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的能源结构_第1页
低碳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的能源结构_第2页
低碳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的能源结构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低碳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构造一、世界能源构造转型的历史和新趋势1、三次能源构造转型的不同动因人类从19世纪开场工业化进程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能源构造的转型。图1 给出了世界能源构造变化的历史轨迹。图中三角形坐标的三个顶点分别表示纯非化石能源右下角、纯煤炭左下角、和油气顶角;黑色曲折线为文献给出的人类耗用的一次能源构造变化的历史数据。第一次转型开场于19世纪,主要由蒸汽机的创造和推广应用和有机化工的开展所促成;由薪柴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转向煤。在图上,曲线是从1850年,再生能源占80%,煤炭占20%,油气为零的A点开场,一直朝煤炭比率增加的右方延伸的。第二次是始于20世纪初的20年间;从煤转向石油

2、。主要的推动力是燃用液体燃料的汽车和飞机的普遍使用,和石油化工替代传统煤化工。曲线从1900和1920附近转折的B点折返向上。到1990年至今的近20年间,在油气占60%多、煤炭占约30%、非化石能源占10%的区域彷徨。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场,还有一次小的转型即天然气的快速开展。开场的动因是在石油危机以后,兴隆国家为了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而寻找替代能源的努力;后来那么是由于改善环境的压力逐渐加大。30年来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构造中的比率不断增长;在图1的坐标体系中难以反映。但在Hefner 的坐标图中看得很清楚。而从如今开场,人类必须为前两次转型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和

3、气候变化负起责任了。去年12月的?哥本哈根协议?达成的世界192个国家的共识,确认了“全球CO2排放量减到1990年209亿吨碳当量的一半,来使全球平均气温不应比工业化开场前高出2摄氏度的长期目的。到达这个目的的时间点,是IEA 的“450情景方案所提出的2050年,还是再推延10年或更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了到达这个目的,人类必须通过加速开展非化石能源,把煤和石油的消耗从占一次能源的65%降低到40%,并且把80%燃煤释放出的CO2都扑集和封存CCS起来。这就是世界能源构造的第三次转型;不仅动因与前两次完全不同,而且其内涵也不是简单地由化石能源回归可再生能源;而是藉能源科技全面新打破推动经

4、济增长的新形式。图1 世界一次能源构造的变化轨迹以及开展趋势2、实现第三次转型的方向和途径已经完成工业化的OECD国家约10亿,只占世界人口15%。人口85%的“新兴经济体国家都还在开展中。按EIA的估计,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到2030年就将比2022年增加60%。在总能耗增加之下实现二氧化碳大幅度减排,有以下三个战略途径:1、尽可能节制用能,消除浪费,进步能效,减少能源消耗总量。不管兴隆国家还是开展中国家,都必须如此。2、一次能源构造逐步由高排碳的石油为主转向不排碳和少排碳的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为主。3、仍需使用的高排碳的化石能源主要是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扑集和封存起来CCS。化石能源

5、必须走上“低碳利用之路。对世界能源利用现状的分析来看,三个途径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对中国来说尤为如此。而且,按照迄今已有和预计的科技成果,沿着这三个途径走下去,?哥本哈根协议?指出的长期目的是可以在2050年或其后不久实现的。例如,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规模近年来正在快速开展;IEA指出:二氧化碳扑捉和封存技术2022年可获得打破并获得10%左右的实际应用,2022年之后,将更快地推广;化石能源之中能效最高、排碳最少的天然气一直在快速开展,用量将超过石油,成为2030年之前进步能效和减排的主力。二、能源构造走势变化的影响因素前已述及,历史上的两次能源构造的转型主要都是由终端需求变化和科技打破两者的互相结合所促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