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课教案(7篇) 1、教学目标确实定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1学问目标 染色体构造变异的四种类型(B、识记)。 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B、识记)。 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特点,形成缘由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B:识记)。 1.2力量目标 以猫叫综合症产生缘由为例,引出染色体构造变异的四种类型;以果蝇的染色体为例,讲解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详细到抽象的思维力量。 通过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分类依据的学习,对学生进展比拟、分类思维力量的训练。 通过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原理、应用的学习,训练学生演绎思维力量。
2、1.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体会发生构造或数目的转变进而转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通过单倍体和多倍体在育种上应用的学习,对学生进展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重点和难点 2.1教学重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2教学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七年级生物课教案 篇二 其次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说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阅历及试验观看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比试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
3、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掌握试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展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试验中设置对比试验的训练及试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设计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问题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课前培育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阅历,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方案二: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CAI课件),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引导学生进展描述,相互沟通,在此根底上提出问题并确
4、定问题。 播放录像(或CAI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方案一: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供应的资料,结合生活阅历,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相宜的温度、肯定的水分和充分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索如何检验假设。 方案二:观看教师的试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 指导看书,鼓舞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展分析、排解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演示、启发学生调动阅历储藏,进展大胆假设。 3、制定打算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试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打算,在小组内争论并修订打算。明确
5、操作步骤,做好试验分工,确定组长,争论内容记录员,试验主操作人,观看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展沟通,进一步修订、完善试验探究打算。推想试验结果。 方案二:参照课本的试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打算。明确操作步骤和留意事项,做好试验分工,确定组长,争论内容记录员,试验主操作人,观看记录员。推想试验结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试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4人为1小组在自己设计的根底上进展小组争论,推出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试验设计思路。 4、试验探究 以试验小组为单位,课下试验探究,定时观看,仔细记录
6、种子萌发的状况。 提出留意事项,催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赐予评价, 5、得出结论: 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肯定的水分、充分的空气。 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试验的现象和结果。 方案二:观看录像,相互沟通说出试验探究的结果。 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看,并进展描述。 6、表达和沟通: 方案一:各小组沟通探究的过程,并进展分析、争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 方案二:组间沟通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展评比。评出: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看、报告奖等 7、本探究试验胜利的关键 进一步领悟“掌握变量”和设置“对比试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索争论:设置对比组试验条件的重要性。 二、
7、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方案一:依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试验操作,课下观看记录。 方案二:看书自学抽样检测的方法,合作沟通,课下进展试验操作及观看记录。 方案三:事先做了这个试验的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在课堂上描述试验的过程,展现试验的现象和结果,并提出试验(重点是抽样)的要求。 2、探究的结果: 沟通测定种子发芽率的试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 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3、种子萌发自身 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贮存丰富的养分,渡过休眠期 方案一: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试验结果及种子的构造,联系生活实际,组间沟通,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方
8、案二:观看CAI课件(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局部切除的种子萌发状况),结合测定发芽率的试验结果,大胆猜想、表达和沟通,得出结论。 方案三:演示并观看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相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缘由。 提示、指导学生进展针对性的观看、分析比照不怜悯况下种子萌发的状况,相互沟通,得出结论。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 胚根根 胚轴一连接根和茎的那段 胚芽茎和叶 方案一:结合试验观看,自学看书,小组之间沟通,描述萌发的过程,相互补充。 方案二:观看动态展现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CAI课件,并描述归纳。 中学生物课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9、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其次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根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当和谐进展”的理论根底。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根底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学习作好预设。 本节学问点清楚,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特别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洁,但要能让学
10、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纳直观手段,仔细组织活动,帮忙学生初步建立这个根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力量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力量;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测量进展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
11、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观点; 3、利用技能训练,鼓舞学生多从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确实立: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重点又是难点;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是重点,新教材提倡探究性学习,应当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育探究的方法和力量。 四、教学方法: 1、本节课贯穿观看和争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忱,并遵循从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看、思索、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渐渐熟悉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 2、本节“植物对空气湿度
12、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运用前一节的探究活动方法完全能够完成,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沟通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让学问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胜利的喜悦表达于精彩的沟通中,让力量的培育贯穿在活动的参加中。 五、学习方法: 通过观看、争论、分析去发觉学问,渐渐培育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力量,通过课前的探究 1 活动和课上的沟通,体验学问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力量、语言表达力量,并进一步把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熟识的生物受到环境
13、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1、既考验了前一节课的学问的把握状况,又表达了两课内容的严密联系;2、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 让学生观看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构造”、“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绽开小组争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公平、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可是思维进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布满灵性的。 其次步: 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方式与环境相
14、适应的例子吗?鼓舞学生提取平常积存的学问,给他们表现的时机,激起竞争意识。 第三步: 媒体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 乌贼的墨囊;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熟悉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月,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构造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忙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力量,不便提,以后高中会学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有肯定的影响。这局部的学问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 让学生亲身验证“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这一结论:
15、课前亲自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上沟通。这样安排表达 1、有做事的过程; 2、有明确的目标; 3、有明确的结果; 4、使用语言传达信息 5、表达过程的真实性。 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五要素。沟通时留意: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但在这儿,由于结果涉及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应以鼓励和引导。 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了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有利于熟悉生物是可以影响环境的。 其次步: 再让学生思索两个问题: a、地下耕耘者是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 b、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从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作用这个角度来熟悉生物的存在的确影响
16、着环境。 第三步: 让学生尝试举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准时反应学生对这方面学问的理解。 第四步: 播放动画“屎克螂出国记”,以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在学生留意力马上分散的时候再一次激起他们的兴趣。 3、技能训练: 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别有专心之处,旨在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综合等力量,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观看并思索,“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培育思维力量。 最终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这点很重要,在学生理解的根底上准时帮忙他们构建概念,点睛突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引导学生熟悉
17、到人类生活在生物圈,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 (三)、作业练习: (见教材) 1、在一个生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其中的道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山羊绒又细又松软,组成的产品非常昂贵。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这是两道开放性题,既能到达稳固学问点的目的,又能煅炼思维,表达学问与社会、日常生活的严密联系,使学有所用。 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律挨次就是这样安排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18、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好玩、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开心地“享受”学习。 初中生物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构造,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一样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看的方法识别种子的构造。 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看的方法识别种子的构造。 2、识别当地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预备 教师:观看种子的构造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构造挂图、玉米种子构造剪贴图(自制);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 一、观看种子
19、 菜豆种子的构造; 玉米种子的构造; 菜豆、玉米种子构造的异同。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试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试验,通过观看和争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构造。 方案二:对比教师出示的菜豆种子构造挂图、玉米种子构造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争论沟通知道两种种子构造。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方案一:观看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根底上就争论提纲,试验小组争论、比拟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看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试验小组就争论提纲争论、比拟得、出结论。 出示争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
20、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缘由是什么? 三、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看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看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教师启发下思索争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看“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教师启发下思索争论,得出答案。 1以_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_”“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索,争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 2、识别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观看书上的图以及教师补充的图片,熟悉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看CAI课件,识别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 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方
21、案一:在看书自学根底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争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看“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争论,得出答案。 出示争论提纲: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初中生物课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熟悉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
22、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熟悉并把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展。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肯定根底,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调查方法缺少肯定的阅历,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把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和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展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育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力量。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加爱护生物资源的意识,熟悉到爱护环境要从爱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头。 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
23、查记录。 2、初步培育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力量。 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从而留意爱护生物资源。 课时预备: 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 1、学问方面 (1)全面理解安康的定义。 (2)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安康状况。 (3)说出保持好身体、保持好心情的方法。 2、力量方面 (1)通过活动,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合作力量,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力量。(2)学会保持身体安康的根本方法 (3)学会调控心情的技能,保持心理安康。 3、思想情感方面 (1)关注安康问题。 (2)培育关爱安康、珍惜生命的情感,熟悉到体育熬炼、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维护心
24、理安康和良好社会关系对增进安康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安康状况。 难点:学会调整心情的技能,保持心理安康。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 (1)、预备适宜的教学多媒体材料。 (2)、预备学生活动的活动资料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课教案 篇六 关注合理养分与食品安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养分。 2、关注食品安全。 3、尝试运用有关合理养分的学问,设计一份养分合理的食谱,并关怀长辈的饮食。 4、认同环境爱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 1、关注合理养分与食品安全在安康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分析,认同环境爱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三、教学难点 设计一份养分
25、合理的食谱,将所学学问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四、教学预备 教师:课前收集若干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以备教学需要;电视报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课前培训学生,指导小组长如何绽开调查和收集、整理资料;设计评比栏和课前课后学生设计午餐食谱养分差异性的比照图。让学生明确科学学问在指导安康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绽开调查或收集有关合理养分、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课前尝试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带各种食品包装袋;课前询问家长购置肉类、鱼类及其他食品时是怎样选择的。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合理养分 1.1不留意合理养分的危害 课前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主争论不良
26、饮食习惯、不合理养分的危害。 1.2什么是合理养分? 观看、争论、归纳:怎样做才是合理养分。 1.3“我”该怎么做? 师生合作,为本班制定一个合理养分的文明公约。运用学问指导生活,设计午餐食谱再次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比照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评一评,比一比,然后参与全年级的设计赛,并把好的作品办成生物专刊。 合理养分 4人小组合作进展自主性学习,阅读书上供应的信息并观看书上的插图或自制投影片,结合身边实例争论沟通,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合理养分及其在安康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并利用节假日亲自烹调,为长辈献上一份爱心。 阅读课后“养分师”资料,拓宽视野 创设问题情境
27、,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典型实例,指导学生阅读书上供应的报刊信息,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争论,组织并参加全班沟通、点评,保证沟通的正确性、有效性。归纳并用投影片展现该如何做到合理养分。 关注安康生活,进展情感教育 (注:书上第三节内容可作为学生调查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之一) 课前提出课题。指导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组织沟通,做出评价。 二、食品安全 2.1整体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依据课前布置,公布收集到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听取学生的资料公布,引导学生分析,组织学生争论。 2.2怎样购置安全食品 a.安全的包装食品。(会读包装袋上的内容) b.非安全的包装食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学生
28、阅读食品包装盒上的内容,分组争论,并推举小组代表进展发言。 组织学生分组争论沟通。对学生发言予以确定并订正或补充某些内容。 就课前了解的学问进展组间沟通。 听取学生发言,鼓舞学生多观看、多比拟,建议学生课后到菜市场进展“实战演习”。 三、预防食物中毒 3.1小专家进展现场小讲座,听取有关学问,并提问和补充。 和学生一起听取小讲座,对进展讲授的同学予以充分确定。 防止食品污染通过争论,认同环境爱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思索问题,绽开争论,解决问题。 3.2争论: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为什么? 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少,可放心购置,对吗? 在教师启发下思索:实际生活
29、中,哪些行为最终会导致食品的污染? 通过争论,认同环境爱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仔细听取学生争论并准时点拔。 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从防治环境污染的角度熟悉食品安全问题。 确定学生的分析,再次强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了解绿色食品 阅读有关资料,思索并了解绿色食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指导学生课本中有关绿色食品的资料,鼓舞学生上网查询,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相关学问 高中生物课教学设计模板 篇七 教学目标 一、学问方面 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觉过程。 2、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汲取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3、把握光合作用的
30、概念、实质、总反响式、光反响、暗反响的详细过程、光反响与暗反响的区分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4、应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的学问,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二、力量方面 1、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别试验,初步训练学生的试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力量。 2、通过探讨光合作用的氧来源,初步训练学生的试验设计力量。 3、通过分析、争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响和暗反响详细过程,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意义的理解,增加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生争论“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
31、S)的关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由于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这一节主要叙述了光合作用的发觉过程、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并且安排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的学生试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以及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经叙述了光合作用的根底学问,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试验。本节在此根底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叙述了光合作用发觉过程中的几个着名的试验;叙述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别叶绿体色素。 一、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现了人类讨论光合作用这种地
32、球上最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艰难历程,同时介绍了在讨论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几个着名试验,如: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试验;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白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试验;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展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氧的试验;20世纪30年月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纳同位素标记法讨论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试验。介绍这些试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试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根本方法,从而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学问的创新精神。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本节的重点,试验是本节的难点。 学生必需在搞清晰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
33、汲取光谱,基粒片层构造的垛叠形式、色素在片层上的分布、基粒和基质的关系根底上,才有可能深刻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响和暗反响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在介绍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设计了一个学生试验,即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使学生易于对叶绿体色素有一个感性熟悉。本试验可以在讲授完叶绿体色素后作为验证明验处理,也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探究试验;另外教材中叶绿体中各色素的汲取光谱也可作为课上学生争论叶绿体色素生理作用的探究课题处理。 三、教材中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难点。 1、其中光合作用的总反响式,即 概括出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及氧气的来源,但是,该反响式缺乏以表示光合作用的详细
34、过程。因此,教材以图解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光合作用的两个重要过程,即光反响和暗反响。 2、光反响阶段 教材中光反响阶段可概括为光反响场所和光反响过程两个方面。 (1)光反响场所:叶绿体基粒片层构造的薄膜(类囊体)上进展。 (2)光反响过程:光反响的本质是由可见光引起的光化学反响,可分为两方面内容: 水的光解反响:通过光合色素对光能的汲取、传递,在其中局部光能作用下把水分解为氢和氧,氧原子结合形成氧气释放出去,氢与NADP结合形成NADPH,用H表示,叫做复原性氢,作为复原剂参加暗反响。 ATP的合成反响:另一局部光能由光合色素汲取、传递的光能转移给ADP,结合一个磷酸形成ATP,也就将光能转
35、变成活泼的化学能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上。 3、暗反响阶段 教材中暗反响阶段也可概括为暗反响场所和暗合应过程两个方面。 (1)暗反响场所:叶绿体基质中进展。 (2)暗反响过程:暗反响实际上是一个由多种酶的催化才能完成的酶促反响,光对暗反响没有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二氧化碳的固定: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与一个五碳化合物分子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分子,这个反响的作用在于使反响活性不高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 三碳化合物的复原:在有关酶的催化下,一些三碳化合物承受光反响产生的ATP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并被光反响产生的H复原,经一系列简单的变化,形成糖类,一局部氨基酸和脂肪也是由光合作用直接产生的。 五碳化合物的再生
36、:另一些三碳化合物则经简单的变化,又重新生成五碳化合物,从而使暗反响阶段的化学反响不断地进展下去。 4、教材中光合作用的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有机物的来源; 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的来源;光合作用可调整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光合作用在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即:使无氧呼吸进化为有氧呼吸成为可能,同时为水生生物进化到陆生生物制造了条件。 教材在最终总结道:“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根本的能量和物质代谢”,充分概括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5、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是教材的选学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社会(STS)的理念,这局部内简单于调动起学生的
37、争论热忱。 教法建议 1、引言 由于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问题涉及面特别广泛,尤其是一些广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所以本节可引入的话题许多,如可从全世界面临的一些生态危机,如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或从花卉、农作物、果蔬的栽培方法或增产的措施;或从一些自然灾难,蝗灾、沙尘暴等入手;或动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区分等等方面切入光合作用的。这样的引入方式,可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较好地表达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的精神。 2、光合作用的发觉 这局部的教学要特殊重视,这不仅仅是进展科学史的教育,学生可从科学家二百多年的讨论历程体会到科学发觉的困难;同时还能感受到科学讨论方法的重要;试验设计的奇妙,如18
3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展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氧的试验;以及新技术、新理论的发觉和综合应用在科学发觉中的重要作用,再一次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理念。例如,没有核科学的进展,就不会有放射性同位素示技术,也就不会有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纳同位素标记法讨论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试验。 3、引导学生争论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及其生理功能时,试验八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可以在讲授完光合色素后作为验证明验处理,也可用于光合色素的探究试验,这样做不但可使学生学会有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可加深对这局部学问的熟悉,同时训练其试验探究力量;在引导学生争论叶绿体中各色
39、素的汲取光谱时,教材上的光合色素汲取光谱曲线可作为课本探究的素材,以训练学生分析曲线的力量。 4、光合作用过程的的教学是本节的核心内容。教学时可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响式入手,或从与初中阶段的光合作用总反响式的比拟入手,可采纳教师讲授,或学生争论,或学生依据总反响式提出光合作用氧来源假设,即水中的氧是来源于水还是二氧化碳,还是共同来源于二者,条件好的班还可让学生想方法证明这些假设,以训练学生的试验设计力量。通过总反响式的分析,应使学生明确光合作用氧来源这一关键问题。 在学生理解了光合作用总反响式的根底上,使学生明确另一个重要观点,即光合作用是特别简单的多步反响,总反响式不能表示光合作用详细的进展历程
40、,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入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响和暗反响的过程的学习。 光合作用光反响与暗反响教学时,由于都是较为枯燥的化学反响过程,且又无法在试验中让学生看到这些变化,可实行图解、表解或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一是乐于承受,二是学生能“亲眼看到”物质的微观化学变化,也降低了理解这局部学问内容的难度。还应引导学生争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响与暗反响之间的区分和联系,尤其是二者的联系应多加留意。 时间允许的话,还可引导学生争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进而争论“如何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径”,“实行哪些措施提高农业产量?”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理论的实际价值,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的理念。 5、进展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前自己收集或让学生收集诸如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资料,课上选择几个典型的事例,围绕光合作用的生态意义这个中心,引发学生的思索和争论,使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推土机设备租赁合同
- 捕捞鱼船买卖合同书
- 药品配送合同
- 学校委托保洁公司托管合同
- 安装压力罐合同书
- 招标劳务分包合同
- 中介服务合同锦集
- 房租场地租赁合同
- 药理复习测试题
- 农民工劳务分包合同
- DB11-T 1448-201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2025年度股权合作协议书新版:跨境电商平台股权合作协议
- 2025年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3136-2024信息技术服务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
- 第一单元 从感知到物联 第1课开启物联网之门 说课稿2024-2025学年 人教版新教材 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 DBJ33T 1300-2023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技术规程
- 医院培训课件:《电击除颤-电复律》
- ICU后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 2025年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事业编制招聘1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阿尔茨海默病康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