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高级中学2023学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平煤高级中学2023学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平煤高级中学2023学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平煤高级中学2023学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平煤高级中学2023学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6世纪末,每年约有2530艘来自澳门、福建、宁波的华商船将丝料、瓷器、茶叶和其他货物运至被西班牙人控制的马尼拉,西班牙船队横越太平洋运抵墨西哥西海岸的卡普罗港,将其中一部分货物换取当地的黄金

2、、白银,其余货物再连同黄金、白银一起运往欧洲。据此可知,当时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的商贸关系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交往D三角贸易的路线与内容发生了变化22019年,浙江某高中师生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收集“新中国老物件”活动,同学们把家传老物件带到学校集中展示和讲述其背后故事,在校园里刮起了阵阵“古董风”。这些老物件诉说了每个家庭的历史,也折射了新中国七十周年的风风雨雨。这说明A口述史料比文献记载更具史学研究价值B新中国史研究须借助百姓的家族史记述C宗法观念依旧深刻影响国人的思维方式D实物史料可以成为史料实证的重要方式3元朝行省制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

3、异。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材料反映了行省制的设置A利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并未消除各族之间的差异C与宋代相比更利于中央集权D与元朝民族征服背景相关4如图是从1929年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图(横向数轴表达的是年份,纵向数轴代表的数据)。依据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C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D经济体制创新是美国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

4、要因素5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A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C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籍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6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材料折射出古代雅典A少数政客左右了政局B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C公民失去了政治热情D城邦至上对公民自由的约束7我国历史上“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现象始于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8

5、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该时局下爆发了A武昌起义B五四运动C淞沪会战D渡江战役9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该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秋七月,初税田”C“除井田,民得卖买”D“昼出耘田夜绩麻”10西周实行“世禄制”,各级封君享受自己封地上的收入:战国时期,官员大都实行俸禄制,发放粮食依量官职高低而存在等级差别,高者万石。这一变化A减轻了土地兼并现象B调动了官员的工作主动性C瓦解了传统的宗法

6、制D有利于君主集权制的形成11在古希腊文明影响下产生的古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布一般都不裁剪,而是通过披挂或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如多利亚式希顿(图1)和爱奥尼亚式希顿(图2),公元前200150年前后,由于黄金分割法的广泛应用,腰带位置上移,希顿变成高腰的设计(图3)。希顿的设计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B崇尚理性之美C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D追求自由精神12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A石油化工业B冶金采矿业C机器制造业D轻工纺织业13明朝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乱等为“十恶”重罪

7、;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这些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A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B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C明朝重治谋反罪D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14白居易27岁中进士时有“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诗句,其“题名”得益于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军功授爵制D科举制15民国时期,无锡一男聘结一女,已择日迎娶。女方寄信告之男方,说这门婚事是家兄一人之意,本人死不顺从。男方知晓真相,退还庚帖。这件事被喻为“女权发达之噶矢婚嫁文明之滥觞”。对此理解比较全面的是A社会观念,碰撞转型B民主自由,深入人心C妇女解放,潮流涌动D封建思想,

8、根深蒂固16下图文物产生的历史背景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际B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前夕C“三大战役”打响之后D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之时171920年4月,陈望道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出版后受到进步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印有马克思头像的红色封面本子,初版千余册很快销售一空。应读者要求,同年9月又再版了印有马克思头像的蓝色封面本子1000册。除共产党宣言外,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重要著作也相继出版。这一现象的出现A得益于五四运动的爆发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D说明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18租界建立之初华洋分处。上海的租界出现华洋杂处局面开始于A上海土地章程订立B小刀会义军占领县城

9、C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立D工部局建立19从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B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扶持C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D民族资本发展速度快于官僚资本20如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A实行不抑兼并政策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C城市经济职能增强D对外贸易高度繁荣21下表为国际贸易中部分商品比重变化的情况时间机器设备化工产品初级原料食品1958年19.9%5.5%14.8%19.9%1979年27%7.9%7.2%10.4%据此

10、可知A世界各国优先发展工业造成农业的减产B世界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C发展中国家逐渐被排斥在国际分工之外D无序的国际竞争造成了贸易结构失衡22下列为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柱状图。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建国初我国A重工业位居于世界前列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C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国情23下图为光绪三十二年开通画报中的一幅漫画广告,画中某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我虽然要饭吃,没事我就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这反映出A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B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C报刊言论不受政府限制D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241958年到1978年,小岗村减少了半数人口、半数耕

11、地以及三分之二的牲口,每一个人每年产出的粮食则由五百公斤减至五十公斤每临秋冬时节,小村家家闭门堵户,老幼相携,在他乡乞讨。此种现象出现说明()A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B联产承包未能解放生产力C自然灾害危及农民生存D计划经济挫伤革命积极性25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做了规定。这反映出A清廷舍弃了传统华夷观B清朝利用国际法维护利权C英国谋求扩大侵华权益D中英间形成平等外交关系26尚书.尧典中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历代王朝颁行了100余部历法。中国古代高度重视历法的

12、主要原因足A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B国家统一需耍C宜扬“君权神授”思想D疆域不断扩大27长期以来史学界一般认为铁犁牛耕的推广推动了土地制度变革,而韩汝玢先生对春秋至战国早期出土的铁器做了统计,共130余件(分属39项发掘),大部分为鼎、剑、刀、鸟形牌饰等,而锄、铲等农具约30余件,其中有些显然不足作为农具使用的。这说明( )A史学界的普遍认识缺乏依据B历史的特性影响着史学认知C史学认知必须结合考古发掘D学术争鸣推动史学理论创新28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发生在A南京条

13、约签订后B“二十一条”签订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马关条约签订后291887年汉口的一份商务报告说;“针的进口数量也有大量的增加。我听说现在几乎没有人再使用土针了,英国针、美国针、德国针一起出现在市场上。”这反映A资本输出加剧了传统手工业衰退B民众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C旧式土针退出了家庭手工纺织业D欧美控制了中国日用品市场30西晋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动荡大量南迁,南迁人口未纳入所在郡县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东晋于咸和年间(326334)开始实行“土断政策”,即取消客籍户,“不论侨土”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可见土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抑止士族势力膨胀B控制人口扩大赋役来源C缓和侨土之间矛盾D发展经

14、济实现重心南移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材料 吴其浚,清嘉庆二十二年二十八岁时考中一甲一名进士,授官翰林院修撰。在为政之余,他还注意经世致用之学,对植物、矿产和地理等都有所研究,特别是对于植物学的研究极感兴趣。他“宦迹半天下”,所到之处,随时留意观察,采集植物标本。同时,他还从古籍以及当时的著作中广泛搜集有关的记载和论述。后来他根据多年研究所得撰写出植物名实图考,综合了过去的研究成果并有发展和提高。植物名实图考所参考的文献资料八百多种,吴其浚治学严肃认真,主要是以

15、实物观察为依据,然后以文字材料 为辅加以印证。经过吴其浚细致认真的观察、实验和考证分析,发现了过去有关书籍中的不少问题,纠正了一些本草学的错误和阙略。许多现代植物分类工作者在研究植物时往往要参考它。因受时代条件限制,吴其浚常常在分析植物形态、性味或用途时,往往借题发挥他的政治见解和“修身处世”之道。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分析吴其浚撰写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分析植物名实图考的学术价值。32 “玄武门之变”五代时期官修的旧唐书尉迟敬德传历来是研究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史料。其中记载:“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

16、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1908年发现的敦煌文书中,有一件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唐太宗入冥记。其中描述了阎罗王手下判官崔子玉在冥间审问唐太宗的故事,“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1辨析上文所引史料,据此能够确认的玄武门之变的史实有哪些? 2指出上文所引两则文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33 材料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就致力于建立一个理想的没有剥削和阶级差别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建立了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以保证有限的资源和产品能够相对平均地分配。这

17、一时期减贫的成就是通过牺牲经济效率取得的。改革开放后,农民获得了使用和管理土地的权力,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我国还通过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的交易条件来增加农民收入。但是,随着市场化经济改革的展开,农村经济增长不再自动地导致贫困人口减少,甚至还拉大了地区间和农户间收入的绝对差距。这一时期,国家宏观政策上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农村投入减少,区域开发扶贫政策覆盖面不够,扶贫效果不佳。针对上述状况,国家减弱了对农民迁移的限制,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并增大扶贫计划覆盖范围。其后,国家将扶贫对象从贫困县调整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增加扶贫金融项目投资,并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实践证明,

18、将扶贫到户与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相结合对扶贫工作产生了积极意义。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0年)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合适的时间尺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扶贫工作进行阶段划分,并分别概述其阶段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答案解析】据材料中“16世纪末”和西班牙船队将来自中国的商品运抵墨西哥,在墨西哥交易后再连同黄金、白银一起运往欧洲等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故选C项;世界

19、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故排除A项;“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贸易”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相符,故排除B项;材料现象反映的不是三角贸易,故排除D项。2、D【答案解析】老物件属于实物史料,根据材料“这些老物件诉说了每个家庭的历史,也折射了新中国七十周年的风风雨雨”,可知实物史料可以成为史料实证的重要方式,选项D正确;选项A表述错误,口述史料带有主观性,其史料价值不及文献史料,选项A排除;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3、D【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从材料可以看出元朝行省的机构设置是为了防范和控制一些地方的民族反抗,这与元朝民族征服背景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矛

20、盾,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元朝统治下的民族差异,排除B项;题干信息并未强调行省制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4、D【答案解析】由图表信息可知,罗斯福新政以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是上升的,而且幅度比较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罗斯福新政对经济体制的创新有密切关系,故D项表述正确;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的确立是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错误;显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5、C【答案解析】根据材料所述1929到1933年大危机时期,图书借阅和报纸阅读人数的

21、显著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民众急需找到精神慰籍,C项正确;成年人读书报增多,不能说明国民整体素质大幅提升,A项错误;材料只有读书报人数增多,并无相关产业受益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供出版业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信息,D项错误。6、D【答案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梭伦通过立法来要求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生活,强调的是城邦至上对公民自由的约束,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雅典立法是有严格的程序的,随意性说法错误,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7、C【答案解析】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国家的象征;政府首脑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首脑,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结合所学,中国专制天下的国家元首向来都

22、是皇帝本人,政府首脑则往往由丞相来担任,即由丞相具体负责行政事务。由材料“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说明皇帝剥夺了丞相的行政权加诸自身。明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8、B【答案解析】根据材料“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结合选项可知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属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B项正确。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与材料中“皖直交斗”不符,排除A。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渡

23、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9、A【答案解析】题目要求答出不是铁农具产生的影响。A项是奴隶社会的现象,指奴隶主控制奴隶劳动和官府垄断工商业,因此A项不是铁农具使用带来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B项指初税亩,C项指废井田,私田出现,D项指牛耕出现,此三顼都是由铁农具的使用带来的影响。排除BCD。【答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形成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模式,畜力代替人力,引发了中国古代第一次重大的农业动力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10、D【答案解析】战国时期实行俸禄制,根据官职高低发放,这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突破,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D正确;官员俸禄制度的

24、出现和土地兼并之间并无因果联系,而且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刚刚确立,土地兼并现象并不突出,排除A;俸禄制存在等级差异,对于官员工作主动性方面的调动有限,排除B;C中“瓦解”表述绝对,排除。11、B【答案解析】材料“布一般都不裁剪,而是通过披挂或缠绕的方式形成优美的垂褶”,可知希顿是一种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但这是表面现象,并没有回答出希顿这种变化的本质,故A错误。希顿设计的变化是由于黄金分割法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的,体现的是对理性的追求、对理性的崇尚。故B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自由精神和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的相关信息,故 CD错误。12、D【答案解析】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因此民

25、族资本家主要以投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轻工业为主,A、B、C项属于重工业,D项属于轻工业。13、A【答案解析】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增设了许多新罪名,他这样做的本质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故A项正确;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材料中一部分意思的体现,但不是本质体现,排除B;重治谋反罪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体现,排除C;明代初期就废除了丞相,排除D。故选A。14、D【答案解析】白居易是唐朝的著名诗人,其通过科举制中了进士,D正确;A是先秦的选官制度,排除;B是汉代的选官制度,B错误;C是秦朝的选官制度,排除。15、A【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无锡女子对传统包办婚姻的不满以书信告之男方,这反

26、映了民国时期妇女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及女性对传统的“父母之命”的婚姻已有反抗意识,并且维护自己婚姻自由权利;而男方知晓后便退婚,这些体现了民国时期新旧观念的碰撞,A项正确,D项排除;题干信息仅涉及妇女婚姻观念变化,不能说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当时出现妇女解放潮流,排除C项。故选A。16、B【答案解析】根据图片中“中共第七次党代表大会”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七大召开时间为1945年,此时正值抗战胜利前夕,选项B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1937年,排除A;“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选项C、D排除。【答案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中共七大召开时间。17、A【答案解析】材

27、料体现的是1920年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结合所学可知这得益于五四运动的爆发,A正确;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的序幕是五四运动,B错误;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的是新三民主义思想,C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作用,并不能说明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D错误。18、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5年11月,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按照土地章程,租界作为西人的居留地,实行华洋分处原则,即华人可以到租界里进行买卖交易,但不得入内租地、造房、租房、居住。1853年,响应太平天国运动的小刀会起义爆发。起义军占

28、领上海县城,清政府为了切断城厢附近居民与小刀会的联系,强令居民迁徙,并放火焚烧十六铺一带的民宅、商铺,逼迫大量难民流入租界。于是,租界里中国居民激增,造成了事实上的华洋杂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考点:天朝的危机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题目详解】19、D【答案解析】材料表明官僚资本发展速度远远低于民族资本,排除A;根据表格中的时间“1920年到1936年”可以知道,当时不是南京临时政府,是处于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期间,故B错误;题干表格只反映了经济中的工业资本,不能说明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然经济,故C错误;根据题干表格数据可以知道,1920年

29、到1936年民族工业产值和比重均高于官僚资本,故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快于官僚资本,故D正确。20、C【答案解析】据材料“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城市没有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政府对商业不再直接监管,只是设税务所负责征税管理,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C正确;实行不抑兼并政策是宋代的土地政策,A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税收量的变化,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汴河沿岸商业发展情况,不是对外贸易,D错误。21、B【答案解析】材料显示国际贸易中初级原料和食品比重降低,机器设备和化工产品等工业品比重上升,体现出世界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30、B正确;初级原料和食品比重下降,而不是产量,不能说明农业产量减少,A错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了国际分工,C错误;二战后世界贸易体系逐渐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无序的竞争不符合史实,D错误。故选B。22、D【答案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体现了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由于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以及当时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这体现了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国情紧密结合。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在我国重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发展落后,并非居于世界前列;B选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出农业在国民经济

31、中的重要地位;C选项错误,依据表格可知,这一时期轻工业、农业、城市公用领域投资比例较小,并未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3、B【答案解析】据材料“我虽然要饭吃,没事我就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可知,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认为看报纸心里明白很多道理,故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B正确;据材料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是个例,不能反映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报刊言论不受政府限制,C错误;据材料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是个例,不带有普遍性,不能说明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D错误。24、A【答案解析】“1958年到1978年”是实行集体化生产的人民公社时期。“粮

32、食则由五百公斤减至五十公斤”“小村家家闭门堵户”的现象说明农村生产力的极度下降,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进行,A正确;此时尚未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自然灾害危及农民生存,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并不是说明计划经济挫伤革命积极性,D错误。25、C【答案解析】侵华战争胜利后,英国在条约中明确派驻公使入驻北京,这反映了英国谋求扩大侵华权益,C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B与题无关,排除;中英两国在外交上并不平等,排除D。26、A【答案解析】古代中国是农业国,历代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农业的发展,而历法直接关系到农业播种收获,故历代统治者重视历法,A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

33、也颁布历法,但是当时的国家并未统一,排除B;“君权神授”观念在汉代出现,题干中显示汉代之前就重视历法,C排除;疆域扩大和重视历法并无因果联系,排除D。27、B【答案解析】历史研究需要史料和考古相互印证才能更加准确可靠,材料中“韩汝玢先生对春秋至战国早期出土的铁器做统计的结果”说明当时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使用并不普遍,凸显的是历史的特性影响着史学认知,B正确;A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与学术争鸣无关,D排除。故选B。28、D【答案解析】题干提到西方列强的炮舰舰队在上海到重庆的区域航行,结合所学可知,上海是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而重庆是在马关条约里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故选D而排除A;“

34、二十一条”出现于马关条约之后,主要涉及中日关系,而题干中说到的西方列强中有英国,故排除B;辛丑条约中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故排除C。【答案点睛】新课程的课标要求中,关于历史史实是最需要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的,其他的诸如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意义、影响和经验教训、启示之类的东西都离不开史实,而这些东西都是史实推论或者概括总结得出的,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识记的任务只有史实,结论性的东西都不用死记硬背了,等于减轻了考生的记忆负担,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历史学科其他能力的要求在新课标下等于提高了,需要考生提高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从容应对高考。同时,即使是识记的知识,也不会考查直接的死记硬背,而是考查在新情境

35、下能否灵活运用。29、B【答案解析】依据材料“针的进口数量也有大量的增加。我听说现在几乎没有人再使用土针了,英国针、美国针、德国针一起出现在市场上”并结合中国史实来看,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农村百姓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了。B正确;1895年列强进入对中国的资本输出的阶段,A排除;几乎没有人再使用土针了不代表没有人用,不能说旧式土针退出了家庭手工纺织业,C排除;控制了中国日用品市场的说法过于绝对,D排除。故选B。30、B【答案解析】依据材料“未纳入所在郡县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来看,侨人由不负担国家调役,转变为需要负担,此举可以加强对侨人的控制,并且增加赋役来源。B正确;材料反映土断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赋役来源,抑止士族势力膨胀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信息未反映侨人和正式居民之间的矛盾,C错误;材料信息与实现重心南移无关,D错误。故选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进士出身,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在多地任职,有条件搜集各地植物学资料;中国历代古籍为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吴其浚严肃求实的治学精神。(2)综合古代植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