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奇妙的数字教案反思_第1页
大班数学教案奇妙的数字教案反思_第2页
大班数学教案奇妙的数字教案反思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班数学教案奇妙的数字教案反思1、大班数学教案奇异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熟悉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依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表达出来的数学训练的新目标和训练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训练观念,在生活和和嬉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展着沟通、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忙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阅

2、历。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嬉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育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觉单双数的力量。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乐观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单、双数的特点;能够快速的数出一组数的单双数。 活动预备 1、2元超市场 2、110的代用券 3、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 4、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嬉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嬉戏规章。 数一数,你有几

3、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展购物嬉戏,提示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沟通与比拟中理解单双数 1、争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嬉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查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预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展

4、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很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嬉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 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教学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预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效劳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准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洁地呈现出来,并能简单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熟悉到原有学问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学问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觉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乐观、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

5、消失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学问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觉、总结出来的。 二、学问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究中的一种积存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学问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问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学问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阅历及已有学问,在自主探究中,主动构建的一种阅历。在这节数学活动中,学问的学习其实是:发觉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究中去查找,去发觉,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日的课堂中发觉的、积存的新学问的一个小结。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好玩的数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6、1. 喜爱数学活动,感受数字的好玩。 2. 能有意识地观看生活中的数字。 3. 能发挥想象给数字变出更多的造型。 4. 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活动预备: 1. 两组数字卡片 2. 三张卡纸,上面有10种颜色的小方形。 3.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稳固数字09 1. 师:今日教师带来了一张纸,上面有许多不同颜色的方格,我请小朋友说 说上面有几个格子。(请小朋友说完之后大家一起数一数) 2. 师:小朋友,橙色的格子上是数字几?(1)每个不同颜色的格子上都有不 一样的数字宝宝,我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3. 师:小朋友把数字宝宝都猜出来了,考验

7、下朋友的时候到了,现在我点到一个数字小朋友要快速得把它念出来。 二、数字的队形 1. 师:这10个数字中,哪个数字最大?哪个数字最小?假如让你来给这10个数字排队你会怎么排?(引导小朋友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 2. 师:数字宝宝除了可以像刚刚一样有规律的进展排队之外,它还有许多种排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PPT,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三、生活中的数字 1. 师:我想小朋友对这些数字应当都是特别熟识的,由于它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现在我要请小朋友说说你在生活的什么地方见过数字宝宝,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2. 师:教师也带来了一些数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都消失在什么地方。(播放PPT,日历、

8、药瓶、体温计、名目) 3. 总结:生活中的数字有的是告知我们时间,有的是告知我们力气、温度或者是长度。生活中消失不同的数字都有不一样的用处。 四、数字变变变 1. 师:现在数字宝宝要跟你玩一个数字变变变的嬉戏,小朋友的小眼睛可要看认真了。这是数字几?数字变变变。(PPT播放数字3,依据变变变的口令消失3的三次变形,让小朋友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2. 师:现在数字3藏在一副画里,小朋友可要睁大眼睛把它们找出来。 3. 师:小朋友很快地找到了数字3,假如我把10个数字合起来变成一幅画你们都能把它找出来吗?(出示两幅图) 4. 师:假如让你也用数字变一变,你会把数字几变成什么?下一次教师请小朋友把

9、你想变的数字都画下来。这次活动就到这了。 活动反思: 通过前次的试教及组里的教师一起争论、修改,最终确定了我这节课,而我把这节课放在了家长开放日的时候来上。从小朋友的总体表现来看,这节课还是比拟胜利的。 这节课的重点的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通过猜一猜藏起来的数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字画等这些环节来完成目标。 在第一个猜数字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趣都特别深厚,几乎全部的小朋友都能猜一些特殊惹眼的数字如0、8、7、4、1等,但数字5小朋友都把它猜成了是数字6,由于上面一局部是遮住没有消失的,所以这两个数字小朋友难免会猜错,但在小朋友说出缘由后我没有准时地赐予订正,也没有将数字5和数字6进展比拟,

10、而是直接出示了答案,信任小朋友们也没有真正的弄清晰。 其次个环节给数字宝宝排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小朋友都排的很好,但是按规律给这些数字排成不同的外形,小朋友就有困难了,站起来的时候能说出自己想要排成的外形,到了黑板面前来操作之后便六神无主,这最主要的缘由是对10个数字的排序还不够了解。 第三个环节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哪些东西是按这个挨次排的,圆形和方形小朋友的响应最剧烈,说得也很出乎我的意料,但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这些挨次小朋友就很难说出来,主要缘由是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 第四个环节是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在哪些东西上面也看到过数字,为了节约上课的时间我把这个环节放到了晨间谈话的时候,小朋友都

11、能乐观开动脑筋,说得也很好,但是教师的回应还不够,没有准时地赐予鼓舞和认同。 最终一个环节让幼儿观赏数字组成的画并找一找这幅画中有哪些数字,并把它贴在图画的下面。小朋友的操作速度比平常快了许多,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可能是由于这幅图画超出了小朋友现在的认知水平。 以上是我对这次数字活动的一个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也特别感谢组内其它教师对我这节课所提出的意见及建议。 3、大班数学活动奇异的数字“0”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究“0”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故事探究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

12、育幼儿对数字的熟悉力量。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预备: 数卡若干、直尺、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读儿歌小猴荡秋千引入 2.“小猴子荡悠悠,荡秋千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心里想:妈妈为我预备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0”的含义 熟悉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1.出示课件,小猴子吃桃子的图片。提问: 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小猴子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 桃子太好吃了,小猴子把盘子里剩下的1个桃子也吃了,盘子里还有桃子吗?你能用哪个数字来

13、表示? 出示数卡“0”,引导幼儿说“0”像什么,感知“0”的外形。 儿歌形象识记“0”:“数字零,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师小结: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2.播放课件,进一步熟悉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 树枝上的桃子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个气球都飞走了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0的减法。 1.出图,师出示猴子吃桃,问:“盘子里有几颗桃子,吃了几颗,还剩几颗?”让幼儿列一个算式出来。 2.出图,荷叶上有3只青蛙,跳下水3只,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 3.树上有2只鸟,2只一起飞走了,树上还有几只鸟? 4.小朋友想一想:7-7=? 5.小结:一样的两个数相减等

14、于0. (三)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 1.查找直尺中的“0”,并知道“0”在这里起的是什么作用?(是“起点“的作用。) 2.玩“数字宝宝排队”嬉戏,感知“0”在这里表示“起点”。 3.观看温度计,了解“0”表示“界限”的含义。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0”? 2.幼儿自由讲。 3.播放课件,拓宽学问面。 (五)小结:今日我们熟悉了数字宝宝“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了”、“起点”、“界限”等意义。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起着特别大的作用,小朋友只要认真观看,肯定会发觉更多关于0的神秘。 三、活动完毕 请小

15、朋友整理好学具,随着音乐排队到室外嬉戏。 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于“0”都有了初步的熟悉,但是这些阅历还比拟零散、不完整。为了帮忙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0”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不同意义,本周安排了数学活动“0”,带着孩子一起探究“0”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动分成三大块,分别是:熟悉“0”、0的减法和0在生活中的意义.在熟悉“0”的环节中,我通过“荡秋千”的互动嬉戏,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乐观性。当孩子们看到都被鳄鱼吃掉时,整个教室哄堂大笑,不停喊道:哈哈,没有东西了,是“0”。就这样,活动自然的引入主题。接下来,借助教学挂图及其启发性问题的创设,帮忙孩子们初步了解 “没有”可以用数字“0”

16、表示的意义,孩子们都能较好的借助生活阅历来表达出他们对“0”的熟悉:盘子里原来有2个桃子,猴子把它吃完了,盘子里就没有了桃子,就是用“0”来表示为了帮忙孩子们了解“0”也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的含义,我借助玩“数字宝宝排队”嬉戏引导孩子们按顺数、倒数排队,使得孩子们在切身体验进一步感受“0”的不同含义。最终在探究环节中,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找出与“0”有关系的物品,使得更好地感知、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奇怪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反思活动,我发觉:丰富的材料有利于孩子在直观形象材料中探究操作,去参加活动;嬉戏性的环节起到较好地教学效果,孩子们能自主的探究嬉戏

17、玩法,从中学到学问;在探究环节中,可借助课前课件的制作进展“闯关”嬉戏互动环节,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提升作用。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奇异的数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熟悉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依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表达出来的数学训练的新目标和训练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训练观念,在生活和和嬉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

18、断地进展着沟通、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忙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阅历。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嬉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育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觉单双数的力量。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乐观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单、双数的特点;能够快速的数出一组数的单双数。 活动预备 1、2元超市场 2、110的代用券 3、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 4、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

19、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嬉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嬉戏规章。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展购物嬉戏,提示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沟通与比拟中理解单双数 1、争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

20、嬉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查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预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展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很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嬉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 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教学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预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效劳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准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洁地呈现出来,并能简单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熟悉到原有学问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

21、的学问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觉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乐观、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消失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学问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觉、总结出来的。 二、学问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究中的一种积存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学问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问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学问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阅历及已有学问,在自主探究中,主动构建的一种阅历。在这节数学活动中,学问的学习其实是:发觉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究中去查找,去发觉,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日的课堂中发觉

22、的、积存的新学问的一个小结。 5、大班数学活动奇异的数字“0”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究“0”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故事探究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育幼儿对数字的熟悉力量。 4.让幼儿懂得简洁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预备: 数卡若干、直尺、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读儿歌小猴荡秋千引入 2.“小猴子荡悠悠,荡秋千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心里想:妈妈为我预备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0”的含义 (一)熟悉数字“0”,知道

23、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1.出示课件,小猴子吃桃子的图片。提问: 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小猴子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 桃子太好吃了,小猴子把盘子里剩下的1个桃子也吃了,盘子里还有桃子吗?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出示数卡“0”,引导幼儿说“0”像什么,感知“0”的外形。 儿歌形象识记“0”:“数字零,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师小结: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2.播放课件,进一步熟悉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 树枝上的桃子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个气球都飞走了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0的减法。 1.出图,师出

24、示猴子吃桃,问:“盘子里有几颗桃子,吃了几颗,还剩几颗?”让幼儿列一个算式出来。 2.出图,荷叶上有3只青蛙,跳下水3只,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 3.树上有2只鸟,2只一起飞走了,树上还有几只鸟? 4.小朋友想一想:7-7=? 5.小结:一样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三)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 1.查找直尺中的“0”,并知道“0”在这里起的是什么作用?(是“起点“的作用。) 2.玩“数字宝宝排队”嬉戏,感知“0”在这里表示“起点”。 3.观看温度计,了解“0”表示“界限”的含义。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0”? 2

25、.幼儿自由讲。 3.播放课件,拓宽学问面。 (五)小结:今日我们熟悉了数字宝宝“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了”、“起点”、“界限”等意义。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起着特别大的作用,小朋友只要认真观看,肯定会发觉更多关于0的神秘。 三、活动完毕 请小朋友整理好学具,随着音乐排队到室外嬉戏。 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于“0”都有了初步的熟悉,但是这些阅历还比拟零散、不完整。为了帮忙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0”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不同意义,本周安排了数学活动“0”,带着孩子一起探究“0”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分成三大块,分别是:熟悉“0”、0的减法和0在生活中的意义.在熟悉“0”的环节中

26、,我通过“荡秋千”的互动嬉戏,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乐观性。当孩子们看到都被鳄鱼吃掉时,整个教室哄堂大笑,不停喊道:哈哈,没有东西了,是“0”。就这样,活动自然的引入主题。接下来,借助教学挂图及其启发性问题的创设,帮忙孩子们初步了解 “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的意义,孩子们都能较好的借助生活阅历来表达出他们对“0”的熟悉:盘子里原来有2个桃子,猴子把它吃完了,盘子里就没有了桃子,就是用“0”来表示为了帮忙孩子们了解“0”也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的含义,我借助玩“数字宝宝排队”嬉戏引导孩子们按顺数、倒数排队,使得孩子们在切身体验进一步感受“0”的不同含义。最终在探究环节中,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

27、找出与“0”有关系的物品,使得更好地感知、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奇怪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反思活动,我发觉:丰富的材料有利于孩子在直观形象材料中探究操作,去参加活动;嬉戏性的环节起到较好地教学效果,孩子们能自主的探究嬉戏玩法,从中学到学问;在探究环节中,可借助课前课件的制作进展“闯关”嬉戏互动环节,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提升作用。 6、大班数学奇异的数字0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熟悉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依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表达出来的数学训练的新目标和训练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训练观念,在生活和和嬉戏

28、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展着沟通、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忙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阅历。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嬉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育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觉单双数的力量。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乐观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单、双数的特点;能够快速的数出一组数的单双数。 活动预备 1、2元超市场 2、110的代用券 3、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 4、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