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上篇 中药鉴定课件_第1页
教案上篇 中药鉴定课件_第2页
教案上篇 中药鉴定课件_第3页
教案上篇 中药鉴定课件_第4页
教案上篇 中药鉴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 篇 中药鉴定基础知识主讲:Mubalakel中药材-当归当归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抗生素抗生素食道钡餐造影 (诊断药品)放射药品钴60血清生化药品疫苗血液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

2、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1.药品 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使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2 .中药大黄何首乌双黄连口服液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西红花何首乌冬虫夏草红花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3.中药材 简称“药材”。一般是指经过产地加工即可作为商品的“中药”。5.中药性状:指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特征。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6.性状鉴定 就是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也叫经验鉴定十要素:形状 大小 颜色 表面 质地断面 气 味 水试 火试 第一节 中

3、药鉴定的基本概念基原鉴定 确定学名和药用部位 人参: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三七: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根。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 的干燥块根。 麦冬 就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纯度,甚至品质。包括两种:组织鉴定粉末鉴定 8.显微鉴别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鉴定的依据药典和部颁标准 药品标准-法定标准 中

4、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共22册中成药部颁标准 共20册进口药材部颁标准 其它转正标准、地方标准等企业标准 特点:内控标准,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质控作用。高于法定标准要求,项目比国家标准多,限度比国家标准高。企业标准常用于产品创优,预防假冒等。2010版药典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增修订和新增品种的工作。共收载品种4567种,新增1386种。其中: 一部 收载品种2165种,其中新增1019种、修订634种; 二部 收载品种2271种,其中新增330种、修订1500种; 三部 收载品种131种,其中新增37种、修订94种。 药用辅料

5、、标准新增130多种。药典年份一部二部三部共计1953版5311963版64366713101977版115277319251985版71377614891990版78496717511995版920145523752000版992169726892005版1146196710132142010版216522711314567药典年份中药材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共计1953版65+13(动物)461241963版一部4461976431977版一部88227011521985版一部5062077131990版一部5092757841995版一部5223989202000版一部53445899220

6、05版一部56757911462010版一部 100611592165药典一部(中药)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材的标准药典记载中药材的主要内容有:1名称:中文名、汉语拼音、拉丁名;2来源:原植(动)物科名、植(动)物名、学名、药用部分(矿物药注明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采收、产地加工;3中药材性状:外表、形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4鉴别: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组织、粉末、显微化学反应)、理化鉴别(化学试验、薄层色谱等);5检查:有效性、纯度要求、安全性;6含量测定:挥发油、生物碱、苷或浸出物等含量标志;7炮制:净制、切制、炮炙、炮制品;8性味与归经:四气五味、有无毒性,归经;9功能与主治:作用、

7、医疗应用;10用法与用量:用法一般指水煎内服、用量指成人一日常用剂量;11注意:主要禁忌和副作用;12贮藏条件。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分三步 1. 取样 2. 鉴定 3. 结果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内容一、鉴别真伪二、鉴别优劣假药劣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 (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三)变质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劣药药品管理法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劣药。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

8、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中药鉴定的基础知识药材的分类(根据药用部位进行分类):植物药:根及根茎类中药、茎木类中药、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类中药、全草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其他类中药 动物药:矿物药 :根及根茎类中药: 人参(根)、黄连(根茎)、 天麻(块茎)、川贝母(鳞茎)茎木类中药:沉香、降香皮类中药:牡丹皮、肉桂、杜仲叶类中药:大青叶、枇杷叶花类中药:红花、西红花、金银花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陈皮、枸杞子、山楂全草类中药: 鱼腥草、薄荷藻菌地衣类中药: 冬虫夏草、灵芝树脂类中药:乳香、没药、血竭其他类中药:海金沙、冰片动物药: 石决明、珍珠、海马、蛤蟆油、金

9、钱白花蛇、阿胶、麝香、鹿茸、牛黄、羚羊角矿物药:朱砂、龙骨中药的鉴定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和取样1、中药鉴定的依据:三级标准。中国药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药品的法律。部颁药品标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地方药品标准: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药品标准。 2、中药鉴定的取样:药材的取样是指选取供鉴定用的药材样品。 应注意有代表性,并有足够数量。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 第二节 中药的鉴定常用的鉴定方法有四种: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一、来源(原植物、原动物、矿物)和品种鉴定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

10、名;应用矿物学知识,确定矿物中药的来源,保证品种的准确性。 目的: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 二、性状鉴定: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也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1、形状: 根类药材: 圆柱形、圆锥形、纺缍形等。 皮类药材: 卷筒状、板片状等。 种子类药材:圆球形、扁圆形等。经验鉴别术语: 防风根头部:蚯蚓头(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野生人参: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 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2、大小: 指药材的长短、粗细、厚薄。 表示药材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亦即范围),如菟丝子11.5mm。

11、 3、颜色: 各种药材的颜色是不相同的,药材的颜色一般比较固定。有的药材从其名称上就知道它的颜色。 药材因采收、加工或贮藏不当,都会改变其固有色泽。 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药材的颜色是否符合要求,是衡量药材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 很多药材的色调不是单一的,因此,描述药材的颜色一般以复合色调描述,以后一种色调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4、表面特征: 指药材表面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毛茸等。 有的根类药材顶部有的带有根茎。 皮类药材有的有明显的皮孔、地衣斑,少数还有钉状物。 5、质地 是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等特征。描述药材质地的名词术语很多,常见有: 松泡

12、: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 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 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 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 柴性:折断面木质部非常发达,象木材一样。 粘性:含粘液质,嚼之粘牙。 纤维性:富含纤维,折断时露出很多纤维。 药材的质地除与其本身特性有关外,有时与加工方法关系密切。 同一药材加工方法不同,质地也不一样: 含淀粉多的药材,如经蒸煮加工,则因淀粉糊化,干燥后质地坚实。 6、折断面: 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包括: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断面特征。 注意观察自然断面是否平坦,还是显纤维性、颗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是否层层剥离等。如根及根茎类: 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

13、。 茎类(切面): 鸡血藤(老茎)断面红褐色的韧皮部与淡红色的木质部呈半圆形相间排列; 大血藤断面红棕色的韧皮部有六处嵌入黄白色的木质部中。 皮类: 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 黄柏折断面显纤维性,裂片状分层; 大黄根茎可见“星点” 。 何首乌可见“云锦花纹” 。 茅苍术有“朱砂点”。 7、气、味: 气味:有的药材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也是鉴别该药材的主要依据。如: 阿魏、鱼腥草、肉桂、当归 味道:与药材本身所含的成分有关,也是衡量药材品质的标准之一。如: 黄连 甘草、党参 乌梅 气味、味道一旦改变,要考虑其品种和质量问题。注意: 有强烈刺激性和剧毒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心。取样要少,尝后应立即吐出

14、,漱口,洗手,以免中毒,如草乌、半夏、白附子等。 8、水试、火试: 水试-某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能产生一些特殊现象: 日光下 秦皮水浸液碧蓝色荧光。 加水浸泡 葶苈子、车前子则种子粘滑、体积膨胀。 水试 西红花水浸液呈黄色。 熊胆粉末投入水中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 火试 -有的饮片用火烧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可作为鉴别手段之一,如麝香少许用火烧之香气四溢,起油点如珠,灰烬白色;海金沙易点燃有爆鸣声并闪光,而蒲黄、松花粉无此现象以此区别。火试(1) 降香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残留白色灰烬;沉香火烧发出浓烟及强烈的令人愉快的香气,并有黑色的油状物流出,烧完后留有白

15、色灰烬;乳香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血竭取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则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血红色,以火燃烧则发生呛鼻烟气;青黛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烟雾发生;冰片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珍珠将少许珍珠直接加热,可见表面变为无光泽的乳白色,35分钟后可听见爆鸣声,无气味,易研成粉末,无任何杂质。火试(2) 雄黄燃烧时熔成红紫色液体,并冒出白烟,有强烈的蒜臭气;朱砂取本品粉末,用盐酸浸润后,在光洁的铜片上磨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消失;自然铜取本品于高温灼烧后,变为青色,产生蓝色火焰,并有刺激性的气体生成,使湿PH

16、试纸变为红色;信石将信石撒在铁片上加热,有青烟冒出,并有蒜臭味逸出。 这些现象常与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或药材的组织构造有关。三、显微鉴定 含义: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细微结构,如: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来鉴定药材的真伪与纯度,甚至品质。 四、理化鉴定: 含义: 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药材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 通过理化鉴定分析中药中某些有效成分的有无和含量的多少,以及有害物质的有无等,是为了保证药材的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双卷筒状板片状圆球形扁圆形蚯蚓头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马头蛇尾瓦楞身丹 参黄 连紫 草乌 梅芦 头皮 孔地衣斑

17、钉状物(皮刺)白花前胡南沙参(松泡)防 风(松泡)山 药(粉性)当归(油润)郁 金(角质)黄柏(纤维性)鸡血藤大血藤杜仲(胶丝)黄柏(裂片状分层)星 点云锦花纹朱砂点第三章 显微鉴定的基本操作 利用显微技术对药材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包括:组织鉴定 粉末鉴定 第一节 显微标本片的制作一、组织透化剂及应用(一)定义(二)作用(三)常见的透化剂二、组织封藏剂及应用三、显微标本片的制法四、粉末标本片五、表面标本片六、切片制片法七、解离组织标本片第二节 显微测量法一、目镜测微尺二、载物台测微尺三、两尺的关系及应用四、目微尺的标定五、测量方法一、目镜测微尺 放在目镜筒内的一种标

18、尺,为一个直径1820mm的圆形玻璃片,中央有相互垂直的两条线,其上刻有精确的刻度,常为50格或100格,如图(a)二、载物台测微尺 在特制的载玻片中央粘贴一刻有精细尺度的圆形玻片,通常将长1mm(或2mm)精确等分成10(或20)大格, 100(或200)小格。每小格长为0.01mm即10m,用以标定目镜测微尺,如图(b)三、两尺的关系及应用 台微尺是标定目微尺的,不能直接用来测量显微镜下物体。其每小格10m,是定值。目微尺是测量尺。每一格的长度是变值,是随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变化而改变的,只有在放大倍数固定之后才能比量出目微尺每一格的相当长度因此,必须借助于台微尺才能比量出目微尺每格的相当长度

19、。标定好的目微尺才是在标定的倍数下测量物体的尺子。四、目微尺的标定 用以确定使用同一显微镜及特定倍数的物镜、目镜和镜筒长度时,目微尺上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1.将台微尺放置在载物台上、将目微尺(正面向上)放入目镜镜筒内 2.低倍物镜下,将台微尺刻度移至视野中央 3.旋转目镜,使两尺平行。 4.移动台微尺,使目微尺零端与台微尺的某刻度线相重合5.再找两尺的第二条重合刻度线,数二条重合线间两尺的小格数,记录。如图(c)6.计算出目微尺每一格在该物镜条件下相当的长度(m)。 7.计算公式:标定值=两重合线间台微尺小格数X10m/两重合线间目微尺小格数 8.高倍物镜下标定(进入高倍物镜只调细调) 当测

20、定时要用不同的放大倍数时,应分别标定。 五、测量方法 1.将需测量的目的物显微制片置显微镜载物台上 2.旋转目镜,使目微尺与测量目的物平行;数小格数,记录。 3.计算 实际长度(m)=测得小格数X标定值 通常是在高倍镜下测量,但欲测量较长的目的物,如纤维、导管、非腺毛等的长度时,需在低倍镜下测量。记录最大值与最小值(m),允许有少量数值略高或略低于规定。 例:目镜为10*,物镜为40*时,测得淀粉粒直径占目微尺9小格,则该淀粉粒直径为3.8m*9=34.2m第三节 显微绘图法一、平描二、纤维描绘器描绘1、木栓层 2、石细胞 3、皮层 4、中柱鞘纤维 5、韧皮部 6、形成层 7、木质部 8、射线

21、 9、髓部 10、髓部石细胞味连雅连黄连(味连)粉末图黄柏(关黄柏)粉末图扫描电镜图1.花粉粒2.草酸钙簇晶3.种脐4.气孔5.花丝非腺毛6.导管第四节 常用显微化学分析一、细胞壁性质的鉴别二、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人参显微图1-4-4 八珍丸 1. 党参(a.乳汁管b.木栓石细胞) 2. 白术(草酸钙针晶) 3. 茯苓(a.多糖团块 b.菌丝) 4.甘草(a. 木栓细胞b.晶鞘纤维) 5.当归(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示斜向交错网状纹理) 6.白芍(草酸钙簇晶) 7.川芎(草酸钙圆簇状结晶) 8. 熟地(薄壁细胞,示核状物)典型的植物细胞的构造图1.细胞壁2.叶绿体3.晶体4.细胞质5.液泡6.线

22、粒体7.纹孔8.细胞核9.核仁10.核质11.细胞间隙细胞核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贮藏的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液泡:细胞液及其内含物细胞器细胞质后含物生理活性物质 :酶、维生素、植物激素、杀 菌剂等原生质体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壁典型的植物细胞一、细胞壁性质的鉴别1.木质化细胞壁 间苯三酚+浓盐酸红色或紫红色。 例:导管、木纤维、石细胞。 甘草的导管和纤维 肉桂的纤维和石细胞2.木栓化或角质化 苏丹试液桔红色。例:蓖麻的种子、甘蔗的茎皮。 女贞叶表皮角质化 3.粘液质化 :钌红试剂红色;玫红酸钠醇试剂玫瑰红色。例:车前子、亚麻子的表皮细胞中。

23、4.矿质化 硅质能溶于氟化氢,但不溶于醋酸或浓硫酸(区别于碳酸钙和草酸钙)。 例:禾本科植物的茎和叶,木贼茎和硅藻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硅质。二、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 草酸钙结晶体、碳酸钙钟乳体、淀粉粒、菊糖、油脂及类脂化合物、糊粉粒、粘液皆是一些显微镜下常见的一些有形而有鉴别意义的植物细胞内含物。 淀粉粒的形状、大小、脐点与层纹是否显著,以及彼此间的复合状况,皆随种属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有单粒淀粉、半复粒淀粉、复粒淀粉。 1. 淀粉粒鉴 别:含有直链淀粉的淀粉粒遇稀碘液显蓝紫色, 支链淀粉则显紫红色。图淀粉粒1,2,3为山药的淀粉粒,三角状卵圆形或矩圆形,脐点短缝状和人字形。4,5为绞股蓝的淀粉粒

24、,4单粒不规则椭圆形,5为复粒。 2. 菊糖 可把观察材料放在乙醇中浸渍数天,使之结晶析出,然后以甘油装片进行显微观察。这样,就很易看到球状、半球状或扇状或由数个辐射瓣组成的菊糖结晶。 3.脂肪油、挥发油、树脂 加苏丹溶液或紫草试液,均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在大多数情况下,多呈细小结晶或无定形粒状,并密集充斥于细胞中(如:玉蜀黍种子中的糊粉粒)。由于蛋白质遇碘呈黄色,如加入碘甘油溶液,不但糊粉粒各部更加清晰,同时可进一步确证糊粉粒为蛋白质组成。 糊粉粒和淀粉粒常在同一细胞中互相混杂。4. 糊粉粒 .豌豆的子叶细胞 1. 细胞壁 2.糊粉粒 3. 淀粉粒 4.细胞间隙.小麦颍果外部的构造 1

25、.果皮 2.种皮 3.糊粉层 4.胚乳细胞.篦麻的胚乳细胞 1.糊粉粒 2.蛋白质晶体 3.基质 4.球晶体 粘液(mucilage)多含于单子叶植物及锦葵目等类植物地下部份的一些细胞中。常为一折光性较强的粘稠状液体,无特定形状。它也是植物体糖类的一种积贮形式。常与草酸钙针晶束同时并存。5.粘液 6. 草酸钙结晶体 常见的草酸钙晶体有簇晶、砂晶、块晶、棱晶、针晶以及由针状结晶集合而成的针晶束 。1.簇晶(大黄根茎) 2.针晶 (半夏块茎) 3.方晶 (甘草) 4.砂晶 (颠茄根) 5.棱形及菱形晶体(买麻藤) 碳酸钙钟乳体 碳酸钙沉积物多存在于植物表皮细胞或毛茸中。常呈钟乳状或其它不规则形状(如:穿心莲叶片细胞中的碳酸钙钟乳体)。7.碳酸钙钟乳体无花果叶内的钟乳体.切面观1.表皮及皮下2.栅栏组织3.钟乳体和细胞腔.表面观第五节 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