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10月 密训资料】古代汉语_第1页
【18年10月 密训资料】古代汉语_第2页
【18年10月 密训资料】古代汉语_第3页
【18年10月 密训资料】古代汉语_第4页
【18年10月 密训资料】古代汉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古代汉语 HYPERLINK l _bookmark1 第一章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2 HYPERLINK l _bookmark2 第二章 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6 HYPERLINK l _bookmark3 第三章 古书的用字7 HYPERLINK l _bookmark4 第四章 古书汉语词的构成11 HYPERLINK l _bookmark5 第五章 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13 HYPERLINK l _bookmark6 第六章 多义词和词义引申14 HYPERLINK l _bookmark7 第七章 词义关系15 HYPERLINK l _bookmark8 第八章 古代汉语词类

2、的划分18 HYPERLINK l _bookmark9 第九章 动词、形容词、名词20 HYPERLINK l _bookmark10 第十章 数词及数量表示法24 HYPERLINK l _bookmark11 第十一章 副词26 HYPERLINK l _bookmark12 第十二章 代词28 HYPERLINK l _bookmark13 第十三章 介词31 HYPERLINK l _bookmark14 第十四章 连词32 HYPERLINK l _bookmark15 第十五章 语气词34 HYPERLINK l _bookmark16 第十六章 判断句36 HYPERLINK

3、l _bookmark17 第十七章 被动句和被动表示法38 HYPERLINK l _bookmark18 第十八章 语序和省略38 HYPERLINK l _bookmark19 第十九章 古代文献的阅读39 HYPERLINK l _bookmark20 第二十章 古代的特殊表达方式424第一章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第一节 汉字的结构一、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如: 人、大、女、又、目、耳、 口、齿、 日、月、草、木、水、戈、户、门、牛、羊、犬、 豕、马、鹿、 弓、矢、高、大。向、眉、栗、血。二、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如:上、下、一、二

4、、 、刃、亦 (腋) 、中、本、未、寸、甘等。三、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如 :从、牧、莫、舂、臭、息、法、朙 (明) 、逐、取、武、及、戒、朝、暮等。四、形声(1) 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如 :江、河、项、题、颜、颠,昭、晴、晞、昕、晚、昧、暗、晦、除、险、防、陈、陵 等。(2)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左形右声。如:钱、材、消、熔。右形左声。如 :放、鸭、刎、颈、锦、蚀。上形下声。如 :茅、简、空、 罟、孟。下形上声。如 :柴、醬、盆、甕、幕、恭、築。内形外声。如 :闻、问、闽、齐、赢、辩、瓣、哀、随。外形内声。如 :闢、匪、匍、 固

5、、裹、衷、戚。形在一角 :颖、脩、赖、胜、腾、佞、疆。声在一角 :徒、徙、旗。(3) 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省声字:如 :産,从生,彦省声;夜,从夕,亦省 声;雷,从雨,田省声。釜,从金省,父声。省形字:弑,从殺省,式声。五、转注:许慎说: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转注与前四书性质不同,并不是一种汉字结构的类型。六、假借:许慎说: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 如:其、莫。第二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一、殷商甲骨文:最早成系统的文字。二、战国文字:分为两大派系,即秦系文字和六国文字。秦系文字上承西周金文、下

6、启小篆,是汉字发展主线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战国文字的主流。 秦系文字的代表是石鼓文。四、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所规定采用的标准字体。五、隶书:汉书由篆文向隶书的演变过程叫做隶变。六、楷书:汉字笔画的最后定型,是在楷书阶段。第三节 文选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繁体)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简体)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二、季氏将伐颛臾(繁体)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 (f)

7、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 安之。(简体)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 (f) 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选择题】1.“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解释的汉字结构类型是 ( )A:指事B:会意C:转注D:假借答案:C解析: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6第二章 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第一节 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求一、纯表意字与词义的探求豆:象形字,本义是高脚盘子,是盛放肉类等的食器。番:象形字,熊掌。亦:指事字,腋下的部位。刃,指事字,指示刀刃的部位。艺: 象形字,本义是种植。伐:会意字,杀伐

8、之意。二、形声字与词义的探求页:本义是人头。题 :从页是声,本义是前额。引申指文章的标题、题目。领,指整个脖子。项,指脖子的后部。颈,指脖子的前部。颠,从 页真声,本义是头顶。颁,从页分声,本义是大头。顿,从页屯声,本义是以头叩地。颇,从页皮声,本义是头偏。发,本义是射箭。从弓癹声,义符是弓,与射箭的行为有关。打开;派发、派出;发迹;发挥是引申义。弛,本义是松开弓弦,从弓,也声。第二节 文选一、寡人之于国也(繁体) “不違農時,榖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榖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 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简体)

9、“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本字的一句是 ( )A: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B:齊人追亡逐北,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C: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D: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答案:C解析:“豆”的本义是高脚盘子,是盛放肉类等的食器。C 项中用的是“豆”的本字本义。7第三章 古书的用字第一节 通假字一、通假字的定义文字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

10、称借字。如:寤牾。“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遂恶之。”“寤”的本义是睡醒,以本义来解释这句话,不合事理。此处的“寤”是借字,本字 是“牾”。“牾”的意思是“逆”,“牾生”即“逆生”,也就是难产。史记郑世家:“(武姜) 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即以“寤生”为难产。 信伸。“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信”是“诚信”义的本字,而这句话的“信”和“屈”相对,是“伸展”的意思,这里的“信”是借字, 本字应该是“伸”。脩修。“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无若诸候之属辱在寡君者何”“脩”的本义是“干肉”,用“脩”的本义来解释是不通的,这里的“脩” 意思是“整治、治理”。但“治理”义既与“脩”的字形结

11、构不合,也与本义“干肉”没有联系,因此,判断“脩”是借字。根据声音,其本字应该 裁才。“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躍。”这里的“裁”当“刚刚”讲,与“裁”的本义“剪裁”无关,“刚刚”义的本字应是 二 借义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如:“耳”在古文字中象人的耳朵之形,本义是“耳朵”。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子玉复治兵于蔿,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这里的“耳”用 的就是本义。战国策齐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这里的“耳”是语气词,意思是“罢了”,这个意义和“耳”的本义没有联系,是“耳” 的假借义。“而”的古文字形是象形字,说文:“而,颊毛也。”但在后来的使用中,“而

12、”经常用作连词,例如在“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礼记学记) 这句话中的“而”就是连词。“而”的连词意义与“而”的本义无关,是“而”的借义。“蚤”的本义是“跳蚤”。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这里的“蚤”是“早”的借字,是“早晨”的意思。“早晨”义与“跳蚤” 义无关,是“蚤”的借义。“谢”的本义是“道谢”。荀子王霸:“台谢甚高。”这里的“谢”指建筑在高台上的敞屋,是“榭”的借字。“高台上的敞屋”这个意义与“谢” 的本义“道歉”毫无关系,是“谢”的借义。三 通假字的辨识从声音上看,借字和本字具有双声、叠韵或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畔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本义 “田地的界限”,这里

13、是“叛”的借义,义为“背叛”。在上古“畔”和“叛”属双声叠韵通假。 崇终。“谁谓河广,曾不崇朝。”郑玄对这句话的注释是“崇,终也。行不终朝,亦喻近也。”“崇”的本义是“高”,这里是“终”的借字,义 为“终了”。“不崇朝”就是用不了一个早晨。“崇”和“终”属属双声叠韵通假娇骄。“有求则卑辞,无欲则娇嫚。”“娇嫚”即骄横傲慢。王先谦补注:“娇,骄之借字。”“娇”“骄”属双声叠韵通假。 彫凋。“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彫也。”“彫”从“彡”,“周”声,本义是“纹饰”,这里是“凋”的借字,意思是“凋谢”“凋零”。“彫”和“凋” 属双声叠韵关系。锡赐。“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锡者何?赐也。”“锡”是一种金属,这

14、里是“锡”是“赐”的借字,是“赐予”的意思。“锡”和“赐”属双声 叠韵通假。8豪毫。“今离娄见秋豪之末,不能以明目易人。”“豪”本义是“豪豬”,这里是“毫”的借字,指“动物身上的细毛”。“豪”和“毫”属双声叠 韵关系通假。考拷。“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考”的本义是“老”,这里的“考”是“击打”的意思,与“老”没有关系,“考”是借字,本字应为“拷”。 “考”和“拷”属双声叠韵关系。管馆。“管人布幕于寝门外。”郑玄注:“管犹馆也。馆人谓掌次舍帷幕者也。”“管”的本义是乐器,这里是“馆”的借字,馆人是负责馆舍的 人。“管”和“馆”属双声叠韵关系。溢镒。“黄金万溢。”“溢”的本义是“水满而外流”,这

15、里的“溢”是“镒”的借字。“镒”是古代计量单位,二十四两为镒。“溢”和“镒”属 双声叠韵关系。第二节 异体字一、异体字的定义(1) 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2) 有些同音字虽然可以记录同一个义项,在一定的场合也可以利用,但记词职能并不完全一样,这种字不能视为异体字。如 : 置寘 (zh) 。“置”是从“网”从“直”的会意字,本义是“赦免”。“寘”是从“宀”、“真”声的形声字,本义是“放置”。“置”和“寘”只在 “放置”意义上相通,可以换用。“置”所记录的“赦免”等义,两者不能换用,因此不能视为异体字。 游遊。“游”的常用义是“游泳”,“遊”

16、的本义是“遨游”。在“遊玩”“交遊”等许多意思上两字均可换用,但“游泳”义与古代只用“游” 不用“遊”,因此两字不能视为异体字。赞讃。这一组字只在“称赞”意义上想通,可以互用。“赞拜”“赞助”这些词中所用的“进见”“支持”义,在古代只用“赞”不用“讃”,因 此两者也不是异体关系。二、异体字的类型(1) 造字方法不同:如:韭韮、丘坵、伞繖、床牀、岳嶽、泪涙、羴羶。(2) 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同为会意,所取义符不同。如:災灾、塵尘、葬塟、明朙、绵緜、御驭、棄弃、罸罰。同为形声,所取义符不同。如:鷄雞、杯盃、溪谿、暖煖、燈镫、阱穽、坑阬、歡懽、咏詠、秕粃。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如:猿猨、僊仙、礼

17、禮、逹达、麯麹、仿倣、杆桿、缐线、柏栢。同为形声,所取义符和声符都不同。如:村邨、迹蹟、猿蝯、霉黴、糍餈、妆粧、愬诉、穅粇、粳秔、椀盌。(3) 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写法不同构件所处的位置不同。如:够夠、峰峯、鹅鵞、秋秌、襍雑、鞍鞌、群羣、略畧、惭慙、裏裡。笔道形态略不同。如:土圡、決决、况況、亞亜、册冊、污汙、宂冗、竝並、冰氷、皂皁。三、识别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1) 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曾经是异体字,现在不是异体字。如:无不知爱其亲者。”这里“咳”和“孩”都是“小儿笑”的本义,二者可换用,后来这一对异体字发生了分化。“咳”记录“咳嗽”,“孩”用为幼儿之 称,“咳”和“孩”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

18、字。9份彬,原来是一对异体字,原义是“文质具备的样子”,后来,“彬”仍表本义,而“份”用作量词。讶迓,原来是一对异体字,原义是“迎接”,后来,“迓”表“迎接”,而“讶”表示“诧异”。(2) 在历史上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两个字,切不可将它们视为异体字。如:炮砲,“炮”本意是一种烹调方法,把带毛的肉用泥裹住放在火上烧烤。“砲”是古代一种兵器,战争中,用机械之力抛石来杀伤敌人,故字从“石”。后来抛的东西从石灰、硫磺发展到投掷火药包,人们就用“炮”来记录这种兵器。“炮”和“砲”原本并非一字异体,现在把它们当作异体字 合并,“炮”行而“砲”废。 偷媮。“偷”在古代可以记录“苟且”“怠慢”“盗窃”义。“媮”可

19、以记录“苟且”“安乐”义。在“苟且”意义上,二者相同,在其他意义上, 他们的用法有差异。后来在整理异体字时,忽视了历史上的差别,把二者认同为异体字。霓蜺。“霓”是“虹”的一种,古人把“彩虹”分为雌雄,雄的色彩鲜明,叫做“虹”,雌的色彩幽暗叫做“霓”。“蜺”的本义是“寒蝉”,比 一般蝉要小,青赤色。“蜺”也用作“霓”,后来把二者当做异体字。第三节 分化字一、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1) 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为了分化一个字的多个记录职能,有时人们会借用其他字来进行分担,使表意更为明确。如 :何荷、女汝、指 (2) 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为了减少字量的目的,可以在异体字认同之后把多余的字形取消。利用异体字

20、分化文字职能,则为异体字的不同字形赋 予不同职能,使原本冗余的形体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如:犹猷、亨享、箸著等。(3) 造新字分化职能:分化源字职能最常见的方法是造新的字形。造新字的方式包括在源字基础上增加构件,在源字基础上更换构件或对源字作形 体改造。如:其箕、母毋、赴讣等。二、分化字的类型(1) 分化本义:有些字被常用的假借义或引申义占用后,会另造一个新字来承担它的本义。如 :孰熟、然燃、莫暮、暴曝、益 溢、要腰、禽擒、原源、州洲等。(2) 分化引申义: 当引申义与本义的距离较远时,有时会为引申义造字,将引申义分化出去。如 :昏婚、坐座、尉慰、竟境、说 悦、知智、被披、没殁、反返等。(3)

21、分化借义:原来本义与借义共用一字,后来为了区别,用新的字形将借义分化出去。如 :舍捨、象像、辟避、采彩、牟 眸等。(4) 分化广义:源字的表义很广,后来这个意义的一部分由分化字承担,源字和分化字的意义都变得更具体。如 :受授、祝咒等。【选择题】1.下列各组字,属于分化字 (古今字) 关系的一组是 ( )A:其一箕B:信一伸C:畔一叛11D:村一邨答案:A解析:分化源字职能最常见的方法是造新的字形。造新字的方式包括在源字的基础上增加构件、在源字基础上更换构件或对源字作形体改造。例如:其一箕。 “其”的甲骨文字形是“簸箕”的形象,“其”的本义就是“簸箕”。“其”被借用去记录第三人称代词,并且这个借

22、义成为“其”的常用义,于是人 们另造新的字形“箕”来记录本义“簸箕”。第四章 古书汉语词的构成第一节 单音词一、单音词与汉语的字、词关系(1) 字和词的关系:一般情况,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由于词的分化派生、字的孶乳借用,异词同字和异字同词现象增多。(2) 异词同字现象指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如:例 1 ,A.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B.予观夫巴陵勝状,在洞庭一湖。例 2 ,A.形貌昳丽。B.丽土之毛。例 3 ,A.逝将去女,适彼乐土。B.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以上三例,例 1 中,A 的“观”指的是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而 B 中的“观”表示的是“观看”“观赏”显

23、然不是一个意思。例 2 中, A 的“丽”义为“华美”,B 的为“附着”也是两个词义。例 3 中,A 里的“女”表示的是“汝”,是第二人称代词,和 B 中的“女”没有什么关系。(3) 异词同字现象产生的原因,一个是词义引申的结果,另外一个是字用过程中的同音借用。(4) 异字同词现象指一个词有不止一个记录符号,各个符号间多是异体字关系,也有的是分化字关系。二、单音词与古代汉语中的双音短语(1) 古代汉语是单音词的组合,实际并不是双音词。如:所以、出入、非常。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这里面的“所以、出入、非常”与现代汉语双音词同形,但并不是双音词,而是两个单音词的组合,因为其中的两个

24、音节各有其词性和意义。“所以”,所,特殊代词; 以,介词;译为“所用来的原因”。“出入”指出关和进关。 “非常”指不寻常。非,否定副词;常,形容词。形容。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形,指形体;容,指容貌。其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它的果实。其,指示代词,它的;实,名词,果实。无论。问今为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否定副词;论,动词。(2) 古代汉语中,还有一些双音结构并不是双音词而是两个有各自的词性和作用的单音词。如:然而。然,代词;而,转折连词。应译为“(虽然) 如此,但是 (却)”然则。然,代词;则,承接连词。应该译为“(既然) 如此,那么”虽然。

25、虽,让步连词;然,转折连词。应译为“虽然 (如此) ,但是”且夫。且,连词;夫,远指代词。应译为“况且,(那)”若夫。若,连词;夫,远指代词。应译为“至于那”今夫。今,连词,表示提示语气;夫,远指代词。应译为“至于 (那) ”第二节 复合词一、复合词的结构(1) 并列结构: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语素并列构成的复合词。如,干戈、宾客、祭祀等。也有个别复合词是由两个反义语素并列构成的,如, 缓急。(2) 偏正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复合词。如,布衣、东宫、天子等。(3) 支配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的复合词,又叫动宾结构。如,执事、将军、司马等。(4) 主谓结构:两个

26、语素之间,有说明与被说明关系的复合词。如,地震、 日食、夏至等。二、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1) 复合词的形成是汉语由单音化向双音化发展的结果。如,国家。12(2) 从单音词的临时组合到凝固成一个复合词,常常伴随着意义的变化。如,春秋、社稷等。(3) 古代汉语中是词组不是复合词。如,响应、政治、狐狸等。第三节 联绵词一、联绵词的结构特点(1) 联绵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单纯词,因此没有结构问题,只有形式上的特点。如 :望洋、玄黄、犹豫等。(2) 类型:义合式。如:绸缪。衍音式。如:参差、囹圄、趑趄、菡萏。模声式。霹雳,駃騠、騊駼等。二、 联绵词的语音特点(1) 双声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声

27、母相同的联绵词。如,参差、仿佛、憔悴、踌躇、仓促、流连、忐忑、伶俐、玄黄、犹豫、缤纷、匍匐等。(2) 叠韵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韵”母相同的联绵词。如,从容、烂漫、逍遥、蹉跎、彷徨、窈窕、辗转、崔巍、婵娟、望洋、仓庚、芣苢等。第四节 文选一、虽有佳肴(繁体)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 强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简体)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28、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是复合词的一句是 ( )A:屈原既放,游于 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焉?C: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D: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B解析:从单音词的临时组合到凝固成一个复合词,常常伴随着意义的变化。也就是说,复合词的意义不再像短语一样,是两个单音词的简单相加,而是另外 有了专指义。社稷本指土地神与谷神。后来由于“社”“稷”是国家的重要标志,因而“社稷”结合起来,表示“国家”的意思。故“社稷”是复合 词。13第五章 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第一节 古

29、今词义的差异一、古代义项的消失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古代的一些事物消亡了或是人们的观念变化了,导致词的相关义项也随之消失了。如,池,本义是护城河,现在是池塘。爱, 本义是吝惜,现在是喜爱。勤本义是鼓励、勉励。现在是劝说。造,本义是到,来到。现在是制造。二、古代义项的微殊(1) 广度宽窄的差异。即古今词义所表示概念的外延大小不同。第一 :现代汉语的词义范围比古代的窄。如 :子,古代既指男孩也指女孩。现代只 指男孩。臭,古代泛指一般气味,既可以包括好闻的香气,也包括难闻的秽气。现在只指秽气。亲戚,古代指族内外亲属,也包括父母兄弟。现代不 包括父母亲。第二,现代汉语的词义范围比古代的宽。如:菜,古代指

30、蔬菜,现代不仅指蔬菜,还包括鱼肉等食品。河,古代特指黄河,现代泛指河 流。醒,古代指醉酒后再恢复正常神智。现代指恢复神智。(2) 程度深浅的差异。即古今词义轻重深浅不同。第一,现代词义重,程度深,古代词义轻,程度浅。如 :恨,古代指遗憾,现代是怨恨。第二, 现代词义轻,程度浅,古代词义重,程度深。如:感激。(3) 色彩褒贬的差异。即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如,爪牙,古代指武将,猛士,现代指帮凶,走狗;谤,谷底啊指公开议论他人的过失,中 性词,现代指无中生有,恶意中伤,贬义词;贿,古代指财物,赠送财物,中性词,现代为用财物收买,贬义词。党,古代指为私利而结成的集团, 贬义词,现代指一种组织,中

31、性词。(4) 词义特点的差异。即古今词义的特点不一致。如 :售,古代是“卖出”,强调卖的结果。现代只表示卖这个动作,不再强调卖的结果。购,古代 是悬赏征求,现代表示购买。访,古代君王就某事向大臣征求意见。现代泛指访问、了解情况,没有征求意见的意思,上对下的特点也不明显。第二节 古今词义的沟通一、从现代汉语复音词、成语甚至方言口语的词素中去瞭望古义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双音词和成语的语素去了解其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如:项,本义是脖子;(望其项背) 。即,本义是接近、走近;(若即若离)。 走,本义是跑;(走马观花、奔走相告、走投无路) 。易,本义是变;(移风易俗、改弦易辙)。二、从词义的共同特点和相

32、互联系上去瞭望古义诬,本义是虚妄不实,引申出欺骗、诬陷。秉,本义是禾束、禾把,引申持、握,执掌、主持,坚持,坚守。【选择题】1.“问”和“访”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范围广狭不同:“问”的对象范围宽;“访”的对象范围窄B:语法功能不同:“问”可以带宾语;“访”不可以C:程度深浅不同:“问”是仔细的问;“访”是一般的问D:侧重的方面不同:“问”侧重于询问某事;“访”侧重于访问某人答案:A解析:广度宽窄的差异。即古今词义所表示概念的外延大小不同。如,子、臭、亲戚等。14第六章 多义词和词义引申第一节 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 引申一、词的本义与引申义词的本义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所得出的词

33、的义项。引申义,是指在多义词的数个义项中从本义引申派生出来的意义。如:绝,本义是绳断,断丝,引申出断绝;穷尽;独一无二;诗歌体裁;渡过;超过六个引申义。引,本义是开弓,引申出延长、伸长;牵挽;导引、 率领;退却;序言;延请;招致七个引申义。二、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1) 相似关系: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事物在形状、功能、方式、特点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通过类比造成引申。如,斗,本义是酌酒的器皿,形 貌特征是勺形,长柄,引申出“斗星”的意义。开,本义是门闩,引申“关卡”。道,本义是道路,引申道理、规律。(2) 因果关系: 引申义和本义之前具有因果关系,通过逻辑推导造成词义引申。如,虚本义是大丘,引申

34、为空虚。信,本义四言语真实,引申为相 信。(3) 动静关系:动指动作行为,静指名称性状。事物本身与其性质状态及相关的动作行为有密切关系,从而构成相互间的引申。这种形式的引申往 往引起词性的变化。如 :节本义是竹约,引申节制、约束。会,本义是相聚、回合,引申盟会。舒,本义是伸展,引申为缓慢。(4) 时空关系:时间和空间关系密切,表示时空的词可以互相引申。如,急本义是缝隙,表示空间的间隔。引申一会儿,表示时间的间隔。急,本 义是急速、急切,表示时间紧迫。由时间紧迫引申为空间狭小。(5) 礼俗关系:由于礼俗的原因造成词义的引申。如,昏本义是黄昏,由于古代男女结婚在黄昏时举行仪式,引申出结婚的意思。朝

35、,本义是早晨, 由于古代拜见君王,儿子问候父亲,都在早晨进行,于是引申出“上朝”的意义。三、词义引申的方式(1) 连锁式引申: 以本义为起点,向着同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引申义的引申方式,叫连锁式引申。如,防。由本义到引申义的引申脉络是:堤坝 堵水禁阻、防止约束规范、标准。以防止水。(防:堤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堵水) 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防:防止) 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防: 规范、标准)辐射式引申:以本义为中心,依据本义的特点,向不同的方向直接派生出数个引申义,叫辐射式引申。词义引申脉络大多是连锁式和辐射式交叉复合 的。如:“引”。它的引申脉络是开弓 (又引申为延长

36、和牵挽) 导引 (率领,又引申为退却和序言) 延请招致。第二节 文选一、晏婴论和(繁体) 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 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简体) 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 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二、宋人献玉(繁体)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

37、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爲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爲寶,爾以玉爲寶。若以與我, 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简体)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26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选择题】1.1.“斗”本义是“酌酒的器皿”, 引申指“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类型是 ( )A:动静关系B:时空关系C:礼俗关系D:相似关系答案:D解析:“斗”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是相似关系。“斗”的本义是酌酒的器皿,形貌特征是勺形,长柄。夜空中,北方由七颗星排列组成的一个小小的星群也 呈勺形,长柄,与酌酒的器皿相似

38、,也就用“斗”来命名,于是“斗”便引申出“斗星”的意义。第七章 词义关系第一节 同义词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单音词的义项更多,指向更广,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关系往往更复杂。如“发”,常见的就有 8 种意思,即把箭射出去、 出发、派遣、征召、生长、颁布、兴起、打开。一、同义词的差异(1) 理性意义的差异:范围广狭不同。如:问、询、访。在询问、征求意见的义项上是同义词,但是“访”的适用范围比“问”“询”要小,“问” “询”的对象通常没有什么限制,而“访”通常是指君长就重大问题向臣下征求意见。性状情态不同。视、望、顾、睨、瞰、瞩。在“看”的义项 上是同义词,但看的情状方式各不相同。“视”强调“看”的

39、动作。“望”是抬头向远处看。“顾”是转头向后看。“睨”是斜着看。“瞰”是从高处往 下看。“瞩”是集中视力于一点,注视。程度轻重不同。饥、饿。在表示吃不饱的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饥”是吃不饱,腹中 空。“饿”是严重的饿,指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侧重点不同。恭、敬。恭、敬都有恭谨有礼、不怠慢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恭”侧重外貌; “敬”侧重内心。(2) 组合功能的差异:如 :耻、辱在表示“侮辱”和“羞耻”义时,二者是同义词,但组合功能不同。表示“侮辱”时,“辱”的意思是“双向”的, 即既可以表示侮辱他人 (使他人受辱) ,又可以表示自己受辱。故“辱”既可以带受事宾语,也可以不带

40、宾语。“耻”的意义是“单向”的,即只能表 示使他人受辱,故“耻”作叙述句的谓语时,一般要带表示人的受事宾语,构成“使动”的述宾关系。此外,表示“受辱”义的“辱”后面可以跟表 示处所的补语,指明受辱的地点;“耻”没有这种功能,也不能受“见”的修饰。(3) 情感色彩的差异:如 :比、周。者都可以表示与人结合、联合,但褒贬不同。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的“比、周”。如 :诛、杀、 弑。在“杀死”的义位上,三者同义。但“诛”是依法杀死不义之人,是褒义的,“杀”是中性的,“弑”则用于下犯上,带有贬义。唯、诺。二者为 应答之声。但“唯”常用与答应地位或辈分高的人;“诺”用于答应地位、辈分与自己相

41、同或更低一些的人。所以“唯”更带有恭敬聪明的感情色彩。二、同义词的应用(1) 连用。如:“昔秦国负侍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这里面的“负”与“恃”在“倚仗”义项上同义。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尝” 与“试”在“试”义项上同义。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货”与“财”在“财物”义项上同义。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尚”与“犹”都是副词,在“仍 然”的义项上同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零”与“落”在“零落”义项上同义。(2) 对用。如,“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这里面的“清”与“除”均指“打扫”,“张”与“设”都指“布置”,同句中相对。再如:今之 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

42、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惛”于“乱”、“迷”与“惑”、“沈”与“溺”都是同义词,上下句对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与“孤”在“独一”的义项上同义,月乘残夜出,人趁早凉行。“乘”与“趁”在“抓住机会”的义项上同义。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齐王闻之,君臣恐惧。”这里面的“朋友”“恭敬”“亲戚”“恐惧”都可以认为是由两个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合词。【选择题】1.下列对“视”和“望”的詞意辨析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色彩褒贬不同:视”是褒义词,“望”是中性词。B:语法功能不同:“视”不可以带宾语,“望”可以带宾语。C:程度深浅

43、不同:“视”程度深,“望”程度浅。D:性状情态不同:“视”强调“看”的动作,“望”表示拍头向远处看。答案:D解析:“视”和“望”在“看”的义项上是同义词,但看的情状方式各不相同。“视”强调“看”的动作,“望”表示抬头向远处看。第八章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第一节 实词的分类一、名词(1)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或空间名称的词,如“人”、“鸟”、“肉”等。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但是,在古代汉语中, 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这里的“兄”作状语,直接修饰动词“事”,表示“像对待兄长一样”。(2) 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是名词的固有语法功能,不属于词类活用。名词或

44、名词短语还可以在判断句中直接作谓语。如,“南冥者,天池也”。二、动词(1)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以及变化的词,如“爱”、“变”等。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如,“爱,共叔段,欲立之”。(2) 动词还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如,“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这类的“死亡系虏”在这个句子中作定语。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如“美”、“好”、“大”、“小”等。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定语和状语。四、副词(1) 副词是表示行为、性状的某些特征的词,如“愈”、“益”等。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修饰形容词、动词,在句子中作状语。(2) 古代汉语中的副词根据意义可以分为程度副

45、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情态副词、谦敬副词。五、代词(1) 代词是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人、事物作用的词,如“我”、“谁”“其”“之”等。代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宾语、定语或补语。(2) 古代汉语中,有些代词在判断句中也可直接作谓语。(3) 古代汉语的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特殊代词。六、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目或次序 (次数) 的词,如“百”、“十”、“千”等,数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和量词结合,在句子中作状语或补语。但是古 代汉语量词不发达,因此数词一般直接修饰名词和动词。第二节 实词的活用与兼类(1)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

46、,会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如,“刃”是名词,经常作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 但在“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句中,“刃”带上了宾语,充当句子的谓语,具有动词的基本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用法,叫做词 类活用。(2) 词的兼类:是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词类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词的活用是临时的用法,活用后的用法不是词的固有的 语法属性;兼类这些语法功能已经是固定的,不是临时的用法。如“鼓”,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在“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中是名词,作“一种打 击乐器”;在“战于长勺,公将鼓之。”中是动词,作“击鼓”。“鼓”同时具有名词何动词的语法动能,这种语法功能并不是

47、临时的、偶然的,而是“鼓” 常见的语法属性。“鼓”是兼类词。第三节 文选一、北冥有鱼(繁体)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 (kn)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 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简体)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kn)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有动词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此理之常,無足怪者。B:孔子登東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C: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D:

48、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答案:C解析:使动关系是指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表示的人和物发出,而是在主语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具有“使 (宾语) ”的含义。 C 项“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中“免”的意思是“使免除 (祸难)。第九章 动词、形容词、名词第一节 动词一、动宾关系(1) 受动关系。如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这里的“蔡”作“侵”的宾语,构成动宾关系。从语义上看,“侵”是由主语“齐侯”发出, 而“蔡”是“侵”的承受者,表示“侵犯蔡国”。再如: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曹无伤”作“诛杀”的宾语,构成动宾关系。从语义上看,“诛 杀”是由主语“沛公”发出,而“

49、曹无伤”是动作的承受者。(2) 使动关系:“使 (宾语) ”的含义。如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意思是庄公是倒着生出来的,使姜氏受到惊吓,因 此起名叫寤生,于是很讨厌他。这里“惊”不是由庄公发出,而是“姜氏”发出。因此“惊”表示使 (姜氏) 受惊。再如“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 人。”意思是“因此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够使死人复生”,生,表示“使死人复生。”(3) 为动关系:“为 (宾语) ”的含义。如,“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这里的“御”是动词,“齐侯”是宾语,但是宾语不是动作行为的承受 者,而是动作行为的受益者。“御齐侯”的意思是“为齐侯驾车”。在这种动宾关系中,宾语常表示

50、动词的原因、 目的和受益者等。再如: (灌夫) 非 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以诛也。这里“争杯酒”是“为杯酒”而争,“杯酒”是“争”的原因。再如:伯夷死名于受阳之下,盗蹠死利于东陵 之上。“死名”“死利”是“为名而死”“为利而死”,“名”“利”是“死”的目的。再如: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启之” 是“为他 (大叔) 打开城门”,“之 (大叔)”是“启”的受益者。(4) 其他动宾关系。如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积五六年,单 于弟于靬王戈射海上。动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中,“秀葽”和“鸣

51、蜩”是动宾关系。“葽”是一种草名,“秀”指植物不开花而结果,“秀葽”的意思是“葽草结果实”。“蜩”指的是蝉,“鸣蜩” 指的是“蝉鸣”。“葽”“蜩”虽处于宾语的位置上,但从语义关系上看,却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中,“卧病”是动宾关系,意思是“因病而卧”。“病”在宾语的位置上,但从语义关系上看,却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中,“走广”是动宾关系,意思是“跑到李广那里”。“广”在宾语的位置上,但从语义关系上看,却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中,“积五六年”,意思是“过了五六年”。例 5 中,“行千里”,意思是“走了千里”。这两句的“五六年”“千里”处于宾语位置上,但从语义关系上看,却分别表示时间和数量。二、双宾语(

52、1) 双宾语是指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出现两个宾语。其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也叫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也叫直接宾语。一般情况下, 间接宾语指人,直接宾语指物。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这里的“予秦璧”中的“予”是动词,“秦”和“璧”分别是它的两个宾语。其中,“秦”是“予”的间接宾 语,“璧”是“予”的直接宾语,意思是“给秦国和氏璧”。”“赐之食”“与之块”,“予”“赐”“与”表示“给予”; “语之故”“告之悔”中的动词“语”“告”表示“告知”义。“授之书”“教寡人计策”“示之信”中的动词“授”“教”“示”表示“教示”义。(3) 古代汉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到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双宾

53、语了。如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立之君”中,“之”是间接 宾语,代指上文的“民”,“君”是直接宾语,整个短语的意思是“为民立君”。“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作之君”“作之师”中,“之”是间接宾语,代指上文的“下民”,“君”“师”是直接宾语,整个短语的意思是“给 下民设立君王”“给下民设立老师”。“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闭之门”,“之”是间接宾语,指代上文的“贤人”,“门”是直接宾语,整个短语的意思是“对贤人关闭大门”。“故天予之时,地生之财”。“生之财”,“之”是间接宾语,代指文章中的“明君”,“财”为直接宾语,整个短语的意思是“为明君生长财物

54、”。(4) 古代汉语,“为”带双宾语,如“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槨。”再如: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为” 是动词,后面的“之”为间接宾语,“槨”“箪食与肉”“所”是为的直接宾语。(5) 古汉语,动词用作使动时带双宾语。如:“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饮赵 盾酒”“生民心”“负秦曲”意思是“使赵盾喝酒”“使百姓生二心”“使秦承担理亏 (的责任)”。第二节 形容词一、形容词用作动词(1) 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如,“倾夺邻国,而雄诸侯”。这里的“雄”表示的是“称雄”的意思,用作了

55、动词。形容词使动 用法。形容词使动用法,是指形容词用作动词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具有“使 (宾语) ”的含义。如,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这里的“洁其身”,是“使其身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形容词用作动词后,主观上认为后面宾 语具有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具有“认为 (宾语) ” 的含义。如,“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原以异日”这里的“远”本是形容词,在这 里用作动词,宾语是“千里”,“远千里”的意思是“认为千里很远”。(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在于:意动用法表达的是“认为宾语”“把宾语当作”,是主观看法;而使动用法表达的

56、则是“使 宾语”是客观的结果。如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等泰山而小天下。”“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小鲁”“小天下”是孔子 “认为鲁小”“认为天下小”,是主观感受。而“小之”是匠人“使之小”,“把它砍小了”,是客观的结果。(3) 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后面加名词,不能构成修饰关系,一般活用为动词。如: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秦顷襄王。“短”活用为动词。形 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如: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贫”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后面加代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如 :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美”活用为动词。当形容词出现在代词之前,一般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放在“所”的

57、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如:故俗之所贵, 主之所贱也。“贵”“贱”活用为动词。二、形容词词尾然”“尔”“如”等。第三节 名词一、名词作状语(1) 古代汉语中无论方位名词、时间名词、还是普通名词都可直接作状语。固有功能,不属于活用现象。(2) 根据状语所表达的语义内容,名词做状语,可分为如下几类: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方位或处所,有“在”“到”“由”等意思。如“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表示动作进行时所用的工具和依据,有“用”或“拿”等意思。如“家人车载欲往就医。”表示动作进行时的方式。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有“把当作” “像对待一样的”等意思。如“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表示动作进行时的状态

58、,多用比喻的方式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有“像一样的” “像似的”等意思。如“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3) 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具有特殊意义。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表示“每日”“每月”“每岁”的意思。如: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日”字放在表示发展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作“一天天地”讲,表示情态的逐渐发展或动作行为的逐渐完成。如:田单兵日益多。“日”字用在句首主语之前,或和“者”字结合在一起使用,相当于“往日、从前”,用来表示追溯过去。如: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二、名词作动词(1)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这里“目”用作动词,表示“以目光示

59、意。”(2)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成为该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 (宾语) ”的含义。如:脯鬼侯以饗诸侯。“脯鬼侯”是“使鬼侯成为肉干。”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如 :“令尹南辕反斾。”“南辕”是“使车轮向南走。”(3)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后,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认为 (宾语) ” 的含义。如:孟尝君客我。“客我”是“把我看作是客人”。“客”是“认为是客”。(4) 名词的为动用法。即名词用作动词时,后面的宾语并不是动作的直接受事者,而是动作间接涉及的对象。如父曰:“履我。

60、”“履我”是“为我穿 上鞋。”(5) 名词用作动词。和副词通常 修饰动词。如 :秦师遂东。“东”这个名词在句子中用作动词。名词后面连带代词,并且是动宾关系,那么这个名词就用作动词。名词不能修饰代词,当名词出现在代词前时,一般用作动词。如 :驴不胜怒,蹄 之。“蹄”用作动词。有的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或偏正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构成动宾馆关系、动补关系或主谓关系。名词放在“所”的后面,一般用作动词。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作动词。第三节 文选一、其政闷闷(繁体)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爲奇,善復爲妖。人之迷,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