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福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宁德市福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宁德市福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省宁德市福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文物,乃一国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壁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承载的信息极具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藉文物,我们自可补缀“洪荒莫传”的历史,复原“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城池风景,演绎“车辚辚,马萧萧”的壮烈场面,解读“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无穷奥妙,体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境界。如果说文物是文明所造之物,那么附着于文物之上的则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文物更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文化

2、资源,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加强对文物的修缮、保护,严格遵守“ 甲 原则”,则是世界各国对于文物保护管理的同一性原则。如此,也就不难理解西班牙“直接用水泥对古堡损毁部分进行重建”受到质疑的原因了。这也让人不禁唏嘘于达芬奇创作于墙壁之上的油画最后的晚餐此画作完成七十年后,画面就开始出现霉斑,以致接下来的数百年间,进行了多次“修复”。上世纪80年代,专家用最先进的技术将后人修复的东西去掉,这才使原作露出了真貌。26. 根据文意,在 甲 处填空。参考答案: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语段内容

3、要点。首先结合语境,对空缺处上下文语境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这句上面的文字在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对文物的修复原则没有写。那么就看下文,根据下文的论述,我们知道,这句世下文的中心句,下文内容就是围绕文物修复原则来论述的,“也就不难理解西班牙“直接用水泥对古堡损毁部分进行重建”受到质疑的原因了”这是从反面写破坏文物原状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专家用最先进的技术将后人修复的东西去掉,这才使原作露出了真貌”这句表明修复文物为了保持原状,所以可以得出中心句空缺处应该填写“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等句子。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时代

4、、铜器时代的考古遗址。于是,有人借用一个老词儿,称中国的上古历史是又一个“两河文明”。中国的“两河”,比原来常说的“两河”,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要长大得多,两岸也辽阔得多。中国的“两河文明”需另有个说法。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历史上有苏美尔等古老文明发祥,两河合力浇灌,养育出灿烂成就。两条河流在人文发展上有明显的“一体化”特点。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养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难说一体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不同,是两大类各自成长的原始文化,互不统属。即使到了铜器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人文关系也不是那么清楚。最早何时共尊一个王权,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不过显

5、而易见的一点是,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所知力量最大的王权,即夏朝和商朝,都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夏王权势力是否曾到达长江流域,历史学家对此多抱怀疑态度。商朝的势力到没到长江,本来也是否定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但是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一些有利于赞成派的观点,问题开始变得有趣。1974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现,各种铜器、陶器的风格与郑州商朝都城遗址的相同。根据这些实物证据推测,很可能是黄河流域商朝的一支贵族率人来到这里筑城定居。如果这位贵族不是偶然来到这里,而是履行商王的一项部署,那么我们可以说黄河流域商朝的王权到了长江。不过,盘龙

6、城商朝据点的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际的经济、军事或信仰的说明,才站得住。无端的领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在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犹如惊人重笔勾勒出长江流域的铜器文明,最有名的当属江西新干大洋州、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在考虑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战略意义时,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在长江中游的发现尤其值得注意,它可能提示着北方早期王权觊觎长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不成商朝,商王朝对于铜矿资源的控制一定不吝代价。所以一些考古学家推测,盘龙城商朝据点与控制长江中游的铜矿可能有关系。经济的需求(铜矿)导致政治行为(诸侯据点),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在史实上也很有可能,也许黄河与长

7、江的政治结合就是这样开始的。(摘自中国的两河文明)1联系全文,下列对“另有个说法”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文化上互相统属,政治上共尊一个王权。B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在人文发展史早期“一体化”的特点不明显。C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一体化”过程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D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合力浇灌,共同养育出灿烂的文化成就。2下列是对“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两河流域辽阔宽广。B中国两河之间相距遥远。C统一不仅要有政治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有经

8、济上的需求。D黄河流域的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各自成长,各成体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两河”要比西亚的“两河”长大、广阔得多,因此,中国的“两河文明”要比西亚的“两河文明”灿烂得多,伟大得多。B 到目前为止,在长江流域只发现了商朝据点遗址和一批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这说明北方王朝对长江流域的控制不会早于商代。C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自成体系,互不统属,可见,中国的古代文化没有出现过“一体化”。D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就不成商朝。四川广汉三星堆铜器文明遗址的发现,说明商朝的政治势力已经控制了四川广汉。参考答案:1. A 2. C 3.

9、B1.A本文并没有否定中国的两河文明“共尊一个王权”的史实,只是认为中国两河文明共尊一个王权的时间要比西亚晚,且艰难得多。2.C任何地区的统一都必须具备这两种需求,这不能成为中国“两河”统一难于形成的原因。3.A河流长大、流域广阔只是两种文化比较的其中一个条件,不是唯一条件。C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自成体系、互不统属”,只能说明中国在上古时代的文化曾经没有“一体化”,但并不能因此推断整个中国的古代文化没有“一体化”。D不仅商朝有铜器,周朝也有铜器,即使这些铜器出现在商时期,如果不能断定是商朝的铜器,也不能仅据此就断定商朝的政治势力曾经到达。3. 论述类文本阅读任何民族的

10、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

11、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

12、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

13、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1. 下列关于中华饮食

14、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 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B. 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C. 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D. 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B. 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

15、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C.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D. “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B. 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C. 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D. 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

16、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参考答案:1. C 2. D 3. D【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理解有误。强调的是中华饮食的本土性原则,没有涉及和外来饮食关系,没有体现“和”文化思想。故答案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

17、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D “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错,原文为: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故答案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因为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是说明“中华饮食文化”被世界认可是因为其“ 并不会失去自我”,所以D项“中华饮食文化”“被世界各国认可”和“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故答案选D。【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

18、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杜甫传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

19、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

20、形于色,然性失于简。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

21、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注:鄜(f)州, 地名,今属陕西省延安地区。10下列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上赋颂 数:多次,屡次B若令执先臣故事 故事:旧业,原来的职业C会禄山乱,天子入蜀会:适逢D甫旷放不自检检:检查11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琯以客董廷兰,罢宰相斧斤以时入山林 C往依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严挺之乃有此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2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

22、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A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B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C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D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4分)译文:(2)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4分)译文:(3)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4分)译文:参考答案:13、(1)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得分点:赖,绪业,属

23、辞,且,各1分)(2)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得分点:立,羸服,行在,为所,各1分)(行在:xng zi,也称行在所。(1)指天子所在的地方。(2)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3)走在。) (3)严武性情也非常暴躁凶猛,外表看起来好像没被惹怒,可是心中怀恨杜甫。(得分点:暴猛,为,忤,衔,各1分)5.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后面69题。周亚夫与细柳营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24、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错误的一项( )(3分)A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25、军:驻扎。B上自劳军。 劳:慰劳,慰问。C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无何:什么也没有。D天子且至 至:来,到来。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称善者久之 故为之文以志 B将以下骑送迎 作师说以贻之C成礼而去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皇帝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的军官骑马接送。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这两支部队将领的治军有方,军官们对天子是尊重的。B皇帝的先头卫队到了细柳军营,没能进去。皇帝到了以后,也没能马上进入。在细柳营里,即使是皇上来,也要遵守军规

26、。C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张得满满的,真是训练有素、时刻有备。D最后一节中写文帝对周亚夫的称赞,从侧面突出周亚夫将军卓越的军事才能,表现了周亚夫的“真将军”本色。 9、翻译下列句子(10分)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3分)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3分)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分) 参考答案:6.C(无何:没多久)7. C(都是连词,表承接。)8. A(“这两支部队将领的治军有方,上上下下对天子是尊重的”,不是作者要突出表现的内容。从作者的倾向性看,主要是通过这两个军营军纪不严,来突出周亚夫的“治军有方”。

27、)9、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6.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A求全责备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2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

28、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子亦有不利焉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将焉取之.3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而今安在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5翻译以下句子(5分)(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分)(2)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分)参考答案:1C(例句中的

29、“备”是具备的意思。A完备;B准备;D防备。)2B(作语气词,用于句末。其他三项均为兼词。)3A(定语后置。其他项均为宾语前置。)4B5(1)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生”和“假”各一分)(2)(却能)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上”和“下”用法1分,“一”1分,大意1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小说祝福一拉开帷幕,鲁迅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沉重而巨大的民俗风景画农历新年时祝福的景象。B. 过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节日,无论城市或乡村,无论南方或北方,无论海内或海外,只要汉民族,都

30、要过年。C. 送灶神是在阴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据说这天是灶神升天之日,这天晚饭之后,人们便举行“送灶君”的祭祀仪式。D. 我们在解读祝福时,可以深刻感觉到民俗文化的威力无处不在,民俗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秩序和道德规范。参考答案:DA项句式杂糅,可以在第一个分句上加上 “在时”或者删除“鲁迅”二字;B项搭配不当, “过年”不是“节日”,应改为“新年是中国的一个特 殊节日”或“过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活动”;C项“这一天”指代不明。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错误的一组是如果说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非专门研究者不忍卒读,那这本二十四史人物故事恰好是了解历史的好门径。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第6集中,梁思成去见徐志摩,谈话中说道:“昨天在宗孟先生那儿缘悭一面,今日特来拜访。”傍晚时分,某小区的一幢居民楼突然起火,火势之大,令人不可向迩,好在附近居民及时报警,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经过数十次的试验,厂里的工程师小张才幡然悔悟,原来问题不是出在机器上,而是出在使用机器的方法上。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同学们的热情协助,更离不开父母的耳提面命和无微不至的照顾。A. B. C. D.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望文生义。缘悭一面:指缺少一面之缘,谓无缘相见。不可向迩:不可接近。幡然悔悟:形容迅速而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