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1征询准备工作:应有仪态,服装整洁、坐姿端正、表情平和。2礼貌接待方式:使用礼貌语言,态度平和诚恳,据实际运用。3提问时间接询问求助者但愿得到哪方面协助,不可直接逼问。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白态度,向求助者阐明与否能提供协助。5向求助者阐明保密原则:反复声明保密原则,阐明保密例外。6向求助者阐明心理征询性质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7阐明求助者责任、权利与义务:三责任、四权利以及四义务。8、与求助者进行协商,拟定使用那种征询方式二、初诊接待中的注意事项1、避免紧张情绪2、语言体现。语速适中,避免使用方言,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阐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外延3、反复阐明心理征
2、询中的保密原则4、阐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征询者不能在征询范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协助和做任何承诺5征询时的仪态三、与该求助者进行摄人性谈话时,如何选择切入点?(学会拟定摄入性谈话法的目的、规范谈话内容与范畴 )1根据该求助者积极提出的求助内容进一步理解有关资料。 2根据在征询中观测到的疑点进一步理解有关资料。 3根据心理测验成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有关资料。 4根据上级征询师下达的谈话目的进一步理解有关资料。5根据许多求助内容分别谈话。四、摄入性会谈避免提问失误(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有强烈暗示性。(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此类问题具封闭性,征询师获取信息
3、受限制。 (3)避免多重问题。此类问题体现出征询师缺少训练,使求助者不知所措。(4)避免修饰性反问。这种反问后果对求助者毫无好处,使会谈陷入僵局。(5)避免责怪性问题。此类问题对求助者产生很大威胁感,立即引起防卫。(6)避免解释性问题。征询师体现自己见解,不利于推动求助者自我摸索。 五、会谈内容选择原则该案例从哪方面入手1符合求助者能力爱好。2病因直接间接针对性。3有助于摸索深层病因。4有助于鉴别诊断症状。5有助于协助改善认知。6有助于个性矫正发展。7会谈法具相应有效性。六、摄入性会谈注意事项1态度保持中性:不可暗示诱导以免丢失客观信息。2提问避免失误:不能随便提问以转移求助者谈话。3绝不讲题
4、外话:除提问和引导语外,不讲题外话。4扭转会谈内容:不以指责性语言制止求助者谈话。5不给绝对结论: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结论。6诚恳结束会谈:不能生硬话语结束以免引起误解。七、归类解释与验证临床资料应考虑因素1整顿归纳一方面考虑与处置方案密切关联的资料。2个体状况:求助者生物、心理和自我意识状况。3环境条件:求助者人际、工作、生活环境条件。4她人评价:对求助者一般印象、治疗状况评价。八、临床资料整顿归纳模式1一般资料:人口学、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内心世界。?上述提纲内容之外,求助者谈及的或调查理解到的其她资料此外列出,以供诊断时参照。2个人成长史:按社
5、会心理学分期,给出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生活状况,婚恋史、疾病史,既往重大事件及目前评价。根据求助者的具体状况,始终写到求助时。必须明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及解决方式,退缩、回避、袭击行为。3目前状态1精神状态;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模式、人格特性方面依次填写。2身体状态;睡眠、饮食、头痛、性功能失调等,躯体疾病、异常感觉。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1)工作学习效率:活动效率下降,因病无法工作、学习而考勤不全。(2)社会交往状况:社交能力受损,接触不良,同事、同窗关系不和。(接触不良是人际关系不好)4心理测量;(1)求助者与否做过心理测量。(2)心理测量目的及测量成果。九、影
6、响资料可靠性的也许因素1、过度随意的交谈、征询师的倾向性很也许给患者形成暗示,导致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有重大影响;2、同一种征询机构中,收集资料者如果也是后来的决策者,那么,征询师的初期印象也许影响最后诊断和征询决策。3、资料的收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求助者常常会浮现阻抗或言不由衷的状况。4、对初期印象和后来新资料之间的矛盾,假若解决不当,会影响诊断与征询。十、对的理解初步印象环节;初步印象即初步诊断波及三方面内容:1心理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体判断。2行为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体判断。3行为问题的严重限度形成大体判断。形成初步印象的对的操作按三步进行:1对目前一般心
7、理健康水平予以评估。2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严重限度评估。3对某些含混临床体现进行鉴别诊断。十一、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1、分析求助者与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2、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与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与否有求治的愿望3、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与否受到影响4、分析求助者问题与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本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她精神病鉴别十二、如何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征询关系?(08、5)征询关系是指心理征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互相关系。任何心理征询学派的理论与措施,都必须以良好的征询关系为平台,因此,建立良好的征询关系是心理征询的核心内容。征询关系的建立受到
8、征询师与求助者的双重影响。就求助者而言,其征询动机、合伙态度、盼望限度、自我察觉水平、行为方式以及对征询师的反映等,会在一定限度上左右征询关系。就征询师而言,其征询态度对征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对求助者体现尊重。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意味着一视同仁,意味着以礼待人,意味着信任对方,意味着保护隐私,尊重应以真诚为基本。营造热情、温暖的氛围。初次来访时合适询问,体现关注,注意倾听求助者的论述,征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体现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不是靠技巧所能获得的,真诚敬爱那里在对人的乐观见解、对人有基本的信任,对求助者布满关切和爱惜的基本上,同步也建立在饥饿拿
9、自己,自信谦和的基本上。真诚应是征询师的基本素质。体现共情。征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必要时要验证自己与否做到共情,要因人而异,体现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要善于把握角色,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积极关注来访者。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度悲观,立足实事求是。十三、对的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1、征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2、征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与否做到共情。3、体现共情要因人而异 。4、体现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5、体现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体现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十四、如何拟定征询目的(07、5)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
10、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所有问题;进一步理解求助者时可参照的思路明确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映,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进一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因素。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限度;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4、向求助者阐明有效征询目的的基本要素;5、近期目的和远期目的的整合十五、制定征询目的应把握什么原则?1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征询目的。2对的鉴定求助者的盼望与征询目的的关系。该求助者但愿能变化反复洗手、反复检查的毛病,改善睡眠状况,能正常与人交往,这 与通过征询变化求助者错误认知、行为和情绪的目的是密切有关的。3向求助者阐明不能把她的快乐、满
11、足作为征询目的。 4向求助者阐明,征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对原有目的做出调节,重新确立新的目的。 十六、在本案例中,对拟定的征询目的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一种有效的征询目的的基本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消除或减轻该求助者的痛苦,最后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3从该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征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拟定的征询目的都是可行的。4变化该求助者错误的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5本案例拟定的征询目的可以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限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6本案例拟定的征询目的是
12、双方商定的,符合该求助者的愿望,征询师可以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可以以该求助者为主;当征询师无法承认该求助者的目的时,应终结征询或转介。7在拟定的征询目的中,变化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的,增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的,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规定。十七、如何整合近期目的和远期目的1、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征询目的视为从一般、普遍、宏观、远期的目的到特殊、具体、微观、近期的目的这样一种持续体,这样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2、实现这两种有典型意义的目的的统一,是心理征询卓有成效的基本特点之一。3、从大目的着眼,从小目的着手,是辩证解决这两种目的关系的准
13、则。 4、终极目的:是增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足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十八、不同的心理征询流派有不同的征询目的:1、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征询的目的。2、行为主义者觉得,征询目的应当以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行为是具体的、可观测的、可测量的。 3、精神分析学派的目的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协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解决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察觉。4、完形学派的目的协助求助者察觉此时此刻的经验,鼓励她们承当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5、理性情绪学派的目的在于消除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协助她们更能容忍与更能过有理性的生活。6、交互分析学派但愿协助求助者能有
14、脚本自由、方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她们想要成为的人,协助她们检查早年的决定,并能在察觉的基本上作新的决定。7、现实治疗学派强调引导求助者学习真实与负责任的行为,发展一种成功的统整感。协助她们对行为作价值评估,并决定变化的筹划。 十九、针对求助者的征询,应如何划分征询阶段,并说出其中的内容。(08、5)征询活动是由一连串有序的环节构成的一种过程。基本的征询阶段涉及建立征询关系、收集资料、澄清问题、确立目的、制定方案、实行行动、检查反馈、结束巩固等。征询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征询阶段;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诊断阶段。此阶段的内容涉及建立征
15、询关系,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节求助动机,确立征询目的,制定实行方案等一系列环节。征询阶段。这是心理征询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征询师的重要任务是协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变化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巩固阶段。这一阶段是征询的总结、提高阶段。这里的结束有两种,一种是一次征询的结束,另一种是整个征询的结束。二十、如何和该求助者商定征询方案? 1一方面向该求助者简介征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根据征询目的的有效特性,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个商定。 3征询目的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征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
16、当求助者与征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征询师应对征询目的进行整合。6最后制定的征询目的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7征询目的制定后,经双方承认,可以进行修改。二十一、征询方案涉及哪些内容? 征询方案应由双方在互相尊重、平等的氛围中共同商定。一般来说,涉及如下内容:1、征询目的:应当符合征询目的有效性的七个要素。2、 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征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4、征询的具体措施、过程和原理;5、征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6、征询的费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原则执行。7、其他问题及有关阐明:有特殊状况,应具体阐明。商定的心理征询方案不是不变的,她可以随着征询的进程而有
17、所调节。二十二、作为征询师,如何向该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1求助者的责任:(1)向征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积极地与征询师一起摸索解决问题的措施(3)完毕双方商定作业。2求助者的权利:(1)有权利理解征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理解征询的具体措施、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征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断征询;(5)对征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3求助者的义务:(1)遵守征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征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征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状况提前告知征询师。 4征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
18、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阐明保密例外。 5征询师权利:(1)有权利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断征询。6征询师的义务:(1)向求助者简介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有关证件;(2)遵守征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征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状况提前告知求助者。二十三、心里征询过程中使用倾听技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05、11)倾听时征询师要认真、有爱好、设身处地地听,并合适地表达理解,不
19、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倾听不仅用耳,更要用心。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进一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注意对方如何体现问题,如何谈论自己及与她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遇问题做出反映。不仅在于听,还要有参与。倾听时容易浮现的错误:急于下结论,轻视求助者的问题,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作道德或对的性的评判,不合适地运用征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合适的情感反映。二十四、使用面质技术目的面质是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矛盾:言行不一致、抱负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面质目的涉及:(1)理解内外世界:协助求者增进对自己感受、信念、行为所处境况的进一步理解。(2)放下
20、防卫心理:鼓励求助者放下防卫、掩饰心理来面对现实,产生建设性活动。(3)实现自我统一:增进求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统一,抱负自我与现实我互相一致。(4)运用优势资源:使求助者明了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运用。(5)使用应对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楷模,以便将来有能力去对她人或者自己作面质。二十五、面质的定义、矛盾、注意事项(07、11) 1、定义: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征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2、矛盾:言行不一致;抱负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3、注意如下几点:要有事实根据;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袭击;要
21、以良好征询关系为基本;可用尝试性面质;正如Egan(艾根)所说,没有支持的面质会发生灾害,而没有面质的支持则是贫血的。二十六、简述阻抗的体现形式和因素。1、阻抗的体现形式有:发言限度上的阻抗;发言内容上的阻抗;发言方式上的阻抗;征询关系上的阻抗;2、来自求助者的阻力重要因素有三个: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 从中有获益。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阻力来自对抗征询或征询师的心理动机;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征询师的某种赞批准见的动机。来自求助者想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或征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来自求
22、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二十七、应付阻抗的要点1、解除戒备心理 2、对的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协助对方的态度看待阻力。 二十八、沉默的类型与沉默的解决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对抗型。沉默的解决:征询师应通过观测、练习、思考来改善,熟能生巧。征询师沉默浮现时,要保持镇定,给求助者一种不慌不乱、沉着冷静的印象,则会给求助者一种可信、布满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如果求助者的沉默是由于思考问题所引起的,征询师最佳等待,同步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达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如果征询师发现求助者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踌躇不决时,应予以鼓励和必要的保证。 当求助者以沉默表达气愤、对抗时,
23、征询师要及时发现,寻找因素,采用积极、和好、鼓励宣泄的方针。 因个性因素导致的沉默,征询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多用倾听技巧,多作鼓励性反映,善于领略她已说的和想说的。 若沉默是由于求助者本人不肯征询引起的,那么征询师的解决就更应注意方式措施。二十九、多话现象的因素因素: 1、与征询师有关的因素:征询师角色的定位、征询内容的难易、征询时间的多少等因素会影响到征询师对多话的理解。 2、与求助者有关的因素:宣泄型倾吐型癔症型 体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调节多话状态:征询师遇到求助者健谈、多话时,征询师应根据征询目的、征询安排以及多话的类型,作相应的调节。 谋求注意型的健谈者,有也许有癔症的性
24、格,征询师予以注意就能满足她的规定。 对好体现型,也类似,可采用相似的对策。 表白型的求助者没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她们往往缺少自知,对此,征询师一定要仔细听讲。掩饰型:一般不会出目前开场,对这种状况,征询师应考虑与否为求助者发明了一种宽松、安全的氛围,可以祈求助者慢慢讲。三十、征询效果评估的维度 (06、11)(1)求助者对征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变化的客观现实。 (3)求助者周边人士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估,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 (4)求助者征询前后心理测试成果的比较。 (5)征询师的评估。 三十一、影响征询效果评估的因素1、效果的原则问题。临床心理学中所谓“您好再
25、会”效应。2、安慰剂作用。3、互相作用的复杂性。4、如果对心理征询的效果进行客观研究,应做如下工作: 设对照组。 随机安排求助者。 客观评分。 考虑胜任能力。 进行随访。三十二、心理征询多种有效措施的共同因素(07、11)1、征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2、 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是影响征询效果的最大变量。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措施。 4、征询师自身的特性。 5、增进求助者的认知变化、情绪调节、行为改善。三十三、对征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措施如下: 1对征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征询后进行评估;(2)在征询结束前评估;(3)在征询
26、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征询效果评估的措施:(1)对照征询前后心理测验的成果进行评估;(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变化限度进行评估;(5)根据征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测进行评估。三十四、心理征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 (07、5)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感情而缓和情绪压力;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引;探谋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协助求助者改善认知构造,学会合理思维;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协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增进自然复愈与成长等。三十五、心理征询个案所涉及的
27、各项内容:(1)一般背景资料。 (2)来访因素。 (3)现重要症状。(4)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5)个人的情绪、个性特性、爱好爱好、自我结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 (6)既往病史、家族病史。 (7)心理测试成果。(8)征询师的一般印象。 (9)诊断与评价意见。 (10) 解决意见与征询方案。(11) 征询各阶段及效果分析。三十六、征询对象一般应具有的特性有哪些?(合适的求助者应具有如下几方面的条件)1、智力正常2、年龄合适3、内容合适4、人格正常5、动机对的6、信任度高7、行动自觉8、匹配性好三十七、征询师与求助者不匹配的状况有哪些(判断求助者与否适合自己征询) 1
28、、欠缺型 2、忌讳型 3、冲突型 三十八、征询师如何进行转介? 在无法实现匹配的状况下转介1征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2一方面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阐明转介的因素或理由。3向该助者简介新征询师的有关状况。4向新征询师简介该求助者的状况。5一般不干预新征询师的活动。 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征询师的措施、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三十九、非理性观念重要特性1绝对化规定:是指个体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觉得某一事物必然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必须、完全、应当、理应,务必、完全、绝对;情态动词2过度概括化:以偏概全。一旦转向她人就一味责怪
29、,并产生愤怒和敌意,与表白型多话同步浮现。从不、总是、老是、无法、非常、永远、几乎没、毫无价值、一无是处、一点也不;副词3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也许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劫难性预期的非理性观念。不容易、一团糟、毫无但愿、困难重重。 四十、认知曲解的几种类型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任意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过度夸张或过度缩小;个人化;选择性悲观注视;情绪推理;应当倾向;乱贴标签。四十一、贝克歪曲认知的七种逻辑错误(07、11)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张或缩小、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四十二、引起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社会性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1、
30、征询或检查求助者与否有躯体疾病2、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拟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3、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4、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社会性因素:1、拟定有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2、分析所获得的资料,拟定求助者的临床体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3、拟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心理因素:1、从个人心理发育资料入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2、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3、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4、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5、分析求助者的思维
31、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6、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7、分析有无深层主关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8、分析与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斌的认知领悟疗法)四十三、阳性强化法1、适应症:认知偏差、负性情绪、情感障碍。2、操作环节:明确治疗靶目的、监控靶行为、设计新行为成果、实行强化。3、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反射以奖励为手段建立某种行为,以惩罚为手段消除某种行为。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淡化异常行为。四十四、合理情绪疗法1、适应症:认知偏差、焦急抑郁、行为不良。2、理论来源:(1)艾理斯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认知疗法。(2)认知取向治疗措施
32、,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整合。(3)合理情绪疗法接受了许多社会学习理论观点和技术,也常常使用某些行为治疗措施。3、治疗原理:(1)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途径,变化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协助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2)核心是ABC理论: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评价导致。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即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见解、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映和行为成果(consequences)。4、治疗程序: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1)心理诊断阶段:征询师根据ABC理论对
33、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之间关系。(2)领悟阶段:征询师需要协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使求助者结识到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自身。引起心理问题是自己认知评价,求助者应对自己情绪行为反映负责。只有变化不合理的信念才干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多种症状。(3)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非理性观念,代之以合理信念,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征询师可用黄金规则辩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边环境绝对化规定。(最具特色最常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三环节:a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合适的情绪反映情境之中。b协助求助者变化不合适情绪体验,并体验到适度情绪
34、反映。c停止想象,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积极转变,应及时予以强化。家庭作业涉及:RET自助表(Self-Help Form)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Rational Self-Analysis)。(4)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种阶段治疗所获得的效果。协助求助者进一步挣脱原有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使求助者在征询结束后仍能应付生活中遇到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5、治疗目的:涉及两层含义(1)不完美目的:针对求助者症状变化,尽量地减少不合理信念导致的多种症状。 (具体目的)(2)完美目的:着眼更长远更深刻变化,使求助者拥有比较现实抱负宽容生活哲学。 (终极目的)五十二、认知领悟疗法 1、适
35、应症:逼迫症、恐惊症、某些性变态。2、理论来源:钟友彬在学习、研究、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上提出。幼年生活经历特别是创伤体验对个性形成有重要影响,成为成年后心理疾病本源。3、治疗原理:采用当面交谈方式,让患者论述症状产生、发展历史和具体内容,询问有关经历。用生活经验使其结识到症状和病态行为幼稚性、荒唐性和不符合成年逻辑的特点。患者的认知和行为在健康成人看来是幼稚可笑的、没故意义的,因而不值得恐惊。患者每次会谈后写体会,谈对征询师解释见解、自己经历体验、自己想到的问题。当患者领悟到目前症状的因素后,症状便也许消失。五十三、远期疗效评估的重要环节和内容(08、5)社会接纳限度评估评估内容,
36、求助者的社会接纳限度,也可以看做其本人的社会适应限度。评估措施a.家属或四周人的观测b.征询师自身的审查自我接纳限度评估评估内容a.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b.性格方面的成熟状况评估措施,涉及求助者的口头报告和量表评估。随访调查追踪回访常用回访方式:追踪卡、通讯、面谈和电话五十四、确诊为精神分裂症诊断的一般特点如下:06、5)(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用精神疾病 (2)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性。(3)一般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浮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4)多起病于青壮年。 (5)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
37、衰退。 (9)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临床上可分为如下几种常用类型: 青春型。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为多见; 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 紧张型。以精神运动性克制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浮现为主; 单纯型。以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为特性,治疗困难,预后不良。五十五、心理征询的重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祈求协助的人群;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浮现问题并祈求协助的人群;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1)精神正常人群,在现实生活中会面对许多问题,如婚姻家庭问题,择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
38、等等。她们面对上述自我发展问题时,需要做出抱负的选择,以便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在这时,心理征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向她们提供心理学协助,此类征询,叫发展性征询。 (2)长期处在困惑、内心冲突之中,或者遭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失去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限度的破坏,尽管她们的精神仍然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水平却下降许多,浮现了严重限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甚至达到“可疑神经症”的状态。这时,心理征询师所提供的协助,叫心理健康征询。 (3)心理征询还协助通过临床治愈之后,心理活动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精神病人,心理征询可以协助她们康复社会功能、避免疾病的复发。但是,对于临床治愈后的精神病人进行心理
39、征询和治疗时,必须严格限制在一定条件之内。有时必须与精神科医生协同工作一、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及诊断根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积极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由于其初始反映强烈,持续时间长达3年,内容充足泛化,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挣脱,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浮现,根据许又新专家的神经症评分原则,该求助者在严重限度、有无泛化及病程上的得分为7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3该求助者的症状重要为情绪低落、爱好下降、意向下降、焦急、自我评价低、绝望、有自杀倾向等。根据这些
40、症状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4心理测验的成果及有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二、抑郁性神经症需做哪些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积极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体现出情绪低落、爱好下降、意向下降、焦急、自我评价低、绝望、有自杀倾向等症状,但在病程上已持续3年以上时间,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3与焦急性神经症相鉴别:根据CCMD一2的原则,焦急症是“以广泛性焦急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重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状况而难于应付的不快乐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体现出焦急症状,但与其抑郁症状相比,焦急症状不是重要的,而是抑郁症状的伴发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急性神经症。该求助者浮现上述问题的因素是什么?1生物因素:本案例中未见明显的生物因素。 2社会因素:(1)家庭教育的因素,出生于高档知识分子家庭,家庭教育严格,父母非常看重她的学习成绩。(2)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上大学后学习成绩下降,成绩排在班里的后几名。(3)求助者人际关系紧张,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4)缺少社会支持系统的协助,未得到父母、教师和同窗的理解和关注。 3心理因素:(1)存在认知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过氧化锌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调压箱市场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装饰天花板制造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蜜蜂养殖与蜂产品加工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莴苣和菊苣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膜片式微孔曝气器行业前景趋势及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行业运行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粗粮饮料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硝酸异辛酯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眼影市场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 光伏电气设备试验方案
- 经济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全套】
- 2024-2030年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非标自动化行业需求领域与供需平衡预测分析报告
- 2024年重庆市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学习强国)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DL∕T 540-2013 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 数控机床技术先进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