊:DM:3或4个条件(加皮疹);PM:4个条件(无皮疹);很可能诊断:dm:2个条件(加皮疹);PM:3个条件(加皮疹);可能诊断:DM:1个条件(加皮疹);pm:2个条件(无皮疹)。1Tamimoto等(1995年)提出诊断本病时还应增加:1,肌痛;2,抗Jo-1抗体阳性;3,非破坏性关节炎或关节痛;4,全身炎症性体正(发热、血沉增快等)。4关于肌酸激酶(CK)及a-羟丁酸脱氢酶(HBDH)检测的意义CK以前称为肌酸磷酸激酶(CPK)由于其敏感性高,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即CK常在病情加重时升高,缓解时下降并可用于与类固醇肌病相鉴别(后者CK不升高),因此是应用于DM中最广泛的检测指标。但发现有CK不升高的DM,如Fudman等报告7例CK水平正常的DM患者。其中5例并发恶性肿瘤或有严重的间质性肺部疾病,在随访的6例中,1年存活率仅33%,故认为CK不升高的DM是一种预后差的正兆,当临床上高度怀疑DM时,尽管CK水平正常,也应密切追踪,一旦确诊,对恶性肿瘤和间质性肺部病变的随访更属必要。a-羟丁酸脱氢酶(HBDH)是近年来新开展的血清酶项目,其特点与LDH相似,在DM活动期病人增高者可高达90%以上。5临床表现5.1心肺病变:本病肺部受累的发生率为9%〜30%,而肺功能异常约40%,可有3种病变。①间质性肺炎,(41%);②弥漫性肺泡炎(36.2%);③闭塞性机化性肺炎(22.8%)。其中DM伴间质性肺炎的预后比单纯DM要差,病死率仅次于DM伴发肿瘤者°LDH在肺组织中的活性比血清中高4倍以上,故LDH的突然升高提示有肺(和胸膜)病变存在,CK不升高和Jo-1抗体阳性也有发生间质性肺部病变的危险,无肌病性DM也有发生致死性间质性肺炎病变的可能,而CTX的冲击治疗是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主要适应证。本病40%的病人有ECG的异常,包括ST-T段和Q波的改变、束支传导阻滞、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率失常等。心包炎虽少见,但心包填塞可致死,应予重视,在心肌受累时,血清肌酶也可升高。[4]5.2皮疹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皮疹可与肌无力同时发生或在其前后发生。据对50例DM回顾性分析,显示有56%的病人皮疹先于肌无力一年以上发生。5.2.1特异性皮疹:包括上眼睑部浮肿性紫红色斑(Heliotrope疹)、Gottron征、(肘、膝、踝内侧和指间关节背面紫红色斑或萎缩斑)、Gottron丘疹(指间关节背面、肘、膝部紫红色或葡萄酒红色扁平丘疹,随后可变成瓷白色)。5.2.2非特异性皮疹:包括暗红色斑(主要见于胸前V区、躯干和四肢伸面及皮肤异色症)、坏死性血管炎损害、雷诺现象、口腔溃疡、光敏、脱发、网状青斑及指腹丘疹、皮肤钙质沉着等。5.2.3少数病人皮疹呈鲜红、火红或棕红色,称为恶性红斑,高度提示伴有恶性肿瘤。或当皮损广泛,躯干波及为类似脂溢性皮炎的红斑皮损时也应检查有无并发肿瘤。5.2.4具有播散性角化过度性毛囊性丘疹、掌跖部角化过度性丘疹、非瘢痕性脱发、皮肤坏死等常合并有内脏恶性肿瘤,而DM的女病人如皮肤有水疱和大疱形成则强烈的提示可能有卵巢癌存在。6治疗 6.1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所有各型DM均需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者甚至可应用冲击治疗,但氟美松和去炎松等含氟激素易引起近端肌和骨盆肌的肌无力,称为“类固醇肌病”,故在本病不宜应用。用泼尼松治疗时肌病也可能发生,但较少见,往往在大剂量(>80mg/d)时才会发生,故成人泼尼松治疗本病的剂量最好不要〉1mg/kg/d,—般在治疗半年后可将初量下降1/2,以后再逐渐减量,一旦减为10mg/d时可改为隔日疗法。维持量应在2年以上。如单用糖皮质激素效果欠佳时可合用MTX、CTX、硫唑嘌吟等免疫抑制剂,一般成人用MTX,儿童用CTX较多。6.2新疗法:除应用糖皮质激素和CTX、MTX夕卜,用环孢素、血浆置换疗法、全身放射线照射治疗本病均已有成功的报道。环孢素可用于顽固型 DM。剂量3〜5mg/kg/d(可与激素合用以减少激素剂量),应监视其肝、肾毒性,高血压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另一新型免2疫抑制剂霉酚酸酯对部分难治DM也有效,剂量为1〜2g/d,不良反应较小。最近已有不少用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hdIVIg)来治疗本病的报告。认为DM具备hdIVIg治疗的最理想指征。Dalakas等对12例DM患者用hdIVIg治疗,11例有效。而11例接受安慰剂治疗者仅3例有效。剂量为0.4g/kg/dx5天或1.0g/kg/dx2天,每月一次,疗程至少6个月。此疗法安全、可靠,无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恶/心呕吐和意识模糊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对于用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难治性患者,应用小剂量(20mg/d)异嗯唑类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常可能有效,疗后皮损显著消退,肌力改善,肌酶显著下降,间质性肺炎减轻,并使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故可用以替代易发生肝损害的MTX(但也有认为该药肝酶升高多见国外有引起肝衰竭的报道)。英利昔(Inflixi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可特异地且高亲和力地与TNF-a结合,中和TNF的生物活性,用3〜5mg/kg,每4周1次,特别是与MTX同用可改善肌无力和肌痛症状;对于因大量横纹肌坏死(CK>500u/L,肌球蛋白〉3000匹/L)的重症病人可采用标准疗法(甲泼尼龙冲击3~5天)和强化治疗——大量静脉补液,碱化尿和渗透性利尿,以防止肾功能衰竭和严重水电解质失衡,而早期出现尿素氮升高,血磷升高和血钙降低是预后不良的生化参数。6.3DM皮疹的治疗对DM皮疹的治疗较为困难,且与肌炎的改善并不一致。治疗方法有:①外用高SPF的避光药;②外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高效激素对皮损有些帮助;③羟基氯喹0.2〜0.4g/d(可加用阿的平0.1/d),但一般疗效不显,偶可引起肌肉损害;④对常规治疗抵抗者可考虑用小剂量MTX(2.5〜30mg/w)治疗,常能使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减少乃至停用;⑤UVA治疗;⑥沙利度胺对皮损局限者有效;⑦恶性红斑病人应搜索肿瘤并予治疗,疗后红斑可逐渐消退;⑧每月1次IVIg可消除皮损。⑨最近报道,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有效。⑩对皮疹顽固者可用利妥昔(美罗华,rituximab)静注,每周375mg,共4周治疗。7影响预后的因素 DM经过可变,一般预后较严重。合并恶性肿瘤,肌肉病变严重、有肺间质病变、有吞咽困难症状、有心脏受累,伴发热、高龄、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差(泼尼松用量需〉100mg/d)及单用激素治疗等均是预后差的相关因素。此外CK不升的DM也是预后差的象征。8幼年型皮肌炎(儿童皮肌炎JDM) 现考虑为独立性疾病,常初发<10岁者。Kevin等(2003年)将JDM分为经典型、重叠型、血管炎和溃疡型及无肌病型4个亚型。其中经典型表现为典型的皮疹、近端肌无力,用糖皮质激素和抗风湿药治疗有效;重叠型具有经典型的特征,多关节痛最具特征性,在面部和肢体远端有皮肤硬化改变,有时伴严重的肌无力(肌肉受累程度可提示预后);血管炎和溃疡型提示病情严重,表现为严重的皮疹(四肢伸侧和眶周),常有甲周红斑和网状青斑,钙质沉着的发生率较高,对治疗抵抗,肌肉活检提示微血管受累;无肌病型有典型的皮疹,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肌肉受累的证据。 与成人型相比,JDM比较少见,一般与肿瘤无关,而钙质铲着、挛缩和胃肠道受累多见(成人型少见),多数有发热,关节痛常见,半数有心'电图异常,但其他系统损害较成人少,皮肤瘙痒明显比成人多,而雷诺现象的发生率偏低。治疗时泼尼松初量应当用2mg/kg/d,当减量为10m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5届高三3月6、7日周考第二次周练化学试题含解析
- 辽宁中医药大学《工程制图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听说(俄)(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工程学院《材料性能研究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长泾片重点名校2025年初三年级三模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天津理工大学《文献检索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主讲平面广告设计
- 2024北京四中初二(下)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 DB5108T60-2025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场检查规范
- 邯郸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 班组长报·联·商课件
- 项目经理变更说明(申请)
- 《将进酒》课件23张
-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课件
- 医疗垃圾收集流程及鹅颈式打结方法考评标准
- 油气管道高后果区管段识别分级表
- 班前安全活动记录(真石漆班组)
- 县级城投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 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课件
- 生产中断影响及生产组织管理考核办法
- 【图文】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