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压强9.1、压强: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且指向受力面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4、大小:但压力并不是重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卩=物体的重力G:F=G=mg。5、固体可以大小不变、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FF(与重力无关)FF(与重力无关)GGF+GG-FF-G压强1、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P30课本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相同时、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2、压力的

2、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3、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4、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5、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6、单位:帕斯卡(pa)1pa=1N/m2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是指两物体的接触部分)。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pgh。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

3、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_5X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X104N。7、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缝衣针做得很细8、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9、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固体的压力和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后确定压强容液(一般常用公式P=F/S)。9.2、液体压强(P33)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

4、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2、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液体压强的公式:P=pgh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推导过程:(结合课本)液柱体积V=Sh;质量m=pV=pSh。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pShg。液片受到的压强:p=F/S=gh。液体压强公式p=pgh说明:A、公

5、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P35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F=GFG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pgh算岀压强,再由公式P=F/S,得到压力F=PS。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压力:作图法:对直柱形容器F=G。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

6、器。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应用举例: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9.3、大气压强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7、。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E、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牛的压强,即P0=1.013X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5、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6、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活塞式抽水机抽水、离心式水泵、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仙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一般情况是晴天的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天高。7、大气压与沸点:一切液体的沸点,

8、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原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于100C,所以烧饭要用高压锅。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应用: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三、复习检测:A对地面压强不变C对地面压强变为原来的一半BA对地面压强不变C对地面压强变为原来的一半B对地面压力不变D密度为原来的一半2、对压强公式S的理解,正确的是:()/A.压力增大,压强一定也增大B.受力面积一定时,

9、产生的压强跟压力成正比三二受力面积越小,压强一定越大D.压力一定时,压强跟受力面积成正比上二3、如图所示,瓶子里装半瓶水,用塞子塞紧瓶口,然后将瓶子倒过来,使瓶口朝下这时瓶里的水对塞子的压强跟没有倒置时水对瓶底的压强比较()A.压强变大B.压强变小C.压强不变D.无法判断4、下列做法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TOC o 1-5 h zA用手把图钉压入墙壁B用吸盘贴在墙壁上挂物体宀C用抽水机抽水D用吸管吸饮料亍/5、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三/生变化()斗/A.将管倾斜B.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I-世!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D.将玻璃管变粗6、某草原发

10、生的一起龙卷风,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人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B.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D.迷信说法中的“龙”把物体“抓”到空中7.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已知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则各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A.P甲p乙p丙p甲p乙p丙i!fi11B.P甲p乙P丙p甲p乙p丙2.1C.P甲p乙p丙P甲=卩乙=卩丙庭bh1D.P甲p乙P丙P甲=卩乙=卩丙)fff/f1i?J8.下列现象

11、中能说明存在大气压的是()A.B.9.潜水员潜入水下越深,所受水的压强越大C.水从高处流下,形成瀑布盖在杯口的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D.在三峡大坝旁修建大型船闸下列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IMA.茶壶B.船闸如图所示,将一开口向上、倾斜一定的角度(液体未溢出)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B.C.D.C.活塞式抽水机D.下水道存水管粗细均匀的,且盛有某种夜体的玻璃管由竖直位置稍,玻璃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甲图实验,乙图实验,丙图实验,丁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12.如甲图-|所示,当向两张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