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专科查体_第1页
脊柱专科查体_第2页
脊柱专科查体_第3页
脊柱专科查体_第4页
脊柱专科查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骨科专科查体骨二科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骨科查体的方法视 诊触 诊动 诊量 诊视 诊步态跛行步态骨折、骶髂关节、神经根性疼痛拖步步态肌力下降协调障碍视诊姿势脊柱侧凸托颈被动体位触 诊压痛解剖标志骨摩擦感温度湿度肿块肌肉动 诊主动运动运动范围测量异常活动被动加压实验量 诊长度周径轴线量 诊-长度项目方 法躯干颅顶尾骨端上肢肩峰(C7棘突)桡骨茎突尖(中指尖)上臂肩峰肱骨外髁前臂尺骨鹰嘴(桡骨小头)尺骨茎突(桡骨茎突)下肢髂前上棘(脐)内踝尖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外侧缝/髂前上棘股骨内髁胫骨膝关节内侧缝内踝间腓骨腓骨小头外踝脊柱专科查体体格检查视诊充分暴露脊柱生理曲度步态皮肤视诊正面观:肩及胸是否对称 两侧髂

2、嵴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 双下肢是否等长 肢体肌肉有否萎缩 有无窦道、隆起、丛毛或色素沉着侧面观:生理曲度是否正常 弯曲消失 常见于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增大 常见于骨折、结核、肿瘤 后凸减小 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前凸增大 常见于腰椎滑脱触诊定位性骨性标志 颈棘突最长 第7颈椎棘突 肩胛冈联线 第3胸椎椎体 肩胛下角联线 第7胸椎椎体 髂嵴最高点联线 腰椎第45椎体触摸双侧骶棘肌有无痉挛、压痛及敏感区寻找压痛点: 棘间隙压痛 多见于椎间盘突出、棘间韧带损伤 棘突压痛 多见于棘上韧带损伤、棘突骨折 棘突旁压痛 多见于椎间盘突出、肿瘤 骶髂关节压痛 双侧多见于产后致密性骨炎 单侧多见于外伤或结核触诊叩诊

3、轻叩诊,局部有压痛表示病变表浅重叩或检查者以左手垫于局部,右手叩击引起疼痛表示病变较深间接叩诊,用打诊锤或检查者握拳沿躯干纵轴叩击脊柱运动的检查颈椎活动范围前伸、后曲 45左、右侧曲 45左、右旋转 75腰椎活动范围前曲 90后伸 30左、右侧倾 30左、右旋转 30神经定位感觉功能的关键点运动功能的关键肌感觉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节的关键点检查2种感觉(针刺觉和轻触觉)分3个等级评定 0 缺失 1 障碍 2 正常C2 枕骨粗隆C3 锁骨上窝C4 肩锁关节的顶部C5 肘前窝的外侧面C6 拇指近节背侧皮肤C7 中指近节背侧皮肤C8 小指近节背侧皮肤T1 肘前窝的内侧面T2 腋窝的顶部感觉检查

4、T3 第3 肋间*T4 第4 肋间(乳线) *T5 第5 肋间(在T4 - T6 的中点)*T6 第6 肋间(剑突水平)*T7 第7 肋间(在T6 - T8 的中点)*T8 第8 肋间(在T6 - T10的中点)*T9 第9 肋间(在T8 - T10的中点)*T10 第10 肋间(脐)*T11 第11 肋间(在T10 - T12的中点)*T12 腹股沟韧带中点*:指位于锁骨中线上的关键点 L1 T12与L2 之间的1/ 2 处L2 大腿前中部L3 股骨内髁L4 内踝L5 足背第3 跖趾关节S1 足跟外侧S2 窝中点S3 坐骨结节S4-5 肛门周围(作为1 个平面)感觉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个肌节

5、中的关键肌检查顺序为从上而下分为6个等级评定 0完全瘫痪 1可触及或可见肌收缩 2在无地心引力下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3对抗地心引力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4在中度抗阻下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5正常运动检查C5 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C6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和短肌)C7 伸肘肌(肱三头肌)C8 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 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运动检查L2 屈髋肌(髂腰肌)L3 伸膝肌(股四头肌)L4 踝背伸肌(胫前肌)L5 长伸趾肌(长伸肌)S1 踝跖屈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运动检查 除对以上这些肌肉进行两侧检查外,还要检查肛门括约肌,以肛门指检感觉括约肌收缩,评定分级为存在或缺

6、失颈椎特殊查体颈部特殊试验项目方法及意义前屈旋颈试验骨关节病、神经根、椎动脉刺激椎间孔挤压试验神经根刺激椎间孔分离试验神经根刺激脊神经根张力试验神经根刺激Jackson压头试验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先让患者头颈部前屈,然后向左、右方向旋转活动,如果颈椎出现疼痛即属阳性。阳性结果一般提示颈椎小关节有退变前屈旋颈试验(Fenz征) 患者端坐,将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心向下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轻叩击左手背部,使力量向下传递。如有神经根性损伤,则会因间孔的狭小而出现肢体放射疼痛或麻木等感觉 检查者两手分别托住其下颌,并以胸或腹部抵住其枕部,渐渐向上牵引颈椎,以逐渐扩大椎间孔。如上肢麻木、

7、疼痛等症状减轻或颈部出现轻松感则为阳性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一般两者均为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和分离试验 患者坐位,头稍前屈并转向健侧,检查者立于患侧,一手抵于颈侧顶部,并将其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将其牵向相反方向,如患者出现麻木或放射痛时,则为阳性,表明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可能 臂丛牵拉试验 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主要用于判定椎动脉状态 患者头部略向后仰,作向左、向右旋颈动作,如出现眩晕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症时,即为阳性 该试验有时可引起患者呕吐或猝倒,故检查者应密切观察以防意外 旋颈试验Jackson压头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取端坐位,检查者双手重叠放于其头顶部,向下加压:如患者出现

8、颈痛或上肢放射痛即阳性,多见于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肌力、肌张力检查肌张力 肢体下坠试验和上肢伸举试验 肌力 可造成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 头肌及手部小肌肉等肌肉力量减弱或萎缩、无力 反射和病理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二头肌反射是指叩打肱二头肌腱,产生屈肘的反射。肱三头肌反射 :正常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肘关节伸直。 桡骨膜反射:桡骨膜反射是叩击桡骨茎突,屈肘、屈指、肘关节旋前的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 使病人腕部稍为背伸,手指微屈曲,检查者以右手食指及中指轻夹病人中指远侧指间关节,以拇指向下弹按其中指指甲,拇指屈曲内收,其它手指屈曲者为阳性反应 为上位神经元受损后使节段性反射亢

9、进,甚至原来已被抑制的反射再现而产生 霍夫曼征Hoffman腰椎特殊查体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征有两组 腰部及脊柱体征 神经根体征神经根体征直腿抬高试验 阳性率为90以上抬头屈颈试验 仰卧,双下肢伸直平放,慢慢抬头屈颈,出现下肢放射性痛感觉障碍 包括痛觉、触觉、温度觉运动障碍 严重者伴有相应肌肉萎缩反射改变 反射减退或消失胸腰椎特殊试验项目方法及意义拾物试验腰大肌挛缩Thomas征腰椎结核、髋关节病变(儿童)腰部伸展试验结核、椎弓崩裂直腿抬高(患侧、健侧加强)椎间盘突出鞠躬试验(Neri)坐骨神经受压股神经牵拉试验股神经(L3/4)拾物试验将一物品放在地上,令患者拾起。脊椎正常者可两膝伸直,腰部自然

10、弯曲,俯身将物品拾起;如患者先以一手扶膝、蹲下、腰部挺直地用手接近物品,屈膝屈髋而不弯腰的将物拾起,此即为拾物试验阳性。 拾物试验Thomas征又称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患者仰卧,将健侧髋膝关节尽量屈曲,大腿紧贴腹壁,使腰部接触床面,以消除腰前凸增加的代偿作用。再让其伸直患侧下肢,若患肢随之翘起而不能伸直平放于床面上,即为阳性体征。说明该患侧髋关节有屈曲挛缩畸形,并记录其屈曲畸形角度 Thomas Sign正常异常(儿童)腰部伸展试验正常强直腰部抬起直腿抬高试验作法如下:患者双下肢伸直仰卧,检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其膝关节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并徐徐将之抬高,直至患者产生下肢放射痛为止,记录下此时

11、下肢与床面的角度,即为直腿抬高角度。正常人一般可达80度左右,且无放射痛。若抬高不足70度,且伴有下肢后侧的放射痛,则为阳性。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即检查者将患者下肢抬高到最大限度后,放下约10度左右,在患者不注意时,突然将足背屈,若能引起下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股神经牵拉试验反射和病理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髌阵挛踝阵挛 踝反射肛周反射提睾反射髌阵挛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拇食两指夹住髌骨上缘,突然向下方推动,并维持不放松,附着在髌骨上缘的股四头肌肌腱被拉长,当膝反射增高时引起该肌收缩,肌腱继续拉长,髌骨即出现连续上、下有节律的颤动。 踝阵挛一种病理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髋关节与膝关节稍屈,一手持病人小腿,另手持住病人足的远端,用力使踝关节背屈,则踝关节呈节律性伸屈运动。一般见于锥体束损伤。也可见于中枢神经系兴奋性亢进和神经官能症。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Vit B12 缺乏的重症病例中,可出现踝阵挛。 神经系统查体Bar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锥体束病损Babin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