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6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汇总(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
3、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指名读题 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
4、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
5、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 x-54=18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篇2】 教学内
6、容: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
7、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板书: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 Sh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
8、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9、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Sh 教学目的: 1、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
10、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849页整理与练习练习与应用第812题,探索与实践第13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
11、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应用因数、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或探索数的一些简单规律或特点。 2使学生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在思考、解决问题中有条理地思考,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实践过程中,感受获得方法、发现规律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奇妙,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回顾反思、客观评价的意识、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点: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探索、理解简单规律。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引入 1复习旧知。 让学生计算练习与应用第8题,直接写出得数。
12、 口答得数,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算的。 2回顾内容。 引导:我们上节课整理与练习了因数和倍数,重点练习与应用了哪些内容? 你能找出12和8这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吗?(板书: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数和倍数写下来。 交流:12的因数和倍数各有哪些?8呢?(因数和倍数分别对应板书) 提问:比较两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怎样的数?比较倍数呢? 3引入复习。 提问:那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 引入:今天的数学课,我们继续整理与练习因数和倍数,在上节课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整理与练习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公倍数,特别要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
13、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同时还要通过探索与实践,发现一些关于数的特征的简单规律。 二、练习与应用 1整理方法。 引导:我们已经从上面的练习中了解了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能不能自己举出两个数的例子,找出公因数和公倍数?每个同学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自己的例子,教师选择两个例子板书过程。 让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说出公因数和公倍数。 提问:黑板上的例子里,最大公因数是几,最小公倍数是几?怎样找出来的? 那现在说一说,求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方法各是怎样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 2做练习与应用第9题。 (1)要求学生完成前四组题,先求最大公因数,再求最小公倍数。 (2)交流:这四组
14、数各是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的,结果各是几?说一说你的方法。(根据交流板书过程和结果) 3做练习与应用第10题。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每次分别按3格和4格走,找出两种棋都走到的格子涂上颜色。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这些格子,涂上颜色。 三、探索与实践 1做探索与实践第13题。 2做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四、评价总结 1评价反思。 让学生对照评价内容,反思自己三个方面的学习表现,在上涂色表示。 交流评价结果,肯定全班的学习表现,提出以后的学习希望和要求。 2交流收获。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练习,你对这部分内容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体会? 3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后四组题,第11、12题。
15、小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
16、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90练习十三第4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大小之间的联系,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17、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提高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比较、抽象及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难点: 理解、归纳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进行圆的有关练习 二、练习指导 1判断。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3)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4)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 ) (5)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 2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18、。 生口算,校对得数 3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1)学生先独立在书上画圆,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大? (2)小组讨论: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多少?怎么确定最大圆的半径? (3) 学生试画最大的圆。 (4)全班交流 展示学生画的正方形内最大的圆。 指名说一说怎么确定正方形内最大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比较圆的大小,其实就是比圆的半径或直径的大小。 5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生填空,交流填法 问: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三、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生思考
19、,说说自己的发现 交流:为什么这样测量圆的直径?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生思考,小组讨论 指出:因为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以车轴装在圆心位置上,无论车论怎样滚动,车轴到地面的距离都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使行驶的车辆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先说出对称轴的条数,再画一画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 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在自主探
20、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
21、点,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实验校,师资力量强,学生的素质也比较高。部分学生以前就接触过除法竖式,但是对于竖式的含义、书写格式及应用还并不明确。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分成一课时或两课时完成。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安排在一课时内进行教学。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妈妈昨天买了20个苹果,要把这
22、些苹果放在一些盘子里面,你愿意帮妈妈分一分吗? (揭示课题:“分苹果”并板书) 师: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每盘放4个、5个、6个、7个。个别学生说每盘放2个、10个,其他同学都说出了这样分的不合理性。学生还提出如果是每4,5个放一盘就正好分完,如果是每6,7个放一盘就会出现剩余。)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 活动一: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集中交流(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生1: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23、 生2:5+5+5+520,可以放4盘。 生3:20-5-5-5-50,可以放4盘。 生4:2054,可以放4盘。 生5: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竖式来计算。 (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A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B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C教师提示 D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 (学生小结: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果;4是商,表示分4盘。) 教学写法,学生试写 A学生介绍,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 B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先写被除数20,然后写除式;4要与0对
24、齐,然后写积20;最后写0,0也要与20的0对齐。) C剩何?什么4和0都要与20后面的0对齐? D学生用竖式计算,进行练习。 2.活动二:每盘放6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解决问题,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请学生用20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列式:2063(盘)2(个) (这是学生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很快完成。) 学生先试着自己写竖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班内交流。 (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 (学生小结:20表示有20个苹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苹果,3表示可以放3盘,3盘6个个苹果是1
25、8个苹果,还有2个苹果不能继续再分了,还余2。) (2)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因为有前面的摆一摆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现象,但是,恰好有几名学生没带学具,在计算的时候,一个学生出现了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 师:观察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观察每道题目的余数和除数。) 生1:206应该商3,而不是商2。 生2:如果余数比除数大,那就能够继续再分。 生3:余数8里还包括一个6,还可以再放一盘,还剩2个。 师: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余数一定比除
26、数小,不然就没有除完。 (3)试一试 207?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 “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 2.学生用竖式计算 (“练一练”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并选一道喜欢的题目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 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
27、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
28、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我校正在尝试小课时教学的研究活动,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29、案例点评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节课中,教师能本着这样的理念进行教学,把一节传统的除法课上得生动、活泼。这节课中有几点设想很有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能够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认识有余数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1)帮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建立“剩下”的表象,为形成“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全部分完,有时
30、会剩下一些不能够再平均分。“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苹果”是一个很开放的活动,对每盘分得的数量以及分的盘数都没有做规定,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操作的结果,既出现了刚好分完的情况,也出现了有剩余的情况,体现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研究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计算有余数除法关键的一步是求商。教材没有把求商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通过“每盘分6个,需要几个盘子”这样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用分实物(分学具)的方法求答案,把动手操作和抽象思考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机会。(3)引导学生比较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发现并理解规律 要求学生“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联想
31、平均分东西,最后剩下的都不够再分的表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几道除法算式,发现相同的现象,从而理解所发现的规律,归纳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 像“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这样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比较传统也比较死板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当然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篇7】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第五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五个词语
32、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数、读数、比较 教学过程: 一、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 )比( )多得多,( )比( )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指导第题 、学生自由选择。 、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指导第题 、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指导第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指导第题 、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说一说在
33、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篇8】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说出点数。 2、学习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 13的数字卡片,颜色卡片(红、黄、蓝),糖果一盒,棒棒糖、泥工、玩具等物品各准备一份(3以内),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活动过程: 1、复习13数字及颜色。 2、游戏:送礼物。 逐个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泥工、玩具),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请幼儿手口一致进行点数,并找到相应的数字。 师:为了表扬我们的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出示泥工,小朋友数数有几个啊? 3
34、、游戏:捡糖果。 请幼儿按照老师出示的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 创设情境:老师带着糖果准备发给小朋友却不小心打翻了。师:哎呀!老师不小心把糖果打翻了,那请小朋友帮我捡起来好吗?不过我们要按照老师手里的数字来捡相同数量的糖果哦! 4、多媒体游戏 数量对应。 当枪声响起,幼儿一起参加保护小鸟的活动,按照游戏的问题数一数颜色的小鸟有几只,并找出对应的数字。当幼儿找对了数量,游戏里会传出表扬的声音,当答错时,游戏里的声音会让幼儿再想一想。 延伸:数数小椅子下的礼物有几个。 反思:数的概念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用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学习数数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
35、由于糖果是幼儿特别喜爱的物品,所以一开始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就积极的帮老师捡糖果了。后来请幼儿注意倾听要求后有所改善。当孩子按照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时,有部分孩子开始出现错误,于是我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数数;通过错误的发现、讨论、解决,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数数方式和技巧。然后再进一步的提升难度,多媒体的形式,让孩子感觉在开动画一样,在愉快的活动中又一次增加难度学习到按照颜色的要求数相应的数量,这使幼儿能力的差异性的到了解决。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篇9】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乘、除法
36、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竖式的计算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计算结果积、商的对位及除法每步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例7挂图、学生用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表内乘、除法口算: 7385204 72987366 32463796 4342656 2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过程和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同样乘、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竖式计算乘、除法板书课题:乘、除法竖式 2教学例6【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6横式:59 (2)教师启发:乘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法的竖式有相同的地方,被乘数与乘数上下对齐
37、数位写,乘号也与加、减法书写位置相同,下面也用直尺画一横线,横线下写积,一定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最后向横式报告计算结果 (3)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巡视学生可互相讨论 (4)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计算,然后订正请学生口述书写及计算过程 先写被乘数5; 再写乘数9,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在乘数左边空一个字的位置写乘号; 在乘号和乘数下画一横线,两边稍长一点,要用直尺画; 5乘以9的积是45,写在横线下面,注意把积的十位上的4写在十位的位置上,积的个位5要与9对齐; 在横式等号后面写上积45 (5)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总结乘法竖式计算的六个步骤,重点强调积的数位的写法,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其关键是积的个
38、位与被乘数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6)学生修正做错的题 (7)反馈练习(101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竖式中各部分名称,写积时注意什么? 3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7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挂图,理解题意:把8个苹果按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明确属于平均分的第二种分法,用除法计算列式82 (2)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讲解: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乘法的竖式不一样哪不一样呢? 先写,表示是除法计算,被除数写在里,除数写在的左边,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照写 8除以2商是4,把4对着被除数8写在的上面同时注明4是商教师讲明,每2个是一份,可以分成4份,共分掉了(248)8个,
39、就把24的积写在被除数8的下面,表示从原来的8里分掉8个,880,说明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用0表示,竖式中这样写:在248,即分掉的8下面用直尺画一条横线,用被除数8减去24的积8,等于0,写在横线下面,写时注意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逐步写 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写除法竖式的步骤,重点总结商的对位及商和除数乘积的写法 4教学例8【继续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8:,这个算式表示直接让我们求商 (2)被除数是63,除数9,商应是几?(7),商应写在什么置?因为(7)是7个1,所以要把7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3)下一步该怎样计算?把9和7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最后一步怎样算?用减
40、法,63630,画横线,在横线下把0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得0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4)反馈练习(101页例8下面的做一做) 教师指导做对重点步骤要强调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后订正教师要加强计算步骤及书写格式的指导,书写必须规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巩固发展 1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步骤及写法强调积、商的对位 6584279 2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计算步骤、方法、书写格式、特别防止积、商数位对错现象的发生 四、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看板书,总结今天学的新知识,再次强调重点、难点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竖式计算下面
41、各题 456396789 2食堂运来24袋米,平均分8天吃,每天吃几袋?(写出横式和竖式) 六、板书设计 乘、除法竖式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熟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各数 3612 2361 1236 6123 问:上面每个数中的3各表示多少?6在每个数中各表示多少?1呢?2呢? 2(演示课件计数单位)回答下面各题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
42、百是( )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如: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板书亿以内教的读法) 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出示算盘,让学生在千位上拨上一个珠,问:这表示多少?(一千)然后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一边数一边拨珠问:你发现了什么?(10个一千是一万,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再一万一万地数,边数边拨珠并把发现的问题讲给
43、大家听(依次十万十万地数) (2)师问:照这样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又是多少呢? (3)通过刚才的数数你们知道了什么? (4)(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练习填空: 10个一千是( )10个一万是( )10个百万是( )10个千万是( ) 3师: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个、十、百、千一样它们都是计数单位(边说边板书)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中,你们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1)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教师对着计数单位,在上边板书数位,(师边讲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培优a卷)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测试卷【全优】
- 2024室外广告位租赁合同
- 中国彩钢板行业市场规模、产业链全景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中国古代史)专项训练专项测试题附答案
- 智研咨询发布-2025年中国药酒行业产业链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中厚板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4正式员工合同范本
-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专项试卷(一)
- 2024简单的雇佣合同
- 被巡察单位组织人事工作汇报集合5篇
-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培训课件
- 新闻编辑学--新闻稿件的选择与编辑-54新闻差错的“更正”-课件
- 中学田径基础校本课程教材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全套)课件
- 广播操比赛打分表
- 学生奶培训课件
- 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及整改台账
- 商务部专员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 七律·到韶山-完整版获奖课件
- (完整)五金材料采购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