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经义阐发及应用课件_第1页
《内经》经义阐发及应用课件_第2页
《内经》经义阐发及应用课件_第3页
《内经》经义阐发及应用课件_第4页
《内经》经义阐发及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经经义阐发及应用举隅湖北中医药大学 邱幸凡 内经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数千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对其理论原则、学术观点及其重要经文的反复学习理解和应用是掌握内经理论的关键。若平时熟读深思,反复领悟,烂熟于心,则用时思路开阔,理法贯通,效如桴鼓,有如神助。兹举五句经文探讨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风胜则动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痛者寒气多,有寒故痛也 木郁达之 散者收之 一、风胜则动 “风胜则动”,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意是谓风气偏胜可导致多种动摇之类的病证。其风既指外风,更多的是指内风,它从一方面揭示了风邪的致病特点和证候特征。限于传统的理解,历代医家多将“风胜则动”之

2、动象局限于肢体方面,而对内脏方面的动象则认识不足。 要认识动象,首先要明确动象的判断标准。通过研究,结合临床体验,我个人认为,其动象的判断标准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 动而太过不动而动“不动而动”,是指人体正常无动象的部位出现了异常的动象,如筋肉跳动、面肌抽动等。 “动而太过”,是指人体正常活动的部位出现了异常太过的动象,如头部摇动、四肢抽搐、哮喘、心之悸动等。 病案举例:余1991年6月曾诊治一例王氏退休工人,其患高血压10余年,室性心动过速6年,每遇劳累或情绪变化时发作。本次复发10余天,经住院治疗有所减轻,但仍每日发作。症见心悸、气短、胸闷、头昏、倦怠乏力,痛苦异常,重时痛不欲生,就诊时心率

3、140余次/分,伴五心烦心,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数。首治以天王补心丹加减,7剂后,有所减轻,心率降为120余次/分,但心动过速仍未消除。考虑养阴安神已初见成效,唯内风未熄而心动过速不止,故继用原方复加天麻、钩藤、地龙、僵蚕、龙骨、牡蛎,以熄风止痉,重镇安神,服7剂心率回复正常。10年后复发,仍用后方加减7剂而愈。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收引”属于筋膜挛急所表现出的一种证候特征,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头部紧缩,颈项强急,肢体抽搐,角弓反张,关节屈伸不利等均是。 “收引”属于肾者,多为肾阳虚衰,阳失温煦,虚寒内生,寒性收引,筋膜拘急所

4、致,亦即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中阳失养筋之类。 然属于寒之收引,其临床表现又虚实有别,一般而论,实寒之收引到多急而重,而虚寒之收引则多缓而轻。此外,还当辨明寒热、虚寒之真假,以免误诊。 70年代余在病房工作期间,曾收治一例青年男性,症见角弓反张,头足着床,腰如反弓,伴颜面潮红,每日如是。入院诊断为痉病,证属阴虚阳亢、虚风内动。先后用天麻钩藤饮、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汤化裁,均只收小效,而角弓反张仍定时发作,未能消失。后反思其症,发现其面虽赤而四肢则凉,虽下午阴时发病,但其舌润不干,脉弦细不数,故改弦易辙,用温肾舒筋之法,以张景岳赞育丹化裁,7剂而减,半月而愈。 病案举例:三

5、、痛者寒气多,有寒故痛也 素问痹论说:“痛者寒气多也(“也”字与后文重,当删),有寒故痛也。”张介宾注:“寒多则血脉凝滞,故必为痛。”意谓寒性收引,凝滞血脉,气机不通,不通则痛。 本条原论痹病特别是痛痹产生疼痛的病因病机,但在理解上不可局限于此,余认为本句的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寒是最常见的致痛病因。 2、痛重之证多有寒邪存在。 病案举例余曾诊治数例疼痛患者,其疗效令人终身难忘。其中一例是一中年男子,右足跗红肿,剧烈疼痛,昼夜难安,不能行走,已有半月余。住院会诊后,使用抗炎、止痛药(红霉素等之类)治疗,收效甚微,出院时排除了痛风和类风湿关节炎性疾病,诊断为足背趾骨关节感染性病变。初诊辨为

6、热痹(湿热内结,经络阻滞),用三妙散加清热解毒止痛之品,药后红肿稍减,疼痛略有缓解,但仍较剧烈,行走困难。后因思“痛者寒气多,有寒故痛也”之句而猛醒,遂改用祛风散寒、温通血脉之法,药用生麻黄、桂枝、川乌、草乌、干姜、细辛、当归、川芎等味,1周痛减肿消,复加减半月而愈。本案就诊前曾住院中西医治疗,前医叠进中药清热通痹、西药抗炎止痛之剂而未愈,说明虽红肿属热,但其剧痛则属寒,证为寒热兼挟之证,因经前法治疗而其热已清,故后治则只用温通散寒之法而收效。 四、木郁达之 “木郁达之”,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经文曰:“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

7、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可见五脏均有郁证,但其治却各不相同。 王冰对此另辟蹊径,云:“达,谓吐之,令其条达也。”此注阅后令余心扉大启。 临床上,用吐法“达之”之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祛土壅以达木郁。 即对实邪壅于中,滞于上而致肝气失疏者,可用吐法以达之。如张介宾云:“土畏壅滞,凡滞在上者,夺其上,吐之可也”(类经运气类五郁之发之治)。 二、顺肝性以达木郁。 即实邪壅滞,肝失升散,亦可用吐法治疗。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高者,因而越之”;清徐灵胎亦云:“在上之邪涌吐以发越之”(内经诠释阴阳应象大论。)越之,发越之,既能使内壅之实邪从上而出,又能助肝之上升和外散之性,故亦可达木之郁

8、。 由历代医家的阐述可见,只要有助于肝气条达和升散之性的治法均属于“达之”的范畴,故八法中除吐法之外的汗法、下法、和法,以及温法、清法、消法、补法,只要能达木郁,则可属于此类。说明“达之”不仅拘于一法或某法,仍当以辨治为其基本法则。 病案举例余曾治一例女性抑郁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症见心胸郁闷,喉中痰堵,时欲恶呕,呆坐少动,善太息。首用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之法施治,仅收小效。后思王冰“达,谓吐之”之语,复改弦易辙,改用瓜蒂散类化裁,服后吐出大量痰诞,旋即胸中豁然开朗,郁闷缓解过半,终以逍遥散合温胆汤出入月余而愈。五、散者收之 “散者收之”,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此四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它概括了内经对

9、精气外泄之证的基本治疗法则,临床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高世栻素问直解注:“耗散者,收以治之”。意谓对精气因耗而虚损,因虚而散失之证,应当用收敛之法治疗。 余认为对“收之”不能单纯理解为固涩收敛之法,实含补法在内,而应理解为补益兼收敛之法。本法临床运用甚广,它涵盖了因正气亏虚而致气、血、津液、精等耗散外泄的多种病证,如自汗、带下、脑漏、脱气、崩漏、遗精、遗尿、久利等,均可在补其正虚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止汗、涩津、固精、摄血、敛气、止泻等法治疗,多可收到良效。 病案举例五年前我诊治一例女性患者,主诉带下不止半年,久治未愈。症见面色白光 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白带清稀,漏下不止,每日均靠月经带维护,否则不能上班工作和外出活动。视其舌,色淡而胖;诊其脉,脉细尺弱。处以肾气丸合水陆二仙丹化裁,药用熟地、山萸、山药、补骨脂、杜仲、白术、鹿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