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12届高二理科化学练习_第1页
中学2012届高二理科化学练习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门中学2012届高二理科化学试题 练习时间:2010-11-20 打印时间: TIME yyyy-M-d 2010-11-30第5页 共5页2012届高二理科化学试卷2010111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7-1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C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D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

2、只代表物质的量B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H也不相同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3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 + 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对2H

3、I(g) H2(g)+I2(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C反应CO+NO2 CO2+NO(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时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低温度的措施 (N2+3H22NH3;H0)5反应N2O4(g)2NO2(g);H =+ 57 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B. 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C. 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D. 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6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

4、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H2)=0.45mol(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A0.50molL B0.60molL C0.45molL D0.55molL二.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22-23)7T时在1L密闭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 速率均增大

5、,且A的转化率增大B在达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在达平衡后,保持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T时,若由0.4molL 1A、0.4molL 1B、0.2molL 1C8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N2O4(g)2NO2(g) H 0。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两条曲线,X是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曲线Ba点时v(N2O4) = v(NO2)C25 min时改变了影响速率的一个因素,使得NO2转变为N2O4,该改变是

6、将密闭容器的体积缩小,增大压强D前10 min内用v(N2O4)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2 mol/(Lmin)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30-33)9(16分)钾是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Na(l)KCl(l)NaCl(l)K(g);H 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K),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右表。(1)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_ _,而反应的最高温度

7、应低于_ _ _。(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 _;_ _;_ _。(3)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高到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_ _。10(16分)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简写为Hb)可以携带氧气变为氧合血红蛋白(简写为HbO2)。其化学平衡方程式可写为:Hb + O2 HbO2。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氧气的浓度比较低,平衡将向左移动,人体会感到比较累并易有眩晕感,严重时还会导致疾病。CO可与HbO2反应生成HbCO,并且HbCO比HbO2要稳定得多,其化学平衡方程式可写为:HbO2+CO HbCO+O2 Kc=2.1102 (注:O2代表O2浓度,其它同样

8、)(1)HbCO的形成使得血红蛋白不再携带氧气而造成人员中毒。旦发生CO中毒,首要做的事是让患者呼吸新鲜的空气。试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意义。_ _ _。(2)除了CO和O2,HbO2还可以吸附CO2和氢离子,且反应几乎是完全的。方程式如下:HbO2 + H + CO2 Hb(H)CO2 + O2 人体在肌肉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 CH3CH(OH)COOH 乳酸电离方程式为: CH3CH(OH)COOHCH3CH(OH)COO+ H,请写出乳酸在血液中和氧合血红蛋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肌肉剧烈运动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合血红蛋白会放出更多氧气,你认为乳酸和氧合血红蛋白的反应是吸热

9、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简述理由 。11(16分)向草酸(H2C2O4)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色总是先慢后快实验(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在 = 2 * GB3 号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锰固体。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滴0.1 molL-1的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现象如下(表1) = 1 * GB3 号试管 = 2 * GB3 号试管加入药品草酸溶液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硫酸锰固体实验现象(褪色时间)溶液褪色很慢(30s)溶液褪色很快(2s)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在 = 2 * GB3

10、号试管中再滴加10滴稀硫酸,然后各加入5滴0.1 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现象如下(表2)编号 = 1 * GB3 号试管 = 2 * GB3 号试管 褪色时间现象100 s90 s均有气泡产生; = 2 * GB3 号试管的溶液褪色比 = 1 * GB3 号试管的溶液快,它们颜色变化如下:紫红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无色。实验(3):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等浓度草酸溶液,然后在 = 1 * GB3 、 = 2 * GB3 、 = 3 * GB3 号试管中依次加入10滴、1 mL、2 mL稀硫酸溶液,各加入5滴0.1 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置于温度为65的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表

11、3)。编号 = 1 * GB3 号试管 = 2 * GB3 号试管 = 3 * GB3 号试管褪色时间实验现象80 s100 s120 s均有气泡产生; = 1 * GB3 号试管的溶液褪色比 = 2 * GB3 、 = 3 * GB3 号试管的溶液快,它们颜色变化如下:紫红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无色。(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实验目的是 。(2)该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实验时所用的方法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叫 法;(3)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 。(4)由实验(2)和实验(3)得出的结论是(写三点) _,_,_;(5)据有关现象写出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2C2O4

12、 MnO4 Mn2 H212(16分)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1)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能源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已知 2 CH4 (g) + 3O2 (g) 2 CO (g) + 4 H2O(l) H1 = 1214.6 KJ/mol 2 CO (g) + O2(g) 2 CO2 (g) H2 = 566 kJ/mol则反应CH4(g) + 2 O2 (g) CO2 (g) + 2 H2O (l) 的H = 。(2)若用石墨做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则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将不同量的CO (g) 和H2O (g) 分别通入到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 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