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题PAGE1试题2024北京四中初二(下)期中语文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一、基础·运用(共15分)今年是农历甲辰年,班级计划出一期以“甲辰说龙”为主题的班刊,请你一起打磨文字稿。第一部分文化典籍中的“龙”“龙”字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先民们虔诚地相信,龙是负责行云布雨的神兽,它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天气的稳定。比如,他们看见发生在水面与云层间震hàn()人心的气体漩涡现象,就会认为这是“龙吸水”。随着时代的发展,龙的影响力逐渐fú()射到了文化生活中。龙乘着风云,隐现于天地之间,世人难以预测其行踪。《史记》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归来后对门生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感叹老子思想的高深莫测。龙体型巨大,通身布满鳞甲,所以人们在制作龙塑像时,雕镂龙纹最需细致功夫。南朝刘勰想要探讨写文章的原则和方法,就写了一部书,名为《文心雕龙》,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历代对这本书的研究,就被称之为“龙学”。1.在审稿过程中,有同学对两个加点字的读音以及两处字形产生了疑问,下列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虔(qián)撼漩(xuán)辐B.虔(qián)憾漩(xuàn)幅C.虔(qiān)撼漩(xuàn)幅D.虔(qiān)憾漩(xuán)辐2.请你结合上下文,在文段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第二部分地方民俗中的“龙”恰逢龙年,人们在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中感受新春的喜悦。在北京什刹海,游客接踵而至,只为一睹巨型龙灯“蛟龙出海”。这盏龙灯全长202.4米,龙头在荷花市场南门,龙身由上千朵彩色“祥云灯”组合而成。由于融合了传统彩灯工艺与现代科技灯效,它通身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在重庆铜梁,不看火龙就不算过年。龙在火中飞,人在火中舞。赤膊上阵的舞龙人,在炽热的打铁花中穿梭,舞动着手中的火龙。光与影交织变幻,鼓声与喝彩声历历在目。舞火龙的铜梁不仅是一张靓丽的非遗文化名片,更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2006年,铜梁火龙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龙”。3.你检查文段中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接踵而至 B.叹为观止 C.历历在目 D.名副其实4.第三段的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结合语境修改。第三部分汉语字词中的“龙”古人认为,龙是保佑风调雨顺【甲】庇护世人平安的吉祥化身。因此,许多含有“龙”字的成语,都寄托了人们的赞美和祝愿。“龙”①,所以人们夸出类拔萃的人物为“人中龙凤”,对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龙”②,所以人们用“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浑,文笔挥洒自如;“龙”③,所以人们用“生龙活虎”形容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对于像龙那样杰出的人,人们祝愿他们“蛟龙得水”【乙】获得施展抱负的机会,也希望他们功成名就、造福世人。5.在文段画线处填入短语,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A.①雄健潇洒②生命力强③卓越非凡B.①生命力强②卓越非凡③雄健潇洒C.①卓越非凡②雄健潇洒③生命力强D.①卓越非凡②生命力强③雄健潇洒6.你认为放在【甲】【乙】两处的标点,最合适的是()A.【甲】逗号【乙】冒号 B.【甲】逗号【乙】破折号C.【甲】顿号【乙】冒号 D.【甲】顿号【乙】破折号结语中华儿女有一个共同的称谓,那就是“龙的传人”。这个称谓蕴含了中华民族爱国奋进、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昂扬向前的民族精神。新的时代,人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不断创造辉煌:国之重器“鲲龙”救援飞机水陆两栖,“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海探秘,“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破冰前行……华夏儿女让世界看到中国奋进的姿态。7.在班刊的结尾,班级同学用一副对联作总结。请你结合上下文,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东方神龙,上天入海,①世间平安寄②中华英才,③,展民族精神显奋进雄姿A.①祝②吉祥祝福③昂扬向前B.①佑②吉祥祝福③同心并力C.①祝②美好祝愿③昂扬向前D.①佑②美好祝愿③同心并力8.请你把“龙的传人”四个字用正楷抄写在横线上,作为班刊的标题。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一)古诗文默写(8分)9.默写(1)窈窕淑女,_______。求之不得,______。悠哉悠哉,______。(《关雎》)(2)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大道之行也》)(3)《北冥有鱼》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大鹏直上云霄,万里南征,凭借的是大风的力量。(4)《虽有嘉肴》中表明作者核心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二)(共6分)阅读《蒹葭》,完成各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0.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蒹葭》全诗分为三章,每章的内容和结构基本相同。一般先写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特定背景,渲染出一种_______的氛围;接着,点明追寻的对象——“伊人”可能存在的位置;最后,描绘追寻的情状,暗示“伊人”具有_______的特点。11.《蒹葭》《江南》均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即用相同的结构反复咏唱,只替换个别字词,以此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情感表达。请以两诗画线句为例,具体品析这种手法的妙处。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三)(共7分)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各题。【甲】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和桃源诗》序(宋)苏轼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①。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③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④,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⑤,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⑥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注释:①实:真实情况。②寿:长寿。③或:有的(人)。④醯(xī):醋。⑤焉:这里。⑥意:认为。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又云杀鸡作食其翼若垂天之云风云变幻B.故外户而不闭饮其水,故寿故人不独亲其亲温故知新C.仿佛若有光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亦若是则已矣若有所思D.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化为争夺之场久矣一笑置之1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渔人)问(桃花源中的人)现在是什么时代,才(发现他们)无论是汉朝还是魏晋都不知道。理解:桃花源人的祖先为避秦时战乱安居于此,就和外界断了联系,所以他们面对渔夫的问题无法回答。【乙】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出来之后,渔人找到了他的船,就向着路口走去,到处做了标记。理解:渔人在离开桃花源的路上到处做标记,是想顺利找到通往郡城的路。【丙】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翻译:近年来道路渐渐通畅了,(村里人)渐渐能得到多种调味品,然而寿命却减短了。桃花源(若是与外界接触了)也就会像这样(发生变化)吧?理解:苏轼认为,老人村的村民与外界的接触是导致他们寿命变短的原因。14.《桃花源记》结尾,太守派人跟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结果_____。苏轼________②(A赞成B.不赞成)这样的结尾设计,从乙文中的“③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三、名著阅读(6分)15.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为迎接这一天,初二年级策划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图书特展,现在需要同学们协助完成以下任务。(1)以上四图记录了保尔一生的重要时刻,把它们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2)同学们准备为参展图片写介绍词。请你从图②或图③中任选一幅,介绍图中事件及其体现的人物精神,字数在80字左右。答:我选择图_____(填序号),我撰写的介绍词如下: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一)(共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①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推动这一体系的建设。②我国构建这一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力量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务达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的标准;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到203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材料二①早上七点半,在西二环沿护城河的滨水健身步道上,市民王女士结束了一个小时的晨跑,准备去上班。②“这里的健身步道修得太好了!它是塑胶材质,踩上去有回弹,能减轻对膝盖和脚踝的压力。”王女士是在2020年经跑友推荐才发现的这块宝地,来了之后就不想走了。她笑着说:“这里不仅路面平整,步道旁边的绿化也很好,还亲水,跑的时候心情更舒畅了。”③健步走、跑步是很多人运动的首选项目,近年来,为满足市民这类运动需求,北京市积极开辟健身步道。从2018年到2020年,北京市①。④不仅如此,北京市②。田径、游泳、足球、滑冰、滑雪等不同类型的场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健身选择。2021年以来,北京市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是日趋完善,北京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⑤这些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毛细血管”更加畅通发达,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从中受益。表12018年-2020年北京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情况北京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2018年2019年2020年健身步道(公里)635.01001.91106.9体育场地数量(万个)3.163.573.86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2.322.452.57材料三①为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政府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比如: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赛事,培育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职业联赛,支持打造群众性特色体育赛事,鼓励群众自发组织跳广场舞、健步走等健身活动。②以江苏无锡为例,仅2023年一年,无锡就顺利举办了一批国际体育赛事:世界跆拳道大满贯冠军赛、环太湖公路国际自行车赛、亚洲击剑锦标赛、亚洲体育舞蹈节、国际篮联大师巡回赛……无锡市新体育中心和江阴体育中心作为主场比赛场地,共接待观众2.4万人次,盛况空前。与此同时,无锡马拉松、阳羡越野挑战赛等本土品牌赛事,首届企业运动会、无锡社区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赛事也红红火火。③这样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体系,将体育运动和健康生活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成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1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B.到2025年,政府提供的普惠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要达到以下标准: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C.王女士认为,西二环沿护城河的滨水健身步道有材质友好、路面平整、绿化好、亲水的优点。D.2023年,无锡的国际体育赛事、本土品牌赛事、群众性体育赛事均如火如荼地展开。17.根据材料二的文字内容和表1中的信息,将文中横线处补写完整。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18.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共11分)阅读《泰山上的石刻》,完成各题。泰山上的石刻陈丽伟①三上泰山,都在金秋。登高远眺,层林尽染。那漫山遍野滚荡起伏、饱经岁月风霜洗礼的泰山石,或硕大雄壮,或精巧圆润,组成了附着在泰山骨骼上的肌肉群。拾级而上,与泰山相伴,我蓦然发现:泰山,浑身刻满了字。②从李斯的泰山刻石到唐玄宗的《纪泰山铭》,从历代官员的偕友登临到个别游客的“到此一游”,从店小二李和谦的“鼠”到吴大澂(chéng)的“虎”……泰山,用满山的石头,做了书写文字的纸张。【甲】这些文字有的气宇轩昂,有的敛衽(rèn指衣襟)收襟,有的端庄雅正,有的龙飞凤舞……【乙】千百年来,人们挥毫书丹不止,斧凿刀刻不息,以泰山石为纸,让泰山躯体成书,把无言无语的巍巍泰山,“写”成了一部中国书法史。③其中李斯的泰山刻石,不仅是珍贵的书法资料,还是难得的秦代史料。从书体来看,它使用了小篆书体,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的有力佐证。从内容来看,碑文前半部分叙述了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申明法令的情况,后半部分记录了李斯请求刻诏书的经过,为秦史研究者提供了材料。④我本是一个不太爱看自然风景的人,总觉得风景处处,大多雷同,无非是奇松怪石、岩泉飞瀑等等。然而在泰山,一块天然的石头,被刻上了字,便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从此有了文化的力量。⑤登山起点处有一石刻牌坊,横额书丹“孔子登临处”。孔子是否于此登临,已不可考,但古藤掩映、绿树婆娑中,典雅端庄的石坊洋溢着人文气息,让人恍见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⑥我在登山途中发现,描绘赞颂泰山风景的刻石应该最多。历下苏容德、刘芳桂镌立的“肤寸升云”,天津宁世元书写的“既雨晴亦佳”,锡山嵇瓒书写的“人间天上”,禹州马起予书写的“曲径通霄”,还有很多没有落款的石刻,如“通幽”“天衢”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人同登泰山,同立刻石,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自身的独到体会,用优美的文学作品赞颂泰山。行走在泰山之中,游人络绎,欢声在耳。然而,一种惆怅却不时袭上我的心头。和路旁巨大的山石相比,人的生命是多么渺小,多么短暂!可能正因如此,从古到今,人们便刻字入石,期望将短暂的生命附着在相对的永恒中,让人类的精神绵延传递。⑦泰山还有一些石刻,原不在此山,却被搬运过来,陈列于此。是借泰山增色,还是为泰山增色,抑或二者兼而有之?这些石刻,存放于岱庙的《衡方碑》《张迁碑》可做代表。《衡方碑》是学生朱登等所立,意在颂扬自己老师夙夕为民、德义为先的人品。《张迁碑》是谷城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张迁功德而立,铭文着重宣扬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之和张骞的功绩。古代为人树碑立传,自是旌表碑主人功德,这一扬善启后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也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不可磨灭的功用。⑧我放弃缆车,选择步行上山。从几千层盘旋曲折的台阶一步步走上来,我双腿直哆嗦,两膝不由自主地几欲跪下。这并非单纯的筋骨劳累,更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泰山海拔并不算高,它的地位却有万仞之高。⑨没去过泰山的人最想看的、去过泰山的人最不能忘的,一定是“五岳独尊”这四个大字。位于玉皇顶东南的“五岳独尊”可谓泰山众多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已成为泰山的标识,并被设计为人民币背景图案。这四个正楷字,是清光绪丁未年(公元1907年)泰安府宗室玉构书写的。“五岳独尊”高度概括了泰山的历史、文化地位。它和旁边的“昂头天外”以及山上的“第一山”“雄峙天东”等其它刻石,共同彰显出泰山雄浑的气魄。⑩泰山的石刻约有两千处。有人说,泰山,是一座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我觉得不错,但不够全面。我觉得泰山是一部书,一部大书,不仅书写着中国书法史、文学史,也书写着中华民族的政治发展史,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9.阅读文章第④-⑨段,将下列语段补充完整。作者的泰山之旅,与其说是一次自然之旅,不如说是一次文化之旅。在登山起点处,他欣赏着(1)______(填特点)的石刻牌坊,恍见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在登山途中,他遍览描绘赞颂泰山风景的刻石,却因_________,心生惆怅;在_________(填地点),他见到本不在泰山,却被搬运过来、陈列于此的《衡方碑》与《张迁碑》,肯定了它们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一路步行至玉皇顶东南,他被泰山的崇高地位与雄伟气魄折服,心怀_________之情。20.请从第②段的画线句中任选其一,赏析其语言,写一处旁批。甲句:这些刻在泰山上的文字有的气宇轩昂,有的敛衽收襟,有的端庄雅正,有的龙飞凤舞……我选_____句旁批:_________________乙句:千百年来,人们挥毫书丹不止,斧凿刀刻不息,以泰山木石为纸,让泰山躯体成书,把无言无语的巍巍泰山,“写”成了一部中国书法史。21.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部大书”?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五、写作(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22.题目:追寻美景时,人们登山涉水,不辞辛苦;追寻理想时,人们废寝忘食,不畏艰难;追寻友情时,人们付出真心,坦诚相待……追寻的过程,也是人认识自然、社会与自我的过程。请以“追寻”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23.题目:请以“传信”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5分)【答案】1.A2.像雕镂龙纹那样细致地探讨文章写作的原则和方法。3.C4.铜梁的舞火龙不仅是一场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更是一张非遗文化的靓丽名片。5.C6.D7.D8.龙的传人【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虔诚:qiánchéng,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震撼:zhènhàn,震动;摇撼。漩涡:xuánwō,指水流遇低洼处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涡。辐射:fúshè,热的一种传播方式。光或热由一点向四周直线发散出去。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情景补写。结合“龙体型巨大,通身布满鳞甲,所以人们在制作龙塑像时,雕镂龙纹最需细致功夫。南朝刘勰想要探讨写文章的原则和方法”可知,书名《文心雕龙》的意思可理解为:像雕镂龙纹那样细致地探讨文章写作的原则和方法。【3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句中形容游客很多,使用正确;B.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句中形容游客看到龙灯后的反应,使用正确;C.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不能形容“鼓声和喝彩声”,用错对象;D.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句中形容铜梁火龙的确算的上是“中华第一龙”,使用正确;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舞火龙的铜梁”语序不当,改为“铜梁的舞火龙”;“不仅是一张靓丽的非遗文化名片,更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语序不当,“一张靓丽的非遗文化名片”与“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交换位置。因此改句为:铜梁的舞火龙不仅是一场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更是一张非遗文化的靓丽名片。【5题详解】本题考查衔接排序。第一空,由“所以人们夸出类拔萃的人物为‘人中龙凤’,对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可知,龙寓意超出一般的优秀,用“卓越不凡”恰当;第二空,结合“所以人们用‘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浑,文笔挥洒自如”可知,龙形容书法字体充满力量和气势,用“雄健潇洒”恰当;第三空,结合“所以人们用‘生龙活虎’形容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可知,龙用来形容人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用“生命力强”恰当;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甲】“保佑风调雨顺”与“庇护世人平安”为并列关系,用顿号衔接;【乙】“获得施展抱负的机会,也希望他们功成名就、造福世人”是对前文“人们祝愿他们‘蛟龙得水’”的解释,用破折号衔接;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讲究“仄起平收”,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二声);其次,上下联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且结构相称、内容相关。根据“仄起平收”可知,上联尾字应为“愿”;“东方神龙”应保佑“世间”平安;下联空缺出应与“上天入海”相对,均为并列短语,“同心并力”恰当;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临摹。注意“龙、传”的规范书写。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一)古诗文默写(8分)9.【答案】①.寤寐求之②.寤寐思服③.辗转反侧④.不必藏于己⑤.力恶其不出于身也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⑦.去以六月息者也⑧.教学相长也【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寤寐、辗转、藏、抟、息”等字词容易写错。(二)(共6分)【答案】10.①.萧索凄迷/凄清②.飘忽不定/若即若离/忽隐忽现/可望而不可即11.示例:《蒹葭》中的画线句,反复咏唱了道路的险阻,替换字意为“漫长”“高陡”“迂曲”,更加突出主人公追寻过程的艰难,传达了出忧伤的情绪(或说“侧面表现出主人公坚定执著的品质”)。《江南》中的画线句,反复咏唱了鱼儿在莲叶间自由的游动,替换字“东”“西”“南”“北”突出了其游向不定、自由自在,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灵动之美的赞叹。【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蒹葭》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开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都写深秋蒹葭茂盛,霜露茫茫的景色,渲染了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了背景;接着,“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点明追寻的对象——“伊人”可能存在的位置;最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描绘追寻的情状,“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暗示“伊人”具有若即若离、飘忽不定、忽隐忽现、可望而不可即的特点。【1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蒹葭》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比如篇中画线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反复渲染追寻过程漫长、高陡、迂曲的艰难,传达了出忧伤的情绪,表现主人公坚持不懈、坚定执著的精神。《江南》中的画线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反复咏唱了鱼儿在莲叶间自由地游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鱼儿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不停玩耍的情态,突出了其自由自在、游踪不定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灵动之美的赞叹。(三)(共7分)【答案】12.C13.丙14.①.迷路了②.A③.使武陵太守得至焉④.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12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说/说/云朵/云朵;B.因此/就/因此/学过的知识;C.都意为“好像”;D.的/代词,代指发现桃花源这件事/的/代词,代指某个事物或情况;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中翻译及理解。【甲】翻译有误,应为:(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理解有误,并非“他们面对渔夫的问题无法回答”,而是桃源中的人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乙】翻译中的“向路”翻译有误,为之前的路。该句译为:(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是想顺利找到通往郡城的路”理解有误,应为:想再次返回以及带其他人前往桃花源;故选【丙】。【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一空,结合【甲】“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可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据此可得:迷路了。二~四空,【乙】文章结尾说“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意思是:如果武陵太守能找到这里,那么这里早就变成争夺的地方了。这表达了苏轼对美好地方一旦被发现就会遭破坏这一观点的感慨,他对这种现象是有担忧和思考的,因此赞同陶渊明设计的结尾。可据此作答。【点睛】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乙】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只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都是避乱人的子孙,并非是那个秦朝人是不死的。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质芳香而香甜,住了三十几户人家,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岁。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据说五世同堂。道路极其危险遥远,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盐和醯,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弯弯曲曲像龙和蛇一样,喝了那里的水就会长寿。近些年道路稍微通畅,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调味品,故而寿命减短,所以这就和外面的人寿命差不多了。当武陵太守得知到了那里的时候,那里已经早就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三、名著阅读(6分)15.【答案】(1)D(2)①.示例一:选择图②②.撰写介绍词:保尔在遭遇双腿残疾、双目失明的巨大磨难后,仍选择在病床上创作小说。为解决因失明常把字写出格子的问题,他请人制作了长条硬纸板格子,坚持写作。这体现了他顽强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示例二:选择图③,撰写介绍词:在临危受命参与修筑铁路过程中,保尔虽遭遇严寒、疾病、饥饿以及匪帮偷袭等重重困难,仍忘我工作,完成任务。这体现了他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和钢铁般坚定的革命意志。【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名著内容识记。观察图片,图①站立的人物主动向对面男孩介绍自己“我叫朱赫来”,由此可知图①描述的是保尔和朱赫来初次相识的情景,出自第五章,相关内容:朱赫来为了躲避搜,躲进了保尔的家中。在此期间,朱赫来向保尔传达很多先进的革命思想,保尔受益良多,同时也明白了朱赫莱的真实身份就是共产党。根据②图的病床,床下的草稿可知,描写的是第十八章,保尔身体瘫痪,双眼失明后,在家人的支持下,通过文学重新参加战斗,开始撰写小说《暴风雨的儿女》。体现了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等精神;根据③图的共青团员以及脚下的铁轨可知,描写的是第十一章,保尔抢修铁路的情节。体现了保尔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等精神;图④是保尔在墓地的内心独白,出现在第十四章。相关内容:保尔因伤病被安排到铁路总厂当共青团书记,他在烈士墓前缅怀先烈时,内心充满了悲愤和对生命的思考。这段独白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是保尔精神的重要体现。因此排序为:①③④②;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从图②“保尔病床上坚持写作”或图③“筑路”中任选一幅,介绍图中事件及其体现的人物精神。示例1:我选择图②,我撰写的介绍词如下:保尔身患重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这使得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进行写作,为解决因失明常把字写出格子的问题,他请人制作了长条硬纸板格子,保尔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写作中,这种精神令人敬佩。示例2:我选择图③,我撰写的介绍词如下:保尔投身筑路工程,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战友们并肩战斗。他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诠释着钢铁般的精神,为理想拼搏,这段筑路历程展现了他的坚毅与伟大,令人动容。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一)(共7分)【答案】16.B17.①.健身步道的公里数逐年增加②.体育场地数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均逐年增加18.①.清晰的目标②.完善的场地设施(或“积极推进的场地设施建设”)③.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体系【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有误,根据材料一②段“到2025年,……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力量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务达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的标准”可知,选项“政府提供的普惠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表述错误;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一空,根据材料二③段“北京市积极开辟健身步道”和表1中从2018年到2020年的健身步道公里数分别是:635.0,1001.9,1106.9可概括为:健身步道的公里数逐年增加;二空,表1中2018年到2020年的体育场地数量分别是:3.16万个,3.57万个,3.86万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是:2.32平方米,2.45平方米,2.57平方米。据此可概括为:体育场地数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均逐年增加。【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材料一①段“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推动这一体系的建设”可概括为:清晰的目标;根据材料二④段“2021年以来,北京市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是日趋完善,北京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⑤段“这些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毛细血管’更加畅通发达,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从中受益”可概括为:完善的场地设施(或“积极推进的场地设施建设”);根据材料三③段“这样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体系,将体育运动和健康生活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成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可概括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体系。(二)(共11分)【答案】19.①.典雅端庄②.想到人的生命相比山石显得渺小、短暂③.岱庙④.敬畏/崇敬20.①.示例一:甲处②.用一组排比句,充分地写出了泰山上的文字多姿多彩、各有千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示例二:乙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泰山木石比作纸,把泰山躯体比作书,把布满石刻的泰山比作一部中国书法史,形象地写出了泰山极高的历史文化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崇敬之情。21.示例:(1)泰山的刻字数量众多,风格各异,历史悠久,所以作者认为泰山书写了中国书法史。(2)泰山上有许多描写赞颂泰山风景的刻石,都是优美的文学作品,所以作者认为泰山书写了中国文学史。(3)李斯的泰山刻石,不仅记录了秦代的法令,其小篆书体还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的有力佐证,所以作者认为泰山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政治发展史。(4)《衡方碑》《张迁碑》等石刻,让为人树碑立传的传统流传至今,所以作者认为泰山起到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5)这样的说法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石刻的尊敬、赞美之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由第⑤段“登山起点处有一石刻牌坊”“但古藤掩映、绿树婆娑中,典雅端庄的石坊洋溢着人文气息”可知,第一空:典雅端庄;由第⑥段“我在登山途中发现,描绘赞颂泰山风景的刻石应该最多”“行走在泰山之中,游人络绎,欢声在耳。然而,一种惆怅却不时袭上我的心头。和路旁巨大的山石相比,人的生命是多么渺小,多么短暂!”可知,第二空:想到人的生命相比山石显得渺小、短暂;由⑦段“泰山还有一些石刻,原不在此山,却被搬运过来,陈列于此”“这些石刻,存放于岱庙的《衡方碑》《张迁碑》可做代表”可知,第三空:岱庙;由第⑧段“这并非单纯的筋骨劳累,更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泰山海拔并不算高,它的地位却有万仞之高”,第⑨段“没去过泰山的人最想看的、去过泰山的人最不能忘的,一定是‘五岳独尊’这四个大字。位于玉皇顶东南的“五岳独尊”可谓泰山众多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已成为泰山的标识”可知,第四空:敬畏。【20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甲:由“有的气宇轩昂,有的敛衽收襟,有的端庄雅正,有的龙飞凤舞”可知,该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字体的姿态各异、各有千秋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泰山文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乙:由“以泰山木石为纸,让泰山躯体成书,把无言无语的巍巍泰山,‘写’成了一部中国书法史”可知,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泰山木石比作纸,把泰山躯体比作书,把布满石刻的泰山比作一部中国书法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千百年来泰山极高的历史文化地位,“巍巍泰山”更体现作者对泰山的敬畏和崇敬。【2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可结合结尾段“我觉得泰山是一部书,一部大书,不仅书写着中国书法史、文学史,也书写着中华民族的政治发展史,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分析。由第①段“拾级而上,与泰山相伴,我蓦然发现:泰山,浑身刻满了字”,第②段“这些文字有的气宇轩昂,有的敛衽收襟,有的端庄雅正,有的龙飞凤舞……”“以泰山木石为纸,让泰山躯体成书,把无言无语的巍巍泰山,‘写’成了一部中国书法史”可知,泰山的刻字数量众多,风格各异,历史悠久,所以作者认为泰山书写了中国书法史;由第③段“其中李斯的泰山刻石,不仅是珍贵的书法资料,还是难得的秦代史料”“从书体来看,它使用了小篆书体,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的有力佐证。从内容来看,碑文前半部分叙述了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申明法令的情况,后半部分记录了李斯请求刻诏书的经过,为秦史研究者提供了材料”可知,李斯的泰山刻石,不仅记录了秦代的法令,其小篆书体还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的有力佐证,所以作者认为泰山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政治发展史;由第④段“然而在泰山,一块天然的石头,被刻上了字,便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从此有了文化的力量”,第⑥段“我在登山途中发现,描绘赞颂泰山风景的刻石应该最多”“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人同登泰山,同立刻石,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自身的独到体会,用优美的文学作品赞颂泰山”可知,泰山上有许多描写赞颂泰山风景的刻石,都是优美的文学作品,所以作者认为泰山书写了中国文学史;由第⑦段“《衡方碑》是学生朱登等所立,意在颂扬自己老师夙夕为民、德义为先的人品。《张迁碑》是谷城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张迁功德而立,铭文着重宣扬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之和张骞的功绩”“古代为人树碑立传,自是旌表碑主人功德,这一扬善启后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也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不可磨灭的功用”可知,《衡方碑》《张迁碑》等石刻,让为人树碑立传的传统流传至今,所以作者认为泰山起到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结合结尾段“我觉得泰山是一部书,一部大书,不仅书写着中国书法史、文学史,也书写着中华民族的政治发展史,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可知,作者认为泰山具有极高的文化意义,“大书”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石刻的尊敬、赞美之情。五、写作(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22.【答案】例文:追寻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旅行途中我们会不断去寻找,寻找最美的风景,寻找最默契的搭档,寻找人生的辉煌,寻找生命的真谛。而有人却在这场旅行中迷失了方向,身处繁华热闹的世界变得无所适从,这样的人生是行尸走肉般的,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寻找真实的自己,追寻心中的梦想,才是重要的。人从出生开始,渐渐长大,渐渐成熟,营建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圈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于是,我们又学会了用伪装来掩藏自己的孤独、恐惧……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开始不断地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和初心。我们把自己包裹在厚厚的躯壳之下,每天都要严装上阵。于是,人生,也变得繁重起来,我们也变得不再那么快乐了。然而,既然人作文H生是一场旅行,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去轻松享受温暖的阳光和灿烂的笑脸呢?所以。我们需要重拾自己出发时的心态,摘掉不必要的面具,让真实的自己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有一句话说得好,“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我们的年纪不正是最充满活力的时候吗?为什么不去奋力拼搏,开启人生的精彩篇章呢?坚定的理想是我们向前飞行的有力羽翼,更是我们日夜奋战的强大动力。我们勇敢扬起梦想的风帆,为那高峰上的壮丽风景不断追寻,追寻。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正在我们认真前行的路上。我们只有不断执着地追寻,才能充分体验旅行的意义,也才能不断攀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人魏白40课件
- 2025年育婴师高级水平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7课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设计 川教版
- 《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2025型钢供货合同范本
- 2025医疗机构委托管理合同
- 《税收政策的课件》课件
- 《拼音jqx教学》课件
- 校长在国旗下讲话:尊重劳动崇尚奋斗共筑美好未来
- 复合式太阳能板设计优化方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解读
- 美容师考试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要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形势与政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二讲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激光雷达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答案
-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
- 急诊医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云南中医药大学
- 2024-2030年中国建筑减隔震行业发展全面调研与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广西柳钢集团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课件:《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 2025年河南测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