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1-2022学年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1-2022学年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1-2022学年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向一定体积的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

2、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2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成功落在了月球背面,这也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并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燃料,下列叙达正确的是A高氧酸钾是氧化物B高氧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C高氧酸钾由四种元素组成D高氧酸钾中钾、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3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正确的是()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分子的个数均不变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2:1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A降低油的着火点B让油与空气隔

3、绝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清除了可燃物5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BCD6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用发酵粉制作面包B用洗涤剂去油污C聚氯乙烯用于电线外皮D不锈钢用来制钢轨7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钻(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中涉及的物质都是氧化物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后Co3O4质量减少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8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

4、不同9金属铯是世界上最活泼的金属,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铯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B质子数为55C在化合物中一般显负价D位于第六周期10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 +6O2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AC4H4SBC4H6SCCH4DC4H8S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泡打粉”的主要成分中有碳酸氢钠、碳酸钙、柠檬酸等。碳酸氢钠俗称_。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6H8O7+3NaHC

5、O3C6H5O7Na3+3X+3H2O,则X的化学式为_。厨房意外起火要尽快关闭燃气开关,从灭火的原理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填序号)。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纯碱(Na2CO3)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实验小组同学称取12 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并滴加稀盐酸,当盐酸滴加至73 g时,气泡不再冒出,此时称得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80.6 g。试计算:(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多少g;(2)所滴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四、简答题(

6、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是_(填字母)。A 石器 B 青铜 C 铁器 D 铝制品铜丝能作为电路导体是因为铜丝具有_性。下列事实能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_(填字母)。A 锌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B 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铝制得的氢气多 C 相同条件下,锌、镁分别与稀硫酸反应,镁比锌剧烈D 在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铜单质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将足量的废弃铝片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填字母)。A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 050

7、 s时,生成气体不明显,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C 50100 s时,生成气体的速率急剧加快D 100 s后生成气体的速率缓慢,说明生成气体快慢与盐酸的浓度有关现有86 g铝、铁、锌的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230 g不含结晶水的硫酸盐固体混合物。则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_ g。金属铝与二氧化锰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氧化铝和锰单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42019年3月30日17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1日,在689人展开扑救的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造成了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

8、牺牲。据分析,“爆燃”通常指爆炸性燃烧,发生时间突然,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火球、蘑菇云等现象,爆燃时产生的温度极高。造成爆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面植被长期堆积后腐烂而产生了大量可燃性气体;二是可燃物在鞍部、单口山谷、草塘沟等较为封闭式的地形中被瞬间引燃而聚集大量热。阅读这段新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写出地面植被腐烂后可能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 _(写化学式)。爆炸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即爆炸极限);_。因此,对任何一个条件的有效控制都可避免爆炸。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如果你是岳麓山风景区管理员,请你对进入景区的游客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9、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兴趣小组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有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同学猜想可能是镁与N2或CO2反应生成黑色固体。于是他们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活动:猜想I: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N2反应生成的。猜想: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CO2反应生成的。镁带与氮气的反应以下是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其中得到氮气较纯的是_(填字母)燃烧镁带,观察现象: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N2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淡黄色的_(用化学式表示)。实验反思: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

10、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_。镁带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瓶内产生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猜想_是正确的。小组同学通过以上实验发现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由此他们认为燃烧并不一定需要_。16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验证的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在一起 ,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 Na2SO4、 Na2CO3;猜想: Na2SO4、 Na2CO3、 N

11、aOH;猜想: Na2SO4、 H2SO4、 Na2CO3;猜想: Na2SO4、H2SO4;猜想: Na2SO4。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_(填序号)。实验探究(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据此,他认为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_。(2)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_(填序号)是正确的;拓展应用工厂和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_(答一点即可)。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12、】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时,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氧化钙为固体物质,图象显示反应后固体质量为零,错误;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一样多,而图示显示加催化剂与不加催化剂生成的氧气质量不一样,错误;C、向一定体积的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水显中性,pH=7,错误;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溶质质量及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故选D。2、B【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KClO4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B

1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得,当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时,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越大,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因为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64=64,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35.51=35.5,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391=39,氧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最大,所以,高氧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符合题意;C、高氧酸钾由氧元素、钾元素、氯元素三种元素组成,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的比值可得,高氧酸钾中钾、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1:164=39:64,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

14、意。3、A【解析】A、S+O2SO2,可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32:321:1,故选项说法错误。C、反应前后硫原子的个数不变,但氧分子参加了反应,个数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S+O2SO2,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4、B【解析】试题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选B。考点:灭火的原理5、D【解析】A向一定量4%

1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碱逐渐较少,溶液的pH逐渐减小,刚好完全反应时,pH=7,酸过量时pH7;B中和反应放热,所以反应中溶液的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后,向周围环境散热,及后加入的盐酸对溶液由冷却作用,所以溶液的温度降低;C反应中氯化钠的质量增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加,刚好完全反应氯化钠达到最大值,继续加入盐酸时,氯化钠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加,所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立即生成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加,氢氧化钠反应完,氯化钠的量不再改变。选D6、D【解析】A、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呈碱性,可中和有机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常用于制作

16、面包的发酵粉,不符合题意;B、洗涤剂有乳化作用,用于除去油污,不符合题意;C、聚氯乙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可用于电线外皮,不符合题意;D、制钢轨的材料为锰钢,锰钢硬度大,韧性好,不是不锈钢,符合题意。故选D。7、B【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以上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详解】A、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氧气属于单质,故A不正确;B、通过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催化作用可以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故B正确;C、四氧化三钻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故C不正确;D、反应前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为二氧化碳,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7、,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故D不正确。故选B。【点睛】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8、C【解析】A、水中不含氧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B、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故B正确;C、烧杯中的热水不仅能提高温度,还可以起隔绝空气的作用,故C不正确;D、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故D正确。故选C。9、C【解析】A、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每一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正下方是相对原子质量,因此铯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选项A正确;B、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铯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5,所以铯原

18、子的质子数是55,选项B正确;C、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铯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反应过程中容易失去电子,在化合物中一般显正价,选项C不正确;D、因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6,所以位于第六周期,选项D正确。故选C。10、A【解析】反应后生成物中,共有4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1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X+6O2中已有12个氧原子,则1个X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所以X化学式是C4H4S。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小苏打 CO2 【解析】(1)

19、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3Na,11H,9C,16O,反应后有6C、3Na、11H,10O,则3X中含有3C、6 O,故X的化学式为CO2;(2)厨房意外起火要尽快关闭燃气管道开关,这属于隔离可燃物灭火,故选;(3)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 (1)4.4(2)设所滴加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x 4.4 gx7.3 g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答:所滴加盐

20、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解析】解:(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73g-80.6g=4.4g,(2)设所滴加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x 4.4 g x7.3 g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0%答:所滴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点睛: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

21、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B 导电 AC BCD 3 4Al+3MnO22Al2O3+3Mn 【解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最不活泼的最先使用,所以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青铜,故选B;(2)铜丝能作为电路导体是因为铜丝具有导电性,故填:导电;(3)锌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说明锌比银活泼;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铝制得的氢气多,只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某些关系;相同条件下,锌、镁分别与稀硫酸反应,镁比锌剧烈,说明镁比锌

22、活泼;在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铜单质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没有什么可比性。故选AC。(4)图像所表示的是反应时间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与是否产生热量无关;开始时,因为铝在空气中易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050 s时,生成气体不明显,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当氧化膜反应完后,铝与酸反应时速率很快,所以50100 s时,生成气体的速率急剧加快;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在不断减小,反应逐渐减慢,所以100 s后生成气体的速率缓慢,说明生成气体快慢与盐酸的浓度有关。故选BCD。(5)由题意知,生成物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为:230g-86g。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 x=3g

23、,故填:3。(6)金属铝与二氧化锰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氧化铝和锰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MnO22Al2O3+3Mn。14、CH4 遇明火(温度达到着火点) 禁止带火种进入景区,景区禁止吸烟等合理即可 【解析】(1)地面植被腐烂后可能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甲烷,化学式为CH4(2)爆炸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即爆炸极限);遇明火(温度达到着火点);(3)为防止火灾事件发生,可以禁止带火种进入景区,景区禁止吸烟等。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C Mg3N2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 氧气 【解析】实验一(1)A、硫磺在

24、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二氧化硫,尽管石灰水能吸收二氧化硫,但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石灰水中溶解的氢氧化钙较少,不能全部吸收二氧化硫,不能得到较纯净的氮气,不符合题意;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得到较纯净的氮气,不符合题意;C、红磷本身是固体,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且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得到较纯的氮气,符合题意。故选C。(3)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化学式为:Mg3N2;(4)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这是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更活泼,镁条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实验二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有氧化镁,则生成的黑色固体是:碳;即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探究结论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则猜想正确;反思交流通过以上探究,可以得出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二氧化碳、氮气等都能支持燃烧。16、 不合理 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呈无色。滴加无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