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1页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2页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3页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4页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生死观进行深入探讨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下面是我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i)苟(gu)得也;死亦我所恶(w),所恶(w)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

2、(b)患者何不为(w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患而有不为(w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n)食(sh),一豆羹(gng),得之则生,弗(f)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i)宫室之美,妻妾(qi)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我欤(y)?乡(xing)为(wi)身死而不受,今为(wi)宫室之美为(w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之奉为(w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i)所识穷乏(f)者得(d)我而为(wi)

3、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i)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假如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呢?假如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呢?依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依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由于有比生命更想

4、要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假如)没有礼貌地叫嚷着给人(吃),就是过路饥饿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愿接受。高位俸禄假如不辨别是否贴合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 是为了宫室华美,为了妻妾侍奉,为了所认识穷人感谢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愿接受(施舍),如今

5、却为了所熟悉穷人感谢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中止吗?(假如不中止话,)这就是所说丧失了人本来思想,即羞恶之心。 赏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当舍生取义。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孟子告子上)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万章下)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君子所必需遵循正路。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熊掌也是我想得到,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状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义也是我所珍爱,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状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6、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宝贵就像熊掌比鱼更宝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中心论点。 孟子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意义。其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几句论证说:生命是我珍爱,但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珍爱(指正义),所以不能做苟且偷生事;死亡是我厌恶,但还有比死亡更为我所厌恶(指不义),所以有时对祸害(死亡)不愿躲避。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宝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当舍生取义。其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这几句论证

7、说:假如没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惜,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手段哪样不能用呢!假如没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祸患(死亡)事情哪样不能做呢!言外之意是:这样下去,人们行为不是会变得无所不为、无耻无耻了吗?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宝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当舍生取义。其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几句论证说:通过这样手段(指不正值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而有人不乐意采用;通过这样方法(指不正值方法)就可以避免祸患(死亡),而有人不乐意去干。所以,还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爱(指义),还有

8、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指不义);不单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宝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有人舍生取义。通过论证,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就成立了。 为了使这种道理更令人信服,更简单被人接受,孟子接着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箪是古代盛饭圆形竹篮,“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器皿,“呼尔是大声呼喝着,“蹴尔是用脚踢着。这几句说:只要得到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就可以保全生命,不能得到就要饿死,假如是蔑视地呼喝着叫别人吃,哪怕是饥饿过路人都不愿接受,假如是用脚踢着给别人吃,那就

9、连乞丐都不屑要了。礼记檀弓有一段故事与此相类似:“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人厌恶,所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施舍。连无人认识路人和贫困低贱乞丐都能这样做,常人更不用说了。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白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宝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在孟子看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都是如此,有人在穷困危急状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施舍,而在和平平静环境中却见利忘义。文章第三段对这

10、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孟子指出,社会上确实存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人。有人不问合不合礼义而接受万钟俸禄呢,万钟俸禄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住房绮丽、妻妾侍奉、由于给了所认识穷朋友以好处而使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吗?绮丽住房也好,妻妾侍奉也好,朋友感谢也好,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与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那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人当时宁肯饿死也不愿受侮,却为了这些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这是什么原因造成,“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由于贪求利禄而丧失了。孟子警告说:“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不辩礼义而受之可耻之事应当罢休了。 孟子本人是一个

11、对比骄傲人,他不愿迁就,不愿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风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由于与齐王看法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生活费用,结果遭到孟子严辞拒绝。(公孙丑下)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性格和气概。 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颂扬,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批判,对后世产生了良好影响。历史上大量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代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都是与“舍生取义精神一脉相承。 从文学角度来看,散文气势充足,感情猛烈,生动活泼,充分表达了孟子大义凛然特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才华。他喜欢使用排比修辞手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本来,这话用一句就可以说完,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但他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加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义正词严、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