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结构学备课笔记_第1页
人体结构学备课笔记_第2页
人体结构学备课笔记_第3页
人体结构学备课笔记_第4页
人体结构学备课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结构学备课笔记第一章绪论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人体解剖学婆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人体切面术语(1)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所形成的切面。沿人体前、后正中线的矢状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2)冠状面(额状面)从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3)水平面(横切面)从水平方向,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轴(1)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垂直于水平面,与人体长轴平行的轴。(2)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垂直的轴。(3)冠状轴(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前两个轴相垂直的轴。第二章骨学第一节概述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第二节骨学一、骨的形态和分类骨在成人为206块,颅骨、躯干骨、附肢骨。其中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包括6块听小骨),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1.长骨:长管状。骨干、髓腔、骺骺线:成年后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的痕迹2.短骨:立方形3.扁骨:扁宽板状,分布在头、胸部。如颅骨、肋骨、肩胛骨4.不规则骨:如椎骨、髋骨、面颅骨二、骨的构造:骨质、骨髓、骨膜、血管、淋巴管和神经1.骨质骨密质:致密坚硬,长骨的骨干、其他类型骨和长骨骺的外层。骨松质:疏松海绵状,长骨的骺、其他类型骨的内部。板障:颅盖内各骨内、外板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2.骨膜3.骨髓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红色,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位于骨松质间隙内和胎儿、幼儿的骨髓腔内。黄骨髓:无造血功能,黄色,含大量脂肪组织。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内。胎儿和幼儿,全部是红骨髓,不存在黄骨髓;5岁以后,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变为黄骨髓;成年后,长骨髓腔内全部为黄骨髓,而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和股骨的近侧端的骨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三、骨的化学成分有机质: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增加韧性和弹性无机质:碱性磷酸钙等无机盐——增加硬度脱钙骨:去无机质煅烧骨:去有机质(1)椎骨(26块)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成人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尾骨1块(成人由4-5块尾椎融合而成)。A、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椎体、椎弓两部分构成。1)椎体:呈圆柱状,位于椎骨的前方。2)椎弓:由前方的椎弓根(与椎体相连)和后方的椎弓板构成。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椎管:由所有的椎孔叠连一起形成长管状的结构,容纳脊髓。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的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B、各椎骨的主要特征颈椎胸椎腰椎椎体较小,椎体为椭圆形,有椎体钩,有横突孔椎体呈心性,有横突肋凹,上下肋凹,上下切迹,锥孔较小椎体最大,成肾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接近水平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接近冠状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接近矢状面第2—6颈椎棘突短,其末端分叉,第七颈椎棘突最长棘突较长,伸向后下方棘突宽而短,水平上伸向后方锥孔呈三角形锥孔较小锥孔呈三角形,宽大C、骶骨和尾骨骶骨:呈倒置三角形。上——骶骨底,岬。下——骶骨尖,向下与尾骨相连。两侧——耳状面。中央——骶管,骶管裂孔,骶角。前面——凹向前,光滑,骶前孔。后面——凸向后,粗糙,骶正中嵴,骶后孔。(2)胸骨上宽下窄的长形扁骨,位于胸前壁正中。胸骨柄:颈静脉切迹,锁切迹,第一肋切迹胸骨体:分别与3—6肋软骨相关节。剑突:胸骨体下端与剑突一起于第七类相关节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标志。(3)肋骨1.概述:12对,上七对连于胸骨,称肋骨下五对肋不直接与胸骨连,称假肋第11、12对肋称浮肋——无软骨2.结构:细长弓状扁骨;由肋软骨、肋骨两部分构成。后端有肋头、颈,肋角,肋结节;肋体内面下缘有肋沟(内有血管和神经走行)。(2)上肢骨1.锁骨位于胸廓前上部,呈“~”形,可触摸。两端:内侧端为胸骨端,外侧端为肩峰端。两面:上面较光滑,下面较粗糙。凸向: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2.肩胛骨位于背部外上方,2~7肋骨之间,三角形扁骨。三缘:上缘(外侧有喙突)、内侧缘(薄而长)、外侧缘(肥厚)。三角:上角(平第2肋)、下角(平第7肋)、外侧角(有关节盂)。二面:前面(肩胛下窝)、后面(肩胛冈,肩峰,冈上、下窝)。3.肱骨位于臂部。上端:肱骨头,大、小结节,结节间沟,外科颈,解剖颈,大、小结节嵴。体: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下端: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冠突窝,鹰嘴窝,内、外上髁,尺神经沟。4.桡骨位于前臂外侧。上端:桡骨头、桡骨颈、环状关节面、桡骨粗隆。体:三棱柱形。下端:桡骨茎突、尺切迹、腕关节面。5.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上端: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粗隆。体:三棱柱形。下端:尺骨头、尺骨茎突。6.手骨(1)腕骨8块。(2)掌骨5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第1~5掌骨。(3)指骨14节。分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3)下肢骨★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1.髋骨位于臀部,是形态不规则的扁骨。由3块骨(髂骨、耻骨和坐骨)融合而成,三骨会合处为髋臼(16岁完全融合)。耻骨与坐骨围成闭孔。髂骨:髂嵴,髂前上、下棘,髂后上、下棘,髂结节,髂窝,耳状面。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迹。耻骨:髂耻隆起,耻骨结节,耻骨梳,耻骨嵴,耻骨联合面。2.股骨位于大腿部,为全身最粗大的长骨,占身高的1/4。上端:股骨头、颈,大、小转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颈干角。体:粗线、臀肌粗隆。下端:内、外侧髁,髁间窝,内、外上髁。3.髌骨位于膝前方,是全身最大、最恒定的籽骨。4.胫骨位于小腿的内侧,属长骨。上端:内、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腓关节面。体:三棱柱,前缘、内侧面位于皮下。下端:内踝,腓切迹,踝关节面。5.腓骨位于小腿的外侧,属长骨。上端:腓骨头,腓骨颈。下端:外踝。6.足骨(1)跗骨7块。距骨、跟骨、骰骨、足舟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和外侧楔骨。(2)跖骨5块,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3)趾骨有近节、中节、远节。(4)颅骨★颅骨的名称、数目及主要的孔道和结构成人颅由23块颅骨组成,另有6块听小骨,归入前庭蜗器章节介绍。1.脑颅骨(8块)成单:额骨、枕骨、蝶骨和筛骨。成对:顶骨、颞骨。2.面颅骨(15块)成单:犁骨、下颌骨和舌骨。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腭骨。3.颅的整体观(1)颅盖有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和眉弓等。(2)颅底1)颅底内面①颅前窝:②颅中窝:③颅后窝:2)颅底外面:牙槽弓、骨腭、切牙管、腭大孔、鼻后孔(通鼻前孔)、枕骨大孔(向下通椎管)、枕髁(与寰椎的上关节面相关节)、舌下神经管外口、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外口、茎突、乳突、茎乳孔(有面神经通过)、下颌窝、关节结节、枕外隆凸(与枕内隆凸相对应)。(3)颅的前面1)眶:位于额部下方,呈四面锥体形。2)骨性鼻腔:位于面颅中央。3)鼻旁窦:在鼻腔周围的颅骨内,是含气的空腔,与鼻腔相通。共有4对鼻旁窦: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鼻旁窦的开口:中鼻道——额窦、上颌窦、筛窦的前、中筛小房。上鼻道——后筛小房。蝶筛隐窝——蝶窦。(4)颅的侧面主要结构有外耳门、外耳道、颧弓、颞窝、翼点。翼点:位于颅外侧颞窝区,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呈“H”形;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是结构薄弱区,骨折易引起颅内血肿。4.新生儿颅骨新生儿颅骨没有完全发育,颅顶各骨之间有结缔组织膜封闭的间隙,称为颅囟。第三章关节学骨连接: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及骨直接相连的方式缝隙连接:椎骨棘突间的棘间韧带、胫腓骨间韧带、前臂桡尺骨之间的骨间膜纤维连接缝:颅骨的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直接连接骨连接软骨连结透明软骨连接:骺软骨、蝶枕软骨(到年龄后间接连接/关节/滑膜关节形成骨性结合纤维软骨结合:椎间盘、耻骨联合一、概述间接连结特点: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具有腔隙及滑液;有较大的活动性的连结,又称关节。★关节的主要结构1.关节面相关节两骨的接触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有关节软骨。2.关节囊附着于关节周缘及其附近的骨面上,分为:(1)纤维膜外层,局部增厚形成囊韧带。(2)滑膜内层,产生滑液;可形成突入关节腔的滑膜襞和向关节囊外突出的滑膜囊。3.关节腔关节囊滑膜层与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的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呈负压。●关节的辅助结构1.韧带可分为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固性。2.关节内软骨(关节盘和关节唇)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称为关节盘;周缘附于关节囊内面,呈圆形,周厚中薄,将关节腔分为两部分。可使关节面更为适合,增加关节运动形式,减少冲击震荡。关节唇为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可加深关节窝、扩大关节面,使关节更稳固。3.滑膜襞和滑膜囊二、关节的运动1.伸和屈在踝关节,足上抬,足背向小腿前面靠拢为踝关节的伸,亦称背屈。足尖下垂为踝关节的屈,亦称趾屈。2.收和展3.旋转在前臂,桡骨是围绕通过桡骨头和尺骨头的轴旋转,将手背转向前的运动,称旋前将手掌恢复到向前或手背转向后的运动,称旋后4.环绕5.平移三、关节的分类单轴关节滑车关节车轴关节双轴关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多轴关节平面关节中轴骨的连接1.椎骨间的连结椎骨间依靠椎间盘、韧带、关节连结。★椎间盘数目:共23块(C↓(1-2)之间无椎间盘)。位置: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最上一个在C↓(2、3)之间,最下一个在L↓5与骶骨之间。组成:纤维环——周围部,纤维软骨板环。髓核——中央部,弹性的胶状物质。作用:连接椎体,承受压力,吸收震动,减缓冲击,有利于脊柱运动。临床联系:椎间盘突出症。★韧带前纵韧带:椎体前面,防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后纵韧带:椎体后面,防脊柱过度前屈和椎间盘向后脱出。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相邻椎弓板间,协助围成椎管和防脊柱过度前屈。棘上韧带:连续棘突尖的韧带,防脊柱过度前屈。棘间韧带:相邻两棘突间。项韧带:项中线呈矢状位的板状韧带。横突间韧带:相邻横突之间。★关节关节突关节: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组成。腰骶关节:L↓5的下关节突与骶骨上关节突构成。寰枕关节:枕髁与寰椎上关节凹构成。寰枢关节:由两侧的寰枢外侧关节和寰枢正中关节构成。钩椎关节:在下6个颈椎体之间(有5对);由椎体上面两侧缘的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缘的陷凹构成。此关节过度增生,引起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可导致颈椎病。2.脊柱★脊柱的组成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脊柱的整体观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加宽。后面观:棘突连贯成纵嵴。侧面观:4个生理弯曲——颈曲向前,胸曲向后,腰曲向前,骶曲向后。●脊柱的功能支持:支持体重。保护:保护脊髓、脊神经和内脏。运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环转和弹拨运动。3.胸廓●胸廓的组成12个胸椎、1块胸骨和12对肋,借关节、胸椎间盘和韧带连结而成。●胸廓的连结肋头关节:肋头与椎体肋凹。肋横突关节:肋结节与横突肋凹。直接连结:第1对肋软骨直接与胸骨柄相连(胸肋结合)。胸肋关节:由第2~7对肋软骨与胸骨侧缘的肋切迹形成。肋弓:由第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构成。浮肋:第11、12肋肋软骨游离于腹壁肌中。★胸廓的形态近似圆锥形,左右径长,前后径短,上窄下宽。●胸廓的功能(1)保护、支持胸腔脏器(2)进行胸式呼吸运动在肌的作用下,胸廓可扩大或缩小,协助吸气和呼气。4.颞下颌关节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特点:①属于联动关节②关节结节位于关节囊内③关节盘的周缘于关节囊相连,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分④关节囊松弛,囊外侧壁有外侧韧带加强,关节囊内有纤维软骨构成关节盘运动运动:上提、下降下颌骨,前进、后退下颌骨,下颌骨的侧方运动临床意义:颞下颌关节前下位脱位附肢骨连结1.上肢带连结●胸锁关节的构成和运动(1)构成由锁骨的胸骨端、胸骨的锁切迹和第1肋软骨的上面构成;关节内有关节盘;胸锁关节是上肢与躯干连结的唯一关节。(2)运动可做前后、上下、旋转、环转运动。●肩锁关节的构成和运动由锁骨的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构成,是微动关节。2.自由上肢骨连结★肩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1)组成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2)特点关节面——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只能容纳1/4~1/3肱骨头)。关节囊——薄而松弛,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韧带——关节上方有喙肩韧带。关节唇——关节盂周缘有关节唇加深。脱位——易前下方脱位(关节上部、后部和前部都有肌和肌腱加强)。(3)运动能做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肘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1)组成由肱骨下端和桡骨、尺骨上端共同构成。包括3个关节:肱桡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肱尺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关节凹构成。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桡切迹构成。(2)特点关节——个关节由一个关节囊包裹。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厚而紧张。韧带——两侧有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桡骨头周围有桡骨环状韧带。脱位——后壁最薄弱,常见桡、尺两骨向后脱位(幼儿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肘三角——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3)运动能做屈伸运动和前臂旋前、旋后运动。●前臂骨间的连结(1)前臂骨间膜连结于尺骨干和桡骨干之间的纤维膜。(2)桡尺近侧关节见肘关节。(3)桡尺远侧关节由桡骨的尺切迹、尺骨头的环状关节面及尺骨下方的关节盘组成。●手关节的名称和组成(1)名称包括桡腕关节(又称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2)组成关节窝——由桡骨下端的腕关节面、尺骨下方的关节盘构成。关节头——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构成。(3)特点关节囊松弛,关节腔宽广,关节囊外有韧带加强。(4)运动可做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2.下肢带连结●髋骨和骶骨的连结(1)骶髂关节由骶、髂两骨的耳状面构成。关节囊紧张,有坚强的韧带,活动度极小。(2)韧带有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两韧带与坐骨大、小切迹围成坐骨大、小孔。●髋骨间的连结(1)耻骨联合由左右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2)耻骨弓在耻骨联合下方,由左、右两侧坐骨支和耻骨下支相连形成。●骨盆的组成、分部和性差(1)组成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借关节和韧带连结而成。(2)分部以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小骨盆上口——即界线,由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两侧的连线围成。小骨盆下口——由尾骨、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和耻骨弓等围成。骨盆腔——两口之间的空腔。(3)骨盆的性差(4)功能支持体重,保护盆腔脏器,在女性还是胎儿娩出的产道。3.自由下肢骨连结★髋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1)组成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2)特点关节面——头大臼深(可容纳股骨头的2/3)。关节囊——紧张而坚韧,股骨颈前面全部在囊内,后面的外1/3在囊外(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及混合性之分)。韧带——囊外有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和坐股韧带;囊内有股骨头韧带。关节唇——髋臼周缘有关节唇。脱位——后下壁薄弱,易发生后下方脱位。(3)运动能做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与肩关节运动形式一样,但没有肩关节活动范围大)。★膝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1)组成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及前方的髌骨构成。(2)特点关节囊——广阔而松弛。关节内软骨——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呈“O”形。(3)运动屈与伸;屈膝时,能做轻微的旋内、旋外运动。●小腿骨间的连结(1)胫腓关节胫、腓骨上端。(2)胫腓连结胫、腓骨下端(注意:不是关节)。(3)小腿骨间膜两骨体之间。●足关节的名称及组成(1)名称包括距小腿关节(踝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2)组成由胫、腓骨下端的踝关节面和距骨滑车构成。(3)特点关节面——距骨滑车呈前宽后窄。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韧带——内侧有内侧韧带(三角韧带),外侧有距腓前、后韧带和跟腓韧带。(4)运动背伸、跖屈;跖屈时,能做轻微的内收、外展运动。●足弓的概念足弓是跗骨、跖骨借韧带和肌肉的牵拉,形成凸向上的弓。分为足纵弓和足横弓;足纵弓较明显,站立时以跟结节和第1、5跖骨头三点着地。作用:增加了足的弹性,缓冲震荡,保护足底神经、血管,免受压迫。第四章肌学一、总论人体的肌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内脏、血管的管壁上)、心肌(心脏)、骨骼肌(附着于骨骼表面上)。平滑肌和心肌属于不随意肌;骨骼肌属于随意肌;骨骼肌和心肌是横纹肌●肌的形态和结构1.形态(1)长肌分布在四肢,收缩幅度大,如肱二头肌。(2)短肌分布在躯干深面,收缩幅度小,如肋间肌。(3)阔肌分布于胸、腹壁,扁而薄,保护内脏,如背阔肌。(4)轮匝肌分布于孔、裂周围,呈环状,如眼轮匝肌(收缩可使孔、裂变小)。2.肌的结构(1)肌腹肌纤维,色红,柔软,有弹性,有收缩力。(2)肌腱腱纤维,色白,强韧,无收缩力。★肌的起止和作用1.肌的起止起点:定点,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止点:动点,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起、止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换。2.肌的作用动力作用:有一定收缩力,完成各种动作,如行走、跑跳。静力作用:有一定张力,保持一定姿势,维持平衡,如坐、立。★肌的辅助装置1.筋膜(1)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结和淋巴管等。(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形成肌间隔和血管神经鞘。2.滑膜囊多为密闭的结缔组织囊,内有少量滑液;有的独立存在,有的与关节相通;多存在于肌腱与骨面之间,减少摩擦。3.腱鞘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有约束肌腱、减少摩擦作用(临床常见腱鞘炎)。分为两层:纤维层——腱纤维鞘。滑膜层——腱滑膜鞘:脏层(覆于肌腱表面);壁层(覆于纤维层的内面)。肌腱、中间腱、腱划、腱膜、腱鞘、韧带的区别:1.肌腱位于肌腹的两端,由腱纤维构成,强韧而无收缩力。2.中间腱位于两个肌腹之间的肌腱,如二腹肌的中间腱。3.腱划是指将肌腹分割成多个肌腹的肌腱,如腹直肌的腱划。4.腱膜是指阔肌上呈薄片状的肌腱。(中间腱、腱划、腱膜,三者均属肌腱范畴,只是表现形式不同。)5.腱鞘是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6.韧带是位于关节周围或关节囊内的致密结缔组织。4.籽骨拮抗肌:在一个运动轴的相对侧配布有两组作用相反的肌,这两组或多组作用相反的肌互称为拮抗肌协同肌:在一个运动轴同侧配布,并具有相同功能的两组或多组肌,其功能相互协同,互称为协同肌。二、各论(一)躯干肌1.背肌★斜方肌位置:位于背上部,三角形阔肌,两侧合成斜方形。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棘突。止点:锁骨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作用:全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缩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收缩可下降肩胛骨。★背阔肌位置:背下部,胸侧部;全身最大的阔肌,三角形。起点: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止点:肱骨小结节嵴。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有上提躯干作用。★竖脊肌(骶棘肌)位置:脊柱两侧的沟内;由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三列肌束组成。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止点:椎骨、肋骨、颞骨乳突。作用:脊柱后伸、仰头,维持直立姿势。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的周围,在腰部特别增厚。可分浅、中和深三层——浅层位于竖脊肌的浅面;中层分隔竖脊肌和腰方肌;深层覆盖腰方肌的前面(由于腰部活动度大,胸腰筋膜常可扭伤,造成腰肌劳损病因之一)。2.胸肌(1)胸上肢肌★胸大肌位置: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宽而厚。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止点:肱骨大结节嵴。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当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提肋助吸气。●胸小肌位置:在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点:第3-5肋。止点:肩胛骨喙突。作用:牵拉肩胛骨向前下方,提肋助吸气。●前锯肌位置:胸廓侧壁。起点:呈锯齿状,起于上8或9个肋骨外面。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提肋助吸气(该肌瘫痪时,出现“翼状肩胛”)。(2)胸固有肌●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浅层(在肋软骨间隙处仅有肋间外膜);起于上一肋下缘,由外上斜向内下,止于下一肋上缘;可提肋助吸气。●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深面(自肋角向后内侧仅有肋间内膜);起于下一肋上缘,由内下斜向外上,止于上一肋下缘;可降肋助呼气。3.膈★膈的位置、孔裂和作用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形态:向上呈穹隆状的扁薄阔肌;周围为肌质部,中央为腱性部,称中心腱。起点: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止点:中心腱。3个裂孔:主动脉裂孔——平T↓(12),有主动脉、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平T↓(10),有食管、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平T↓8,有下腔静脉通过。作用:收缩时,穹顶下降,胸腔变大,助吸气(主要的吸气肌);与腹肌同时收缩,腹压加大,协助排便、咳嗽、呕吐、分娩等。4.腹肌★前外侧群(1)腹直肌位置: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旁的腹直肌鞘中,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起点:耻骨联合、耻骨结节(有3~4条腱划分割肌腹)。止点: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的前面。(2)腹外斜肌位置:腹前外侧壁的浅层,宽阔扁肌。起点:下8肋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止点:髂嵴前部、白线、腹股沟韧带。由腹外斜肌形成的结构:1)腹外斜肌腱膜:腹外斜肌在其前下部形成的腱膜。2)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的结构。3)腹股沟管浅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又称皮下环。(3)腹内斜肌位置:腹外斜肌深面。起点: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半;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下部肌束向前下方。止点:下位3个肋骨、腹白线。腹内斜肌形成的结构:1)腹股沟镰:腹内斜肌腱膜下部与腹横肌腱膜下部共同形成(又名联合腱);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2)提睾肌:由腹内斜肌最下部肌束与腹横肌最下部肌束形成;随精索出浅环,进入阴囊,并包绕精索和睾丸。(4)腹横肌位置:腹内斜肌深面。起点:下位6个肋软骨的内面、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1/3;肌束横行向前。止点:腹白线。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1.保护和支持腹腔器官。2.收缩时增大腹压,协助呼气、排便、咳嗽、呕吐、分娩等。3.可使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运动。●后群(1)腰大肌在下肢肌中介绍。(2)腰方肌位置:腹后壁,脊柱两侧,后方有竖脊肌。起点:髂嵴后部。止点:第12肋和L↓(1~4)横突。作用:下降和固定12肋,使脊柱侧屈。●腹部筋膜(1)腹浅筋膜脐上为一层,脐下分脂肪层和膜性层(含弹性纤维)。(2)腹深筋膜可分数层,在各肌的表面和深面。(3)腹内筋膜贴附在腹盆腔各壁的内面(依其所贴附的部位命名),如膈筋膜、腹横筋膜、髂腰筋膜、盆筋膜等,其中腹横筋膜较大。●腹直肌鞘位置:包裹腹直肌,分前、后两层。组成:由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构成。●白线为两侧三层阔肌腱膜的纤维在腹前壁正中线交织而成;上起剑突,下止于耻骨联合,在中部有一脐环。●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长约4.5cm。内容:男性为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二)头颈肌1.头肌(1)面肌又称表情肌,为扁平的皮肌。●颅顶肌覆盖于颅盖骨外面,由枕额肌(枕腹、额腹和帽状腱膜)组成。★眼轮匝肌位置:眶和眼裂周围。作用:闭眼。★口轮匝肌位置:口裂周围。作用:闭口。●颊肌位于口角两侧面颊深部,口腔侧壁。(2)咀嚼肌作用均与咀嚼动作有关,即运动颞下颌关节。★咬肌起自颧弓,向后下止于下颌角外面。★颞肌起自颞窝骨面,向下通过颧弓内侧,止于下颌骨冠突。咬肌和颞肌的作用:主要是上提下颌,使上、下颌牙咬合。2.颈肌(1)颈浅肌群★胸锁乳突肌位置:颈部两侧。起点: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点:颞骨乳突。作用:两侧收缩,头向后仰;单侧收缩,头歪向同侧,面转向对侧。(2)颈中肌群舌骨上肌群: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3)颈深肌群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形成的三角形裂隙。内有臂丛、锁骨下动脉通过(锁骨下静脉不通过该间隙)。(三)上肢肌1.肩肌★三角肌位置:肩部,呈三角形。起点:锁骨外侧段、肩峰、肩胛冈。止点:三角肌粗隆。作用:肩关节外展。●冈上肌位置:冈上窝,斜方肌深面。起点:冈上窝。止点:肱骨大结节上部。作用:肩关节外展。●冈下肌位置:冈下窝。起点:冈下窝。止点:肱骨大结节中部。作用:肩关节旋外。●小圆肌位置:冈下肌下方。起点:肩胛骨外侧缘后面。止点:肱骨大结节下部。作用:肩关节旋外。●大圆肌位置:小圆肌下方。起点:肩胛骨下角后面。止点:肱骨小结节嵴。作用:肩关节后伸、内收、旋内。●肩胛下肌位置:肩胛前面。起点:肩胛下窝。止点:肱骨小结节。作用:肩关节内收、旋内。2.臂肌(1)前群★肱二头肌位置:肱骨前面浅层。起点:长头起于肩关节盂上方,通过肩关节囊;短头起于喙突。止点:桡骨粗隆。作用:主要屈肘关节,并可屈肩,使前臂旋后。●喙肱肌起于喙突,止于肱骨中部,使上臂屈、内收。●肱肌:起于肱骨体下半部,止于尺骨粗隆,可屈肘关节。(2)后群★肱三头肌位置:肱骨后方。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的盂下结节;内、外侧头分别起自桡神经沟的内下方、外上方。止点: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3.前臂肌●各肌的名称和位置排列关系(1)前群浅层:6块,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深层:3块,拇长屈肌(桡侧)、指深屈肌(尺侧)、旋前方肌。起点:多数起自肱骨内上髁。止点:掌骨、腕骨、指骨。作用:屈腕、屈指、前臂旋前。(2)后群浅层:6块,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肘肌。深层:5块,自近侧向远侧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起点:多数起于肱骨外上髁。止点:掌骨、指骨。作用:伸腕、伸指、前臂旋后。4.手肌●手肌的分群外侧群:大鱼际——由拇短展肌、拇短屈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